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阿似解释道:“去年铜城蝗灾,未免殃及临城,烧毁所有庄稼。朝廷拨款一千两赈灾,也是由晏大人负责。据我们查到,最后官府发放的粮食,只值一百两市价。最后还是江湖三大山庄出面救济灾民。”
“……一千两变一百两?”
“淮都扣一些,郡府扣一些,城衙扣一些,一千两还不够这些贪官分。”
难怪他们这么生气,估计这次的三千两,最后也就剩三百两吧?
荀遥安猜道:“殿下想负责赈灾,皇上没同意,是么?”
睿贤王一派在朝中地位最高的二品王大人不忿地说道:“在朝堂上,皇上一开始就要让晏休宁负责。殿下请命亲自到灾区赈灾,何国舅也来争。结果皇上问了晏休宁一句想不想负责,晏休宁说愿意,皇上就定了。事关百姓生死,他却不辨是非,全凭个人喜好!”
原来如此……唉,这个大谦国,朝中大权落在三人手中,晏大人、何国舅、睿贤王。其中晏大人和何国舅是一丘之貉,各种贪赃枉法,只有睿贤王是一心一意为百姓。可惜睿贤王在三人之中势力最弱。太后虽然宠爱睿贤王,但也很看重娘家,所以睿贤王不好跟何家明争。
虽然她讨厌政治上的尔虞我诈、不择手段,但有时她觉得睿贤王太过理想化,太过正直,所以权力不如别人,许多事情上就被人制约。这些跟着他的大臣,上年纪的都是奉太后之命辅佐他,说到底还是太后的人。年轻的多是钦佩他的为人、和他一样有心为百姓谋福利的,官职都不太高。
跟他相处了这么久,每天议事,看到的算是他的真面目。如果他当皇帝,一定是个明君。可惜先帝竟然没把皇位传给他。想到这,荀遥安不禁疑惑,先帝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一个从小蠢钝无能的儿子,而不是正宫皇后所生、朝野称颂的睿贤王呢?
“荀姑娘,你觉得呢?”有人问道。
……什么?她刚走神了。“不能派人负责监察吗?”
“去年殿下就提议由他监察……晏大人说皇上不信任他,不如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皇上反而回头责怪殿下。”
……皇上该不会暗恋晏休宁吧……
有人说道:“不如提议将银两换为粮食,直接运粮到灾区。”
另一人摇头:“这样运到灾区,好米也变成沙粒。”
……虽然她以前也和政府官员打过交道,但她只管给钱,从不管他们怎么维持自己的地位……真想快点回到她擅长的领域。
十几个人说了半天,还是想不出办法阻止赈灾银两被贪污的命运。荀遥安倒是想出个办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睿贤王估计发泄够了,又恢复了往日的文雅。“唉,算了,事已至此,不如想想如何从别处筹款,我们另外再派人去救济百姓吧。”
荀遥安连忙说道:“殿下,我还有个想法。”
“你说。”
“既然我们没办法阻止灾银在下放的过程中被人贪污,不如换个方法,调转过来。先不下放银两,而是让周围城镇先将粮食运到灾区发给灾民,回头上报朝廷,朝廷再补给银两。”她见睿贤王思考着,没有打断她,便详细说道:“我举个例子。朝廷先将命令传到灾区周围各城,要求官员筹集粮食,送往灾区,以后作为政绩考量,甚至最后发粮最多的官员可以直接提升品级。假设甲、乙、丙三座城的官员送粮到了灾区,甲城粮食交由乙城清算和发放,乙城的丙城来算发,丙城的甲城来算发。为了自己的政绩,这些官员应该会严格执行。同时为了防止官员相互勾结,受灾的城可以由百姓推选出三名群众代表,负责监督和记录整个过程。殿下还可以私下派人去监察,这样就算晏大人负责,应该也难以作假。”
“由百姓……推选出群众代表……”睿贤王说道:“就像你们国家那样?”
她微微一笑:“是啊。当地有名望的人、品德好的、常做善事的,百姓会选出自己信任的人。不知道大家觉得可行吗?”
“荀姑娘果然足智多谋,在下佩服!”
“想不到荀姑娘懂得如此逆转思考,实在是出人意料。殿下,臣自愧不如啊……”
“……”似乎他们都觉得她的方法可行?“殿下,皇上会同意吗?”
睿贤王笑道:“本王这就入宫,请太后帮忙。”
荀遥安大喜,暗中祈祷可以成事。不单是为了灾民,也为了她自己的奖赏……
睿贤王和几位大臣同行出府。王大人说道:“荀姑娘的确善于谋略。殿下得此一人,实在可喜可贺。”
睿贤王叹道:“可惜她一心只想外出经商,现在留在王府当谋臣,不过是因为本钱不足。等她有了足够的资本,她就要离开王府了。”
“一个女子,不愿留在王府,反而想抛头露面去经商?”
“唉……本王也难以理解。她说过在她们国家,男女一样外出工作,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与我国真是大为不同。”
王大人沉吟片刻,试探地说道:“殿下何不纳她为妾?这样她就能留在府中……”
睿贤王嘴角轻轻扬起。
王大人看他有意,又说道:“以她的地位,能嫁殿下为妾,也是高攀了,她应该不会拒绝。”
睿贤王笑道:“王大人觉得她会愿意?”
王大人停下脚步:“不如臣现在去问问荀姑娘。”
“这……”睿贤王犹豫了。上次他向她表明心意,她似乎一心只想回去……
阿似在旁边说道:“荀姑娘这次立功,不知道会向殿下要什么赏赐。只怕荀姑娘很快就要离开王府。殿下如果有意,不如让王大人去试探一下?”
睿贤王点了点头,朝王大人拱手道:“那就有劳您了。”
王大人哈哈大笑,和睿贤王分别,往回去找荀遥安。
荀遥安刚回到自己房里,还没坐下,就有小丫鬟来道:“王大人在议事厅,请荀姑娘一见。”
“……一千两变一百两?”
“淮都扣一些,郡府扣一些,城衙扣一些,一千两还不够这些贪官分。”
难怪他们这么生气,估计这次的三千两,最后也就剩三百两吧?
荀遥安猜道:“殿下想负责赈灾,皇上没同意,是么?”
睿贤王一派在朝中地位最高的二品王大人不忿地说道:“在朝堂上,皇上一开始就要让晏休宁负责。殿下请命亲自到灾区赈灾,何国舅也来争。结果皇上问了晏休宁一句想不想负责,晏休宁说愿意,皇上就定了。事关百姓生死,他却不辨是非,全凭个人喜好!”
原来如此……唉,这个大谦国,朝中大权落在三人手中,晏大人、何国舅、睿贤王。其中晏大人和何国舅是一丘之貉,各种贪赃枉法,只有睿贤王是一心一意为百姓。可惜睿贤王在三人之中势力最弱。太后虽然宠爱睿贤王,但也很看重娘家,所以睿贤王不好跟何家明争。
虽然她讨厌政治上的尔虞我诈、不择手段,但有时她觉得睿贤王太过理想化,太过正直,所以权力不如别人,许多事情上就被人制约。这些跟着他的大臣,上年纪的都是奉太后之命辅佐他,说到底还是太后的人。年轻的多是钦佩他的为人、和他一样有心为百姓谋福利的,官职都不太高。
跟他相处了这么久,每天议事,看到的算是他的真面目。如果他当皇帝,一定是个明君。可惜先帝竟然没把皇位传给他。想到这,荀遥安不禁疑惑,先帝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一个从小蠢钝无能的儿子,而不是正宫皇后所生、朝野称颂的睿贤王呢?
“荀姑娘,你觉得呢?”有人问道。
……什么?她刚走神了。“不能派人负责监察吗?”
“去年殿下就提议由他监察……晏大人说皇上不信任他,不如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皇上反而回头责怪殿下。”
……皇上该不会暗恋晏休宁吧……
有人说道:“不如提议将银两换为粮食,直接运粮到灾区。”
另一人摇头:“这样运到灾区,好米也变成沙粒。”
……虽然她以前也和政府官员打过交道,但她只管给钱,从不管他们怎么维持自己的地位……真想快点回到她擅长的领域。
十几个人说了半天,还是想不出办法阻止赈灾银两被贪污的命运。荀遥安倒是想出个办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睿贤王估计发泄够了,又恢复了往日的文雅。“唉,算了,事已至此,不如想想如何从别处筹款,我们另外再派人去救济百姓吧。”
荀遥安连忙说道:“殿下,我还有个想法。”
“你说。”
“既然我们没办法阻止灾银在下放的过程中被人贪污,不如换个方法,调转过来。先不下放银两,而是让周围城镇先将粮食运到灾区发给灾民,回头上报朝廷,朝廷再补给银两。”她见睿贤王思考着,没有打断她,便详细说道:“我举个例子。朝廷先将命令传到灾区周围各城,要求官员筹集粮食,送往灾区,以后作为政绩考量,甚至最后发粮最多的官员可以直接提升品级。假设甲、乙、丙三座城的官员送粮到了灾区,甲城粮食交由乙城清算和发放,乙城的丙城来算发,丙城的甲城来算发。为了自己的政绩,这些官员应该会严格执行。同时为了防止官员相互勾结,受灾的城可以由百姓推选出三名群众代表,负责监督和记录整个过程。殿下还可以私下派人去监察,这样就算晏大人负责,应该也难以作假。”
“由百姓……推选出群众代表……”睿贤王说道:“就像你们国家那样?”
她微微一笑:“是啊。当地有名望的人、品德好的、常做善事的,百姓会选出自己信任的人。不知道大家觉得可行吗?”
“荀姑娘果然足智多谋,在下佩服!”
“想不到荀姑娘懂得如此逆转思考,实在是出人意料。殿下,臣自愧不如啊……”
“……”似乎他们都觉得她的方法可行?“殿下,皇上会同意吗?”
睿贤王笑道:“本王这就入宫,请太后帮忙。”
荀遥安大喜,暗中祈祷可以成事。不单是为了灾民,也为了她自己的奖赏……
睿贤王和几位大臣同行出府。王大人说道:“荀姑娘的确善于谋略。殿下得此一人,实在可喜可贺。”
睿贤王叹道:“可惜她一心只想外出经商,现在留在王府当谋臣,不过是因为本钱不足。等她有了足够的资本,她就要离开王府了。”
“一个女子,不愿留在王府,反而想抛头露面去经商?”
“唉……本王也难以理解。她说过在她们国家,男女一样外出工作,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与我国真是大为不同。”
王大人沉吟片刻,试探地说道:“殿下何不纳她为妾?这样她就能留在府中……”
睿贤王嘴角轻轻扬起。
王大人看他有意,又说道:“以她的地位,能嫁殿下为妾,也是高攀了,她应该不会拒绝。”
睿贤王笑道:“王大人觉得她会愿意?”
王大人停下脚步:“不如臣现在去问问荀姑娘。”
“这……”睿贤王犹豫了。上次他向她表明心意,她似乎一心只想回去……
阿似在旁边说道:“荀姑娘这次立功,不知道会向殿下要什么赏赐。只怕荀姑娘很快就要离开王府。殿下如果有意,不如让王大人去试探一下?”
睿贤王点了点头,朝王大人拱手道:“那就有劳您了。”
王大人哈哈大笑,和睿贤王分别,往回去找荀遥安。
荀遥安刚回到自己房里,还没坐下,就有小丫鬟来道:“王大人在议事厅,请荀姑娘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