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你从根本上杜绝走火入魔(其实是不可能的,袁大刚又在吹牛逼),我再传你一套静功之法:中华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静功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步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中间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体称为静功。
静功,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别,由此可见。
首先说静功的外在动作:中华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拧5袢?Αr虼送庠诘淖耸蕉?鳎?2恢匾?v磺竽芄蛔龅酵芳拐?薄6媸首匀唬?词亲畲笤?颉?p& 静功的姿式,一般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式做好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修行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
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便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察觉,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当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容易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帘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
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为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拧9蚀肆豆p匦攵伦。?缤?ざ?溉橹?础?p& 4、鼻息自然
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5、两手抱诀
两手的掐诀法,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之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之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须放在阴手的虎口里面,这样两手拇指交叉,这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牛?匀唤油a??讨?螅?绞指械椒4确17停?婷钗薇龋?词嵌?沤油ㄖ?В蝗缓笫蔷补Φ哪谠诜n鳎?、听息
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中华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最好。
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列死地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是为了精神集中,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时,用前面所讲“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须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之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牛晃薰庵?猓?街?嫘浴s纱瞬挝颍?饺胝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是连发十章的第九章
敬请期待明天的两章万字大爆发
静功,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别,由此可见。
首先说静功的外在动作:中华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拧5袢?Αr虼送庠诘淖耸蕉?鳎?2恢匾?v磺竽芄蛔龅酵芳拐?薄6媸首匀唬?词亲畲笤?颉?p& 静功的姿式,一般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式做好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修行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
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便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察觉,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当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容易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帘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
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为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拧9蚀肆豆p匦攵伦。?缤?ざ?溉橹?础?p& 4、鼻息自然
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5、两手抱诀
两手的掐诀法,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之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之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须放在阴手的虎口里面,这样两手拇指交叉,这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牛?匀唤油a??讨?螅?绞指械椒4确17停?婷钗薇龋?词嵌?沤油ㄖ?В蝗缓笫蔷补Φ哪谠诜n鳎?、听息
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中华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最好。
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列死地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是为了精神集中,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时,用前面所讲“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须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之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牛晃薰庵?猓?街?嫘浴s纱瞬挝颍?饺胝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是连发十章的第九章
敬请期待明天的两章万字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