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复把柳隐的“特区计划”详细告诉了王真,王真定力还不错,也许由于太监缺乏激情吧!也许他听惯常了柳隐的传奇故事吧!反正他竟然没有跳起来。
王真沉吟了一会,他看出朱明复对这个计划是有点心动的,不然不会特意和他商量,他也知道这是皇帝信任他的重大表现,看来刚才车上一番冒死进言还是有效果的啊!
“皇上,柳隐所言不无道理啊!但是具体操作上,皇上应该选择最有利于您的方案,可不能让她占了主位。”王真一双小眼睛闪闪发光,这是他深入思考的特征。
“朕也是这么想的,这件事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利益也是巨大的,但是你替朕想想这件事有什么祸患没有?朕现在太困了,脑子懒得动了?”朱明复不想在下属面前表现出自己对此事的迟疑和思维停滞。
皇帝千万不能让属下发现你的迟钝、无知、怯懦,即使你本来就是迟钝、无知、怯懦的。(摘自《好皇帝入门指南》第三章)
“皇上圣明,这件事情办成并不难,正如柳隐所说,如果把南京列为大都督府直管的话,秦淮河特区立马就可以成立,梅殷是忠于陛下的,他不会反对,问题就在于舆论啊!在于文人啊!他们肯定会根据四书五经把你骂个狗血淋头,然后把这件事记录在各种野史笔记中,说你是个荒淫无道之君,说我大明是无耻的朝代,依臣对他们两面三刀作风的了解,他们肯定会这么干的!”
王真利用一切机会就会抨击文官集团,然后方便自己发展宦官势力。
“朕也有同样的忧虑。虽然文官们最憧憬秦淮,但是真要把这里化为特殊区域,他们肯定会和你谈谈人生理想和人类大同的。”
对于这一点,朱明复是从后世的专家身上推导出来的,并不针对明朝的任何人,如有雷同,纯属误伤。
“皇上,老奴倒有一个计策,既能赚钱,又可以避免陛下承担恶名,但我又不敢说,怕皇上降罪。”王真装出一幅欲言又止的怪样子。
“那你就不要说了!”朱明复不喜欢这么老旧的段子,故意逗逗他。
“不,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大明,为了皇上,老奴决定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得把这个计策说出来!”
朱明复有点佩服王真这家伙脸皮真厚,转得真快。
“皇上,秦淮河确实是收集情报的上佳之地,我们《八号周刊》六成的狗仔队都派到这里了,在报界有‘秦淮河是报界的母亲河’之说,但是如果皇上派官员到这里收集情报的话,不出三个月,他们就会被姑娘们榨成人干的!”王真表说边笑望着朱明复,以此掩饰他在观察皇帝的反应。
“人干!呵呵,王真你研究得还真深入,那你快说到底该怎么办?”
“皇上,只有那些天生具有抵御女人攻击的人才能完成皇上的任务!”王真昂首挺胸做自我推荐状。
“你说太监!”朱明复惊呼。
“就是太监。”
“怎么又扯到太监上了?”
“因为太监最忠心最有才!”
“朕不能开这个恶例!”
“老奴认为这是个善例!”
“会被后世骂的!文官集团也不是好惹的,朕看过史书。”
“被后世骂至少证明你存在过,多少人想被后世骂都没有机会,请皇上给老奴一个被后世史书骂的机会!”
“你!你!你!~~~真服了你,好吧!王真,你坚持要做就做吧!以后出了纰漏与朕无关哦。”
“皇上放心,所有的口水和污蔑我们都会替陛下默默承担下来的!”
朱明复最终接受了柳隐和王真的意见。
因为柳隐既给他提出了巩固皇权的妙计,又能给他提供巨大的财政支持和情报支持,加上王真愿意出头顶缸,他也就下决心干这票买卖了。
“王真,朕佩服你的事业心,现在咱们琢磨一下如何和柳隐讨价还价,争取最大利益吧?”
朱明复又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一支,君臣二人在烟雾中想出了很多诡计。
“皇上,五十万太少了!应该一百万!”
“不,朕觉得应该拿干股,然后按盈利分红,这样每年的收益都能增长。”
“皇上,你比我还要贪啊!”
“皇上,我们不应该仅只在秦淮搞,还应该再苏杭等处也搞个情报特区,这样每年起码有几百万进项吧!”
“王真,你太邪恶了!”
“皇上,我们还可以利用情报去敲诈官员的钱财啊!”
“混账!你把朕当劫匪啊!朕最多是个商人而已,你要记住赚钱的要诀是让人乖乖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强抢’,那是野蛮时代的遗迹。”
“皇上圣明!老奴万分佩服!”
····················
经过二人一阵紧张的磋商,朱明复决定由王真负责牵头设立一个新的情报组织,这个情报组织设在大都督府下面,秦淮河将被允许被划入情报特区,不受其他部门的管辖,同时这个情报组织将成为秦淮河的管理机构。
“王真,既然事情已经商定了,那这个情报机构叫什么名好呢?安全局?克格勃?还是军情六处?”朱明复决心一定要取个响亮的好名字。
“皇上,老奴有个好名字,叫东厂如何?”
“这个名字太,太那个了,不行!”朱明复的脸无比阴沉。
“这个名字叫起来听响亮的啊!又押韵,又让人不知底细。”王真有点委屈。
“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烂名字?”朱明复甚至怀疑王真也是穿越过来的。
“皇上,你注意到老奴在《八号周刊》上的笔名没有?”
“好像是叫东方雄吧。”
“皇上圣明,东厂之名就是源于此啊。”
“啊!···············”朱明复无语,难道东厂之名如此彪悍,历史都改变了,它还要转了那么多弯弯坚不可摧得冒出来。
最后,朱明复决定搁置争议,先带王真去和柳隐谈判,等敲定各项细节后,再去找翰林院那帮人,请他们引经据典取个好名字,反正那个臭名昭著的“东厂”是绝对不在考虑范围的。
王真沉吟了一会,他看出朱明复对这个计划是有点心动的,不然不会特意和他商量,他也知道这是皇帝信任他的重大表现,看来刚才车上一番冒死进言还是有效果的啊!
“皇上,柳隐所言不无道理啊!但是具体操作上,皇上应该选择最有利于您的方案,可不能让她占了主位。”王真一双小眼睛闪闪发光,这是他深入思考的特征。
“朕也是这么想的,这件事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利益也是巨大的,但是你替朕想想这件事有什么祸患没有?朕现在太困了,脑子懒得动了?”朱明复不想在下属面前表现出自己对此事的迟疑和思维停滞。
皇帝千万不能让属下发现你的迟钝、无知、怯懦,即使你本来就是迟钝、无知、怯懦的。(摘自《好皇帝入门指南》第三章)
“皇上圣明,这件事情办成并不难,正如柳隐所说,如果把南京列为大都督府直管的话,秦淮河特区立马就可以成立,梅殷是忠于陛下的,他不会反对,问题就在于舆论啊!在于文人啊!他们肯定会根据四书五经把你骂个狗血淋头,然后把这件事记录在各种野史笔记中,说你是个荒淫无道之君,说我大明是无耻的朝代,依臣对他们两面三刀作风的了解,他们肯定会这么干的!”
王真利用一切机会就会抨击文官集团,然后方便自己发展宦官势力。
“朕也有同样的忧虑。虽然文官们最憧憬秦淮,但是真要把这里化为特殊区域,他们肯定会和你谈谈人生理想和人类大同的。”
对于这一点,朱明复是从后世的专家身上推导出来的,并不针对明朝的任何人,如有雷同,纯属误伤。
“皇上,老奴倒有一个计策,既能赚钱,又可以避免陛下承担恶名,但我又不敢说,怕皇上降罪。”王真装出一幅欲言又止的怪样子。
“那你就不要说了!”朱明复不喜欢这么老旧的段子,故意逗逗他。
“不,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大明,为了皇上,老奴决定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得把这个计策说出来!”
朱明复有点佩服王真这家伙脸皮真厚,转得真快。
“皇上,秦淮河确实是收集情报的上佳之地,我们《八号周刊》六成的狗仔队都派到这里了,在报界有‘秦淮河是报界的母亲河’之说,但是如果皇上派官员到这里收集情报的话,不出三个月,他们就会被姑娘们榨成人干的!”王真表说边笑望着朱明复,以此掩饰他在观察皇帝的反应。
“人干!呵呵,王真你研究得还真深入,那你快说到底该怎么办?”
“皇上,只有那些天生具有抵御女人攻击的人才能完成皇上的任务!”王真昂首挺胸做自我推荐状。
“你说太监!”朱明复惊呼。
“就是太监。”
“怎么又扯到太监上了?”
“因为太监最忠心最有才!”
“朕不能开这个恶例!”
“老奴认为这是个善例!”
“会被后世骂的!文官集团也不是好惹的,朕看过史书。”
“被后世骂至少证明你存在过,多少人想被后世骂都没有机会,请皇上给老奴一个被后世史书骂的机会!”
“你!你!你!~~~真服了你,好吧!王真,你坚持要做就做吧!以后出了纰漏与朕无关哦。”
“皇上放心,所有的口水和污蔑我们都会替陛下默默承担下来的!”
朱明复最终接受了柳隐和王真的意见。
因为柳隐既给他提出了巩固皇权的妙计,又能给他提供巨大的财政支持和情报支持,加上王真愿意出头顶缸,他也就下决心干这票买卖了。
“王真,朕佩服你的事业心,现在咱们琢磨一下如何和柳隐讨价还价,争取最大利益吧?”
朱明复又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一支,君臣二人在烟雾中想出了很多诡计。
“皇上,五十万太少了!应该一百万!”
“不,朕觉得应该拿干股,然后按盈利分红,这样每年的收益都能增长。”
“皇上,你比我还要贪啊!”
“皇上,我们不应该仅只在秦淮搞,还应该再苏杭等处也搞个情报特区,这样每年起码有几百万进项吧!”
“王真,你太邪恶了!”
“皇上,我们还可以利用情报去敲诈官员的钱财啊!”
“混账!你把朕当劫匪啊!朕最多是个商人而已,你要记住赚钱的要诀是让人乖乖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强抢’,那是野蛮时代的遗迹。”
“皇上圣明!老奴万分佩服!”
····················
经过二人一阵紧张的磋商,朱明复决定由王真负责牵头设立一个新的情报组织,这个情报组织设在大都督府下面,秦淮河将被允许被划入情报特区,不受其他部门的管辖,同时这个情报组织将成为秦淮河的管理机构。
“王真,既然事情已经商定了,那这个情报机构叫什么名好呢?安全局?克格勃?还是军情六处?”朱明复决心一定要取个响亮的好名字。
“皇上,老奴有个好名字,叫东厂如何?”
“这个名字太,太那个了,不行!”朱明复的脸无比阴沉。
“这个名字叫起来听响亮的啊!又押韵,又让人不知底细。”王真有点委屈。
“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烂名字?”朱明复甚至怀疑王真也是穿越过来的。
“皇上,你注意到老奴在《八号周刊》上的笔名没有?”
“好像是叫东方雄吧。”
“皇上圣明,东厂之名就是源于此啊。”
“啊!···············”朱明复无语,难道东厂之名如此彪悍,历史都改变了,它还要转了那么多弯弯坚不可摧得冒出来。
最后,朱明复决定搁置争议,先带王真去和柳隐谈判,等敲定各项细节后,再去找翰林院那帮人,请他们引经据典取个好名字,反正那个臭名昭著的“东厂”是绝对不在考虑范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