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考试来选拔官吏,这是贾诩一直没想到的,毕竟,大汉孝廉举荐制已经深入人心,就是贾诩自己也逃不开这个时代的束缚。
当今世道,一个人在大汉,即使犯了极大的罪也会被原谅,比如杀人灭门这些大罪,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孝。
只要你是个孝子,那这些事情,就根本不算什么事,换到选拔官员来说,更是谁被宣传的孝名大,在仕途晋升上,谁就更有机会成为官员和博得晋升的。
贾诩逃不开这个束缚,自然初次见到考试取吏,这样的新颖提议,十分震惊了。
“此法若行数十载,则大汉孝廉之法,必无存也!”良久,贾诩缓缓道,蓦然,他想起一事,看着书房里的其他盒子,怔怔无言。
如果按这盒子里存的是“开考取吏”,这样的良法的话,那伏泉藏在书房里的其他盒子里,会有什么东西呢?若是所料不错,应该也是其他改革弊政的良法,如此的话,未免也太可怕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出这么多改革良法呢?
既然贾诩也认可了这开考取吏之法,伏泉自然便再无压力,当下令贾诩离开,自己独自一人写奏疏,准备在下次朝会提出用开考取吏的办法,来替换各地监者属吏。
同时,又招呼人来,一面令他们收集司隶地区的盐铁监者的贪污受贿的证据,另一方面,又令他们去探访,历年来受到伏泉照顾的军中伤残退伍者家庭情况,列出名单,从中挑选有功合适者,准备替换各地监者官吏。
自伏泉出仕从军以来,掌兵亦有十四载,其所参加的诸般大小战役,致使麾下伤残者也有数万人。这些人,伏泉也算是都厚养之,除了能动的可以自食其力的人赐田回乡外,其他残疾不能下地劳作者,都是一方面赐钱,并在巴郡或者凉州等地赐地安置,再以所俘胡女妻之,保证他们的晚年生活不落魄。
可以说,伏泉这些恩惠,使得这些人对伏泉绝对是感恩戴德,忠心不二,而算是衣食无忧的他们,也不会轻易被世族豪强腐化,从中选取一些会识字算术者,作监督税吏,如此岂不大妙?
某些程度上,伏泉觉得他这么做,和后来明末皇帝派往各地的矿监税吏,其实差不多。
只是两者之间,也有区别,那就是明朝皇帝在卫所兵不能完全信任,也就只有依靠宦官,让他们自己招募朝廷的非正规税吏,才能对抗各地的逃税地主阶级,弥补明朝的中央财政收入。
然而伏泉不同,大汉有着完备的编户齐民和人口统计制度,有此为税收依托,就算财政赤字明显,但是汉军依旧是值得信赖依靠的。并且,随着伏泉穿越以来,汉军外扫胡夷,内平叛乱,战力不是一般的大,大汉国力也在蒸蒸日上,这些都是伏泉敢于和世族豪强作对的筹码。
这种情势下,只要一道诏书更换监者,再严格收以重税,征收盐铁税收,那些被抽血的地方世族豪强就算想要反对,也得掂量下自己家族的实力,到底能不能抵抗汉军的毁灭打击。
三日后,又一次朝会日,刚刚在朝堂做出大事,这些日子被不断夸耀的王允,志得意满的进入崇德殿内后,很快就引来了不少人的目光,当下便有不少出身世族豪强的名士,前来和他亲切交谈。
一番交流后,司空杨彪有些忧虑的对王允道:“王议郎,伏骠骑非善人,前番受挫,必不会善罢甘休。今日朝会,恐难了也!”
闻得此言,王允并不在意道:“盐铁之事,早有明鉴,朝廷若效世宗孝武皇帝之法,安能不怕天下大乱乎?”
“……”杨彪不能回应,只是淡淡看了一眼王允,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待着,王允的话里颇有不敬的意味,使得杨彪心中对此人骤然得势,如此张狂十分不满。
要知道,他父亲杨赐可是当年救王允的恩人之一,现在王允语言这般不敬,实在让杨彪对这并州名士有了新的认识,此人可共谋事,但不可同掌权,否则此生后患。
想到王允对用盐铁官营,与民争利的理由,这般有信心,杨彪心里就觉得不妥,知道王允必然会因此事吃亏。
说实话,盐铁官营,到底是不是与民争利,令的百姓无财,其实杨彪、王允他们心里都有定论,只是他们不说也不去证实而已。当然,在他们心里,这事最好不被证实,而且朝廷永远也不会收回盐铁,全部让他们私营最好,终究在大汉近六千万人口基数的加持下,盐铁这生活必需品里面所得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当伏泉与几名亲信朝官,进入崇德殿内时,原本有些吵杂的的大殿内,突然一片安静。
看着那些人对自己有些莫名戏弄的目光,伏泉不以为意,他当然知道这些人在想着什么,只是以为赢了他一招,就能占据优势的话,那就是痴心妄想了,待会就让你们哭!
“陛下驾到……”
随着寺人一声尖锐的叫喊声,大汉皇帝刘崇、太后宋氏,在虎贲、羽林引领下步入大殿,崇德殿里的一众朝官,顿时各归各位。
“臣等叩见陛下、太后。”
轰隆一声,殿内众臣眼神一凛,随后齐刷刷地跪拜,接着各就各位,随着刘崇一声令下,开始了今日的朝会。
一开始,伏泉很安静,并没有出奏,只让其他朝官发言,直到其他朝政处理完后,伏泉才出列,大声上奏道:“启禀陛下,臣闻天下盐池、铁矿监管不利,监者贪腐甚重,国受损害,臣欲换监者官吏,遏制贪腐之风,望陛下准之!”
此话一出,满朝公卿百官皆是一惊,但却无人能言,就是原先自命已经在收回盐铁这件事情上,吃伏泉吃得死死的王允,也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唯有那些根本插不上盐铁利益的寒门士人,眼中欣喜,默默看世族豪强的高官吃瘪。
其实,那些世族豪强出身的高官,本来就想要立即反驳阻止伏泉,但却是把不准伏泉的脉,他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想到,谁也不知道伏泉还有没有后手。
毕竟,朝廷要换盐铁监者,这是没办法阻止的,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伏泉抓着监者贪腐的把柄,严查一番,肯定是人证物证都有,根本不容反驳的,他们根本反对不了,如此一来,他们原本经营的盐铁利益链,就完全被破坏了。
当然,虽然他们还可以故技重施,继续拉伏泉新派的监者下水,重新建立利益链,但无疑这是非常耗费时间的。而且,以他们对伏泉的认知来看,伏泉既然想到了如今控制盐铁的关键,就绝对不会选择让他们可以轻易贿赂的人,来做监者的。
这不,很快随着刘崇和伏泉的一番对话,他们心中所想,立马变成现实。
坐于上首的皇帝刘崇回道:“卿言盐铁贪墨甚重,可有证据?”
“回禀陛下,有。”
“呈上来!”
随着刘崇眼色,中常侍吕强快速下台,接过伏泉手中写满司隶地区好几个监者的贪污证据,交给刘崇。
翻阅着手中的证据,刘崇眼色逐渐难看,而朝堂诸官员,见到这般情景,也是安静一片,因为他们知道监者替换,已势不可挡,没想到伏泉准备的这么彻底,根本不给他们反驳的余地。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刘崇虽然年幼,但是对于大汉的国情还是有一定认知的,但是当他看到司隶地区的几个监者,在监督盐铁税收后,短短数年内,都暴富起来,就非常不淡定了。
比如,大汉产盐的主要地河东郡,有一个监督河东盐池的郡中小吏,家中并无太多积蓄,据说娶了当地一个豪强远支女后,之后被分派监督起了一处盐池。
结果,在短短两年内,这小吏竟然置起豪宅,并且还能在河东郡买田数百亩良田,其中猫腻,谁都看明白,就是刘崇对于许多政务都不熟悉,也都能猜出那小吏是如何这么短时间里,积累出这么多财富的,只能是在盐池上做手脚了。
当下,刘崇怒而下旨道:“骠骑将军泉听令!”
“臣在!”
“诏!令骠骑将军泉,督察天下盐铁监者,凡贪腐者,一一严惩替换。”
“诺!”伏泉行礼回应,而后又继续道:“陛下,天下盐铁之地众多,监官无数,若一一替换,恐朝廷贤才不足。况只替换监官,其麾下监吏留之,亦复有贪腐之患,故臣思之,当以考举之法,选拔贤吏,再以朝中有功贤才为监官,如此,方可严绝贪腐之风也!”
“考举之法?选拔贤吏?”刘崇疑惑道:“不知骠骑此言何意?”
眼见皇帝上钩,伏泉当下便把他准备用考试的方法,由朝廷派专人出同样的考题,让准备参选为官的人统一在京师雒阳考试,并在这之中,选拔精干贤吏,从而填补替换各地盐铁吏员空缺的以考选吏的方法说了出来。
这话令刘崇这孩子听的得新颖有趣,同样也让在场的其他朝官,也是错愕不已,不过,这些政治人精,细细思索,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关键。
若是这般选拔盐铁小吏的事情成功,那么伏泉会不会再提议,州郡县里的小吏,也都有朝廷用考举办法选拔任免?
如果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要把朝廷,已经默认的高官举荐和任免自己亲信小吏的权利,给收回来?
一时间,朝堂众高官再次失神,这次,不止是世族豪强的朝官了,就是寒门士人也如此。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世族豪强的高官为了家族利益,不可避免的会举荐自己的亲信为官为吏,而那些寒门士人,一朝得权,为了壮大自己,自然也有举荐亲信为官为吏。
可是现在,伏泉却是要将这举荐的权利从他们手中,变相抢夺,他们能安静吗?
然而,他们想要反对,可是却没办法,毕竟,你能说大家统一考试,互相比较,选择最有才能的人的方法是错的吗?
有的人想要用大汉选官,是看孝顺不孝顺的话来反驳,不过很快就发现,他们反驳很难,因为伏泉根本没有破坏大汉原本的孝廉举荐制度,只是在弥补大汉取吏的方式而已。
孝廉举荐,这是为的选有清名的好官的,并不是取吏的,现在,伏泉献出一个可以选取良吏的好办法,这有什么不对的?
朝官如此,坐于上首的宋太后自然也明白,当下便替皇帝刘崇应下此事,唯有刘崇自己,还没有明白开考取吏的深意,见到母后很少有的主动应承旨意,有些不解。
当然,宋太后自然不会现在就解释,她打算朝会之后,再向儿子刘崇解释清楚。她虽然是个妇人,但到底大族出身,而且也随侍刘宏身边很久,自然听明白伏泉这话里面,那向天下州郡长官要地方小吏任免权的深意,若是可以实施,那么无疑可以大大的加强中央集权。
暂且不提宋太后如何教导皇帝刘崇的,却说伏泉领命以后,第一步便是以骠骑将军身份下令,调集天下州郡亲信兵马,派亲信分批去天下各地审查监者官吏,凡有贪腐人赃并获者,全部没收财产,下狱受审。
一时之间,天下震动,却无人敢为这些人求情,即使这些人里有不少当地世族豪强的远房旁支子弟,也没人出面力保。
这丢卒保车之举,当然不是世族豪强本意,实在是情势所迫,不好参和,毕竟一旦他们出面保这些人,不是把他们在盐铁贸易上那些龌龊事给抖出来吗?
虽然这是天下世族豪强之间公开的秘密,但又如何上得了台面?为今之计,当然是先让那些人下狱,待事情过了,再设法救出。
左右不过是贪腐而已,大汉连马融那样的大儒皇亲都贪腐,只要不是刻意针对,基本上都没事,他们相信,伏泉是不会在贪腐上多加纠缠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伏泉要的是盐铁上的利益,对于那些世族豪强的贪腐代言人,根本没兴趣,否则他直接把人杀了多省事,又何必将他们下狱?
这么做的目的,还不是给双方缓和余地,明白告诉世族豪强,他只要讨回朝廷该得到的盐铁税收,不想将这事情扩大,反正盐铁贸易最终还是在世族豪强手里,相信他们不会因为损失的钱财而和伏泉闹翻的。
当今世道,一个人在大汉,即使犯了极大的罪也会被原谅,比如杀人灭门这些大罪,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孝。
只要你是个孝子,那这些事情,就根本不算什么事,换到选拔官员来说,更是谁被宣传的孝名大,在仕途晋升上,谁就更有机会成为官员和博得晋升的。
贾诩逃不开这个束缚,自然初次见到考试取吏,这样的新颖提议,十分震惊了。
“此法若行数十载,则大汉孝廉之法,必无存也!”良久,贾诩缓缓道,蓦然,他想起一事,看着书房里的其他盒子,怔怔无言。
如果按这盒子里存的是“开考取吏”,这样的良法的话,那伏泉藏在书房里的其他盒子里,会有什么东西呢?若是所料不错,应该也是其他改革弊政的良法,如此的话,未免也太可怕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出这么多改革良法呢?
既然贾诩也认可了这开考取吏之法,伏泉自然便再无压力,当下令贾诩离开,自己独自一人写奏疏,准备在下次朝会提出用开考取吏的办法,来替换各地监者属吏。
同时,又招呼人来,一面令他们收集司隶地区的盐铁监者的贪污受贿的证据,另一方面,又令他们去探访,历年来受到伏泉照顾的军中伤残退伍者家庭情况,列出名单,从中挑选有功合适者,准备替换各地监者官吏。
自伏泉出仕从军以来,掌兵亦有十四载,其所参加的诸般大小战役,致使麾下伤残者也有数万人。这些人,伏泉也算是都厚养之,除了能动的可以自食其力的人赐田回乡外,其他残疾不能下地劳作者,都是一方面赐钱,并在巴郡或者凉州等地赐地安置,再以所俘胡女妻之,保证他们的晚年生活不落魄。
可以说,伏泉这些恩惠,使得这些人对伏泉绝对是感恩戴德,忠心不二,而算是衣食无忧的他们,也不会轻易被世族豪强腐化,从中选取一些会识字算术者,作监督税吏,如此岂不大妙?
某些程度上,伏泉觉得他这么做,和后来明末皇帝派往各地的矿监税吏,其实差不多。
只是两者之间,也有区别,那就是明朝皇帝在卫所兵不能完全信任,也就只有依靠宦官,让他们自己招募朝廷的非正规税吏,才能对抗各地的逃税地主阶级,弥补明朝的中央财政收入。
然而伏泉不同,大汉有着完备的编户齐民和人口统计制度,有此为税收依托,就算财政赤字明显,但是汉军依旧是值得信赖依靠的。并且,随着伏泉穿越以来,汉军外扫胡夷,内平叛乱,战力不是一般的大,大汉国力也在蒸蒸日上,这些都是伏泉敢于和世族豪强作对的筹码。
这种情势下,只要一道诏书更换监者,再严格收以重税,征收盐铁税收,那些被抽血的地方世族豪强就算想要反对,也得掂量下自己家族的实力,到底能不能抵抗汉军的毁灭打击。
三日后,又一次朝会日,刚刚在朝堂做出大事,这些日子被不断夸耀的王允,志得意满的进入崇德殿内后,很快就引来了不少人的目光,当下便有不少出身世族豪强的名士,前来和他亲切交谈。
一番交流后,司空杨彪有些忧虑的对王允道:“王议郎,伏骠骑非善人,前番受挫,必不会善罢甘休。今日朝会,恐难了也!”
闻得此言,王允并不在意道:“盐铁之事,早有明鉴,朝廷若效世宗孝武皇帝之法,安能不怕天下大乱乎?”
“……”杨彪不能回应,只是淡淡看了一眼王允,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待着,王允的话里颇有不敬的意味,使得杨彪心中对此人骤然得势,如此张狂十分不满。
要知道,他父亲杨赐可是当年救王允的恩人之一,现在王允语言这般不敬,实在让杨彪对这并州名士有了新的认识,此人可共谋事,但不可同掌权,否则此生后患。
想到王允对用盐铁官营,与民争利的理由,这般有信心,杨彪心里就觉得不妥,知道王允必然会因此事吃亏。
说实话,盐铁官营,到底是不是与民争利,令的百姓无财,其实杨彪、王允他们心里都有定论,只是他们不说也不去证实而已。当然,在他们心里,这事最好不被证实,而且朝廷永远也不会收回盐铁,全部让他们私营最好,终究在大汉近六千万人口基数的加持下,盐铁这生活必需品里面所得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当伏泉与几名亲信朝官,进入崇德殿内时,原本有些吵杂的的大殿内,突然一片安静。
看着那些人对自己有些莫名戏弄的目光,伏泉不以为意,他当然知道这些人在想着什么,只是以为赢了他一招,就能占据优势的话,那就是痴心妄想了,待会就让你们哭!
“陛下驾到……”
随着寺人一声尖锐的叫喊声,大汉皇帝刘崇、太后宋氏,在虎贲、羽林引领下步入大殿,崇德殿里的一众朝官,顿时各归各位。
“臣等叩见陛下、太后。”
轰隆一声,殿内众臣眼神一凛,随后齐刷刷地跪拜,接着各就各位,随着刘崇一声令下,开始了今日的朝会。
一开始,伏泉很安静,并没有出奏,只让其他朝官发言,直到其他朝政处理完后,伏泉才出列,大声上奏道:“启禀陛下,臣闻天下盐池、铁矿监管不利,监者贪腐甚重,国受损害,臣欲换监者官吏,遏制贪腐之风,望陛下准之!”
此话一出,满朝公卿百官皆是一惊,但却无人能言,就是原先自命已经在收回盐铁这件事情上,吃伏泉吃得死死的王允,也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唯有那些根本插不上盐铁利益的寒门士人,眼中欣喜,默默看世族豪强的高官吃瘪。
其实,那些世族豪强出身的高官,本来就想要立即反驳阻止伏泉,但却是把不准伏泉的脉,他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想到,谁也不知道伏泉还有没有后手。
毕竟,朝廷要换盐铁监者,这是没办法阻止的,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伏泉抓着监者贪腐的把柄,严查一番,肯定是人证物证都有,根本不容反驳的,他们根本反对不了,如此一来,他们原本经营的盐铁利益链,就完全被破坏了。
当然,虽然他们还可以故技重施,继续拉伏泉新派的监者下水,重新建立利益链,但无疑这是非常耗费时间的。而且,以他们对伏泉的认知来看,伏泉既然想到了如今控制盐铁的关键,就绝对不会选择让他们可以轻易贿赂的人,来做监者的。
这不,很快随着刘崇和伏泉的一番对话,他们心中所想,立马变成现实。
坐于上首的皇帝刘崇回道:“卿言盐铁贪墨甚重,可有证据?”
“回禀陛下,有。”
“呈上来!”
随着刘崇眼色,中常侍吕强快速下台,接过伏泉手中写满司隶地区好几个监者的贪污证据,交给刘崇。
翻阅着手中的证据,刘崇眼色逐渐难看,而朝堂诸官员,见到这般情景,也是安静一片,因为他们知道监者替换,已势不可挡,没想到伏泉准备的这么彻底,根本不给他们反驳的余地。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刘崇虽然年幼,但是对于大汉的国情还是有一定认知的,但是当他看到司隶地区的几个监者,在监督盐铁税收后,短短数年内,都暴富起来,就非常不淡定了。
比如,大汉产盐的主要地河东郡,有一个监督河东盐池的郡中小吏,家中并无太多积蓄,据说娶了当地一个豪强远支女后,之后被分派监督起了一处盐池。
结果,在短短两年内,这小吏竟然置起豪宅,并且还能在河东郡买田数百亩良田,其中猫腻,谁都看明白,就是刘崇对于许多政务都不熟悉,也都能猜出那小吏是如何这么短时间里,积累出这么多财富的,只能是在盐池上做手脚了。
当下,刘崇怒而下旨道:“骠骑将军泉听令!”
“臣在!”
“诏!令骠骑将军泉,督察天下盐铁监者,凡贪腐者,一一严惩替换。”
“诺!”伏泉行礼回应,而后又继续道:“陛下,天下盐铁之地众多,监官无数,若一一替换,恐朝廷贤才不足。况只替换监官,其麾下监吏留之,亦复有贪腐之患,故臣思之,当以考举之法,选拔贤吏,再以朝中有功贤才为监官,如此,方可严绝贪腐之风也!”
“考举之法?选拔贤吏?”刘崇疑惑道:“不知骠骑此言何意?”
眼见皇帝上钩,伏泉当下便把他准备用考试的方法,由朝廷派专人出同样的考题,让准备参选为官的人统一在京师雒阳考试,并在这之中,选拔精干贤吏,从而填补替换各地盐铁吏员空缺的以考选吏的方法说了出来。
这话令刘崇这孩子听的得新颖有趣,同样也让在场的其他朝官,也是错愕不已,不过,这些政治人精,细细思索,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关键。
若是这般选拔盐铁小吏的事情成功,那么伏泉会不会再提议,州郡县里的小吏,也都有朝廷用考举办法选拔任免?
如果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要把朝廷,已经默认的高官举荐和任免自己亲信小吏的权利,给收回来?
一时间,朝堂众高官再次失神,这次,不止是世族豪强的朝官了,就是寒门士人也如此。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世族豪强的高官为了家族利益,不可避免的会举荐自己的亲信为官为吏,而那些寒门士人,一朝得权,为了壮大自己,自然也有举荐亲信为官为吏。
可是现在,伏泉却是要将这举荐的权利从他们手中,变相抢夺,他们能安静吗?
然而,他们想要反对,可是却没办法,毕竟,你能说大家统一考试,互相比较,选择最有才能的人的方法是错的吗?
有的人想要用大汉选官,是看孝顺不孝顺的话来反驳,不过很快就发现,他们反驳很难,因为伏泉根本没有破坏大汉原本的孝廉举荐制度,只是在弥补大汉取吏的方式而已。
孝廉举荐,这是为的选有清名的好官的,并不是取吏的,现在,伏泉献出一个可以选取良吏的好办法,这有什么不对的?
朝官如此,坐于上首的宋太后自然也明白,当下便替皇帝刘崇应下此事,唯有刘崇自己,还没有明白开考取吏的深意,见到母后很少有的主动应承旨意,有些不解。
当然,宋太后自然不会现在就解释,她打算朝会之后,再向儿子刘崇解释清楚。她虽然是个妇人,但到底大族出身,而且也随侍刘宏身边很久,自然听明白伏泉这话里面,那向天下州郡长官要地方小吏任免权的深意,若是可以实施,那么无疑可以大大的加强中央集权。
暂且不提宋太后如何教导皇帝刘崇的,却说伏泉领命以后,第一步便是以骠骑将军身份下令,调集天下州郡亲信兵马,派亲信分批去天下各地审查监者官吏,凡有贪腐人赃并获者,全部没收财产,下狱受审。
一时之间,天下震动,却无人敢为这些人求情,即使这些人里有不少当地世族豪强的远房旁支子弟,也没人出面力保。
这丢卒保车之举,当然不是世族豪强本意,实在是情势所迫,不好参和,毕竟一旦他们出面保这些人,不是把他们在盐铁贸易上那些龌龊事给抖出来吗?
虽然这是天下世族豪强之间公开的秘密,但又如何上得了台面?为今之计,当然是先让那些人下狱,待事情过了,再设法救出。
左右不过是贪腐而已,大汉连马融那样的大儒皇亲都贪腐,只要不是刻意针对,基本上都没事,他们相信,伏泉是不会在贪腐上多加纠缠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伏泉要的是盐铁上的利益,对于那些世族豪强的贪腐代言人,根本没兴趣,否则他直接把人杀了多省事,又何必将他们下狱?
这么做的目的,还不是给双方缓和余地,明白告诉世族豪强,他只要讨回朝廷该得到的盐铁税收,不想将这事情扩大,反正盐铁贸易最终还是在世族豪强手里,相信他们不会因为损失的钱财而和伏泉闹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