秋菊和红婵一般岁数,今年已经十九岁,在张氏做了三年二等丫鬟、四年一等丫鬟,眼风瞥了张氏一眼,就知道张氏定然又想起已病逝的姑太太。
她见惯了这样的场面,虽垂着头跪在地上什么也不说,倒也没被真的吓着。反倒是谷雨,虽是张氏院子里的二等丫鬟,却并不得张氏宠信,不过在外头照管着正屋里需要的茶水等,平常嫌少在张氏跟前露脸。
这会子吓得她魂不附体,动也不敢动。
屋里气氛降到了极点,外头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听到有丫鬟问好声,知道三爷宋汝成来了,才暗暗松了口气。
宋汝成进屋时,张氏神情已松懈,嘴角挂着欣喜的笑意。
她不等宋汝成行礼,就笑着问:“前儿使人送信回来说,还有两日才能到京城,怎么突然就回来了?”
宋汝成行了礼,一面道:“黄大人忽然得了诏令,就提前动身回来了。”
张氏微微怔住,黄家与宋家有两辈子的交情。黄大老爷与宋二老爷一般岁数,现如今任辽东总兵,是宋汝成的上司。
“如此说来,黄大人也到京了?”
宋汝成点头:“也是刚进京不久,黄大人进宫面圣,就让儿子先回来了。”
张氏笑着点头,示意儿子到跟前来,握住他的手又仔细打量。忽地眼眶一红,哽咽道:“又瘦了。”
宋汝成摸了摸自己的脸,笑着安慰张氏:“娘没瞧见儿子又长高了么?去年年底托人送去的衣裳都不能穿了。”
张氏又打量儿子几眼,越看越觉得儿子身上的衣服穿着不合身,她忙朝秋菊道:“给陶妈妈说一声,重新好好量一量尺寸赶紧做几套衣裳出来。”
宋家有专门裁剪衣服的绣娘,陶妈妈便是管着那一处。不过,府里的绣娘也只给太太、老爷、少爷、姑娘们等主子做衣裳,下人的衣裳还是请外头的人做。
宋汝成进屋,秋菊就起身了,听到张氏吩咐,屈膝应了一声就忙去找陶妈妈。临走时,又暗暗给红婵使得眼色,示意她小心服侍。
红婵一进屋就察觉到张氏冷冷瞥了她一眼,瞧见谷雨在场,已心知肚明。她感激地朝秋菊笑了笑,给了秋菊一个叫她放心的眼神。
张氏拉着宋汝成在身边坐下,才细问了几句在外面的情况,周妈妈就满脸笑容走进来:“听说咱们三爷回来了。”
周妈妈素来口齿伶俐,说说笑笑片刻后屋里便一片欢声笑语,之前紧张的气氛荡然无存。
宋汝成长途跋涉,又连夜赶路,说了一会儿话张氏就叮嘱他下去歇着,并喊了谷雨进来:“那边院子原来的人没剩几个,你过去服侍。”
宋汝成屋里原来的大丫鬟年纪大,放出去了两位,另外两位配了人,只剩下他的乳娘领着几个小丫鬟,和两个粗使婆子打扫除尘。
谷雨闻言,心头大喜。去年秋天宋汝成回来,张氏派了红婵过去服侍。
她极力抑制心头喜悦,恭恭敬敬朝张氏行了礼,却还是没忍住看了一眼红婵。
红婵微微垂着眉眼,神情平静,对谷雨的目光视若无睹。
谷雨嘴角上翘,之前的紧张、害怕、后悔都没了。想到四姑娘给她的东西,不由伸手摸了摸系在腰上的荷包,琢磨着要不要还给四姑娘。
张氏依依不舍地拉着儿子的手,只怕还有什么不妥,又道:“想吃什么叫厨房给你作,别吃太多,晚上过来用饭。”
宋汝成笑着应是,张氏又叮嘱他不许乱跑,先好好歇歇才放了他出去。
不多时,屋里又安静下来。
周妈妈轻手轻脚把宋汝成用过的茶碗收起来,就听到张氏喃喃自语般道:“我记得黄家有一位三姑娘,现如今也该十二三岁了吧?”
周妈妈顺手把东西交给红婵,她记性虽好,也怕有误。细细想了想,点头道:“黄夫人就生了这么一位姑娘,早些年还见过,后来去江南就再也没见过,今年大概十三岁了。”
只是,黄家虽也是公侯之家,祖籍却不在京城。黄大人任职辽东,黄老夫人就回江南祖籍颐养天年去了,黄家三姑娘从四五岁起就跟着黄老夫人去了江南。
周妈妈知道张氏说这话必然有另一层意思,她想到宋大奶奶,也是出身江南名门。可性子,就如同江南的风水,太过软弱柔顺。
张氏也想到了这里,顿时失去兴趣,闭着眼继续养神。
时辰不早不晚,周妈妈索性蹲下身给张氏捶腿,一面轻声道:“太太也不必舍近求远,京城年纪相当的姑娘也不少,咱们三爷生成这般。只有您挑别人家的姑娘,没别人挑咱们的。”
奉承的话谁都爱听,周妈妈这话更是说得张氏的心胸似熨烫过顺畅。
她笑道:“话虽如此,人品相貌俱全的也难寻。成哥的事该和老爷商量商量了,早些定下来,大家安心!”
周妈妈忙笑着应“是”,屋里对话细声细语,气氛平和安静。
只是,张氏生气的事还是在当天下午传到了温书锦这边。
祝妈妈得知后,满面愁容,叹息道:“成少爷又不是不明白舅太太的性子,如今岁数也不小了!出去历练了一年半载,怎么做事还这么莽莽撞撞顾前不顾后。”
宋汝成毕竟是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又是被张氏宠大的。依着张氏的性子,没被养歪就难得。虽莽撞了些,脾性倒也真正好,文能文武能武,模样又十分出色。
祝妈妈想到这里,不由看了一眼正陪着铭哥玩耍的温书锦。又暗自叹了一口气,急忙把脑袋里还没成型的念头掐灭。
采蓝冷哼道:“三少爷担心咱们哥儿,若舅太太早些请大夫来,咱们哥儿没病得这么凶险,也不会闹得满府皆知,他到家自然也不会听说这事了。”
“成少爷是好心,可眼下都渐渐大了,怎么还能像从前?”祝妈妈越想越担忧,“这要是传出去,以后咱们姑娘还怎么抬头做人?”
话音才落,就听到温书锦道:“祝妈妈不必担心,这话也不过传来咱们听听罢了。”
祝妈妈叹道:“什么话传到咱们这里来时,不是满府的人都已经知道了?”
她这边的确消息闭塞,但并没有祝妈妈想的那么厉害。
温书锦微笑道:“祝妈妈担心的,舅妈也担心!”
笃定的语气,让祝妈妈愣了愣。
温书锦又补充道:“舅妈比咱们还担心。妈妈若不信,再出去打听打听,瞧瞧还有没有人说这事?”
祝妈妈为人老实,可就是爱想东想西。温书锦也知道她最担心的是什么,这年代极为重视名节闺誉,那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而温书锦客居宋家,不是正经的宋家小姐,与宋汝成岁数相当,算得上青梅竹马。表兄表妹结婚,在这个年代还没有限制。
不过张氏不愿意,温书锦一个年近三十的灵魂,看着宋汝成从十二三岁的男孩长到十五六岁,也实在没办法对他有什么想法。表面当做表兄,心里不过当做一个正太弟弟看待罢了。
可就算他们清清白白,传出一点儿风声,也会叫人浮想翩翩。到时候,温书锦的名声就毁了。
真是,越想越觉得前途堪忧!
“舅舅治军严,平阳公府家风严,妈妈担心的事怎会发生?”
祝妈妈只当温书锦还不通这些世故:“不过是名声罢了,再好听的名声也会叫人心存几分疑惑。”
又想到这些事原该太太告诉她,偏老爷、太太先后去了。祝妈妈心里难过,叹了一声,想起是四姑娘告诉宋汝成,才惹出这些话来,忍不住道:“都怪四姑娘多嘴!平常瞧着倒也是聪慧本分的,怎么会做出这种糊涂事?”
温书锦淡淡地笑,宋汝莲可不糊涂。
祝妈妈还想说两句,却见玉簪笑着走进来:“四姑娘来了。”
------题外话------
没有看客也是很寂寞的事……
我寂寞地写,默默地写。
我家包子说“ganbadei”,包子喜欢看动画片,晚上不肯睡觉,我就放他听不懂的日文动漫,一开始效果很好,十分钟不到就睡着了。而时间长了之后就变成了这样……
早上醒来会和我说“偶哈腰股杂役吗丝”……
话说咱小时候连“早上好”都不会说来着,真是不能比的啊——
她见惯了这样的场面,虽垂着头跪在地上什么也不说,倒也没被真的吓着。反倒是谷雨,虽是张氏院子里的二等丫鬟,却并不得张氏宠信,不过在外头照管着正屋里需要的茶水等,平常嫌少在张氏跟前露脸。
这会子吓得她魂不附体,动也不敢动。
屋里气氛降到了极点,外头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听到有丫鬟问好声,知道三爷宋汝成来了,才暗暗松了口气。
宋汝成进屋时,张氏神情已松懈,嘴角挂着欣喜的笑意。
她不等宋汝成行礼,就笑着问:“前儿使人送信回来说,还有两日才能到京城,怎么突然就回来了?”
宋汝成行了礼,一面道:“黄大人忽然得了诏令,就提前动身回来了。”
张氏微微怔住,黄家与宋家有两辈子的交情。黄大老爷与宋二老爷一般岁数,现如今任辽东总兵,是宋汝成的上司。
“如此说来,黄大人也到京了?”
宋汝成点头:“也是刚进京不久,黄大人进宫面圣,就让儿子先回来了。”
张氏笑着点头,示意儿子到跟前来,握住他的手又仔细打量。忽地眼眶一红,哽咽道:“又瘦了。”
宋汝成摸了摸自己的脸,笑着安慰张氏:“娘没瞧见儿子又长高了么?去年年底托人送去的衣裳都不能穿了。”
张氏又打量儿子几眼,越看越觉得儿子身上的衣服穿着不合身,她忙朝秋菊道:“给陶妈妈说一声,重新好好量一量尺寸赶紧做几套衣裳出来。”
宋家有专门裁剪衣服的绣娘,陶妈妈便是管着那一处。不过,府里的绣娘也只给太太、老爷、少爷、姑娘们等主子做衣裳,下人的衣裳还是请外头的人做。
宋汝成进屋,秋菊就起身了,听到张氏吩咐,屈膝应了一声就忙去找陶妈妈。临走时,又暗暗给红婵使得眼色,示意她小心服侍。
红婵一进屋就察觉到张氏冷冷瞥了她一眼,瞧见谷雨在场,已心知肚明。她感激地朝秋菊笑了笑,给了秋菊一个叫她放心的眼神。
张氏拉着宋汝成在身边坐下,才细问了几句在外面的情况,周妈妈就满脸笑容走进来:“听说咱们三爷回来了。”
周妈妈素来口齿伶俐,说说笑笑片刻后屋里便一片欢声笑语,之前紧张的气氛荡然无存。
宋汝成长途跋涉,又连夜赶路,说了一会儿话张氏就叮嘱他下去歇着,并喊了谷雨进来:“那边院子原来的人没剩几个,你过去服侍。”
宋汝成屋里原来的大丫鬟年纪大,放出去了两位,另外两位配了人,只剩下他的乳娘领着几个小丫鬟,和两个粗使婆子打扫除尘。
谷雨闻言,心头大喜。去年秋天宋汝成回来,张氏派了红婵过去服侍。
她极力抑制心头喜悦,恭恭敬敬朝张氏行了礼,却还是没忍住看了一眼红婵。
红婵微微垂着眉眼,神情平静,对谷雨的目光视若无睹。
谷雨嘴角上翘,之前的紧张、害怕、后悔都没了。想到四姑娘给她的东西,不由伸手摸了摸系在腰上的荷包,琢磨着要不要还给四姑娘。
张氏依依不舍地拉着儿子的手,只怕还有什么不妥,又道:“想吃什么叫厨房给你作,别吃太多,晚上过来用饭。”
宋汝成笑着应是,张氏又叮嘱他不许乱跑,先好好歇歇才放了他出去。
不多时,屋里又安静下来。
周妈妈轻手轻脚把宋汝成用过的茶碗收起来,就听到张氏喃喃自语般道:“我记得黄家有一位三姑娘,现如今也该十二三岁了吧?”
周妈妈顺手把东西交给红婵,她记性虽好,也怕有误。细细想了想,点头道:“黄夫人就生了这么一位姑娘,早些年还见过,后来去江南就再也没见过,今年大概十三岁了。”
只是,黄家虽也是公侯之家,祖籍却不在京城。黄大人任职辽东,黄老夫人就回江南祖籍颐养天年去了,黄家三姑娘从四五岁起就跟着黄老夫人去了江南。
周妈妈知道张氏说这话必然有另一层意思,她想到宋大奶奶,也是出身江南名门。可性子,就如同江南的风水,太过软弱柔顺。
张氏也想到了这里,顿时失去兴趣,闭着眼继续养神。
时辰不早不晚,周妈妈索性蹲下身给张氏捶腿,一面轻声道:“太太也不必舍近求远,京城年纪相当的姑娘也不少,咱们三爷生成这般。只有您挑别人家的姑娘,没别人挑咱们的。”
奉承的话谁都爱听,周妈妈这话更是说得张氏的心胸似熨烫过顺畅。
她笑道:“话虽如此,人品相貌俱全的也难寻。成哥的事该和老爷商量商量了,早些定下来,大家安心!”
周妈妈忙笑着应“是”,屋里对话细声细语,气氛平和安静。
只是,张氏生气的事还是在当天下午传到了温书锦这边。
祝妈妈得知后,满面愁容,叹息道:“成少爷又不是不明白舅太太的性子,如今岁数也不小了!出去历练了一年半载,怎么做事还这么莽莽撞撞顾前不顾后。”
宋汝成毕竟是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又是被张氏宠大的。依着张氏的性子,没被养歪就难得。虽莽撞了些,脾性倒也真正好,文能文武能武,模样又十分出色。
祝妈妈想到这里,不由看了一眼正陪着铭哥玩耍的温书锦。又暗自叹了一口气,急忙把脑袋里还没成型的念头掐灭。
采蓝冷哼道:“三少爷担心咱们哥儿,若舅太太早些请大夫来,咱们哥儿没病得这么凶险,也不会闹得满府皆知,他到家自然也不会听说这事了。”
“成少爷是好心,可眼下都渐渐大了,怎么还能像从前?”祝妈妈越想越担忧,“这要是传出去,以后咱们姑娘还怎么抬头做人?”
话音才落,就听到温书锦道:“祝妈妈不必担心,这话也不过传来咱们听听罢了。”
祝妈妈叹道:“什么话传到咱们这里来时,不是满府的人都已经知道了?”
她这边的确消息闭塞,但并没有祝妈妈想的那么厉害。
温书锦微笑道:“祝妈妈担心的,舅妈也担心!”
笃定的语气,让祝妈妈愣了愣。
温书锦又补充道:“舅妈比咱们还担心。妈妈若不信,再出去打听打听,瞧瞧还有没有人说这事?”
祝妈妈为人老实,可就是爱想东想西。温书锦也知道她最担心的是什么,这年代极为重视名节闺誉,那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而温书锦客居宋家,不是正经的宋家小姐,与宋汝成岁数相当,算得上青梅竹马。表兄表妹结婚,在这个年代还没有限制。
不过张氏不愿意,温书锦一个年近三十的灵魂,看着宋汝成从十二三岁的男孩长到十五六岁,也实在没办法对他有什么想法。表面当做表兄,心里不过当做一个正太弟弟看待罢了。
可就算他们清清白白,传出一点儿风声,也会叫人浮想翩翩。到时候,温书锦的名声就毁了。
真是,越想越觉得前途堪忧!
“舅舅治军严,平阳公府家风严,妈妈担心的事怎会发生?”
祝妈妈只当温书锦还不通这些世故:“不过是名声罢了,再好听的名声也会叫人心存几分疑惑。”
又想到这些事原该太太告诉她,偏老爷、太太先后去了。祝妈妈心里难过,叹了一声,想起是四姑娘告诉宋汝成,才惹出这些话来,忍不住道:“都怪四姑娘多嘴!平常瞧着倒也是聪慧本分的,怎么会做出这种糊涂事?”
温书锦淡淡地笑,宋汝莲可不糊涂。
祝妈妈还想说两句,却见玉簪笑着走进来:“四姑娘来了。”
------题外话------
没有看客也是很寂寞的事……
我寂寞地写,默默地写。
我家包子说“ganbadei”,包子喜欢看动画片,晚上不肯睡觉,我就放他听不懂的日文动漫,一开始效果很好,十分钟不到就睡着了。而时间长了之后就变成了这样……
早上醒来会和我说“偶哈腰股杂役吗丝”……
话说咱小时候连“早上好”都不会说来着,真是不能比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