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第二天开始称病免了早朝,只叫人把要紧的折子递上去,一连三天都是如此。
对这种现象,朝臣们并不陌生,因几年前也曾发生过这般的情况,他们都清楚,皇帝的身体怕又是欠安了。
大家都知道,皇帝离不开国师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师的精湛医术,在水国师的调理下,皇帝的身子骨是一天强过于一天,而奇怪的是,国师虽然医术出神入化,可自己却是个不能自医的病秧子,这段时间国师报了病闭门谢客,外面传来风言风语,说国师失踪,还有传言说皇帝四处派人在找国师。于是皇帝这回免朝,侧面的证实了国师可能真不在京城这件事。
而实际上,皇帝的案头上已经扣下了好几本弹劾国师的奏折。不用想都知道,这必然是王太尉授意的。
在明眼人眼里,一连串的事件发生都是相关的,比如水回春失踪,然后皇帝旧疾复发水回春却不在身边,接着皇帝病得越来越重不能参加即将到来的祭天仪式,于是命太尉王敬赴大祀台代皇帝主持。
重臣代皇帝祭天,在前朝屡见不鲜,不过本朝到很少见,这份殊荣砸在了太尉王敬头上,自然想到怕是皇帝看清楚了局势,有意降恩于他。
不然为何不找其他人,偏偏找他呢?
所以这分明就是看国师失踪了,他自己失了臂膀所以才服软。
王敬十分得意,现在他有兵有权,还有一个当皇妃的女儿和皇子的外孙,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离那个万人之上的人也不远了。
而忍辱负重的皇帝躺在病榻之上,心中想着太尉王敬那得意猖狂的模样,暗暗冷笑,这一回,他不会再用替身了吧!
王敬最初绝没有将皇帝从宝座上推翻自己坐上去的心思,不过一个人的野心是慢慢养大的,当他得偿心愿之后发现自己还能做得更多,不由就会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尤其他的党羽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他的党羽都希望他能建下不世之功,这样他们才会得到更多的权力财富和地位。
一群小野心家必然会推举出一个大野心家,而对于野心家而言,代皇帝祭天无疑是冥冥中的一种微妙暗示,他代皇帝祭了天,是不是表示上天也认可他了呢?
所以这份殊荣在这种时候更显得别有韵味,王敬才要慢慢的,亲自去品味,亲自站在只有皇帝站过的祭天台上(其实是祭天台的阶梯上,台正中乃天子位,台阶之下乃臣子位,若是大臣代皇帝祭天则应立于阶梯上,以此代表君臣之分,不过对王敬来说没区别,他已经沉迷进“代皇帝”三个字中了)。
现在,王敬骄傲自大,得意忘形,正是皇帝口中的“是时候了”。
不过十来天的光景,既忙碌且短暂,祭天那一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看上去就是一个预示着未来将会国泰民安的好天气,负责夜观天象和挑日子的那帮钦天监官员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上祀台处于南郊小关山上,乃专用于祭天之处,早在月前该处就进行了修葺,三日前立好了四方神位,祭上了日月星辰和**风雷牌位。至于祭祀用的玉、帛以及整牛、整羊、酒、果、菜肴等供品自是无不打点妥当。
大臣们都按照规定进行了沐浴斋戒,半夜里就穿戴朝服步行过来,这番劳心劳力也是为表对子民鞠躬尽瘁的诚意,其中如有年事高者果没有得到皇帝的恩准留在城里,也得一步一步的走过来。
大臣们掐着时候进了祭天殿,按照文武官职排列整齐,整个场面无一肃穆壮观,不过王敬却不在其中。
祭天是一件大事,王敬提前三天开始行斋戒,现在另一边的净华台焚香受福,并等着皇帝的祝版下达下来。
他一会儿要念的祭天词,必是皇帝亲手撰写,然后交给太监放在玉盒之中带入净华台授给他。
净华台与上祀台并不在一处,中间隔着一条不长的山道,步行有一炷香的时间,与大臣们进入的祭天殿又是截然不同的方向。
王敬站在净华台上,背山临渊,面前是一派葱绿的景色。
他展开双手,近身侍卫正低头弯腰的帮他整理衣裳,而两个小宦官则被挡在台阶之下。
他们是原本安排来给太尉大人整理衣裳和穿戴的,只不过王敬极为谨慎,这等不知底细的人又如何会让他们近身,果不其然就被拦下了,他自己的近身侍卫上前展开衣物以及玉牌、小印、加冠等物,逐一检查,甚至还放在鼻下嗅了一嗅,然后将衣袍往宦官身上一摔,道:“我们大人不喜欢熏了香的衣裳。”说罢将其他东西连同盛放的托盘一起端走了。
那衣袍是祭天时用的白鹿袍,怎能说不要就不要,小宦官连忙惊呼:“大人,这不合礼数……”
那侍卫身高魁梧,一身匪类彪悍之气,不似训练有素的侍卫,反倒像是穷凶极恶的匪类一般,但见他回头虎目一瞪,就吓得小宦官不敢再说。
侍卫冷笑,道:“礼数?我们大人就是礼数!”
这话显然逾越了,可在场的人虽都听得一清二楚,却无人做声。
王敬的近身侍卫一共有八名,分别站在台周,那魁梧侍卫将托盘交给另一个侍卫,然后为王太尉配戴起来,别看他人高马大看起来粗手粗脚,却是粗中有细,先是给太尉腰间挂上小金印、玉牌等,然后又得到王敬肯允后,道了一声得罪,取下了王敬的官帽,给他戴上了发冠,虽然举止比不得太监轻软,却也是十分妥当的。
王敬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不过得意中又有一丝焦躁,今天天气晴好,站在这里晒了半天太阳,对一个胖子来说,实在是很辛苦的。
王敬从自己身上掏出帕子,皱着眉擦了擦汗,只觉得浑身汗津津的很不舒服,他问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祝版怎么还没送来,在耽搁下去,怕是误了吉时怎好?”
他身边的那侍卫则道:“大人,吉时是钦天监的大人的算出来的,吉时误了可不吉,不就是几句祝词么,等会若是宫里人不来,大人您自己现凑几句不成么?”
那人声音洪亮,也不妨给人听到。
王敬一听笑了,笑骂道:“吴三你个粗人,叫你多读点书你也不读,少给你家大人我丢脸,祭天的词是能随便编的么,那都是宫里流传出来,圣上亲自拿朱砂写下的,是能随便糊弄的么。”
王敬话音一落,周围人都笑了起来。
虽然是骂,但看得出王敬并不生气。他也是带兵出身,这些人出身虽不堪,却是他招兵买马在江湖中收罗的,他们性格粗鲁不懂礼数,但身手都是顶级的,如今虽然洗了案底,可细细说起来,无一不是昔日叱咤江湖的人物,再说这叫“吴三”的说的也没错,不就是几句祷告上天的吉利话么,你送祝版的人不来,我难道还不能自己说几句?王敬心底也觉那些繁文缛节实在太迂腐了。
又等了片刻,王敬已是十分不快了,忽听有人道:“宫里的人到了。”
王敬扭头一看,一个红衣太监带着几名小太监正气喘吁吁的爬上了山来,见到他,那红衣太监忙赔上笑脸,伸长了手和脖子道:“哎哟太尉大人,可算赶上了,真累死咱家了。”
这红衣太监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王德川。
王敬见到是他,也皮笑肉不笑的道:“辛苦王公公了,来人啊,去搬个凳子来给公公歇歇脚锤锤腿。”
这话没啥好意思,眼看吉时已到,就算搬来了凳子,王德川敢坐吗?
王德川作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平日里也有些脸面,听了王敬这话虽暗恼,也只好依旧配着笑脸道:“免啦免啦,未免错过吉时,王太尉快请接版吧。”
说着,王德川上了净华台。
向苍天祷告的祝版是竹片所制,上面的字也是皇帝用朱砂亲手所写,待到念完之后要丢进大鼎中以火化去,按照礼节,此时王敬应该跪下双手接版,然而王德川已说了话,王敬却双眼看着别处,好似没有听到一般。
这下,王德川急了,道:“王大人,王大人……”
王敬这才看了他一眼,肥硕的脸上满是狂妄,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却不下跪,而是伸手从王德川的手中夺过装祝版的玉盒,道:“王公公累着了,还请下去歇歇,剩下的事就交给老夫吧。”
王德川瞪大了眼睛一脸屈辱的看着他,不敢相信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如此欺君。
王敬却不以为意。
主弱臣强,一个病榻上的皇帝,就算他真的欺君了,皇帝又怎敢跟他计较?白墨已经不在了,他还能撑多久?现在怕是躲在寝宫里连汤药都不敢乱喝吧。
即便白墨回了又如何?只要他敢回来,王敬就要将他通缉要犯的身份揭露出来,率领大臣们对他弹劾治罪。
猖狂如此,难怪皇帝也不肯再忍了,王敬轻哼了一声,转身下净华台。
不想就在他转身之际,刚刚一脸无可奈何的王德川突然向他发起了攻击!
皇帝有命,必将逆贼王敬击毙于净华台,上祀台乃皇家重地,不容此等贼子玷污!
如果等到王敬上了上祀台再动手,彼时的确是王敬最最得意忘形的时候,可是皇帝毕竟也有私心,虽然以祭天来诱他真身,却不肯让他踏足那个地方,故而才会选此地动手,而那个王德川当然也不是真的王德川。
阴息风的易容术天下第一,就连见过王德川无数次的王敬,在这么近的距离也无法察觉破绽。
可是,可是——
王德川手中的利刃划破了王敬的衣袍,未及肌肤的时候,悍将吴三如箭一般的冲出,以脚踢开了他的手,而王敬毕竟武将出身,察觉身后不对劲,竟连头也不回,就地一滚,滚下了净华台。
吴三与假“王德川”缠斗起来,而台下,站着的正是假“王德川”带进来的小太监!
王敬正向小太监滚过去,小太监嘴角噙着冷笑,凶相毕露,只见他的袖子极快一抖,手中滑落一把匕首,正以逸待劳,只等王敬滚来救就手一刺。
可王敬是何等人物,今天这里除了这几个太监全部都是他的人,尤其是台上的近身侍卫,更是高手中的高手,若王敬真的这么好杀,只怕是已经死了一百回了,王敬的侍卫们见势不对,数人手中同时飞出袖箭飞刀,四面八方的朝着小太监刺过去。
小太监若是不躲,必将被乱刺而亡,可他要是躲,那么刺杀王敬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他究竟是躲,还是不躲?!
对这种现象,朝臣们并不陌生,因几年前也曾发生过这般的情况,他们都清楚,皇帝的身体怕又是欠安了。
大家都知道,皇帝离不开国师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师的精湛医术,在水国师的调理下,皇帝的身子骨是一天强过于一天,而奇怪的是,国师虽然医术出神入化,可自己却是个不能自医的病秧子,这段时间国师报了病闭门谢客,外面传来风言风语,说国师失踪,还有传言说皇帝四处派人在找国师。于是皇帝这回免朝,侧面的证实了国师可能真不在京城这件事。
而实际上,皇帝的案头上已经扣下了好几本弹劾国师的奏折。不用想都知道,这必然是王太尉授意的。
在明眼人眼里,一连串的事件发生都是相关的,比如水回春失踪,然后皇帝旧疾复发水回春却不在身边,接着皇帝病得越来越重不能参加即将到来的祭天仪式,于是命太尉王敬赴大祀台代皇帝主持。
重臣代皇帝祭天,在前朝屡见不鲜,不过本朝到很少见,这份殊荣砸在了太尉王敬头上,自然想到怕是皇帝看清楚了局势,有意降恩于他。
不然为何不找其他人,偏偏找他呢?
所以这分明就是看国师失踪了,他自己失了臂膀所以才服软。
王敬十分得意,现在他有兵有权,还有一个当皇妃的女儿和皇子的外孙,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离那个万人之上的人也不远了。
而忍辱负重的皇帝躺在病榻之上,心中想着太尉王敬那得意猖狂的模样,暗暗冷笑,这一回,他不会再用替身了吧!
王敬最初绝没有将皇帝从宝座上推翻自己坐上去的心思,不过一个人的野心是慢慢养大的,当他得偿心愿之后发现自己还能做得更多,不由就会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尤其他的党羽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他的党羽都希望他能建下不世之功,这样他们才会得到更多的权力财富和地位。
一群小野心家必然会推举出一个大野心家,而对于野心家而言,代皇帝祭天无疑是冥冥中的一种微妙暗示,他代皇帝祭了天,是不是表示上天也认可他了呢?
所以这份殊荣在这种时候更显得别有韵味,王敬才要慢慢的,亲自去品味,亲自站在只有皇帝站过的祭天台上(其实是祭天台的阶梯上,台正中乃天子位,台阶之下乃臣子位,若是大臣代皇帝祭天则应立于阶梯上,以此代表君臣之分,不过对王敬来说没区别,他已经沉迷进“代皇帝”三个字中了)。
现在,王敬骄傲自大,得意忘形,正是皇帝口中的“是时候了”。
不过十来天的光景,既忙碌且短暂,祭天那一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看上去就是一个预示着未来将会国泰民安的好天气,负责夜观天象和挑日子的那帮钦天监官员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上祀台处于南郊小关山上,乃专用于祭天之处,早在月前该处就进行了修葺,三日前立好了四方神位,祭上了日月星辰和**风雷牌位。至于祭祀用的玉、帛以及整牛、整羊、酒、果、菜肴等供品自是无不打点妥当。
大臣们都按照规定进行了沐浴斋戒,半夜里就穿戴朝服步行过来,这番劳心劳力也是为表对子民鞠躬尽瘁的诚意,其中如有年事高者果没有得到皇帝的恩准留在城里,也得一步一步的走过来。
大臣们掐着时候进了祭天殿,按照文武官职排列整齐,整个场面无一肃穆壮观,不过王敬却不在其中。
祭天是一件大事,王敬提前三天开始行斋戒,现在另一边的净华台焚香受福,并等着皇帝的祝版下达下来。
他一会儿要念的祭天词,必是皇帝亲手撰写,然后交给太监放在玉盒之中带入净华台授给他。
净华台与上祀台并不在一处,中间隔着一条不长的山道,步行有一炷香的时间,与大臣们进入的祭天殿又是截然不同的方向。
王敬站在净华台上,背山临渊,面前是一派葱绿的景色。
他展开双手,近身侍卫正低头弯腰的帮他整理衣裳,而两个小宦官则被挡在台阶之下。
他们是原本安排来给太尉大人整理衣裳和穿戴的,只不过王敬极为谨慎,这等不知底细的人又如何会让他们近身,果不其然就被拦下了,他自己的近身侍卫上前展开衣物以及玉牌、小印、加冠等物,逐一检查,甚至还放在鼻下嗅了一嗅,然后将衣袍往宦官身上一摔,道:“我们大人不喜欢熏了香的衣裳。”说罢将其他东西连同盛放的托盘一起端走了。
那衣袍是祭天时用的白鹿袍,怎能说不要就不要,小宦官连忙惊呼:“大人,这不合礼数……”
那侍卫身高魁梧,一身匪类彪悍之气,不似训练有素的侍卫,反倒像是穷凶极恶的匪类一般,但见他回头虎目一瞪,就吓得小宦官不敢再说。
侍卫冷笑,道:“礼数?我们大人就是礼数!”
这话显然逾越了,可在场的人虽都听得一清二楚,却无人做声。
王敬的近身侍卫一共有八名,分别站在台周,那魁梧侍卫将托盘交给另一个侍卫,然后为王太尉配戴起来,别看他人高马大看起来粗手粗脚,却是粗中有细,先是给太尉腰间挂上小金印、玉牌等,然后又得到王敬肯允后,道了一声得罪,取下了王敬的官帽,给他戴上了发冠,虽然举止比不得太监轻软,却也是十分妥当的。
王敬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不过得意中又有一丝焦躁,今天天气晴好,站在这里晒了半天太阳,对一个胖子来说,实在是很辛苦的。
王敬从自己身上掏出帕子,皱着眉擦了擦汗,只觉得浑身汗津津的很不舒服,他问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祝版怎么还没送来,在耽搁下去,怕是误了吉时怎好?”
他身边的那侍卫则道:“大人,吉时是钦天监的大人的算出来的,吉时误了可不吉,不就是几句祝词么,等会若是宫里人不来,大人您自己现凑几句不成么?”
那人声音洪亮,也不妨给人听到。
王敬一听笑了,笑骂道:“吴三你个粗人,叫你多读点书你也不读,少给你家大人我丢脸,祭天的词是能随便编的么,那都是宫里流传出来,圣上亲自拿朱砂写下的,是能随便糊弄的么。”
王敬话音一落,周围人都笑了起来。
虽然是骂,但看得出王敬并不生气。他也是带兵出身,这些人出身虽不堪,却是他招兵买马在江湖中收罗的,他们性格粗鲁不懂礼数,但身手都是顶级的,如今虽然洗了案底,可细细说起来,无一不是昔日叱咤江湖的人物,再说这叫“吴三”的说的也没错,不就是几句祷告上天的吉利话么,你送祝版的人不来,我难道还不能自己说几句?王敬心底也觉那些繁文缛节实在太迂腐了。
又等了片刻,王敬已是十分不快了,忽听有人道:“宫里的人到了。”
王敬扭头一看,一个红衣太监带着几名小太监正气喘吁吁的爬上了山来,见到他,那红衣太监忙赔上笑脸,伸长了手和脖子道:“哎哟太尉大人,可算赶上了,真累死咱家了。”
这红衣太监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王德川。
王敬见到是他,也皮笑肉不笑的道:“辛苦王公公了,来人啊,去搬个凳子来给公公歇歇脚锤锤腿。”
这话没啥好意思,眼看吉时已到,就算搬来了凳子,王德川敢坐吗?
王德川作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平日里也有些脸面,听了王敬这话虽暗恼,也只好依旧配着笑脸道:“免啦免啦,未免错过吉时,王太尉快请接版吧。”
说着,王德川上了净华台。
向苍天祷告的祝版是竹片所制,上面的字也是皇帝用朱砂亲手所写,待到念完之后要丢进大鼎中以火化去,按照礼节,此时王敬应该跪下双手接版,然而王德川已说了话,王敬却双眼看着别处,好似没有听到一般。
这下,王德川急了,道:“王大人,王大人……”
王敬这才看了他一眼,肥硕的脸上满是狂妄,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却不下跪,而是伸手从王德川的手中夺过装祝版的玉盒,道:“王公公累着了,还请下去歇歇,剩下的事就交给老夫吧。”
王德川瞪大了眼睛一脸屈辱的看着他,不敢相信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如此欺君。
王敬却不以为意。
主弱臣强,一个病榻上的皇帝,就算他真的欺君了,皇帝又怎敢跟他计较?白墨已经不在了,他还能撑多久?现在怕是躲在寝宫里连汤药都不敢乱喝吧。
即便白墨回了又如何?只要他敢回来,王敬就要将他通缉要犯的身份揭露出来,率领大臣们对他弹劾治罪。
猖狂如此,难怪皇帝也不肯再忍了,王敬轻哼了一声,转身下净华台。
不想就在他转身之际,刚刚一脸无可奈何的王德川突然向他发起了攻击!
皇帝有命,必将逆贼王敬击毙于净华台,上祀台乃皇家重地,不容此等贼子玷污!
如果等到王敬上了上祀台再动手,彼时的确是王敬最最得意忘形的时候,可是皇帝毕竟也有私心,虽然以祭天来诱他真身,却不肯让他踏足那个地方,故而才会选此地动手,而那个王德川当然也不是真的王德川。
阴息风的易容术天下第一,就连见过王德川无数次的王敬,在这么近的距离也无法察觉破绽。
可是,可是——
王德川手中的利刃划破了王敬的衣袍,未及肌肤的时候,悍将吴三如箭一般的冲出,以脚踢开了他的手,而王敬毕竟武将出身,察觉身后不对劲,竟连头也不回,就地一滚,滚下了净华台。
吴三与假“王德川”缠斗起来,而台下,站着的正是假“王德川”带进来的小太监!
王敬正向小太监滚过去,小太监嘴角噙着冷笑,凶相毕露,只见他的袖子极快一抖,手中滑落一把匕首,正以逸待劳,只等王敬滚来救就手一刺。
可王敬是何等人物,今天这里除了这几个太监全部都是他的人,尤其是台上的近身侍卫,更是高手中的高手,若王敬真的这么好杀,只怕是已经死了一百回了,王敬的侍卫们见势不对,数人手中同时飞出袖箭飞刀,四面八方的朝着小太监刺过去。
小太监若是不躲,必将被乱刺而亡,可他要是躲,那么刺杀王敬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他究竟是躲,还是不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