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满舵,释放鱼雷诱饵!”
鱼雷袭击来的时候,鲍威尔上校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且下达了正确的命令,只是已经晚了。
“密西西比”号刚刚启动主循环泵,反应堆的输出功率还没有提上去,而且蒸汽涡轮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达到最大转速。在鲍威尔下达命令的时候,“密西西比”号的航速刚刚超过二十节。
这个速度,显然无法甩开速度超过五十节的重型反潜鱼雷。
“撞击时间三十秒!”
“鱼雷诱饵已经发射!”
听到报告,鲍威尔无比紧张的注视着主控制台上的大屏幕。那个鲜红色的光标不停的闪烁着,而且频率越来越快,表明距离潜艇越来越近。那是一条由主动声纳制导的鱼雷,发出的声波拍打着“密西西比”号的艇体。即便没有被动声纳,鲍威尔也能根据听到的拍打声大致判断出鱼雷的距离。
大概十秒钟后,拍打声消失了。
指挥舱内的几名官兵暗自松了口气,只是鲍威尔依然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大屏幕,丝毫没有放松。
紧急情况下,投射出去的是干扰弹,而不是诱饵。
其实,就是一具空泡发生装置。在投射出去之后会立即释放出里面的高压空气,通过网状喷口产生大量气泡,以此干扰鱼雷的主动声纳。如果那是一条普通的鱼雷,在受到干扰之后就会冲入空泡聚集区域,并且在里面迷失方向。在理论上,干扰弹能够对付所有主动声纳制导的鱼雷,只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简单说,就是需要产生足够的空泡,形成一个较大的空泡区域。如果产生的空泡不够,形成的区域太小,而且对付的是有再寻的功能的主动声纳制导鱼雷,那么鱼雷冲出空泡区之后就会重新搜寻目标,也就会重新锁定前方的潜艇,而不是回过头去返回空泡区。
十秒钟,绝对无法形成足够大的空泡区。
关键是,发现鱼雷的时间太晚了。
鱼雷从后方射来,之前一直在“密西西比”号的声纳探测盲区内,直到鱼雷开始全速冲刺,才被“密西西比”号的侧舷阵列声纳探测到。要命的是,鲍威尔在此之前已经下令收回了tb-16d拖拽线列阵声纳,好让潜艇加速。虽然tb-16d使用更粗的拖揽,而且较短,能够在航速较高的时候使用,而tb-29a拖拽线列阵声纳只能在低速时候使用,但是在潜艇全速航行时,tb-16d的强度依然不够。也就是说,在收回了拖拽线列阵声纳之后,潜艇的探测盲区由十五度扩大到三十度。那条鱼雷肯定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加速,而发射鱼雷的潜艇肯定在附近,密切监视着“密西西比”号的一举一动。
那是一艘什么潜艇,竟然能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悄悄靠近“密西西比”号,而且用鱼雷发起攻击?
鲍威尔已经想到,那条鱼雷在冲刺之前肯定处于线导状态,由潜艇控制。如果是被动声纳状态,鱼雷无法保证一直呆在“密西西比”号的探测盲区内,而且鱼雷的被动声纳探测距离不回太远,导航精度也不会很高。直到鱼雷逼近了“密西西比”号,那艘潜艇才切断了导线,让鱼雷进行自导攻击。
毫无疑问,那肯定是一艘很先进的潜艇。
关键就是,那艘潜艇始终没有使用主动声纳,只是依靠被动声纳就获得了控制鱼雷的火控数据。
只是,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
短短几秒钟之后,拍打声再次传来。
与鲍威尔预料的一样,鱼雷在冲出空泡区之后重新搜索目标,立即就锁定了并没有跑远的“密西西比”号,再次进入攻击状态。
大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表明,鱼雷在冲出空泡区、重新锁定“密西西比”号之前,速度降到了三十五节,在重新锁定之后才开始加速。也就是说,那条鱼雷在进入搜索模式的时候会主动降低速度。
当然,鱼雷的加速能力肯定比潜艇快得多。
那是一条电动鱼雷,不是热动力鱼雷。
很简单,只有电动鱼雷才能灵活改变航速,热动力鱼雷受到发动机限制,改变航速的灵活性明显不够高。
难道,发起攻击的是一艘常规潜艇?
鲍威尔早就知道,华夏海军的攻击核潜艇使用的三种鱼雷,即y-10反潜鱼类、y-12多用途鱼雷与y-15重型鱼雷全是热动力鱼雷,使用跟mk-48相同的热力斜盘发动机,只有常规潜艇使用电动鱼雷。
虽然热动力鱼雷的某些性能不如电动鱼雷,比如变速能力与最大潜深,但是综合性能远在电动鱼雷之上,特别是最快航速与最大射程。关键就是,普通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够高,而能量密度高的电池又太过昂贵。在质量相当的情况下,热动力鱼雷的最大射程往往比电动鱼雷高出一倍。拿mk-48-7来说,在中速模式下的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了八十千米,而与之相当的dm-2型只有四十千米。虽然dm-2的最新改进型达到了一百六十千米,但是采用的是价格极为昂贵的蓄电池,而且一百六十千米只是理论上的极限射程,在实战中的射程能有一半就很不错了。在采用了新的双组元燃料,即过氧化氢与没有之后,mk-48最新改进型在全速状态下的最大射程已达到八十千米,而能够与之媲美的电动鱼类,得采用锂离子聚合物蓄电池,其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当然,跟s26型潜艇搭配出售的全是电动鱼雷。
就鲍威尔所知,只有巴铁海军得到少量热动力鱼雷,其他采购s26型潜艇的国家获得的全是电动鱼雷。
难道是一艘波斯海军的s26型潜艇?
鲍威尔很是惊讶,不过他知道,波斯海军有八艘s26型潜艇,全都在战争爆发前离开了军港,而“密西西比”号只发现了四艘,因此在这个时候遭到一艘s26型潜艇伏击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释放拖拽诱饵,全速下潜!”
惊讶归惊讶,鲍威尔没有分心。
虽然电动鱼雷的动力系统为全封闭结构,基本不受水压影响,但是对潜艇来说,规避鱼雷的首选办法其实就是深潜。关键就是,海洋不是单一构造,水温、水压、盐度等会随水深改变,某些海域有深海暗流。这些自然因素会对鱼雷的探测系统构成影响,也就有可能让鱼雷丢失目标。
“密西西比”号开始全速下潜,同时释放了拖拽诱饵。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诱饵。
与之前释放的干扰弹不同,拖拽诱饵能持续发出空泡,还会产生与潜艇相似的噪声。虽然拖拽诱饵主要用于前期对抗,即用来对付处于被动声纳制导阶段的鱼雷,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能用来对付主动声纳制导鱼雷。
至于效果如何,鲍威尔没半点把握。
很简单,之前没有一艘潜艇在实战中使用过拖拽诱饵。虽然经常在演习中使用,但是在演习中扮演假想敌的潜艇发射的是训练鱼雷,而且由花期制造,根本不可能使用华夏制造的鱼雷。
显然,拖拽诱饵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拍打声并没有消失,而且频率越来越高。
“撞击时间十五秒……十秒……五秒……上校!”
在大副喊叫起来的时候,鲍威尔才抬起头来,只是他什么都没有说,因为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密西西比”号的潜深已经超过四百米,还能做什么?
所有对抗手段都已用上,那条鱼雷依然紧盯着“密西西比”号。现在能够拯救“密西西比”号的,恐怕只有上帝了。
“祈祷吧!”
说出这句话,准确说是一个英文单词,鲍威尔上校闭上了眼睛。
他没有乱说,确实在祈祷。
只不过,他做了一件事情,即系上安全带。
此时,鲍威尔已经想到,射来的绝对不是一般的电动鱼雷,而且发射那条鱼雷的未必是波斯海军的s26型潜艇。
可惜的是,想到了又能如何?
紧接着,拍打声消失。只是一转眼的功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就随同猛烈的震动传了过来。
鲍威尔睁开眼睛,首先看到的是不断闪烁的红色灯光。
那是在潜艇遭受重创之后才会亮起的紧急信号灯,只不过没有警报声,潜艇一般没有发出声响的警报器。
鲍威尔没有理会指挥舱里的官兵,而是朝驾驶控制台上的深度表看了过去。
主控制台的显示器已经关闭,而安装在驾驶控制台上的深度表是机械装置,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指针已经越过了六百,而且偏转速度非常快。
那是英制单位,即六百英尺,大概相当于五百五十米,已经超过“密西西比”号的最大安全潜深。
在指针越过八百之后,四周传来了让人毛骨悚然的“嘎吱”声。
鲍威尔解开了安全带,踉跄着返回艇长住舱。他已经放弃自救,因为只有上帝才救得了这艘正在沉向海底的潜艇。
不多时,艇长住舱内传出枪声。
此时,“密西西比”号上那些还活着的官兵被水密门封锁在各个舱段里面,最多半分钟之后,“密西西比”号的耐压壳体就会在巨大的水压下破碎。只不过,对这些注定要阵亡的官兵来说,死亡来得非常快,没有任何痛苦。在耐压壳体破碎后,他们还立即丧生,根本谈不上痛苦。
鱼雷袭击来的时候,鲍威尔上校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且下达了正确的命令,只是已经晚了。
“密西西比”号刚刚启动主循环泵,反应堆的输出功率还没有提上去,而且蒸汽涡轮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达到最大转速。在鲍威尔下达命令的时候,“密西西比”号的航速刚刚超过二十节。
这个速度,显然无法甩开速度超过五十节的重型反潜鱼雷。
“撞击时间三十秒!”
“鱼雷诱饵已经发射!”
听到报告,鲍威尔无比紧张的注视着主控制台上的大屏幕。那个鲜红色的光标不停的闪烁着,而且频率越来越快,表明距离潜艇越来越近。那是一条由主动声纳制导的鱼雷,发出的声波拍打着“密西西比”号的艇体。即便没有被动声纳,鲍威尔也能根据听到的拍打声大致判断出鱼雷的距离。
大概十秒钟后,拍打声消失了。
指挥舱内的几名官兵暗自松了口气,只是鲍威尔依然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大屏幕,丝毫没有放松。
紧急情况下,投射出去的是干扰弹,而不是诱饵。
其实,就是一具空泡发生装置。在投射出去之后会立即释放出里面的高压空气,通过网状喷口产生大量气泡,以此干扰鱼雷的主动声纳。如果那是一条普通的鱼雷,在受到干扰之后就会冲入空泡聚集区域,并且在里面迷失方向。在理论上,干扰弹能够对付所有主动声纳制导的鱼雷,只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简单说,就是需要产生足够的空泡,形成一个较大的空泡区域。如果产生的空泡不够,形成的区域太小,而且对付的是有再寻的功能的主动声纳制导鱼雷,那么鱼雷冲出空泡区之后就会重新搜寻目标,也就会重新锁定前方的潜艇,而不是回过头去返回空泡区。
十秒钟,绝对无法形成足够大的空泡区。
关键是,发现鱼雷的时间太晚了。
鱼雷从后方射来,之前一直在“密西西比”号的声纳探测盲区内,直到鱼雷开始全速冲刺,才被“密西西比”号的侧舷阵列声纳探测到。要命的是,鲍威尔在此之前已经下令收回了tb-16d拖拽线列阵声纳,好让潜艇加速。虽然tb-16d使用更粗的拖揽,而且较短,能够在航速较高的时候使用,而tb-29a拖拽线列阵声纳只能在低速时候使用,但是在潜艇全速航行时,tb-16d的强度依然不够。也就是说,在收回了拖拽线列阵声纳之后,潜艇的探测盲区由十五度扩大到三十度。那条鱼雷肯定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加速,而发射鱼雷的潜艇肯定在附近,密切监视着“密西西比”号的一举一动。
那是一艘什么潜艇,竟然能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悄悄靠近“密西西比”号,而且用鱼雷发起攻击?
鲍威尔已经想到,那条鱼雷在冲刺之前肯定处于线导状态,由潜艇控制。如果是被动声纳状态,鱼雷无法保证一直呆在“密西西比”号的探测盲区内,而且鱼雷的被动声纳探测距离不回太远,导航精度也不会很高。直到鱼雷逼近了“密西西比”号,那艘潜艇才切断了导线,让鱼雷进行自导攻击。
毫无疑问,那肯定是一艘很先进的潜艇。
关键就是,那艘潜艇始终没有使用主动声纳,只是依靠被动声纳就获得了控制鱼雷的火控数据。
只是,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
短短几秒钟之后,拍打声再次传来。
与鲍威尔预料的一样,鱼雷在冲出空泡区之后重新搜索目标,立即就锁定了并没有跑远的“密西西比”号,再次进入攻击状态。
大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表明,鱼雷在冲出空泡区、重新锁定“密西西比”号之前,速度降到了三十五节,在重新锁定之后才开始加速。也就是说,那条鱼雷在进入搜索模式的时候会主动降低速度。
当然,鱼雷的加速能力肯定比潜艇快得多。
那是一条电动鱼雷,不是热动力鱼雷。
很简单,只有电动鱼雷才能灵活改变航速,热动力鱼雷受到发动机限制,改变航速的灵活性明显不够高。
难道,发起攻击的是一艘常规潜艇?
鲍威尔早就知道,华夏海军的攻击核潜艇使用的三种鱼雷,即y-10反潜鱼类、y-12多用途鱼雷与y-15重型鱼雷全是热动力鱼雷,使用跟mk-48相同的热力斜盘发动机,只有常规潜艇使用电动鱼雷。
虽然热动力鱼雷的某些性能不如电动鱼雷,比如变速能力与最大潜深,但是综合性能远在电动鱼雷之上,特别是最快航速与最大射程。关键就是,普通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够高,而能量密度高的电池又太过昂贵。在质量相当的情况下,热动力鱼雷的最大射程往往比电动鱼雷高出一倍。拿mk-48-7来说,在中速模式下的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了八十千米,而与之相当的dm-2型只有四十千米。虽然dm-2的最新改进型达到了一百六十千米,但是采用的是价格极为昂贵的蓄电池,而且一百六十千米只是理论上的极限射程,在实战中的射程能有一半就很不错了。在采用了新的双组元燃料,即过氧化氢与没有之后,mk-48最新改进型在全速状态下的最大射程已达到八十千米,而能够与之媲美的电动鱼类,得采用锂离子聚合物蓄电池,其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当然,跟s26型潜艇搭配出售的全是电动鱼雷。
就鲍威尔所知,只有巴铁海军得到少量热动力鱼雷,其他采购s26型潜艇的国家获得的全是电动鱼雷。
难道是一艘波斯海军的s26型潜艇?
鲍威尔很是惊讶,不过他知道,波斯海军有八艘s26型潜艇,全都在战争爆发前离开了军港,而“密西西比”号只发现了四艘,因此在这个时候遭到一艘s26型潜艇伏击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释放拖拽诱饵,全速下潜!”
惊讶归惊讶,鲍威尔没有分心。
虽然电动鱼雷的动力系统为全封闭结构,基本不受水压影响,但是对潜艇来说,规避鱼雷的首选办法其实就是深潜。关键就是,海洋不是单一构造,水温、水压、盐度等会随水深改变,某些海域有深海暗流。这些自然因素会对鱼雷的探测系统构成影响,也就有可能让鱼雷丢失目标。
“密西西比”号开始全速下潜,同时释放了拖拽诱饵。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诱饵。
与之前释放的干扰弹不同,拖拽诱饵能持续发出空泡,还会产生与潜艇相似的噪声。虽然拖拽诱饵主要用于前期对抗,即用来对付处于被动声纳制导阶段的鱼雷,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能用来对付主动声纳制导鱼雷。
至于效果如何,鲍威尔没半点把握。
很简单,之前没有一艘潜艇在实战中使用过拖拽诱饵。虽然经常在演习中使用,但是在演习中扮演假想敌的潜艇发射的是训练鱼雷,而且由花期制造,根本不可能使用华夏制造的鱼雷。
显然,拖拽诱饵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拍打声并没有消失,而且频率越来越高。
“撞击时间十五秒……十秒……五秒……上校!”
在大副喊叫起来的时候,鲍威尔才抬起头来,只是他什么都没有说,因为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密西西比”号的潜深已经超过四百米,还能做什么?
所有对抗手段都已用上,那条鱼雷依然紧盯着“密西西比”号。现在能够拯救“密西西比”号的,恐怕只有上帝了。
“祈祷吧!”
说出这句话,准确说是一个英文单词,鲍威尔上校闭上了眼睛。
他没有乱说,确实在祈祷。
只不过,他做了一件事情,即系上安全带。
此时,鲍威尔已经想到,射来的绝对不是一般的电动鱼雷,而且发射那条鱼雷的未必是波斯海军的s26型潜艇。
可惜的是,想到了又能如何?
紧接着,拍打声消失。只是一转眼的功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就随同猛烈的震动传了过来。
鲍威尔睁开眼睛,首先看到的是不断闪烁的红色灯光。
那是在潜艇遭受重创之后才会亮起的紧急信号灯,只不过没有警报声,潜艇一般没有发出声响的警报器。
鲍威尔没有理会指挥舱里的官兵,而是朝驾驶控制台上的深度表看了过去。
主控制台的显示器已经关闭,而安装在驾驶控制台上的深度表是机械装置,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指针已经越过了六百,而且偏转速度非常快。
那是英制单位,即六百英尺,大概相当于五百五十米,已经超过“密西西比”号的最大安全潜深。
在指针越过八百之后,四周传来了让人毛骨悚然的“嘎吱”声。
鲍威尔解开了安全带,踉跄着返回艇长住舱。他已经放弃自救,因为只有上帝才救得了这艘正在沉向海底的潜艇。
不多时,艇长住舱内传出枪声。
此时,“密西西比”号上那些还活着的官兵被水密门封锁在各个舱段里面,最多半分钟之后,“密西西比”号的耐压壳体就会在巨大的水压下破碎。只不过,对这些注定要阵亡的官兵来说,死亡来得非常快,没有任何痛苦。在耐压壳体破碎后,他们还立即丧生,根本谈不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