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朝开国皇帝吕尚,本为地方诸侯,后不满前朝政治,联合其他诸侯推翻了前朝。又经过十年内战,灭掉各个割据势力,建立了吕朝。为加强权力,他实行文武分治、重内轻外的政策,使吕氏政权巩固,开创了声威赫赫的吕朝,史称吕太祖。

    吕太祖改革中央机构,文官系统设有尚书台,总理全国政务,正副统领分别左相(1人)、右相(2人),为一品官、从一品官。尚书台内设吏、户、礼、兵、刑、工等部,正副统领为尚书、仆射,分管相应事务,为二品、三品官。各部下设各司,有郎中令和郎中,为四品、五品官。各司下设执事等职,六到七品不等。武官系统设有大都督府,总理全国军事,都督府正副长官由皇帝任命。除京都常年驻扎10万大军外,其他各州一般驻兵2万人,边疆重镇增祝兵马,全国总计兵力在60万人左右。

    吕朝将统治的疆土分为十八州,实行郡县制,每州下面有郡,郡下设县。除边疆地区外,吕朝的地方实行军政分离,军事和行政分为武官和文官两套系统,互不统属。有大事发生,则由朝廷派钦差大臣协同地方和行政系统处理。

    地方文官系统方面,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州牧,为二品官。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为四品官。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县令,为七品官。每级长官均有僚属,分理民政、财政、法政、民兵等事务。

    地方武官系统方面,武官有伍长、什长、队长、营长、游击、偏将、副将、总兵、骠骑将军、上将军10个等级,分别统领相应兵马。加上相应的官佐,一般一什辖两伍12人,一队辖五什70人,一营辖三队250人,一游击辖三营1000人,一偏将辖三游击3500人,一副将辖两偏将8000人,一总兵辖两副将20000人,骠骑将军和上将军均根据实际军事行动配置兵力。一般一州配备1总兵人马。

    就像历史上所有的王朝一样,吕朝虽然希望自己的王朝能流传万世,但不可避免地一步步由盛转衰。各项巩固皇权的制度逐渐破坏,到景元帝统治时期,乱象已显。吕朝立国已经一百六十多年,皇帝吕韦愈发荒淫,贪恋后宫新纳宠妃赵姬,夜夜笙歌,不理朝政。奸相李甫当道,欺上瞒下,残害忠良,卖官鬻爵,天下吏治日益败坏,武备废弛。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民乱此起彼伏。北方蛮族经常南下劫掠,不断侵占边疆土地,边境防守日益收缩。南方海寇经常抢劫沿海,百姓逃亡,海商断绝。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也许新一轮的治乱循环又开始了,何处是净土?乱世之人又如何保全?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景元十年九月初三,作为天官的赵迁夜不能寐,心有所感,起身穿好衣服往观星台走去。观星台是京都最高的建筑,有九层高,地处城郊东北角,除了天官府邸以外,周围比较空旷,没有居民和建筑。观星台在一片丛林中高高耸立,显得神秘莫测。正是子时时分,登上观星台的赵迁向四面望去,漆黑一片,万籁俱寂中遥见京城皇宫方向灯火阑珊,隐约有歌舞之声。赵迁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抬头观起天象。只见代表皇帝的紫微星更加暗淡无光,有摇摇欲坠之感。突然间,有一颗大星自远处急速划过天空,迫近紫微星,似要将紫微星吞噬一般。赵迁不禁呀的一声叫了出来,背上一阵冷汗。那大星并没有直接淹没紫微星,略过紫微星向南方坠去,转眼没了踪影,似乎从来没有出现一般,只是紫微星更加暗淡了一些。赵迁担心地四下一望,似做了亏心事一般急忙下台而去。

    一夜辗转,第二天一早,草草吃过早饭,赵迁急忙望好友史官魏僚家赶去。魏僚家在京城里面的乌衣弄居住,和赵迁品级相同,又都博学多闻,加之都是寒门出身,处于权力边缘,郁郁不得志,平素颇谈得来,二者常在一起探讨易理和国事。赵迁来到魏僚家中,门口小童一见急忙引到客厅奉茶。刚一坐定,魏僚走进来,笑着说道:“赵兄有何急事一大早找我?莫非升官了?”赵迁急忙说:“别调侃我了,我找你是有大事相商!”魏僚说:“有何大事让你这么激动?”赵迁说:“我......”,欲言又止。魏僚一看,忙对小童说:“你去门口看看。”等小童出去,赵迁急忙说:“出大事了!”赵迁把昨晚的所见一五一十地向魏僚详细说明。魏僚听着不觉脸色郑重了起来,坐直了身体。待赵迁说完,他说道:“赵兄以为如何?要如何做?”赵迁苦笑道:“这正是我要向魏兄请教的地方。此天象乃大凶之兆,事关朝廷安危。我想向陛下奏明,但当今陛下的状况,我怕奏明陛下是祸非福啊,到时候可能人头不保!”魏僚沉思了一会,说道:“当今陛下昏庸无道,听信奸臣,残害忠良。如果赵兄奏明陛下,恐怕会定你一个妖言惑众之罪!到时候不仅自己有性命危险,还可能祸连九族。如果不报,又显得为人臣子不忠,不尽职尽责。反正赵兄早已有归隐之心,何不趁此时机辞去官职,远离京都,也许就免除了灾祸。”赵迁一听,顿时心头一亮,“对呀,何不趁此离去,脱去樊笼里,复归得天然!”赵迁拱手对魏僚说:“多谢魏兄!一语惊醒梦中人!正好前段时间家母来信,言称病重思儿,盼我回去。我且以孝为由,辞官回乡!此一去山高水长,不知今生还能否再见,魏兄保重!”赵迁告别魏僚,自去辞官归乡。

    魏僚在客厅坐了半响,心情黯然,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不如归去!朝廷之事不可为,我也该离开了,也许南方是明路!”次日魏僚也寻了个借口,举家离开京城,望南方而去。

    景元十年这一夜足以惊天动地的天象,就这样悄悄地被掩盖了,似乎从没有发生过。但,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切的改变也许从这一夜开始了吧!

    京城南方一千里地的汉阳县青阳镇李家村,隶属豫州南阳郡。李家村基本上都是李姓,传说自北方迁来,祖上曾为大将,镇守边关,前朝灭亡,后人离乡南迁,看李家村地方风景颇佳,隐有龙虎之势,遂举族定居,建立李家村。因系将门之后,村民多有练习拳棒,远近有名,民风颇为彪悍,盗匪不敢侵犯。

    李家村南面是汉水支流小青河,北面是云岭山脉余脉。正是深秋时节,晴空万里,岭上的树叶红、黄、绿相间,五彩缤纷。溪水潺潺,天光云影,在阳光照射下风光甚是妖娆。

    在山坡上有一家人正在收获庄稼,今年雨水多,家中二十几亩地收成好,一家五口人甚是欢快。壮年汉子李祥和妻子王氏一边干活,一边看着旁边欢快的大儿子李云、二儿子李石和小女儿李蓉,心情格外的好。李祥父亲曾经是村长,虽然父亲去世了,但传下一份在当地算是不错的家业,家境殷实。娶妻以后,他忙时种田,闲时进山打猎,日子在村中算是比较富足。

    李云今年八岁,出生时甚是奇异。他出生在景元十年九月初三,当夜王氏梦见大星撞怀而来,一惊梦醒。腹中疼痛,疑是即将生产,忙叫村中稳婆来看。一个时辰顺利产下李云,满室似有红云缭绕,于是取名李云,小名虎子。李云自小活泼,五岁起随大人习武,身体强壮,力气比同龄人要大的多,胆子也大,在村子里也是个孩子王,甚得村民喜欢。六岁时到了读书的年龄,李祥将李云送到村中办的蒙学和十几个孩子一起读书,学习最基础的文化知识。那李云甚是聪慧,读书写字有模有样,很是得老师喜欢。农忙时节,蒙学暂停,李云就在家帮忙干点杂活,或者帮助带弟妹玩耍。

    下午兄妹三人正玩的开心,突然老二李石被庄稼的残根绊了一跤,屁股跌在一块石头上硌的生疼,大哭起来。一家人忙跑过来安慰,可李石却仍是哭个不停。李祥焦躁抬手要打,王氏忙拦住说:“孩子小不懂事,过一会就好了!”边说边示意李云把李石带走。李云说:“小石头别哭了!你不是想到山上玩吗?我带你到山上的庙里玩,庙里可是有神像的!”李石一听止住了哭声,惊喜道:“真的?”“当然是真的!”李云一边说一边拉着李石望山上走去。王氏看到虽然有点担心,但还是喊道:“注意安全!早点回来!”李石小李云两岁,两哥俩都是在山上走惯了的,也不害怕,急速向山上的小庙走去。

章节目录

大帝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小庄居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庄居士并收藏大帝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