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压主,是每一个当臣子的,必须守住的底线。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就是这个道理,臣子们的主子,永远都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像含元殿这样,臣工与皇帝的意见不一,秦睿再以一己之力,扭转朝局走向的事,一次俩次还行,日子长了,那就是告诉天下人,李重润还个儿皇帝。
如果皇帝掌控朝局,把握不了走向,群臣以看他的脸色为意向,那朝堂成什么体统,他竭尽全力让李重润亲政,岂不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
限制宗教令下达后,秦睿在府中闭门谢客,都把自己关在书房中整整四个月,写下数万字的治国条陈。并将太宗皇帝的《帝范》十二篇,从头到尾注解了一遍。
又在结尾处,写下了: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求其故,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最后,又从秦始皇至隋炀帝期间的坐朝之君中,挑选出二十四位帝王,明智、昏聩各十二位,对他们的施政,当国的措施,加以详细的剖析。
洋洋洒洒,十余万字,道尽王朝兴替,并定名为《帝说图鉴》,以为专供皇帝查阅。
“嗨,你可算出来了,以后可不敢赌气,把自己关起来了。”,见秦睿从书房中走出来,李淑一脸担心的说着。
呵呵.....,握着李淑的手,秦睿轻声言道:“夫人,这些年,你跟着我担惊受怕的,没过过一天安心的日子,我对不起你。”
“没头没脑说这个干嘛!”,李淑的脸,腾的一下红了起来。
“最后一次了,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说完这话,秦睿就命侍卫,去准备一下,他沐浴更衣后,要进宫。
李淑感觉怪怪的,好好的,干嘛要说这些。不过,今儿,是她嫁到秦家以来,秦睿最温和的一次,温和的让她都不相信,眼前的这位就是她的军神丈夫。
目送着秦睿离开,李淑微微一笑,他呀,心里还是有秦家的,否则怎么会派人,千里迢迢的给秦峯送大氅呢!
......,长生殿,翻着秦睿上交的谏言,《帝范》注解,及《帝说图鉴》,武后一边看,一边低声默念。
曰:人君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
“为君者,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极。其思患也,不可谓不周,其虑后也,不可谓不远。这个好。”
扫了一会儿,武后合上书,放在案子上,面色惋惜的说:“利见,真的要走?”
秦睿还不到四十岁,正是人年富力强,经历充沛的时候。而且,还没有什么野心,经得住权力的诱惑,与皇帝之间感情深厚,有这么的重臣再朝供职,武后闭眼了也是安心的。
可他说的也不是没道理,有他在朝臣就会永远把皇帝当作儿皇帝,永远看着他的脸色行事,这对于皇帝和大唐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太皇太后,臣本是一介为士大夫所不耻的纨绔子弟,没有您的恩遇,拙拔,中宗皇帝的非凡礼遇,才有今天。”
“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是臣一手拉扯大的,在臣的眼中他不是一个帝王,更是臣的子侄,臣不想给添这个堵。”
唉,叹了一口气,武后从上官婉儿手中,接过茶盏,也没有心思喝,重重的放在案子上。
“本宫知道,这些年为了大唐,为了陛下,为了显儿,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猜疑,身心俱疲。”
“所以,前次你上丁忧的本章,本宫特意吩咐皇帝,将本章留中不发,就是想留住你。”
可形势比人强,秦睿的威望太高了,高到所有臣工,都要俯仰其鼻息过活、办差。且因其是将帅出身,权势甚至超过当年的长孙无忌。
所以,即便秦睿没有野心,最后难受的也是皇帝。他是真把李重润,当成自家的孩子,否则也不会辞官,跟不会把自己的儿子发配到松州去。
“太皇太后,陛下已经亲政了,臣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臣现在唯一能帮他做的,就是辞官。”
“臣可以毫无愧疚的说,臣对得起,太皇天后的信任,中宗皇帝的托福,也对得起李氏皇族,秦家的列祖列宗。”
“但这世上,臣唯一亏欠的,就是寿成,臣早年答应过她,等事都办完了,就带着她纵情山水,好好看看这锦绣的河山。”
急流勇退,深藏功与名,秦睿做到了很多人都做的,算得上是一个“完臣”。武后虽然有挽留之意,但一想到自己的孙子,这话也就不好再说了。
“太皇太后放心,唐休璟、杜审言、姚涛等都是治世之臣,程齐之、秦侑、秦晙、杜宾客等又是虎熊之将,陛下的江山一定是稳如泰山的。”
恩,点了点头,武后又问了一句:“准备去哪儿啊?洛阳还你们的封邑?”
“臣想回山东,历城的五龙潭,秦家有个庄子,是太宗皇帝赏赐的。”
“臣和寿成回去,种种地地,读读书,没事还能跟乡里乡亲攀扯攀扯。”
秦睿这话说的潇洒,武后也是羡慕他描绘的那种和谐的日子,同时也赞佩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气。
“本宫的女儿,可是不能跟你受委屈。”,话间,武后又看向上官婉儿,吩咐她准备一些赏赐,挑最好的拿,山东远,别让寿成委屈了。
“利见,本宫知道,你这一去,就算是与我这个老婆子永别了,今生恐怕再无相见之日。明儿让寿成进宫,本宫再看看她。”
武后确实动了感情,秦睿分明看到她的眼睛通红,眼眶饱含泪水。谁说她刻薄寡恩,冷血无情的?他与李淑这么多年,真心换真心,不也是换出来了吗?
恭敬给武后,磕了三个响头,秦睿也拱手回了一句:“太皇太后,您长乐无极,以后每年上元节,臣和寿成,都会回来给您百年的。”
像含元殿这样,臣工与皇帝的意见不一,秦睿再以一己之力,扭转朝局走向的事,一次俩次还行,日子长了,那就是告诉天下人,李重润还个儿皇帝。
如果皇帝掌控朝局,把握不了走向,群臣以看他的脸色为意向,那朝堂成什么体统,他竭尽全力让李重润亲政,岂不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
限制宗教令下达后,秦睿在府中闭门谢客,都把自己关在书房中整整四个月,写下数万字的治国条陈。并将太宗皇帝的《帝范》十二篇,从头到尾注解了一遍。
又在结尾处,写下了: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求其故,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最后,又从秦始皇至隋炀帝期间的坐朝之君中,挑选出二十四位帝王,明智、昏聩各十二位,对他们的施政,当国的措施,加以详细的剖析。
洋洋洒洒,十余万字,道尽王朝兴替,并定名为《帝说图鉴》,以为专供皇帝查阅。
“嗨,你可算出来了,以后可不敢赌气,把自己关起来了。”,见秦睿从书房中走出来,李淑一脸担心的说着。
呵呵.....,握着李淑的手,秦睿轻声言道:“夫人,这些年,你跟着我担惊受怕的,没过过一天安心的日子,我对不起你。”
“没头没脑说这个干嘛!”,李淑的脸,腾的一下红了起来。
“最后一次了,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说完这话,秦睿就命侍卫,去准备一下,他沐浴更衣后,要进宫。
李淑感觉怪怪的,好好的,干嘛要说这些。不过,今儿,是她嫁到秦家以来,秦睿最温和的一次,温和的让她都不相信,眼前的这位就是她的军神丈夫。
目送着秦睿离开,李淑微微一笑,他呀,心里还是有秦家的,否则怎么会派人,千里迢迢的给秦峯送大氅呢!
......,长生殿,翻着秦睿上交的谏言,《帝范》注解,及《帝说图鉴》,武后一边看,一边低声默念。
曰:人君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
“为君者,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极。其思患也,不可谓不周,其虑后也,不可谓不远。这个好。”
扫了一会儿,武后合上书,放在案子上,面色惋惜的说:“利见,真的要走?”
秦睿还不到四十岁,正是人年富力强,经历充沛的时候。而且,还没有什么野心,经得住权力的诱惑,与皇帝之间感情深厚,有这么的重臣再朝供职,武后闭眼了也是安心的。
可他说的也不是没道理,有他在朝臣就会永远把皇帝当作儿皇帝,永远看着他的脸色行事,这对于皇帝和大唐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太皇太后,臣本是一介为士大夫所不耻的纨绔子弟,没有您的恩遇,拙拔,中宗皇帝的非凡礼遇,才有今天。”
“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是臣一手拉扯大的,在臣的眼中他不是一个帝王,更是臣的子侄,臣不想给添这个堵。”
唉,叹了一口气,武后从上官婉儿手中,接过茶盏,也没有心思喝,重重的放在案子上。
“本宫知道,这些年为了大唐,为了陛下,为了显儿,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猜疑,身心俱疲。”
“所以,前次你上丁忧的本章,本宫特意吩咐皇帝,将本章留中不发,就是想留住你。”
可形势比人强,秦睿的威望太高了,高到所有臣工,都要俯仰其鼻息过活、办差。且因其是将帅出身,权势甚至超过当年的长孙无忌。
所以,即便秦睿没有野心,最后难受的也是皇帝。他是真把李重润,当成自家的孩子,否则也不会辞官,跟不会把自己的儿子发配到松州去。
“太皇太后,陛下已经亲政了,臣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臣现在唯一能帮他做的,就是辞官。”
“臣可以毫无愧疚的说,臣对得起,太皇天后的信任,中宗皇帝的托福,也对得起李氏皇族,秦家的列祖列宗。”
“但这世上,臣唯一亏欠的,就是寿成,臣早年答应过她,等事都办完了,就带着她纵情山水,好好看看这锦绣的河山。”
急流勇退,深藏功与名,秦睿做到了很多人都做的,算得上是一个“完臣”。武后虽然有挽留之意,但一想到自己的孙子,这话也就不好再说了。
“太皇太后放心,唐休璟、杜审言、姚涛等都是治世之臣,程齐之、秦侑、秦晙、杜宾客等又是虎熊之将,陛下的江山一定是稳如泰山的。”
恩,点了点头,武后又问了一句:“准备去哪儿啊?洛阳还你们的封邑?”
“臣想回山东,历城的五龙潭,秦家有个庄子,是太宗皇帝赏赐的。”
“臣和寿成回去,种种地地,读读书,没事还能跟乡里乡亲攀扯攀扯。”
秦睿这话说的潇洒,武后也是羡慕他描绘的那种和谐的日子,同时也赞佩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气。
“本宫的女儿,可是不能跟你受委屈。”,话间,武后又看向上官婉儿,吩咐她准备一些赏赐,挑最好的拿,山东远,别让寿成委屈了。
“利见,本宫知道,你这一去,就算是与我这个老婆子永别了,今生恐怕再无相见之日。明儿让寿成进宫,本宫再看看她。”
武后确实动了感情,秦睿分明看到她的眼睛通红,眼眶饱含泪水。谁说她刻薄寡恩,冷血无情的?他与李淑这么多年,真心换真心,不也是换出来了吗?
恭敬给武后,磕了三个响头,秦睿也拱手回了一句:“太皇太后,您长乐无极,以后每年上元节,臣和寿成,都会回来给您百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