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啊。”用非常佩服的眼神看着渐行渐远的郭嘉,张秦不由是对李凉感慨一句“这军师当真是礼贤下士呀。”
“我说老张,没读过书其实不丢人,瞎说话反倒会惹人笑话。”李凉噗嗤笑出声,他拍拍张秦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这叫礼下庶人。”
“意思差不多就行。”没有理会李凉的纠正,张秦不以为意地说“看到军师,我总算是明白,校尉为什么喜欢跟读书人混在一块。瞧瞧军师,位高权重,却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模样,跟军师说话,就像是…就像是被春风吹过一样,就这种感觉。”
“像是被春风吹过一样…你还真能比喻。”李凉闻言,回忆上片刻,也不由颔首说“不过还真是这样。”
耳边全然是李凉、张秦,这么一番故意的大声吹捧。业已是跨步进入太傅府邸的郭嘉,嘴角不由是微微地上翘。他当然明白,两人这番话的示好用意,只可惜他的主人,并非是相国董卓。
来时手中照明的灯笼,早在进府之际,交给守卫门口的凉州士兵。穿行在烛火黯淡的走廊里,郭嘉嘴角露出的笑容愈发明显。只消片刻,出现在一间书房门前的他,轻轻地叩响门扉。
“呵呵。”通明灯火的书房当中,回馈给叩门声音的,是一段老迈却也精神焕发的讥嘲“似你们这等凉州蛮夫,什么时候也学会中原的礼仪教化?还是说,董贼终究忍不住,要杀老夫祭旗?”
“杀你?为什么要杀你?”郭嘉哂然大笑一声,进而毫不客气地推门而进。
来者的无礼,丝毫不曾搅扰袁隗,端坐书房当中的太傅,眼眸仍旧是停留简上,不曾移动丝毫。仿佛袁隗毫不在意来者究竟是谁,又存着什么样的意图。
“有恃无恐,是因为你明白,董卓不会杀你。是吗?”郭嘉的字典当中,或许存在爱幼却决计没有尊老。他直接抢过袁隗手中竹简,随意扫上几眼,讽笑两声道“孟氏的《易》?太傅还当真不忘家学呀。”
郭嘉完全不按常理的言行,使得袁隗一时是一头雾水,他开口问道“你究竟是谁?董贼遣你来,又有何目的?”
袁隗虽然不认识郭嘉,但至少清楚一点要想在数百凉州军精锐眼皮底下,成功进入宅院,进而出现在自己面前。若非是所谓任侠中首屈一指的大侠,就只剩奉董卓之命一种可能。而以郭嘉骨瘦如柴的模样看,袁隗会主观认为是后者也不奇怪。
“我的目的嘛…开门见山的说,我是来给太傅讲解当世之事,好让太傅做出正确的决断。”郭嘉露出没有丝毫恶意的笑容,他将孟氏《易》卷起拿在手中,低沉地开口道“太傅或许心知肚明,又或者真的不知。
如今的太傅,乃是董卓最为重要的一枚护身符。只要太傅在,董卓就可以是安枕无忧。因而,太傅完全可以宽心,董卓暂且还不会动太傅分毫。”
“你…什么意思?你究竟想要说些什么?”此前因郭嘉的无礼有些愠怒的袁隗,因郭嘉的话语暂时冷静下来,他皱眉出言询问说“老夫被囚于此间,怎么就能成为董贼的护身符?你给老夫讲清楚!”
“原来太傅是真的老眼昏花,是真的糊涂?”郭嘉露出诧异的神情,他探出头呵呵一笑道“太傅,你的两位侄儿,究竟胸怀怎样的野望,你这位做叔父的,难道就真的一概不知?
还是太傅傻傻地认为,你的侄儿们会坐视董卓独霸雒阳,进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统合凉州的武力以及天子与生俱来的正义,将胸藏洪业的他们逐一铲除,连根拔起?”
“这位先生,有什么话,烦请直言。”
郭嘉的这一番话下来,袁隗大概算是听明白他的来意。
显而易见,眼前的青年并非是什么董卓的亲信,更像是反抗董卓的人。想象着眼前的年轻人忍辱负重,只为等待时机,袁隗的心中也不由产生出些许感佩。这也就是他身为太傅,却对年轻的郭嘉使用敬语的缘由。
然而,来自太傅袁隗的敬重,郭嘉全然视作无物。他随手将手中的孟氏《易》丢进袁隗的怀里,侃侃而谈道“现在虎牢关外,是太傅的侄儿们,费尽千辛万苦聚集的数万兵马。他们信誓旦旦地树立旗帜,说是要吊民伐罪,说是要铲除奸佞,说是要将清平世界带回。”
负手信步的郭嘉,一边说,一边审视着书房的古籍“但现在的情况是,关东诸侯顿兵在虎牢关外,甚至不敢越雷池哪怕仅仅半步。若只是短暂修整,尚且可以用劳顿等借口搪塞,但长此以往,只怕联军将成天下第一等的笑话。”
转过身,郭嘉直面一脸凝重的袁隗,一字一句道“敢问太傅,天下人心一旦散尽,还可收复否?”
“原来如此…”袁隗怅然感慨道“麒麟儿们,都已经成长到这样的地步。我心甚慰,甚慰啊。”
郭嘉都将话说到这般明白,袁隗要是还听不懂,也就不可能历经数朝而不衰,平步青云官居太傅,位在三公之上。
只是现在,袁隗反倒又开始怀疑,郭嘉的身份以及来意。他究竟是受谁的指示,又有什么图谋?是董卓故意遣他来折辱自己?还是袁绍、袁术两位侄儿中的一人,遣他来联络营救事宜?
“老夫多谢先生指点迷津。”猜是永远猜到谜底,袁隗自然只能试探,他放低姿态道“还未请教先生的姓名。”
“郭嘉,郭奉孝。”把玩一阵一块显然历经岁月洗礼的古玉,将其收入囊中的郭嘉毫不避讳地报出自己的姓名,进而直面袁隗道“太傅应当听说过学生的姓名吧?”
“郭奉孝的名字,老夫当然有所耳闻。”将郭嘉“贪墨”古玉行为尽收眼底,袁隗猜测他是将古玉作为信物,因而更加笃定自己先前的判断。
是以,袁隗低声开口询问说“本初请奉孝来此,究竟是……?”
袁隗将郭嘉视作是袁绍一党,原因自然是在太傅对郭嘉仅有的印象当中,郭嘉是荀慈明的弟子,曾经奉荀爽以及袁绍的命令,作为内应,潜伏进已经亡故的大将军何进的幕府。
何进之死事件后,袁隗就再未听说过这个名字。袁隗现在想起来,当时回到袁绍身边的郭嘉,或许被派遣前往董卓麾下,充当内应。此番,应该就是袁绍被董卓要挟,是以启用这个埋藏久矣的暗刺,尝试里应外合救出自己。
“我说老张,没读过书其实不丢人,瞎说话反倒会惹人笑话。”李凉噗嗤笑出声,他拍拍张秦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这叫礼下庶人。”
“意思差不多就行。”没有理会李凉的纠正,张秦不以为意地说“看到军师,我总算是明白,校尉为什么喜欢跟读书人混在一块。瞧瞧军师,位高权重,却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模样,跟军师说话,就像是…就像是被春风吹过一样,就这种感觉。”
“像是被春风吹过一样…你还真能比喻。”李凉闻言,回忆上片刻,也不由颔首说“不过还真是这样。”
耳边全然是李凉、张秦,这么一番故意的大声吹捧。业已是跨步进入太傅府邸的郭嘉,嘴角不由是微微地上翘。他当然明白,两人这番话的示好用意,只可惜他的主人,并非是相国董卓。
来时手中照明的灯笼,早在进府之际,交给守卫门口的凉州士兵。穿行在烛火黯淡的走廊里,郭嘉嘴角露出的笑容愈发明显。只消片刻,出现在一间书房门前的他,轻轻地叩响门扉。
“呵呵。”通明灯火的书房当中,回馈给叩门声音的,是一段老迈却也精神焕发的讥嘲“似你们这等凉州蛮夫,什么时候也学会中原的礼仪教化?还是说,董贼终究忍不住,要杀老夫祭旗?”
“杀你?为什么要杀你?”郭嘉哂然大笑一声,进而毫不客气地推门而进。
来者的无礼,丝毫不曾搅扰袁隗,端坐书房当中的太傅,眼眸仍旧是停留简上,不曾移动丝毫。仿佛袁隗毫不在意来者究竟是谁,又存着什么样的意图。
“有恃无恐,是因为你明白,董卓不会杀你。是吗?”郭嘉的字典当中,或许存在爱幼却决计没有尊老。他直接抢过袁隗手中竹简,随意扫上几眼,讽笑两声道“孟氏的《易》?太傅还当真不忘家学呀。”
郭嘉完全不按常理的言行,使得袁隗一时是一头雾水,他开口问道“你究竟是谁?董贼遣你来,又有何目的?”
袁隗虽然不认识郭嘉,但至少清楚一点要想在数百凉州军精锐眼皮底下,成功进入宅院,进而出现在自己面前。若非是所谓任侠中首屈一指的大侠,就只剩奉董卓之命一种可能。而以郭嘉骨瘦如柴的模样看,袁隗会主观认为是后者也不奇怪。
“我的目的嘛…开门见山的说,我是来给太傅讲解当世之事,好让太傅做出正确的决断。”郭嘉露出没有丝毫恶意的笑容,他将孟氏《易》卷起拿在手中,低沉地开口道“太傅或许心知肚明,又或者真的不知。
如今的太傅,乃是董卓最为重要的一枚护身符。只要太傅在,董卓就可以是安枕无忧。因而,太傅完全可以宽心,董卓暂且还不会动太傅分毫。”
“你…什么意思?你究竟想要说些什么?”此前因郭嘉的无礼有些愠怒的袁隗,因郭嘉的话语暂时冷静下来,他皱眉出言询问说“老夫被囚于此间,怎么就能成为董贼的护身符?你给老夫讲清楚!”
“原来太傅是真的老眼昏花,是真的糊涂?”郭嘉露出诧异的神情,他探出头呵呵一笑道“太傅,你的两位侄儿,究竟胸怀怎样的野望,你这位做叔父的,难道就真的一概不知?
还是太傅傻傻地认为,你的侄儿们会坐视董卓独霸雒阳,进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统合凉州的武力以及天子与生俱来的正义,将胸藏洪业的他们逐一铲除,连根拔起?”
“这位先生,有什么话,烦请直言。”
郭嘉的这一番话下来,袁隗大概算是听明白他的来意。
显而易见,眼前的青年并非是什么董卓的亲信,更像是反抗董卓的人。想象着眼前的年轻人忍辱负重,只为等待时机,袁隗的心中也不由产生出些许感佩。这也就是他身为太傅,却对年轻的郭嘉使用敬语的缘由。
然而,来自太傅袁隗的敬重,郭嘉全然视作无物。他随手将手中的孟氏《易》丢进袁隗的怀里,侃侃而谈道“现在虎牢关外,是太傅的侄儿们,费尽千辛万苦聚集的数万兵马。他们信誓旦旦地树立旗帜,说是要吊民伐罪,说是要铲除奸佞,说是要将清平世界带回。”
负手信步的郭嘉,一边说,一边审视着书房的古籍“但现在的情况是,关东诸侯顿兵在虎牢关外,甚至不敢越雷池哪怕仅仅半步。若只是短暂修整,尚且可以用劳顿等借口搪塞,但长此以往,只怕联军将成天下第一等的笑话。”
转过身,郭嘉直面一脸凝重的袁隗,一字一句道“敢问太傅,天下人心一旦散尽,还可收复否?”
“原来如此…”袁隗怅然感慨道“麒麟儿们,都已经成长到这样的地步。我心甚慰,甚慰啊。”
郭嘉都将话说到这般明白,袁隗要是还听不懂,也就不可能历经数朝而不衰,平步青云官居太傅,位在三公之上。
只是现在,袁隗反倒又开始怀疑,郭嘉的身份以及来意。他究竟是受谁的指示,又有什么图谋?是董卓故意遣他来折辱自己?还是袁绍、袁术两位侄儿中的一人,遣他来联络营救事宜?
“老夫多谢先生指点迷津。”猜是永远猜到谜底,袁隗自然只能试探,他放低姿态道“还未请教先生的姓名。”
“郭嘉,郭奉孝。”把玩一阵一块显然历经岁月洗礼的古玉,将其收入囊中的郭嘉毫不避讳地报出自己的姓名,进而直面袁隗道“太傅应当听说过学生的姓名吧?”
“郭奉孝的名字,老夫当然有所耳闻。”将郭嘉“贪墨”古玉行为尽收眼底,袁隗猜测他是将古玉作为信物,因而更加笃定自己先前的判断。
是以,袁隗低声开口询问说“本初请奉孝来此,究竟是……?”
袁隗将郭嘉视作是袁绍一党,原因自然是在太傅对郭嘉仅有的印象当中,郭嘉是荀慈明的弟子,曾经奉荀爽以及袁绍的命令,作为内应,潜伏进已经亡故的大将军何进的幕府。
何进之死事件后,袁隗就再未听说过这个名字。袁隗现在想起来,当时回到袁绍身边的郭嘉,或许被派遣前往董卓麾下,充当内应。此番,应该就是袁绍被董卓要挟,是以启用这个埋藏久矣的暗刺,尝试里应外合救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