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大陆岛;
谁控制了大陆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这是西方关于地缘政治标志性的格言。不过说的是欧洲的状况,如果套用到东方,就是:
谁控制了东北,谁就控制了幽云地带;
谁控制了幽云地带,谁就控制了中原;
谁控制了中原,谁就控制了整个中国。
幽州所处的位置就是咽喉位置,东北和中原的接壤地带。纵观中国古代文明史,那个王朝占据幽云十六州,谁就在以后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甚至从东北起家,席卷全国也不为过。
不过秦汉时期,人们还是关中本位的思想,最多加上关东洛阳地区。
毕竟秦是从关中出关一统天下,占据地利;黄河中下游的关东是帝国赋税的主要来源,占据财政。
幽州在秦汉时期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边境,没有多少发展的潜力。就如同现代人,一提起非洲印象中就是战乱差不多。可是周义知道,幽州就和非洲一样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大量闲置的资源没有得到开发。
典韦和颜良去护送张让回洛阳走了,邴原去熟悉州牧府的基本状况了,眼前只有周仓。周仓这段时间做亲卫做的得心应手,自从周义在辽东安置了几十万的难民之后,周仓就死心塌地的跟着周义了。
周仓也是穷苦人家出生,因为生活不下去,才参加的黄巾军。周义的做法让周仓感觉到,周义比“大良贤师”靠谱的多,也就心甘情愿的为周义服务。
可商议事情的人不在身边(周义身边本来就没有几个人可以商议事情),周义只好一个人先谋划谋划:
地缘政治,是讲地理对国家政治,人们行为的影响,从而衍生出竞争策略。
地理,气候,自然资源,乃至种族,历史等原因,对政治行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这些因素都与地理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理决定国家的权力,而也决定着国家的命运。
最具证明的就是战争,而中国第一兵书《孙子兵法》有两章专门就讲地形对作战的影响。无论是地形篇,还是九地篇都用大量的篇幅说明地理特征的重要性。
无论是通、挂、支、隘、险、远六种地形,还是因为地形衍生出来的用兵策越,散地无战、轻地无止、争地无攻、交地无绝、衢地合 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的用兵策略,都说明地理环境对战争的重要性。
有时候占据地利就可以决定胜负。
山有隘口,河有渡口,这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地理条件的不同,生产出的资源也不同。
草原上适合放牧,中原适合种植小麦、五谷,南方适合栽培水稻,这都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的。
因为经济资源不同导致人文的演化和沉淀也不一样,比如燕赵之地出猛士,江南出才子,不同地区人们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这都是一个地方的资源禀赋,资源禀赋的不同会导致发展和对抗的策略也不同。
幽州北部接壤草原,有许多胡人定居在此,民风彪悍。这都是冷兵器时代最好的兵源。
整个东北可以说是幽州的后花园,有大片没有开垦的土地,只要有人口这些土地的价值立马就可以得到变现。东北可是天然的粮仓,只要找到适合种植的作物,大片闲着的土地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周义可是知道后世著名的五常大米就是产自东北,东北的黑土地上可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大半个渤海都是在幽州的治下,从这里出发的商船可以到达东南沿海的任何地方。贸易的繁荣,就代表着财政税收。
幽州境内也有大量的矿山,盐更不用说,海盐多的是。整个幽州可以说物产丰富。
可是要开发幽州的这些资源都需要人力才能实现,幽州现在缺少的就是人口。不过没有关系,中原人口已经爆满,可以往幽州迁移。
这需要幽州创造条件,最起码边境要稳定,别动不动胡人就南下抢劫一番。多少财富够胡人抢劫的。
幽州还要开发出适合东北种植的农作物,以及耕作技术。别到时候人口涌进来了,粮食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就悲剧了。
接下来的几年,只要周义堵住中原各位霸主向进军幽州的门户,坐山观虎斗,全力的发展幽州即可。
对外,武力压制草原各族,向北一点一点的蚕食草原地盘,把东北变成幽州的后花园。
对内,整顿吏治,有一个如臂使指的官僚体,才能使真个幽州整合资源的效率达到最高。
开发土地,发展农业。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让幽州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这个时代人口代表的就是生产力。
鼓励贸易,聚集财富,发展技术。这一直是周义心中的一个梦想,毕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可以在某一个技术上获得突破,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幸事。技术的飞轮一旦起飞,想停是停不下来的,到最后就会演化成一场技术乃至工业的革命。
这只是周义暂时的构想,想要落地,变得可行,还的找不同的人去讨论,验证,执行。周义见过许多创业者,有了一个想法之后就觉得是个宝贝,生怕别人知道,偷了去。且不说想法也要众人一起努力才能实现,就是想法本身靠不靠谱也得找人验证。
许多人的想法保密到最后,都是如永动机一样的笑话。
短期内周义并不打算对幽州有太大的动作,周义自身影响力还达不到。更主要的是幽州的形式非常复杂。短期里只要按照刘虞留下的套路执行就可,表面看起来,刘虞的政策还是非常符合幽州的状况的。
古时候有萧规曹随,现在是刘规周随。
幽州毕竟靠近中原,比辽东要繁华的多。太守府也足够的大,周义倒是可是把蔡琰接过来,两个人老是分居两地可不行。
给典韦,颜良去了封信,让二人把张让送回洛阳之后,绕道陈留,把蔡琰和典韦的家眷接来幽州,以后就以幽州为大本营了。
中原马上都是战乱之地,还不如趁早北上避祸。蔡琰来了,蔡邕还远吗?想要在幽州有所作为,也需要清流领袖蔡邕的影响力。
幽州,辖郡、国十二,县九十。
代郡,上谷郡,涿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这些郡县的官员,周义见过的只有几个。
幽州东西狭长,地理复杂,治下部族众多,胡汉杂居,民风彪悍。各方势力交织汇聚,盘根错节。很多地方势力都是各自为政,名义上听大汉的,可是天高皇帝远,大汉的统治力在这些地方大打折扣。一个个都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山头林立,听调不听宣。
想要把一盘散沙一样的幽州重新整合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咱有时间,慢慢来,不着急。
就是周义想要梳理幽州的关系,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了解这一个一个地方的特性,都的用上好一段时间。周义可是要把幽州作为立身之本来经营的,自然要把整个幽州深耕一边。
用现代商业上的话说就是精耕细作,农耕式经营,而不是逐水草而居的放牧式做派。
地缘政治讲的是,先看地理形势,再看某一地域内的资源,气候条件,从这些因素出发,把某个地区的居民视为一个整体,去看地理,历史因素对这一群人的思想和行为会有哪些影响,试图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根源。
这些周义都不懂,可是有人懂。刘虞的便宜老师卢植就是幽州人士,大家族出身,可以向卢植请教,再不济把卢植的儿子招进州牧府。
这可都是资源,不用白不用。
还有,幽州名义上是周义的,幽州的人才周义可以择贤任用。不像在辽东的时候一样,找个读书人都难。
况且,幽州牧守府发出的招贤令,可是比太守府的号召力大的多。
现在已经是光合五年的夏天,不出意外,刘宏也只不到一年的时间了。
到时候,洛阳大变,人心惶惶,战乱四起,民生凋敝。
周义也要早做准备,如果能挽救洛阳的局势最好,如果挽救不了,周义要做最坏的打算。
来到这个时代,走到现在才有点像穿越者得样子,以前周义还懊恼怎么没有金手指。现在周义想明白了,带着千年的智慧,知道历史的走向,这就是最大的金手指。
现代创业没有方向,创业者就可以一路狂奔下去。相比苦苦挣扎的曹操,刘备等人,周义的优势大的太多了。
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同时要解决以后千百年这个民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周义的梦想,也是周义肩负的责任。
如果可以使这个苦难的民族,过得稍微好一点,那就不虚此行。
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大陆岛;
谁控制了大陆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这是西方关于地缘政治标志性的格言。不过说的是欧洲的状况,如果套用到东方,就是:
谁控制了东北,谁就控制了幽云地带;
谁控制了幽云地带,谁就控制了中原;
谁控制了中原,谁就控制了整个中国。
幽州所处的位置就是咽喉位置,东北和中原的接壤地带。纵观中国古代文明史,那个王朝占据幽云十六州,谁就在以后的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甚至从东北起家,席卷全国也不为过。
不过秦汉时期,人们还是关中本位的思想,最多加上关东洛阳地区。
毕竟秦是从关中出关一统天下,占据地利;黄河中下游的关东是帝国赋税的主要来源,占据财政。
幽州在秦汉时期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边境,没有多少发展的潜力。就如同现代人,一提起非洲印象中就是战乱差不多。可是周义知道,幽州就和非洲一样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大量闲置的资源没有得到开发。
典韦和颜良去护送张让回洛阳走了,邴原去熟悉州牧府的基本状况了,眼前只有周仓。周仓这段时间做亲卫做的得心应手,自从周义在辽东安置了几十万的难民之后,周仓就死心塌地的跟着周义了。
周仓也是穷苦人家出生,因为生活不下去,才参加的黄巾军。周义的做法让周仓感觉到,周义比“大良贤师”靠谱的多,也就心甘情愿的为周义服务。
可商议事情的人不在身边(周义身边本来就没有几个人可以商议事情),周义只好一个人先谋划谋划:
地缘政治,是讲地理对国家政治,人们行为的影响,从而衍生出竞争策略。
地理,气候,自然资源,乃至种族,历史等原因,对政治行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这些因素都与地理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理决定国家的权力,而也决定着国家的命运。
最具证明的就是战争,而中国第一兵书《孙子兵法》有两章专门就讲地形对作战的影响。无论是地形篇,还是九地篇都用大量的篇幅说明地理特征的重要性。
无论是通、挂、支、隘、险、远六种地形,还是因为地形衍生出来的用兵策越,散地无战、轻地无止、争地无攻、交地无绝、衢地合 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的用兵策略,都说明地理环境对战争的重要性。
有时候占据地利就可以决定胜负。
山有隘口,河有渡口,这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地理条件的不同,生产出的资源也不同。
草原上适合放牧,中原适合种植小麦、五谷,南方适合栽培水稻,这都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的。
因为经济资源不同导致人文的演化和沉淀也不一样,比如燕赵之地出猛士,江南出才子,不同地区人们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这都是一个地方的资源禀赋,资源禀赋的不同会导致发展和对抗的策略也不同。
幽州北部接壤草原,有许多胡人定居在此,民风彪悍。这都是冷兵器时代最好的兵源。
整个东北可以说是幽州的后花园,有大片没有开垦的土地,只要有人口这些土地的价值立马就可以得到变现。东北可是天然的粮仓,只要找到适合种植的作物,大片闲着的土地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周义可是知道后世著名的五常大米就是产自东北,东北的黑土地上可是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大半个渤海都是在幽州的治下,从这里出发的商船可以到达东南沿海的任何地方。贸易的繁荣,就代表着财政税收。
幽州境内也有大量的矿山,盐更不用说,海盐多的是。整个幽州可以说物产丰富。
可是要开发幽州的这些资源都需要人力才能实现,幽州现在缺少的就是人口。不过没有关系,中原人口已经爆满,可以往幽州迁移。
这需要幽州创造条件,最起码边境要稳定,别动不动胡人就南下抢劫一番。多少财富够胡人抢劫的。
幽州还要开发出适合东北种植的农作物,以及耕作技术。别到时候人口涌进来了,粮食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就悲剧了。
接下来的几年,只要周义堵住中原各位霸主向进军幽州的门户,坐山观虎斗,全力的发展幽州即可。
对外,武力压制草原各族,向北一点一点的蚕食草原地盘,把东北变成幽州的后花园。
对内,整顿吏治,有一个如臂使指的官僚体,才能使真个幽州整合资源的效率达到最高。
开发土地,发展农业。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让幽州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这个时代人口代表的就是生产力。
鼓励贸易,聚集财富,发展技术。这一直是周义心中的一个梦想,毕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可以在某一个技术上获得突破,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幸事。技术的飞轮一旦起飞,想停是停不下来的,到最后就会演化成一场技术乃至工业的革命。
这只是周义暂时的构想,想要落地,变得可行,还的找不同的人去讨论,验证,执行。周义见过许多创业者,有了一个想法之后就觉得是个宝贝,生怕别人知道,偷了去。且不说想法也要众人一起努力才能实现,就是想法本身靠不靠谱也得找人验证。
许多人的想法保密到最后,都是如永动机一样的笑话。
短期内周义并不打算对幽州有太大的动作,周义自身影响力还达不到。更主要的是幽州的形式非常复杂。短期里只要按照刘虞留下的套路执行就可,表面看起来,刘虞的政策还是非常符合幽州的状况的。
古时候有萧规曹随,现在是刘规周随。
幽州毕竟靠近中原,比辽东要繁华的多。太守府也足够的大,周义倒是可是把蔡琰接过来,两个人老是分居两地可不行。
给典韦,颜良去了封信,让二人把张让送回洛阳之后,绕道陈留,把蔡琰和典韦的家眷接来幽州,以后就以幽州为大本营了。
中原马上都是战乱之地,还不如趁早北上避祸。蔡琰来了,蔡邕还远吗?想要在幽州有所作为,也需要清流领袖蔡邕的影响力。
幽州,辖郡、国十二,县九十。
代郡,上谷郡,涿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这些郡县的官员,周义见过的只有几个。
幽州东西狭长,地理复杂,治下部族众多,胡汉杂居,民风彪悍。各方势力交织汇聚,盘根错节。很多地方势力都是各自为政,名义上听大汉的,可是天高皇帝远,大汉的统治力在这些地方大打折扣。一个个都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山头林立,听调不听宣。
想要把一盘散沙一样的幽州重新整合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咱有时间,慢慢来,不着急。
就是周义想要梳理幽州的关系,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了解这一个一个地方的特性,都的用上好一段时间。周义可是要把幽州作为立身之本来经营的,自然要把整个幽州深耕一边。
用现代商业上的话说就是精耕细作,农耕式经营,而不是逐水草而居的放牧式做派。
地缘政治讲的是,先看地理形势,再看某一地域内的资源,气候条件,从这些因素出发,把某个地区的居民视为一个整体,去看地理,历史因素对这一群人的思想和行为会有哪些影响,试图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根源。
这些周义都不懂,可是有人懂。刘虞的便宜老师卢植就是幽州人士,大家族出身,可以向卢植请教,再不济把卢植的儿子招进州牧府。
这可都是资源,不用白不用。
还有,幽州名义上是周义的,幽州的人才周义可以择贤任用。不像在辽东的时候一样,找个读书人都难。
况且,幽州牧守府发出的招贤令,可是比太守府的号召力大的多。
现在已经是光合五年的夏天,不出意外,刘宏也只不到一年的时间了。
到时候,洛阳大变,人心惶惶,战乱四起,民生凋敝。
周义也要早做准备,如果能挽救洛阳的局势最好,如果挽救不了,周义要做最坏的打算。
来到这个时代,走到现在才有点像穿越者得样子,以前周义还懊恼怎么没有金手指。现在周义想明白了,带着千年的智慧,知道历史的走向,这就是最大的金手指。
现代创业没有方向,创业者就可以一路狂奔下去。相比苦苦挣扎的曹操,刘备等人,周义的优势大的太多了。
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同时要解决以后千百年这个民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周义的梦想,也是周义肩负的责任。
如果可以使这个苦难的民族,过得稍微好一点,那就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