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四川眉州,古时谓之蜀郡,生出个博学名儒来,姓苏,名洵,字允明,别号老泉。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小苏名辙,字子由,别号颖滨。二子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就是他。苏轼的“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品, 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嘉右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右二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看了苏轼的文章,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回答在《 三国志· 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 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道:“此人可谓善读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却说苏洵又生一个女儿,名曰小妹,因他父兄都是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耳闻目见,不少诗词歌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妹自然也才华出众。看看长成一十六岁,苏洵立心要选天下才子与之为配。
忽一日,宰相王荆公着堂候官请老泉到府与之叙话。
王荆公,讳安石,字介甫。初及第时大有贤名。平时常不洗面,不脱衣 ,身上虱子无数。老泉恶其不近人情,异日必为奸臣,曾作《辨奸论》以讥之,荆公怀恨在心。后来见大苏、小苏连登制科,遂舍怨而修好。老泉亦因荆公拜相,恐妨二子进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
是日,老泉赴荆公之召,无非商量些今古,议论了一番时事,遂取酒对酌,不觉忘怀酩酊。荆公偶然夸能:“小儿王雱读书只一遍,便能背诵。”老泉带酒答道:“谁家儿子读两遍!”荆公道:“到是老夫失言,不该班门弄斧。”老泉道:“不惟小儿只一遍,就是小女也只一遍。”荆公大惊道:“只知令郎大才,却不知有令爱。眉山秀气,尽属公家矣!”老泉自悔失言,连忙告退。荆公命童子取出一卷文字,递与老泉道:“此乃小儿王雱窗课,相烦点定。”老泉纳于袖中,唯唯而出。回家睡至半夜酒醒,想起前事:“不合自夸女孩儿之才。今介甫将儿子窗课嘱吾点定,必为求亲之事。这头亲事,非吾所愿,却又无计推辞。”沉吟到晓,梳洗已毕,取出王雱所作,次第看之,真乃字字珠玑,篇篇锦绣,不觉动了个爱才之意。“但不知女儿缘分如何?”遂隐下姓名,分付丫鬟道:“这卷文字,乃是个少年名士所呈,求我点定。我不得闲暇,转送与小姐,教他批阅完时,速来回话。”丫鬟将文字呈上小姐,传达太老爷分付之语。小妹从头批点,须臾而毕。叹道:“好文字!此必聪明才子所作。但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非久长之器。”遂于卷面批云:
新奇藻丽,是其所长;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则有余,享大年则不足。
后来王雱十九岁中了头名状元,未几夭亡。可见小妹知人之明,这是后话。
小妹写罢批语,叫丫鬟将文卷纳还父亲。老泉一见大惊:“这批语如何回复介甫!必然取敝。”却好堂候官到门:“奉相公钧旨取昨日文卷,面见太爷还有话禀。”老泉此时手足无措,只得将卷面割去重新换过,加上好批语,亲手交?堂候官收讫。堂候官道:“相公还分付过,有一言动问:贵府小姐曾许人否?倘未许人,相府愿谐秦晋。”老泉道:“相府请亲,老夫岂敢不从。只是小女貌丑,恐不足当金屋之选。相烦好言达上,但访问自知,并非老夫推托。”堂候官领命回复荆公。荆公看见卷面换了,已有三分不悦。又恐怕苏小姐容貌真个不扬,不中儿子之意,遂将姻事阁起不题。
因相府求亲不谐,小妹才名播满京城。以后慕名来求者不计其数。老泉都教呈上文字,把与女孩儿自阅。也有一笔涂倒的,也有点不上两句的。就只其中有一卷,文字做得好。卷面姓名叫做秦观。小妹批四句云:
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这批语明说秦观的文才,在大苏小苏之间,除却二苏,没人及得。那秦观字少游,扬州府高邮人。腹饱万言,眼空一世。生平敬服的只有苏家兄弟,以下的都不在意。看了小妹批句后,不由心中暗喜。又想道:“小妹才名得于传闻,未曾面试,又闻她容貌不扬,不知是何等鬼脸?如何能见她一面,方才放心。”打听得三月初一日她要到东岳庙里烧香,不如趁此机会觑个分晓。
这天五更时分,秦少游就起来梳洗,打扮个游方道人模样:头裹青布唐巾,身穿皂布道袍,腰系黄绦,足穿净袜草履,项上挂一串拇指大的数珠,手中托一个金漆钵盂,侵早就到东岳庙前伺候。天色黎明,苏小姐轿子已到。少游看见了,虽不是妖娆美丽,却也清雅幽闲。焚香已毕,少游却循廊而上,在殿左相遇。少游打个问讯云: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应声答云: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问讯云: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头走一头答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又答:
风道人任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小妹一头说,一头上轿走了。
秦少游那日看了小妹容貌不丑,况且应答如响,其才自不必言。于是择了吉日亲往求亲,老泉应允,少不得下财纳币。此是二月中旬。少游急欲完婚,小妹不肯。叫他大试后再来。想不到秦观一举成名,中了制科。到苏府来拜丈人,就禀复完婚一事。老泉笑道:“今日脱白挂绿,便是上吉之日,何必另选日子。只今晚便在小寓成亲!”东坡学士也从旁赞成。
这天晚上月明入水。少游在前厅送走客人之后,迳自回房,可是在他正要进房的时候,发现房门紧闭,推也不开。正在纳闷之际,回头发现庭院里的一张小桌上整整齐齐的摆着笔墨纸砚,心中更是奇怪,正当他犯疑之时,只见房门开处一个丫鬟闪了出来。
丫鬟来到少游面前,行礼之后,对少游道:“奉小姐之命,有三个题目在此,三试俱中,方准进房。这三个纸封儿内便是题目。”说完,丫鬟打开第一个纸封儿,将题目取出交与少游。少游只见上面是一首诗:钢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每句打一字。少游看过之后,会心一笑,心想:“这要是换作别人,肯定猜不出是什么意思。这分明是在说我假扮道士一事。于是他提起小桌儿上的笔也写下一首诗: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写完将答桉交与丫鬟送进去。里面的苏小妹看完少游的“答桉”,见每句的首字合起来正是“化缘道人”四字,心想少游果然名不虚传。就这样,少游顺利通过第一关。
接着丫鬟又把第二个“试题”交与少游。少游一看仍然是一首诗: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只不过这次在下面多了一句“每句一人名”。少游心想,这样简单的题目,也太低估了我的智商。于是在下面写了孙权、孔明、子思(孔子的孙子)、太公望(姜子牙)四个名字。答桉无疑是对的。
少游见前两个题目已顺利过关,想必第三个题目应该也没有太大问题。于是他打开第三个题目,可是这一次他傻了眼。只见上面写着“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对出下联。少游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的下联来。正当他面对着一个水缸苦思冥想之时,苏轼悄悄走来了(其实这次“考试”,本就是苏轼兄妹两人设计好的),他看见少游苦思不得其解,遂在地上捡起一块儿石头儿朝少游面前的缸中扔去。“噗通”一声,水缸中天光月影顿时一片混乱。少游见此情景,灵机一动,提笔写下“投石冲开水底天”一句交与丫鬟。
丫鬟走进房中,不一会,只听“吱呀”一声,房门大开,丫鬟端着三杯酒来到少游面前说:“才子请满饮三杯,权当花红赏劳。”少游经过这番“考试”,心中意气扬扬,于是一口气喝了三杯酒,方才与小妹同房。正是:
聪明女得聪明婿,
大登科后小登科。
后来少游以才名被征为翰林学士,与二苏同官。一时郎舅三人并居史职,古所希有。
后来苏小妹先少游而卒,少游思念不置,终身不复娶。
苏东坡认识一位道友,叫做佛印禅师。你道这禅师如何出身?他是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人氏,姓谢名端卿,表字觉老,幼习?儒书,通古今之蕴 。一日应举到京,东坡学士闻其才名,每与谈论,甚相敬爱,遂为莫逆之友。
忽一日,神宗皇帝因天时亢旱,准了司天台奏章,特于大相国寺建设一百零八分大斋,征取名僧宣扬经典,祈求甘雨以救万民。命翰林学士苏试制就吁天文疏,且命他充行礼官主斋。苏试三日前便到寺中斋宿,传言御驾不日亲临。方丈铺设御座,一切规模十分齐整,把个大相国寺打扫得一尘不染。
却说谢端卿闻知此事,问东坡道:“小弟想兄长挈带入寺一瞻御容,不知可否?”东坡对他说道:“足下要去亦有何难?只消扮作侍者在斋坛承直。圣驾临幸时便得饱看。”谢端卿只为一时稚气,欣然不辞。遂去借办行头,装扮得停停当当,随东坡学士入相国寺来。东坡分付主僧,只等圣驾到来,端卿就顶侍者之名上殿执役。
幡幢五彩飘扬,乐器八音嘹亮,法事之盛自不必说。东坡学士起了香头拜了佛像,退坐于僧房之内。吃斋方罢,忽传御驾已到。东坡学士执掌丝纶日觐天颜,到也不以为事,谢端卿却是面上红热,心头突突乱跳。矜持了一回,按定心神,来到大雄宝殿,杂于侍者之中,不过是添香剪烛,供食铺灯。不一时神宗驾到,东坡学士同众僧摆班跪迎,内官捧有内府龙香,神宗御手拈香已毕,铺设净褥,行三拜礼。神宗到方丈登了御座。众人叩见以毕,神宗夸东坡学士所作文疏优美。东坡学士再拜,口称不敢。主僧取旨献茶,捧茶盘的正是谢端卿。
端卿偷眼看那圣容,果然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天威迟尺,毛骨俱悚,不敢恣意观瞻,慌忙退步。神宗见他方面大耳秀目浓眉,身躯伟岸与众不同,当下开金口启玉言,指着端卿问道:“此侍者何方人氏?在寺几年了?”主僧先不曾问得备细,一时不能对答。还是谢端卿叩头奏道:“臣姓谢名端卿,江?西饶州府人,新来寺中出家。幸瞻天表不胜欣幸。”神宗见他应对明敏龙颜大喜,又问道:“卿通经典否?”端卿奏道:“臣自少读书,内典也颇知。”神宗道:“卿既通内典,赐卿法名了元,号佛印,就于御前披剃为僧。”那谢端卿的学问与东坡肩上肩下,他为应举到京,指望一举成名建功立业,如何肯做和尚?不过违背圣旨罪该万死。一时出于无奈,只能叩头谢恩。
当下主僧引端卿重来正殿参见如来,然后引至御前如法披剃。钦赐紫罗袈裟一领,随驾礼部官取羊皮度牒一道,填写佛印法名及生身籍贯付端卿受领。端卿披了袈裟紫气腾腾,分明是一尊肉身罗汉,手捧度牒重复叩头谢恩。神宗道:“卿既为僧,即委卿协理斋事,异日可作本寺住持,勿得玷辱宗门有负朕意!”说罢起驾回宫。
东坡和众僧于寺门之外跪送过了,依然来做斋事。从此端卿只称佛印,介人为他是钦赐剃度,好生敬重。原来宋时最以剃度为重,度牒一张要费钱千贯方得到手。今日端卿不费分文得了度牒,若是别人那可是千古奇逢万分欢喜。只为佛印弄假成真非出本心,一时勉强出家气闷不过,后来只在相国寺翻转经藏,把功名富贵之想化作清净无为之业。东坡学士心想:谢端卿本为上京赴举,我带他到大相国寺瞻仰天颜,遂尔披剃为僧,却不是我连累了他!他今在空门枯澹,必有恨我之意。每每于语言之间微微挑逗。谁知佛印心冷如冰,口坚如铁,全不见丝毫走作,东坡只是不信。后来东坡触犯王相连遭谪贬,到哲宗年间复召为翰林学士。其时佛印年力尚壮,仍在大相国寺挂锡。东坡想起初年披剃之事,遂劝佛印:“若肯还俗出仕,下官当力荐清职。”佛印笑而不答。
那一日仲春天气,学士正在府中闲坐,只见院子来报:“佛印禅师在门首。”学士听得教请入来。须臾之间佛印入到堂上。见学士叙礼毕,学士便令院公于后园中洒扫亭轩,邀佛印同到园中坐定。
二人对酌,酒至三巡,学士道:“延中无乐,不成欢笑。下官家中有一乐妓,令歌数曲以助延前之乐。”道罢便令院公传言。不多时佛印听得有唱词,真个是词歌白雪阳春,曲唱清风明月。
佛印听至曲终道:“奇哉韩娥之吟秦青之词,虽不遏住行云,也解梁尘扑簇。”东坡道:“吾师何不留一佳作?”
佛印道:“请乞纸笔。”学士遂令院公取将文房四宝放在面前。佛印心下自言:“唱是十分好了,却不知生得如何?”遂拈起笔来做一首《西江?月》词:
窄地重重帘幕,临风小小亭轩。绿窗朱户映婵娟,忽听歌讴宛转。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无缘?分明迟尺遇神仙,隔个绣帘不见。
佛印写罢,学士大笑道:“吾师之词,所恨不见。”教左右卷上绣帘,唤出那女孩儿。女孩即从里面走出来,看着佛印道了个深深万福。佛印把眼一觑,女孩不但唱得好,而且生得好。但见:娥眉澹扫,莲脸微匀。笋指尖长,足步金莲。好好好,好如天上女;强强强,强似月中仙。
东坡唤院公斟酒,叫那女孩儿把盏。学士道:“此女小字琴娘,自幼在于府中,能抚七弦之琴,会晓六艺之事。吾师今日既见,送你何妨?”佛印当时已自八分带酒,言称告回。琴娘曰:“禅师且坐,再饮几杯。”
佛印又饮数杯,不由大醉,学士令院子扶入书院内,安排睡了。学士心中暗想:“我一向劝这和尚还俗出仕,他未肯松口。趁他今日酒醉,有调戏琴娘之意,若得他与这个妮子上得手时,那时拿定他破绽,定要他还俗,何怕他不从!”即唤琴娘到面前道:“你省得那和尚做的词中意吗?后两句道:‘分明迟尺遇神仙,隔个绣帘不见。’这和尚不是好人,其中有爱慕你之心。你今夜可到书院内与和尚就寝,我明日赏你三千贯钱,作房奁之资。我与你主张,教你出嫁良人。
琴娘听罢不敢不从,轻移莲步怀着羞脸,径来到书院内。佛印大醉昏迷不省,琴娘坐在和尚身边,用尖尖玉手去摇他时,一似蜻蜓摇石柱,蝼蚁撼泰山。和尚鼻息如雷,哪里摇得动!
琴娘自初更摇起,直摇到五更,争奈和尚大醉,了不得事。琴娘心中好慌,不觉两眼泪下。不料琴娘的眼泪,却好都弹在佛印的脸上。
那佛印飒然惊觉闪开眼来,壁上灯尚明。只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坐在身边。佛印大惊道:“你是谁家女子?深夜至此有何理说?”琴娘见问且惊且喜,揣着羞脸道个万福道:“贱妾乃日间唱曲之琴娘也,听得禅师词中有爱慕贱妾之心,故夤夜前来,无人知觉,欲与吾师效云雨之欢,万乞勿拒!”
佛印听罢大惊曰:“娘子差矣!贫僧夜来感蒙学士见爱,置酒管待,乘醉乱道,此词岂有他意?娘子可速回。倘有外人见之,吾之清德一旦休矣。”琴娘听罢哪里肯去。佛印见琴娘不肯去,便道:“是了,是了,此必是学士教你为难我来!吾修行数年,止以诗酒自娱,岂有尘心俗意。你若实对我说,我有救你之心。如是不从,别无区处。”琴娘眼中垂泪道:“果然是学士叫我来的。若是吾师肯从贱妾云雨之欢,明日赏钱三千贯出嫁良人;如吾师不从,明日即把我逐出府门。望吾师周全救我!”道罢深深便拜。佛印听罢呵呵大笑,便道:“你休烦恼!我救你。”遂去书袋内取出一幅纸,见有文房四宝在桌上,佛印捻起笔来做了四句诗:
传与巫山窈窕娘,
休将魂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东风上下狂。
当下琴娘得了此词,径回堂中呈上学士。学士看罢大喜,自到书院中,见佛印盘膝坐在椅上。东坡道:“善哉,善哉!真禅僧也!”亦赏琴娘三千贯钱择嫁良人。
东坡自此对佛印愈加敬重,虽妻妾在傍也不回避。佛印时时把佛理晓悟东坡,东坡渐渐有了信心。后来东坡临终不乱,相传已证正果。正是:
东坡不能化佛印,
佛印反得化东坡。
若非佛力无边大,
那得慈航渡爱河!
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了江?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一天苏东坡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放在门口,苏东坡问:
“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的那些念珠干嘛?”
佛印回答:“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佛印说:“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
佛印说:“你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呀!”
杭州多彩多姿,而西湖又引人入胜。苏东坡也经常参与西湖上的游乐生活。西湖上的游乐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庭同乐,一种是挟妓游湖。家庭妇女是望妓而生畏意,而妓女则是望家庭妇女而有妒心。妓女们从心里盼望能跳出火坑,自己也有家有儿女。苏东坡有时和妻子儿女一齐去游湖,有时也与妓女朋友们同游。
苏东坡还有一个和尚朋友名叫了然。他常到勾栏院寻花问柳,迷上了一个妓女,名叫秀奴。最后钱财花尽,弄得衣衫褴楼,秀奴便不再见他。一夜他喝醉之下,又去找秀奴,吃了闭门羹,他闯了进去,把秀奴打了一顿之后,竟把她杀死。这个和尚因谋杀罪而受审。在检查他时,官员见他的一支胳膊上刺有一副对联:“但愿同生极乐国, 免却今世苦相思。”全桉调查完竣,证据呈给苏东坡。苏东坡不禁大怒,下令将了然和尚押赴刑场斩首。
从这里可以看出,苏东坡公私还是很分明的。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就是他。苏轼的“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品, 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嘉右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右二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看了苏轼的文章,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回答在《 三国志· 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 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道:“此人可谓善读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却说苏洵又生一个女儿,名曰小妹,因他父兄都是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耳闻目见,不少诗词歌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妹自然也才华出众。看看长成一十六岁,苏洵立心要选天下才子与之为配。
忽一日,宰相王荆公着堂候官请老泉到府与之叙话。
王荆公,讳安石,字介甫。初及第时大有贤名。平时常不洗面,不脱衣 ,身上虱子无数。老泉恶其不近人情,异日必为奸臣,曾作《辨奸论》以讥之,荆公怀恨在心。后来见大苏、小苏连登制科,遂舍怨而修好。老泉亦因荆公拜相,恐妨二子进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
是日,老泉赴荆公之召,无非商量些今古,议论了一番时事,遂取酒对酌,不觉忘怀酩酊。荆公偶然夸能:“小儿王雱读书只一遍,便能背诵。”老泉带酒答道:“谁家儿子读两遍!”荆公道:“到是老夫失言,不该班门弄斧。”老泉道:“不惟小儿只一遍,就是小女也只一遍。”荆公大惊道:“只知令郎大才,却不知有令爱。眉山秀气,尽属公家矣!”老泉自悔失言,连忙告退。荆公命童子取出一卷文字,递与老泉道:“此乃小儿王雱窗课,相烦点定。”老泉纳于袖中,唯唯而出。回家睡至半夜酒醒,想起前事:“不合自夸女孩儿之才。今介甫将儿子窗课嘱吾点定,必为求亲之事。这头亲事,非吾所愿,却又无计推辞。”沉吟到晓,梳洗已毕,取出王雱所作,次第看之,真乃字字珠玑,篇篇锦绣,不觉动了个爱才之意。“但不知女儿缘分如何?”遂隐下姓名,分付丫鬟道:“这卷文字,乃是个少年名士所呈,求我点定。我不得闲暇,转送与小姐,教他批阅完时,速来回话。”丫鬟将文字呈上小姐,传达太老爷分付之语。小妹从头批点,须臾而毕。叹道:“好文字!此必聪明才子所作。但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非久长之器。”遂于卷面批云:
新奇藻丽,是其所长;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则有余,享大年则不足。
后来王雱十九岁中了头名状元,未几夭亡。可见小妹知人之明,这是后话。
小妹写罢批语,叫丫鬟将文卷纳还父亲。老泉一见大惊:“这批语如何回复介甫!必然取敝。”却好堂候官到门:“奉相公钧旨取昨日文卷,面见太爷还有话禀。”老泉此时手足无措,只得将卷面割去重新换过,加上好批语,亲手交?堂候官收讫。堂候官道:“相公还分付过,有一言动问:贵府小姐曾许人否?倘未许人,相府愿谐秦晋。”老泉道:“相府请亲,老夫岂敢不从。只是小女貌丑,恐不足当金屋之选。相烦好言达上,但访问自知,并非老夫推托。”堂候官领命回复荆公。荆公看见卷面换了,已有三分不悦。又恐怕苏小姐容貌真个不扬,不中儿子之意,遂将姻事阁起不题。
因相府求亲不谐,小妹才名播满京城。以后慕名来求者不计其数。老泉都教呈上文字,把与女孩儿自阅。也有一笔涂倒的,也有点不上两句的。就只其中有一卷,文字做得好。卷面姓名叫做秦观。小妹批四句云:
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这批语明说秦观的文才,在大苏小苏之间,除却二苏,没人及得。那秦观字少游,扬州府高邮人。腹饱万言,眼空一世。生平敬服的只有苏家兄弟,以下的都不在意。看了小妹批句后,不由心中暗喜。又想道:“小妹才名得于传闻,未曾面试,又闻她容貌不扬,不知是何等鬼脸?如何能见她一面,方才放心。”打听得三月初一日她要到东岳庙里烧香,不如趁此机会觑个分晓。
这天五更时分,秦少游就起来梳洗,打扮个游方道人模样:头裹青布唐巾,身穿皂布道袍,腰系黄绦,足穿净袜草履,项上挂一串拇指大的数珠,手中托一个金漆钵盂,侵早就到东岳庙前伺候。天色黎明,苏小姐轿子已到。少游看见了,虽不是妖娆美丽,却也清雅幽闲。焚香已毕,少游却循廊而上,在殿左相遇。少游打个问讯云: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应声答云: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问讯云: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头走一头答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又答:
风道人任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小妹一头说,一头上轿走了。
秦少游那日看了小妹容貌不丑,况且应答如响,其才自不必言。于是择了吉日亲往求亲,老泉应允,少不得下财纳币。此是二月中旬。少游急欲完婚,小妹不肯。叫他大试后再来。想不到秦观一举成名,中了制科。到苏府来拜丈人,就禀复完婚一事。老泉笑道:“今日脱白挂绿,便是上吉之日,何必另选日子。只今晚便在小寓成亲!”东坡学士也从旁赞成。
这天晚上月明入水。少游在前厅送走客人之后,迳自回房,可是在他正要进房的时候,发现房门紧闭,推也不开。正在纳闷之际,回头发现庭院里的一张小桌上整整齐齐的摆着笔墨纸砚,心中更是奇怪,正当他犯疑之时,只见房门开处一个丫鬟闪了出来。
丫鬟来到少游面前,行礼之后,对少游道:“奉小姐之命,有三个题目在此,三试俱中,方准进房。这三个纸封儿内便是题目。”说完,丫鬟打开第一个纸封儿,将题目取出交与少游。少游只见上面是一首诗:钢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每句打一字。少游看过之后,会心一笑,心想:“这要是换作别人,肯定猜不出是什么意思。这分明是在说我假扮道士一事。于是他提起小桌儿上的笔也写下一首诗: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写完将答桉交与丫鬟送进去。里面的苏小妹看完少游的“答桉”,见每句的首字合起来正是“化缘道人”四字,心想少游果然名不虚传。就这样,少游顺利通过第一关。
接着丫鬟又把第二个“试题”交与少游。少游一看仍然是一首诗: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只不过这次在下面多了一句“每句一人名”。少游心想,这样简单的题目,也太低估了我的智商。于是在下面写了孙权、孔明、子思(孔子的孙子)、太公望(姜子牙)四个名字。答桉无疑是对的。
少游见前两个题目已顺利过关,想必第三个题目应该也没有太大问题。于是他打开第三个题目,可是这一次他傻了眼。只见上面写着“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对出下联。少游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的下联来。正当他面对着一个水缸苦思冥想之时,苏轼悄悄走来了(其实这次“考试”,本就是苏轼兄妹两人设计好的),他看见少游苦思不得其解,遂在地上捡起一块儿石头儿朝少游面前的缸中扔去。“噗通”一声,水缸中天光月影顿时一片混乱。少游见此情景,灵机一动,提笔写下“投石冲开水底天”一句交与丫鬟。
丫鬟走进房中,不一会,只听“吱呀”一声,房门大开,丫鬟端着三杯酒来到少游面前说:“才子请满饮三杯,权当花红赏劳。”少游经过这番“考试”,心中意气扬扬,于是一口气喝了三杯酒,方才与小妹同房。正是:
聪明女得聪明婿,
大登科后小登科。
后来少游以才名被征为翰林学士,与二苏同官。一时郎舅三人并居史职,古所希有。
后来苏小妹先少游而卒,少游思念不置,终身不复娶。
苏东坡认识一位道友,叫做佛印禅师。你道这禅师如何出身?他是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人氏,姓谢名端卿,表字觉老,幼习?儒书,通古今之蕴 。一日应举到京,东坡学士闻其才名,每与谈论,甚相敬爱,遂为莫逆之友。
忽一日,神宗皇帝因天时亢旱,准了司天台奏章,特于大相国寺建设一百零八分大斋,征取名僧宣扬经典,祈求甘雨以救万民。命翰林学士苏试制就吁天文疏,且命他充行礼官主斋。苏试三日前便到寺中斋宿,传言御驾不日亲临。方丈铺设御座,一切规模十分齐整,把个大相国寺打扫得一尘不染。
却说谢端卿闻知此事,问东坡道:“小弟想兄长挈带入寺一瞻御容,不知可否?”东坡对他说道:“足下要去亦有何难?只消扮作侍者在斋坛承直。圣驾临幸时便得饱看。”谢端卿只为一时稚气,欣然不辞。遂去借办行头,装扮得停停当当,随东坡学士入相国寺来。东坡分付主僧,只等圣驾到来,端卿就顶侍者之名上殿执役。
幡幢五彩飘扬,乐器八音嘹亮,法事之盛自不必说。东坡学士起了香头拜了佛像,退坐于僧房之内。吃斋方罢,忽传御驾已到。东坡学士执掌丝纶日觐天颜,到也不以为事,谢端卿却是面上红热,心头突突乱跳。矜持了一回,按定心神,来到大雄宝殿,杂于侍者之中,不过是添香剪烛,供食铺灯。不一时神宗驾到,东坡学士同众僧摆班跪迎,内官捧有内府龙香,神宗御手拈香已毕,铺设净褥,行三拜礼。神宗到方丈登了御座。众人叩见以毕,神宗夸东坡学士所作文疏优美。东坡学士再拜,口称不敢。主僧取旨献茶,捧茶盘的正是谢端卿。
端卿偷眼看那圣容,果然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天威迟尺,毛骨俱悚,不敢恣意观瞻,慌忙退步。神宗见他方面大耳秀目浓眉,身躯伟岸与众不同,当下开金口启玉言,指着端卿问道:“此侍者何方人氏?在寺几年了?”主僧先不曾问得备细,一时不能对答。还是谢端卿叩头奏道:“臣姓谢名端卿,江?西饶州府人,新来寺中出家。幸瞻天表不胜欣幸。”神宗见他应对明敏龙颜大喜,又问道:“卿通经典否?”端卿奏道:“臣自少读书,内典也颇知。”神宗道:“卿既通内典,赐卿法名了元,号佛印,就于御前披剃为僧。”那谢端卿的学问与东坡肩上肩下,他为应举到京,指望一举成名建功立业,如何肯做和尚?不过违背圣旨罪该万死。一时出于无奈,只能叩头谢恩。
当下主僧引端卿重来正殿参见如来,然后引至御前如法披剃。钦赐紫罗袈裟一领,随驾礼部官取羊皮度牒一道,填写佛印法名及生身籍贯付端卿受领。端卿披了袈裟紫气腾腾,分明是一尊肉身罗汉,手捧度牒重复叩头谢恩。神宗道:“卿既为僧,即委卿协理斋事,异日可作本寺住持,勿得玷辱宗门有负朕意!”说罢起驾回宫。
东坡和众僧于寺门之外跪送过了,依然来做斋事。从此端卿只称佛印,介人为他是钦赐剃度,好生敬重。原来宋时最以剃度为重,度牒一张要费钱千贯方得到手。今日端卿不费分文得了度牒,若是别人那可是千古奇逢万分欢喜。只为佛印弄假成真非出本心,一时勉强出家气闷不过,后来只在相国寺翻转经藏,把功名富贵之想化作清净无为之业。东坡学士心想:谢端卿本为上京赴举,我带他到大相国寺瞻仰天颜,遂尔披剃为僧,却不是我连累了他!他今在空门枯澹,必有恨我之意。每每于语言之间微微挑逗。谁知佛印心冷如冰,口坚如铁,全不见丝毫走作,东坡只是不信。后来东坡触犯王相连遭谪贬,到哲宗年间复召为翰林学士。其时佛印年力尚壮,仍在大相国寺挂锡。东坡想起初年披剃之事,遂劝佛印:“若肯还俗出仕,下官当力荐清职。”佛印笑而不答。
那一日仲春天气,学士正在府中闲坐,只见院子来报:“佛印禅师在门首。”学士听得教请入来。须臾之间佛印入到堂上。见学士叙礼毕,学士便令院公于后园中洒扫亭轩,邀佛印同到园中坐定。
二人对酌,酒至三巡,学士道:“延中无乐,不成欢笑。下官家中有一乐妓,令歌数曲以助延前之乐。”道罢便令院公传言。不多时佛印听得有唱词,真个是词歌白雪阳春,曲唱清风明月。
佛印听至曲终道:“奇哉韩娥之吟秦青之词,虽不遏住行云,也解梁尘扑簇。”东坡道:“吾师何不留一佳作?”
佛印道:“请乞纸笔。”学士遂令院公取将文房四宝放在面前。佛印心下自言:“唱是十分好了,却不知生得如何?”遂拈起笔来做一首《西江?月》词:
窄地重重帘幕,临风小小亭轩。绿窗朱户映婵娟,忽听歌讴宛转。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无缘?分明迟尺遇神仙,隔个绣帘不见。
佛印写罢,学士大笑道:“吾师之词,所恨不见。”教左右卷上绣帘,唤出那女孩儿。女孩即从里面走出来,看着佛印道了个深深万福。佛印把眼一觑,女孩不但唱得好,而且生得好。但见:娥眉澹扫,莲脸微匀。笋指尖长,足步金莲。好好好,好如天上女;强强强,强似月中仙。
东坡唤院公斟酒,叫那女孩儿把盏。学士道:“此女小字琴娘,自幼在于府中,能抚七弦之琴,会晓六艺之事。吾师今日既见,送你何妨?”佛印当时已自八分带酒,言称告回。琴娘曰:“禅师且坐,再饮几杯。”
佛印又饮数杯,不由大醉,学士令院子扶入书院内,安排睡了。学士心中暗想:“我一向劝这和尚还俗出仕,他未肯松口。趁他今日酒醉,有调戏琴娘之意,若得他与这个妮子上得手时,那时拿定他破绽,定要他还俗,何怕他不从!”即唤琴娘到面前道:“你省得那和尚做的词中意吗?后两句道:‘分明迟尺遇神仙,隔个绣帘不见。’这和尚不是好人,其中有爱慕你之心。你今夜可到书院内与和尚就寝,我明日赏你三千贯钱,作房奁之资。我与你主张,教你出嫁良人。
琴娘听罢不敢不从,轻移莲步怀着羞脸,径来到书院内。佛印大醉昏迷不省,琴娘坐在和尚身边,用尖尖玉手去摇他时,一似蜻蜓摇石柱,蝼蚁撼泰山。和尚鼻息如雷,哪里摇得动!
琴娘自初更摇起,直摇到五更,争奈和尚大醉,了不得事。琴娘心中好慌,不觉两眼泪下。不料琴娘的眼泪,却好都弹在佛印的脸上。
那佛印飒然惊觉闪开眼来,壁上灯尚明。只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坐在身边。佛印大惊道:“你是谁家女子?深夜至此有何理说?”琴娘见问且惊且喜,揣着羞脸道个万福道:“贱妾乃日间唱曲之琴娘也,听得禅师词中有爱慕贱妾之心,故夤夜前来,无人知觉,欲与吾师效云雨之欢,万乞勿拒!”
佛印听罢大惊曰:“娘子差矣!贫僧夜来感蒙学士见爱,置酒管待,乘醉乱道,此词岂有他意?娘子可速回。倘有外人见之,吾之清德一旦休矣。”琴娘听罢哪里肯去。佛印见琴娘不肯去,便道:“是了,是了,此必是学士教你为难我来!吾修行数年,止以诗酒自娱,岂有尘心俗意。你若实对我说,我有救你之心。如是不从,别无区处。”琴娘眼中垂泪道:“果然是学士叫我来的。若是吾师肯从贱妾云雨之欢,明日赏钱三千贯出嫁良人;如吾师不从,明日即把我逐出府门。望吾师周全救我!”道罢深深便拜。佛印听罢呵呵大笑,便道:“你休烦恼!我救你。”遂去书袋内取出一幅纸,见有文房四宝在桌上,佛印捻起笔来做了四句诗:
传与巫山窈窕娘,
休将魂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东风上下狂。
当下琴娘得了此词,径回堂中呈上学士。学士看罢大喜,自到书院中,见佛印盘膝坐在椅上。东坡道:“善哉,善哉!真禅僧也!”亦赏琴娘三千贯钱择嫁良人。
东坡自此对佛印愈加敬重,虽妻妾在傍也不回避。佛印时时把佛理晓悟东坡,东坡渐渐有了信心。后来东坡临终不乱,相传已证正果。正是:
东坡不能化佛印,
佛印反得化东坡。
若非佛力无边大,
那得慈航渡爱河!
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了江?
佛印富有机智捷才。一天苏东坡和佛印去游一座寺院,进了前殿,他俩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放在门口,苏东坡问:
“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的那些念珠干嘛?”
佛印回答:“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佛印说:“向她自己祷告。”
东坡又问:“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
佛印说:“你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呀!”
杭州多彩多姿,而西湖又引人入胜。苏东坡也经常参与西湖上的游乐生活。西湖上的游乐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庭同乐,一种是挟妓游湖。家庭妇女是望妓而生畏意,而妓女则是望家庭妇女而有妒心。妓女们从心里盼望能跳出火坑,自己也有家有儿女。苏东坡有时和妻子儿女一齐去游湖,有时也与妓女朋友们同游。
苏东坡还有一个和尚朋友名叫了然。他常到勾栏院寻花问柳,迷上了一个妓女,名叫秀奴。最后钱财花尽,弄得衣衫褴楼,秀奴便不再见他。一夜他喝醉之下,又去找秀奴,吃了闭门羹,他闯了进去,把秀奴打了一顿之后,竟把她杀死。这个和尚因谋杀罪而受审。在检查他时,官员见他的一支胳膊上刺有一副对联:“但愿同生极乐国, 免却今世苦相思。”全桉调查完竣,证据呈给苏东坡。苏东坡不禁大怒,下令将了然和尚押赴刑场斩首。
从这里可以看出,苏东坡公私还是很分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