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节完全虚构,看官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怕惊动艾米的家人,次日陈先生早早就离开,回到家,因宿醉没休息好,一脸的皱纹褶子特别明显,他蹑手蹑脚进了餐厅,看到李若诗也在。李若诗还以为陈先生已经出去忙了一早晨,不知道他是宿醉归来。若诗这时已经基本搞完了所有功课,正在想方设法地找工作。

    他对陈先生说:“您这一大早就出门了?”

    陈先生搪塞说:“嗯,若诗你怎么今天起得这么晚啊。”

    李若诗说:“我这不是晚上熬夜上网投简历嘛,几次三番了,可是在国内和英国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陈先生说:“我觉得你们这些人都是太挑了,难道还能一份工作也找不到?”

    李若诗说:“不是我挑剔,我哪敢挑剔,是人家连叫我去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我不是择业难,我是想尝试择业都很难!”

    陈先生说:“哪有那么难?我这样没学历的都有工作做着。”

    若诗愁眉苦脸地说:“您呢,其实属于自主择业,或者说创业,我现在刚毕业,家里又完全是草根,亲戚里也没有什么当领导的,在国内真是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和人脉,在这里呢,我除了认识几个老师,也没有什么人脉,真的是很难很难找工作。要是一直这样,我可怎么办呀?”

    陈先生说:“你怕啥,就先去麦当劳干着钟点工,不是也有一些收入嘛。”

    若诗说:“那我这好歹是个计算机和历史的双专业硕士呀,我毕了业,一天八个小时到麦当劳打工呀!”

    陈先生说:“也是,你如果能找到工作留下来当然好,不行的话,你回国找个稳定的工作,收入少一点也行。”

    若诗说:“收入少点也行,我不挑的,我倒是真希望早点回去陪我妈,可是我担心回去更找不到工作呢。您不知道,现在在国内找工作比在英国都难。”

    陈先生说:“这还真和白老师说的一样,中国这件事情提前和国际接轨了,大学一毕业立马等于失业!”

    李若诗皱着眉说:“咱们人太多了,工作机会有限……”

    为了帮帮若诗,让他临时找份工作赚点钱,陈先生给他介绍了一个华人开的旅游中介公司,随时可以去干“野导游”。

    李若诗常去汇钱的那家中介的查姐也打来电话,说是帮着他联系了几个工作,不过查姐也只能介绍些“服务生”、“导游”、“中药铺店员”之类的工作给他。若诗不喜欢,专业完全用不上不说,赚的钱还不如麦当劳多,也没有免费汉堡。

    李若诗选择了到陈先生联系的那个旅行社干“野导游”。简单一培训就上岗了,连续几天都奔波在牛津、剑桥和伦敦三地之间,徜徉在各个景点,为华人旅行团做讲解,累得他够呛,才忙了几天,若诗人就好像瘦了一圈。

    不过才两周后,在楼下餐厅里,李若诗就兴冲冲地跟陈先生和静好宣布,不用再干“野导游”了,伦敦一家公司给了他一份6个月的实习工作,虽然是个小公司,但是据说是和BBC还有ITV(英国独立电视台)做固定图书合作的公司,负责给BBC和ITV策划设计出版他们所播出儿童节目的系列图书。如果他做得好的话,有机会继续留在伦敦做下去。

    次日一大早,若诗兴高采烈地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去伦敦,但是意外的,这时候却又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是曾经应聘过的一家国内博物馆同意接收他去实习工作一年的确认信件!李若诗实在不敢相信,原本一点希望没有,听说要进这家博物馆实习三个月,都需要托当地的至少是文化局副局长一级的关系,没想到这突然又同意他去实习一年,伦敦公司和国内博物馆,简直算是双喜临门,可是怎么办,是回国还是去伦敦?李若诗看着邮件发愣,他真不知怎么办好。

    静好的硕士课程也早结束,论文已经基本弄完,就剩下提交了,人暂时还不能离开。若诗上楼敲门,问她忙不忙,想和她说说自己工作的事儿,让她帮着提提建议。若诗拿她当明白人呢,觉得她毕竟在国内是工作过六七年的人,可她也正在房间里呆坐着,想些奇怪的心事。

    她也讲不清楚为什么,内心深处对陈栋梁越来越排斥,认为他庸俗、钻营、精神生活粗糙、缺少心灵层面的追求;还挑剔他没有文化修养和品味,更没有学术追求;挑剔他一门心思只想当官儿……可是陈栋梁这些想法也都是世俗社会里的人很正常的思维呀!在很多人眼里,他可不真算得上是个钻石王老五、实打实的有为青年呢!不要说别人了,恐怕静好妈妈也会这么认为。

    静好也知道,自己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英格兰,绝大多数人也许都是十分现实的,但是,她就是不能接受陈栋梁渐渐变成现在的样子。

    另外,也许是确实有感应这回事儿,她其实一点都不知道陈栋梁和小雷闹出的那些事儿,但是潜意识里,她总有种不舒服的感觉,上一次放假回家,他的很多举动,他的眼神,甚至都让她感到陌生和诧异,总之,她感觉他由内而外发生了许多变化。

    而另一个人,是的,是哈瑞,却能给她带来许多精神上的引导,让她感到放松和愉快。她喜欢和他交谈,她也清晰地感到,自己已经被他吸引。但是,她也不敢确定,哈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夜深人静的时候,静好也偷偷设想过:干脆横下心来,和陈栋梁挑明了“和平分手”,自己就留在英格兰,试着申请个毕业后两年工作签证,或者是申请博士继续读书。既然自己对哈瑞有好感,那么就主动一点向他表达。

    但是等到天一亮,睁开眼回到现实世界,她又犹豫不决了。一方面,陈栋梁常去看望照顾她的父母,两家人的感情也不错,自己真要这么决绝,父母亲这一关肯定过不了,还有陈栋梁的父母亲受得了吗?毕竟已经这么多年了,两人在幼儿园就认识……所以,就算真要和陈栋梁分开,也不能太突然,必须回去当面解决。

    还有,更重要的是,自己和哈瑞之间,自己到底是不是自作多情?他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他还和那个女友保持来往?一想这些,她心里就更乱了……

    若诗这时来敲门,进屋坐下,就说了一大堆自己找工作的苦恼,让静好帮自己做个选择,是回国还是留下;谁知道,静好听了以后,并没回答若诗的问题,却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这些心事跟若诗说了,只是她没讲明哈瑞是谁。她让若诗先帮自己出个主意,她也好好帮若诗想想他该怎么办。

    若诗吓了一跳,他一直觉得姑娘傻呵呵、无忧无虑的,谁知她藏着这样的心事。

    好像一对比,静好的事儿更急需解决呢。不过,李若诗也不能马上拿出个解决方案,他在这方面更缺乏经验。他到楼下,从冰箱里取了几瓶彩色水果酒,倒了两大杯,端上楼来。若诗大概希望这些低度水果酒能带来灵感。但是酒精饮品带不来灵感,两人越喝脑子越乱,心里越苦恼……

    静好说,自己的父母亲都是大学教师,从小她的成长环境比较单一,也许是这个原因,在她的心里,对精神世界始终有着追求和标准的读书人,才是她渴望共度一生的人,原本陈栋梁也似乎是那样的人,但是他现在完全走在另外一条路上……

    若诗喝完彩色水果酒,又下楼去倒了一大杯陈先生的奶油甜威士忌酒,这酒喝着甜,实际上劲儿很大,实质是威士忌,一向不轻易说自己的事情、自尊心特别强的若诗,大概也是借着这烈酒,酣畅淋漓地对静好讲起了自己的故事:父亲在他六岁半上小学前就去世了,他的单亲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他,后来又因病早退休,为了供他留学,省吃俭用,连房子也卖了,可惜的是那个时候房价还远远没有涨起来,而母亲为了省下房租,通过街道认可,住进了不收房租的社区公共厕所旁杂物间,她退休后,一直为整个社区打扫卫生,曾经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一天要扫六条街,清理四个大的公共卫生间......若诗亲眼见过母亲扫街时清理树底下的大便——那是在旁边早市做买卖的摊贩实在找不到厕所,没办法而为之的。可想而知,他母亲在一座五光十色的美丽都市里,过得是多么贫寒的生活,而这一切实际上都为了他......

    若诗不想回去的原因也在此,如果找不到一份收入高的合适的工作,他怕自己回国反而再给母亲增添更多的负担——辛劳的妈妈不仅不能减轻生活压力,还要照顾他,担心他。他希望有能力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不要让她再辛苦扫街。不回去的话,若诗在英国,哪怕到麦当劳打工,每个月还能省出三四百英镑汇给母亲,母亲也不必太辛苦做两份工,因此李若诗即便扭了脚踝疼成那样,也坚持咬牙打工……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母亲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身边有人。原先找不到工作烦恼,现在找到了,他依旧烦恼:伦敦的临时工作在向他招手,他当然知道不可能一辈子做临时工,但还是希望抓住这个机会,如果以此为起点,未来真能留在英国打拼,就把妈妈也接来伦敦或者牛津生活。可谁能料到,现在那家他发过信的国内博物馆也同意他去工作,只是这博物馆并不在母亲所在的城市,如果回去,他和母亲只能分隔两地,当然未来也可以接母亲到他那里,但是现实问题是,博物馆的收入不高,至少目前很低,才是伦敦那份工作的五分之一左右……哎,真愁人呢,他确实是不知如何是好……

    静好第一次完整地听了李若诗的故事,这故事比酒精管用,她一下子清醒了,她同情也佩服若诗。一比较,自己的所谓“烦恼”是多么苍白,她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水果酒,鼓励李若诗,让他不必纠结,冷静一下再选择,要看得长远一些,未来的道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

    若诗笑笑,点点头,又喝了一口奶油甜酒,被辣得呲牙咧嘴。他也鼓励静好,勇敢一些,寻找自己真正渴望的和适合的人,别害怕,他鼓励她主动和对方交流,不管是男友还是她在英国遇到的“一个人”,都多些交流,弄清楚了再做决定,不要自己闷头琢磨。

章节目录

真好与哈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大菲Faye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菲Faye并收藏真好与哈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