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姚青是不是喜欢,床上醒过来就是第二天。心不在焉地洗漱,吃早饭,古大队长就到了,姚青匆匆告诉姚平,让他通知郑队长今天不去西冲后,就坐上古大队长座驾上的横梁出发了。
半个小时后到达古家,段老爷子和一个腼腆的小伙子在家等着,段老爷子介绍这是他孙子。
一路过来,姚青明显发现砖房渐渐稀少了,一路基本都是土房,就连古大队长的家都是土房,不过还好房顶是土瓦。
路上行人的衣服上一般都带有补丁,房间的小伙子也不例外。这个时代衣服上带补丁是正常事情,前世姚青虽然是家中长子,衣服破了也打补丁,照样接着穿。这个时代观念,衣服破了打补丁没关系,但破了不补或衣服不整洁就要被人讥笑了。不象21世纪,穿衣一定要穿名牌衣服。
古大队长就着一碗开水吃了两个黑黑地馍馍,三人就一起出发了。
这次姚青的座驾是背篓。高高的背篓带着一弯曲线向下延伸,显得非常优美。姚青站进去,可以露出头和肩膀。竹篓边沿还用化肥袋子包扎,从外面可以看到一个“硝”字,这让姚青略有踌躇。不过看到背篓上基本都是泛红的竹片,姚青还是满意地站进去了。
古大队长首先背着姚青起步。路上不时有人和古大队长打招呼,古大队长一般只是点点头了事,偶尔停留下来也是三言两语就结束交谈。看来古大队长的确是不怎么喜欢讲话,难怪一路上过来,和姚青也没说上多少话。
出了村子,段老爷子过来陪着姚青讲话。可他与姚青有多少共同语言?姚青心中暗暗好笑,于是请求段老爷子讲述他当年当红军的故事。
段老爷子大头兵出身,因为文化程度低,在四川时才当上班长,抗美援朝时也只当上连长。对于过去,他讲述的都很简单。
战斗场面只是听从命令,埋伏、射击、冲锋,或者就地抵抗,射击、扔手榴弹、拼刺刀。有些战斗说着说着就沉默了,显然有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每到这时刻,姚青主动打岔绕过去。
更多的时候,部队是在做农活,显然他的部队是在半农半兵的状态中度过的。不过段老爷子的运气不错,当年同班的战士就他还活到现在。李少将参军时和他是在同一个连队,这个连队现在还活着的也只有三个人了。
朴素的话语给姚青展现了一幅残酷的历史画面。
出村不久,就开始爬山。中途,换上小伙子来背姚青。在听爷爷讲述过去时,小伙子情绪变化也很激烈,不时追问一些细节,显然这些故事他也很少听到。就这样一路上,伴随着段老爷子的朴素语言,四人悄悄地进入了群山。
越往山里走,道路越狭窄,后来基本上只能一个人行走了,故事就听不成了,有些路就是在草丛中穿行了。段老爷子也脱下了身上的军装,换上一套打满补丁的黑色中山装,看来那身军装是老爷子的礼服了,只有出门时才会穿上。
站在背篓上,姚青四处观望,落在眼里主要都是绿色,近处才可以分辨出绿色的叶子,褐色的树干和青色的石头。偶尔一丛丛红色的映山红点缀在其中,显得分外妖娆。
非常优美的景色!肯定会赢得诗人的赞叹,可惜没有人会陪伴姚青欣赏。
在没背姚青的时候,段家小伙子偶尔会停下脚步,从路边找来一小块石头,垫在上山路上的青石下,再试试其中的稳固程度,满意后才继续前行,快步追上前面的人。可见这条道路就是靠着这样义务维修工维持着它的稳定。姚青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小伙子的好感大大提高。
就这样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总共跨过六个山头,他们才在一座山村停了下来。山村总共有三排土屋房子,每排大约六七户人家。村头还有一个大大的晒谷场。段老家房子在第二批中间。
刚到村头,姚青脸色就落下去了,晒谷场上大约有七八名小孩在玩耍,其中竟有三名孩子是光着身子。
今天是4月23日,谷雨刚过,立夏未到。姚青身上还穿着毛线衣,这里的小孩就有人光着身子玩耍,而且不止一个!
姚青脸上一贯的微笑顿时消失。他没法微笑了,只好保持着死板的脸色。对农村略有了解的姚青知道,这些小孩也许能够适应这样的气候,但更大可能是他们穿不起衣服。
看到村里来了陌生人,玩耍的小孩停止了奔跑,远远地看着姚青他们四人。
来到段家,段家已经有些人在堂屋等着。段老爷子把姚青从背篓中抱出,给姚青介绍他的家人。他的老伴、儿子、儿媳、女儿,他家另外还有一个孙子和孙女上学去了不在家,姚青勉强带着微笑和他们一一打招呼。
等到段老爷子招呼他们倒水时,姚青赶紧声明自己喝水,只喝开水,别的什么都不要加,姚青可不想喝他们家的糖水。这样的人家招待贵客往往是将保存良久的白糖或者红糖拿来待客,姚青可不缺这点营养。
果然,风风火火从里屋出来地段家儿媳抱着一个罐子讶然地看向段老爷子,段老爷子又犹豫地看看姚青,姚青坚决地摇摇头,段老爷子终于也摇摇头,段家儿媳才轻轻地放下罐子,给姚青用一洋瓷缸端来一大杯热气腾腾的开水。
洋瓷缸上有几处漆已经掉了,只是从剩下部分依稀还可看到繁体的“献给最可爱的人”字样。
不一会儿,段家门口围满偷窥的小孩儿,没有成年人。姚青估计成年人都上工去了,段家人是专门请假留下的。姚青后悔没带一点水果糖过来,他自己不吃零食,所以就完全没朝这方面想。
休息一阵子后,蛇山小队陆队长带着两人过来了。段老爷子一一给姚青介绍,姚青也分别打招呼。客人们听说姚青是公社姚社长家的孩子,也都肃然起敬,但和姚青招呼完,也没忘记跟古大队长打招呼。
;
半个小时后到达古家,段老爷子和一个腼腆的小伙子在家等着,段老爷子介绍这是他孙子。
一路过来,姚青明显发现砖房渐渐稀少了,一路基本都是土房,就连古大队长的家都是土房,不过还好房顶是土瓦。
路上行人的衣服上一般都带有补丁,房间的小伙子也不例外。这个时代衣服上带补丁是正常事情,前世姚青虽然是家中长子,衣服破了也打补丁,照样接着穿。这个时代观念,衣服破了打补丁没关系,但破了不补或衣服不整洁就要被人讥笑了。不象21世纪,穿衣一定要穿名牌衣服。
古大队长就着一碗开水吃了两个黑黑地馍馍,三人就一起出发了。
这次姚青的座驾是背篓。高高的背篓带着一弯曲线向下延伸,显得非常优美。姚青站进去,可以露出头和肩膀。竹篓边沿还用化肥袋子包扎,从外面可以看到一个“硝”字,这让姚青略有踌躇。不过看到背篓上基本都是泛红的竹片,姚青还是满意地站进去了。
古大队长首先背着姚青起步。路上不时有人和古大队长打招呼,古大队长一般只是点点头了事,偶尔停留下来也是三言两语就结束交谈。看来古大队长的确是不怎么喜欢讲话,难怪一路上过来,和姚青也没说上多少话。
出了村子,段老爷子过来陪着姚青讲话。可他与姚青有多少共同语言?姚青心中暗暗好笑,于是请求段老爷子讲述他当年当红军的故事。
段老爷子大头兵出身,因为文化程度低,在四川时才当上班长,抗美援朝时也只当上连长。对于过去,他讲述的都很简单。
战斗场面只是听从命令,埋伏、射击、冲锋,或者就地抵抗,射击、扔手榴弹、拼刺刀。有些战斗说着说着就沉默了,显然有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每到这时刻,姚青主动打岔绕过去。
更多的时候,部队是在做农活,显然他的部队是在半农半兵的状态中度过的。不过段老爷子的运气不错,当年同班的战士就他还活到现在。李少将参军时和他是在同一个连队,这个连队现在还活着的也只有三个人了。
朴素的话语给姚青展现了一幅残酷的历史画面。
出村不久,就开始爬山。中途,换上小伙子来背姚青。在听爷爷讲述过去时,小伙子情绪变化也很激烈,不时追问一些细节,显然这些故事他也很少听到。就这样一路上,伴随着段老爷子的朴素语言,四人悄悄地进入了群山。
越往山里走,道路越狭窄,后来基本上只能一个人行走了,故事就听不成了,有些路就是在草丛中穿行了。段老爷子也脱下了身上的军装,换上一套打满补丁的黑色中山装,看来那身军装是老爷子的礼服了,只有出门时才会穿上。
站在背篓上,姚青四处观望,落在眼里主要都是绿色,近处才可以分辨出绿色的叶子,褐色的树干和青色的石头。偶尔一丛丛红色的映山红点缀在其中,显得分外妖娆。
非常优美的景色!肯定会赢得诗人的赞叹,可惜没有人会陪伴姚青欣赏。
在没背姚青的时候,段家小伙子偶尔会停下脚步,从路边找来一小块石头,垫在上山路上的青石下,再试试其中的稳固程度,满意后才继续前行,快步追上前面的人。可见这条道路就是靠着这样义务维修工维持着它的稳定。姚青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小伙子的好感大大提高。
就这样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总共跨过六个山头,他们才在一座山村停了下来。山村总共有三排土屋房子,每排大约六七户人家。村头还有一个大大的晒谷场。段老家房子在第二批中间。
刚到村头,姚青脸色就落下去了,晒谷场上大约有七八名小孩在玩耍,其中竟有三名孩子是光着身子。
今天是4月23日,谷雨刚过,立夏未到。姚青身上还穿着毛线衣,这里的小孩就有人光着身子玩耍,而且不止一个!
姚青脸上一贯的微笑顿时消失。他没法微笑了,只好保持着死板的脸色。对农村略有了解的姚青知道,这些小孩也许能够适应这样的气候,但更大可能是他们穿不起衣服。
看到村里来了陌生人,玩耍的小孩停止了奔跑,远远地看着姚青他们四人。
来到段家,段家已经有些人在堂屋等着。段老爷子把姚青从背篓中抱出,给姚青介绍他的家人。他的老伴、儿子、儿媳、女儿,他家另外还有一个孙子和孙女上学去了不在家,姚青勉强带着微笑和他们一一打招呼。
等到段老爷子招呼他们倒水时,姚青赶紧声明自己喝水,只喝开水,别的什么都不要加,姚青可不想喝他们家的糖水。这样的人家招待贵客往往是将保存良久的白糖或者红糖拿来待客,姚青可不缺这点营养。
果然,风风火火从里屋出来地段家儿媳抱着一个罐子讶然地看向段老爷子,段老爷子又犹豫地看看姚青,姚青坚决地摇摇头,段老爷子终于也摇摇头,段家儿媳才轻轻地放下罐子,给姚青用一洋瓷缸端来一大杯热气腾腾的开水。
洋瓷缸上有几处漆已经掉了,只是从剩下部分依稀还可看到繁体的“献给最可爱的人”字样。
不一会儿,段家门口围满偷窥的小孩儿,没有成年人。姚青估计成年人都上工去了,段家人是专门请假留下的。姚青后悔没带一点水果糖过来,他自己不吃零食,所以就完全没朝这方面想。
休息一阵子后,蛇山小队陆队长带着两人过来了。段老爷子一一给姚青介绍,姚青也分别打招呼。客人们听说姚青是公社姚社长家的孩子,也都肃然起敬,但和姚青招呼完,也没忘记跟古大队长打招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