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纺线和冬天里的绿色
    晚上。
    王孟德今天终于按时下班了。
    这些天,各个科室抽中的幸运儿都非常刻苦的学习,尽心尽力的帮着忙。
    由于有着深厚的医术知识打底,他们跟在身后,没多长时间就熟练掌握了一些病症的治疗手段。
    都是一些有多年诊治经验的大夫,王孟德自然也非常的放心,放手让他们参与治疗。
    渐渐的,他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平时都不需要时刻盯着了。
    就连每周一次的大查房,如果患者病情稳定,病症也是在他看来不算是复杂的,也不用去了。
    只需要查那些病情严重且其他大夫有些拿不准的病人,以及少量的‘大客户’。
    这样一来,他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外国病患的数量,还能一直稳步增长。
    至于有些患者会不会有异议,这也不是问题。
    既然来华国治疗,那就说明他们在各自的国内各大医院,甚至是跑了好多国家的大医院都没有治愈,才来的这边。
    这种情况下,只要病情有好转,他们最多也就是口头发两句牢骚,轻易不敢有其他的行为。
    南锣鼓巷。
    95号院。
    这两天,冉小梅有些不放心这边的家里,所以,一家人就过来四合院住两天。
    其实在冬季的时候,王孟德更愿意和家里人一起住在单位的职工楼里。
    当初兴建职工楼的时候,考虑到中医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里有不少年纪大的中医名家们,因此就多了不少钱,装上了暖气。
    这可不是市政供暖,而是在小区里,每栋楼都有一个房间,专门放锅炉。
    然后在入冬之前,从郊区那边拉回来大量的煤炭。
    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就会有烧锅炉的师傅,日夜固定时间给锅炉里添加煤炭。
    由于舍得放煤,每天家里都是非常暖和的,在家中根本不需要穿袄,只穿一个单衣就行了。
    甚至有时候,几个孩子单衣都不穿,只穿个小裤衩在屋里玩耍都不嫌冷。
    暖气可是比屋里烧炉子好多了,不仅没有煤气中毒的隐患,屋里的温度也比不过。
    再加上每户家里都有厕所,晚上也不用黑咕隆咚冒着严寒去公厕。
    “哟,孟德回来了。”
    王孟德抬着自行车,刚进院子,就看到阎埠贵缩着脖子,揣着双手,也不知道站在自家门前干啥呢。
    “二大爷,这么冷的天,您这是干啥呢?”
    “咳,孟德,我正要去你家里一趟呢,正好一起。”
    阎埠贵乐呵呵的说道。
    “二大爷,您这是找我还是找我爸有事儿?”
    王孟德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阎老西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天气这么冷,还愿意出门,那可真是有事儿才行,而且是能占到便宜的好事情。
    不然,依照他的口头禅,这‘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的道理来说,冬天还是尽量少出门为好。
    因为外边天气太冷,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提供热量。
    算是间接增长饭量了。
    “是这样的,你二大妈下午在家里用纺车纺线呢,本来算好的却不够用了,我想跟你家里借点回去。”
    阎埠贵解释道。
    这个年代,不少人家就会在用在家里纺线。
    不仅是因为物资匮乏,用票买的线根本就不够用,也还是这样能省点钱。
    具体步骤就是先把弄成薄一些的圆状,然后跟擀面条一样,用筷子给卷起来,等抽出筷子后,就成了长条状。
    接来下就是用手摇的纺车,织成线了。
    小的时候,王孟德在田各庄,王田氏就经常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来纺线。
    有时候月光好,就在外边纺线,要是没有月光,就会奢侈的点个煤油灯,在屋里昏暗的灯光下轻轻的摇着纺车。
    王孟德当时比较调皮,常常会故意把线弄断。
    而王田氏也不生气,只是笑骂他几句‘兔崽子’、‘惹祸精’,然后小心翼翼的再接起来。
    所以他对纺车印象非常的深刻。
    而城里纺车倒是不多,大部分人家都是用买的线。
    至于老阎家,则相对比较特殊。
    为了省钱,阎埠贵特意去农村地区,了少量的钱,买回来一个已经损坏的纺车,然后厚着脸皮找隔壁的黄四叔帮忙修好。
    从此之后,老阎家屋里就经常传出纺车的声音。
    “二大爷,家里的事情我基本上不管,借这事儿,您等下问问我妈。”
    王孟德一边小心的推着自行车,一边开口说道。
    要说家里的,他记得还有不少。
    上个月有个外国病患,就运来了几十吨的上好过来,中医研究院和广安门医院每个职工都分了不少。
    他作为捐赠对象,分到的数量是其他人的好几倍。
    当时后勤部门的同志塞了满满的好几蛇皮口袋,然后分好几次才运回到家里来,一共大概有百十来斤重。
    家里的被和每个人的两套袄里的,都是近期做的,根本不需要更换。
    也就是他前些天回田各庄的时候,带去一口袋给爷爷奶奶他们用。
    还有冉小梅,给他两个小舅子家的两个孩子,各自做了一身衣,用了七八斤。
    剩下的,都堆在柜子上边呢。
    要不是家里不少零碎的物件都拿到了广安门那边的家里,还真装不下这么多。
    几句话的功夫,就到了家门口。
    把自行车暂时扎在了外边,又从车把上取下一个竹筐,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屋里。
    王孟德家里不缺蜂窝煤,也为了几个孩子身体着想,家里的盆炉子烧的非常的旺。
    虽然比不上广安门那边有暖气那么暖和,但也比老阎家暖和的多了。
    做完饭后,二大妈可就把炉子给封上了,要不是怕炉子灭了,就连一点缝隙都不想留,因此家里的温度跟外边区别不大。
    “老阎来了,快坐下来喝杯茶暖和一下。”
    王浩正坐在椅子上看报纸,看到他进屋,连忙招呼道。
    感觉到屋里的温度,阎埠贵又是心痛、又是羡慕的看了一眼冒着火的盆炉子,他轻声的冲着王浩说道:
    “老王,那我就坐一会儿。”
    说着就选了一个靠近炉子的位置坐了下来。
    王元第在旁边,拿起桌子上的一个搪瓷缸,给他倒了大半杯。
    因为家里有两个人喝茶,每天晚上临下班前,冉小梅都会提前泡好一壶的茶水。
    端起茶杯,就着水温暖了暖手,阎埠贵贪婪的使劲闻了闻茶叶的味道。
    也就是在王孟德家,能喝到茶叶,在家里,最多能喝到点开水,有时候为了省煤球,连开水都没有。
    每年春节和中秋,他们家里的那点茶叶定量,都被他拿去跟别人兑换粮食了。
    这时,他转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王孟德拿回来的那个竹筐里,一片绿油油的,便好奇的伸着脖子看了一眼。
    这一眼,可是让他牙子都快要呲出来了。
    就见那个很大的竹筐里,装满了各种鲜嫩的蔬菜。
    光看上边,就发现了菠菜、小油菜、黄瓜、西红柿等,下边没看到的,估计种类更多。
    “孟德,这些都是找你治病的那些外国病患赠送给你的?”
    阎埠贵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问道。
    实在是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现在可是寒冬季节,市面上能看到的绿色,也就是提前储存好的大白菜叶子了。
    在没有蔬菜大棚的年代,这个季节见到这么多新鲜的蔬菜,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同时,他还不由自主的咽了咽口水。
    家家户户可都是吃了一两个月的大白菜、萝卜了,现在见到绿色的新鲜蔬菜,恨不得直接生吃几口解解馋。
    “是的,二大爷。
    这些都是外国病患来我们单位治病,为了生活的更舒适,他们时不时的会从各自的国家运一些物资过来。
    其中就有大量的新鲜蔬菜,为了感谢我给他们治病,就送了一部分给我。”
    王孟德笑着解释道。
    他隔三差五的往家里拿大量的物资,邻居们早就都知道了。
    一开始还有人偷偷的举报,后来街道和居委会的领导过来查了几趟,最后不了了之。
    而胡同里的邻居们,也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阎埠贵作为这个院的二大爷,自然是比其他人更清楚。
    但之前都是一些食物、生活用品、稀罕的其他物资,那些他还能理解。
    可现在居然拿回来蔬菜,而且还都是用飞机从国外运过来的,这就让他有些目瞪口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嘴里酸溜溜的说道:
    “那些人可真会享受,也不怕折了寿。”
    对于他的言论,王孟德不置可否。
    他现在一门心思提高医术,研究成果,然后就是家里人平平安安,再能享受点便利的生活,就完美了。
    至于要搞事情,那也是再等个十年以后再说。
    喝了两杯茶,闲聊了一会儿,等看到老王家准备吃饭了,阎埠贵便知趣的把搪瓷缸放到了桌子上。
    虽然心里极度的不舍,但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
    当然,正事也肯定要说,他站起身来,冲着冉小梅说道:
    “嫂子,我今儿来,是准备跟您借二斤用用急,赶明儿开春,我就能还给您了。”
    “他二大爷,我这就给你拿。”
    冉小梅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在她的思维里,街坊邻居之间互相帮助很正常,而且这是借的,以后还要还呢。
    等阎埠贵恋恋不舍的走了之后,王孟德家便开始吃起了晚饭。
    饭桌上。
    一大盆香喷喷的白菜豆腐五肉和萝卜丝炒肉,再加上白面馒头。
    而丫丫却是对眼前在一般人家里非常丰盛的饭菜不感兴趣,她小口的咬了一下馒头,然后回头看了一眼竹筐里的新鲜蔬菜。
    眼中满是渴望,嘴里轻声的说道:
    “爸爸,我要吃青菜。”
    “好好吃饭,现在没人给你做青菜吃。”
    旁边,何胜男皱着眉头,一脸严肃的抢先说道。
    家里的几个孩子,特别是闺女,因为不缺吃不缺穿,又备受宠爱,变的有些娇气了。
    现在吃的饭菜,要是搁十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就面前一大盆的当家菜里,五肉片就放了一斤多,还有萝卜炒肉,里边也放了二三两的猪肉。
    以前这些肉,可是最少也要省着吃一个月时间。
    条件这么好,居然还挑三拣四,简直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丫丫听见母亲有些严厉的声音,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她水汪汪的大眼睛,冲着王孟德就看了过来。
    “丫丫乖,咱们先吃饭,等明天爸爸带羊肉回来,连着这些蔬菜,好好的吃一顿火锅。”
    王孟德轻声的安抚道。
    和新鲜蔬菜一起运过来的,还有一些牛羊肉以及其他的物资。
    当时他记得家里还有不少的猪肉没吃完,便只挑了一些蔬菜带回来。
    反正那些肉类都会暂时存放在单位后勤的仓库里,想要的时候随时就可以过去拿他的那一份。
    第二天上午。
    鲁院长带着王孟德一起,来到了上级部门这边。
    “王孟德同志,恭喜你呀,上个月广安门医院的诊金收入,可是达到了八百多万美元。
    上边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高兴,并托我跟你带几句话。”
    上级领导看到王孟德,笑眯眯的说道。
    顿了顿,他又开口传达了上边的话:
    “希望王孟德同志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争取早点突破一千万美元大关,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领导,我一定听从上边的期希,拿出更好的成绩。”
    王孟德面带激动的神色说道。
    他没想到,这件事居然惊动了上边。
    不过对于上边的期望,他心中并没有多少压力。
    这两个月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病患在申请来华国治病,他在审核的时候,可是先随手抽出一半的资料弃之不看。
    如果等明年开春,广安门医院三栋特护楼建好,就会有更多的患者过来了。
    到时候别说一千万美元的诊金,就算是一千一百万美元的目标,也是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的。
    而且,他最近又有其他研究成果,马上就要成功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我要吃草莓蛋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要吃草莓蛋糕并收藏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