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就如同太子夫妇预料的那般,两天后太子妃费氏便在太后宫里见到了南安王世子妃。
太子妃面上不显,心中却甚是不快:这是仗着太后的宠爱逼我……吗?
孰料南安王世子妃心里也在苦笑不已:她只是性子清冷,却并非不懂人情长短。原本她想在向太后请安之后,便去东宫跟太子妃聊一聊——她可是来缓和关系的,哪里还能摆什么架子?可是太后却直接招来了太子妃……
太后人老成精,她可也是从太子妃做起,直至今日也成了太后,又能有什么真让她都看不透的?
既然动了“夫人斡旋”的主意,那有什么事儿还是在她的宫中或是皇后宫中说吧,不然一**地往东宫跑……难免让圣上多想,太后可是很喜欢太子这个长孙的,谁想可害他都不行。
太子妃脑子不笨,坐下寒暄的功夫便也想了个通透,越想越是感激这位慈眉善目的太婆婆。
天家无情,纵然是亲父子也难免生些龃龉,圣上、先帝都是做过太子的,国之储贰地位尊贵无比当年也一样没少吃苦,可一旦坐上那张龙椅依旧会重复他们父亲的所作所为,权术、制衡一样不缺。
可话说回来,圣上会暗中猜忌、防备已经成年的太子,但却真心疼爱软绵绵、白嫩嫩的嫡孙。有亲儿子护身,太子妃底气渐足。
从太后宫中到东宫这一路上,她仔细琢磨了好一会儿,才确信了太后的心思:南安王府与忠顺王府的善意,他们夫妇当然要接着,但是太亲厚却是不必了。
回到东宫,太子妃静静想了一会儿,才叫来心腹,将今日南安王世子妃进宫求情一事告知荣国公夫人。
其实太子妃自己也觉得十分蹊跷,她嫁给太子的当晚,迷迷糊糊地做了个梦,梦中的内容她忘却了大半,却在醒来后神清气爽不同往常,以前看不透的人和事儿如今也能揣摩出几分真意,而且之前素无往来的荣国公夫人竟能让她生出些莫名的亲近。
单是这些,太子妃只会将这些深埋在心底,不过随后数月她依旧断断续续地在梦中看见自己在不同地方都与年轻时的荣国公夫人并肩而坐,谈笑风生或是互诉心事……
太子妃本不相信神神鬼鬼之事,却对“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句抱有些敬畏之意,她犹豫再三还是偷偷给荣国公夫人送了些宫里的消息。
荣国公夫人果然也顺水推舟了。自此史令仪多了条知悉后宫动静的路,而太子也数次得到了荣国公比较隐晦的回护。
却说太子妃打发心腹去传信儿,自己拉着刚满百岁的儿子小手小脚,逗得儿子直吐泡泡的时候,听到匆匆赶来的女官禀报道:二皇子的正妃要生了。
太子妃心道:能顺利捱到今天也不容易。
甭管二皇子做了什么,也不好让他媳妇儿出事……她急忙换了衣裳,带人就往二皇子的住处赶。半路,正遇上也来瞧瞧弟妹的太子,原因无他,二皇子的正妃好像难产了……
最后折腾了大半天,二皇子妃耗尽体力才生下了个女孩儿,而她自己干脆地见了红。好在救治得当,太医们又忙活了大半夜,才算稳住二皇子妃的伤势。
听说二儿媳妇没事,帝后齐齐松了口气。圣上的确暗恨次子鲁莽无能,会因此迁怒次子的生母,却绝不会为难儿媳妇。
就连皇后也不愿意二皇子妃有什么好歹:她的嫡孙出世,前线捷报频传,偏偏二儿媳妇在这儿当口死了,那可真不是一般的晦气。
不过太子可难免幸灾乐祸。
这一日,正好是宝钗当值——女史除了作为公主的陪读,也身兼太子妃的文书,偶尔还要跑腿儿到各处传旨。
话说太子妃与太子趁着傍晚时分无甚要事,便好生说笑了一会儿,其间太子妃起身去更衣,太子则靠在榻上,眯着眼睛自言自语道:“二弟,我的好二弟哟。”
宝钗垂首道:“殿下,慎言。”
太子闻言,稍微扭过头,看清宝钗的脸,“哦,你是甄良媛的表妹?”
宝钗应了,心中一喜:太子果然记得自己。又因为太子是个难得的宽和人,她稳了稳纷杂的心绪,才轻声道:“二皇子总归是为国征战,殿下,”指责太子的话,她如何说得出口,小脸憋得通红,内容也急转直下,“让人听见可怎么是好?”
宝钗话一出口,便为自己话说得太急而略有悔意,片刻之后也没等来太子的回答,心中更是忐忑……可她依旧不敢抬头往太子所在之处望上一眼。
太子声音倒没什么不同,“你说的是。不错。”
就在宝钗回到住处,为太子记住自己而欣喜时,太子与太子妃夫妇相拥说闲话正好还说到了她。
太子道:“薛家这样的人家,也能养出这样有见识的姑娘。”
白日里,自己宫里发生的事情太子妃如何不知,她便调笑道:“直谏,该赏。”
太子当然听得出妻子的画外音,“的确该赏。”
在太子妃看来,薛女史和她表姐甄良媛都有一个毛病:心太大,又太想当然。
身为女史却想像贤妻一样,规劝丈夫;身为良媛,却心系朝堂,旁敲侧击地想为父亲谋求晋升……可真不愧是表姐妹。
太子在外总要谦逊端方,舒心事儿没多少,糟心事儿却比比皆是,整日里装大度装得累心又累身,回到家里连随口抱怨几句,还让个女史堵在了半截儿……东宫里唯一有资格“规劝”的太子妃反而很能体谅丈夫的艰难,从来都不忍心扫丈夫的兴:只不过让我丈夫不舒坦,我也只好让你也不舒坦了。
宝钗几天后便等来了提升的旨意,只不过她之后只在白天,再不容易见到太子。宝钗向太子妃谢恩过后,深悔自己操之过急。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元春却蓦地松了口气:宝钗和自己很像,元春并不想太子也取中她。
服侍太子这么多年,元春怎么看不出太子绝不会做出宠妾灭妻之事?
她自恃出身官宦之家,与其余几位太子侍妾不同,不邀宠更不争宠,只以温婉柔顺讨得太子欢心。而她所求的也不过是太子的宠爱以及提携家人,她也趁着太子心情极好之际试着提过几次要求,太子当时似笑非笑地多问了几句她家之事,便再没了下文。
几年过来,元春也是悟了:没有孩子,终归不能让太子上心。如今太子妃生下嫡长子,她……也能有机会了吧。
半个月后,元春查出有孕,而宝钗也让太子妃打发到表姐元春身边照顾,姐妹俩再聚首,彼此倒都有些五味杂陈。
这对表姐妹之间的波涛暗涌,史令仪无需关心,她收到太子妃费氏的消息便和丈夫商量了一阵:知道忠顺王府与南安王府又要暂时偃旗息鼓,贾代善尽可从容布局,派人将二皇子迎回,并暗中帮太子添些威望:太子在军中的影响还是太弱,正好借着此番大战,为兵将请功乃是其一,还要参与定计,如何迫使忠义王投降并早早收回西北。
只是行事时还得万分小心谨慎,免得圣上以为太子要向二皇子落井下石,以及趁机拉拢人心……
无论是朝堂、军中还宫中的飓风亦或是微风,一时半会儿可都吹不进荣国府的后宅,宝玉与黛玉这一对儿朝夕相处的表兄妹却逐渐有了无话不谈的苗头,宝玉更是把外面弄来的新书推荐给黛玉品读。
话说,宝玉依旧不爱学那些正经的仕途经济,却颇有几分“歪才”,吟诗作对堪称才思敏捷,又常有妙语佳句,贾代善夫妇与贾政夫妇从坐馆的先生那儿知道这孩子的本色,教导过几回,发觉他依旧我行我素,也就干脆由他去了——如今家里贾琏与贾珠学问和为人,以贾代善的眼光来看都颇为拿得出手,又前程可期,所以对宝玉这样的“异类”很是宽容。
前世早有领教,史令仪对这个孙子更是睁一眼闭一眼,只是这一世“宝玉”这小名还是她起的:当时她抱着孙子随口一叫,怀中的宝玉咯咯直笑,全家也跟着“从善如流”了。
因为这个小名顺嘴,由祖父贾代善给宝玉取的大名在家里反倒不常提起了。
这天,黛玉又从宝玉手中淘换了几本新书,让跟着的丫头包好一并带回家去。
回府,先看过两个弟弟,黛玉便回了书房,丫头们焚香煮茶,而黛玉坐着看书,不一会儿便看入了迷,连父母一起到来都没立即回过神来。
贾敏十分好奇,趁其不备从女儿手中拿过了书本,随手一翻:西厢记啊。她见女儿小脸绯红,又翻了几页还打趣道:“这一版错字可真多。”说着,便将这本书交到了丈夫手中。
林海一瞧,跟妻子态度一致,“错字太多了,教坏了玉儿可怎么办!”
父母一唱一和,害得黛玉越发羞赧。
林海与贾敏夫妇可不是什么假道学,大方承认两人都看过此书,贾敏才又笑着问道:“这书从哪儿得的?宝玉那儿?”
黛玉低着头,先点头再摇头,最后挣扎了一下,还是点头认了。
贾敏笑容更深,“女儿长大了,就不肯跟爹娘说实话啦。”
黛玉之所以“包庇”宝玉,实在是怕爹娘心血来潮去舅舅家里“说理”:除了小舅舅,外祖父家里娘亲根本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黛玉只得去拉爹爹这个救兵,“爹!”一个称呼,愣是让她念出了百转千回,余韵悠长……
林海任由女儿抱着他的胳膊央求,硬是不松口,“这会儿用得着爹爹了?”
黛玉让爹娘联手夹攻,哪还有脾气,“女儿知道错了。”
杂书在林海与贾敏眼里本来就是无需禁止的,毕竟堵不如疏,借此机会还不如好好引导女儿一番呢。于是林海一手女儿,一手媳妇,将西厢里情节与他见识过的私定终身甚至是私奔的青年男女的命运互相穿插,互相对照着娓娓道来。
林海好一通歪批,一家三口时不时笑作一团。
林府一派和睦,而荣府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贾攸的婚事,有两个能干的儿媳主事,史令仪自然安享清闲,只是今天注定不是平静的一天。
宁府……珍哥儿和他媳妇一起回来了,珍哥儿脸上挂了彩,而珍哥儿媳妇那泪水压根止不住。
史令仪听说,还问道:“怎么这就回来了?”
贾敷媳妇柳氏一脸无奈,“我们小叔子两口子也忍不了,才把他们打发了回来。”公公贾代化已经动了家法,而婆婆史氏更是气得心肝都疼,柳氏诚恳道,“求婶子过去劝劝我们太太吧。”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感冒头疼……今儿能擤鼻涕了,虽然麻烦但脑袋不疼啦,哈哈哈。
------------------
我一直觉得宝钗和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很不合时宜还有些一厢情愿,能对一个官宦人家公子的人生提出建议的,也只能是长辈或是贵人了吧?宝钗袭人这两者可都沾不上。
放现在来说,一个立志成为艺术家,且有天赋的男孩儿,遭遇表姐指手画脚:玩艺术没前途,你必须从政!不然blabla……这事儿放围脖上准得落个熊亲戚的名头啊亲。
ps,话说**有个元宵赛事会,我这篇文居然也中选了,有兴趣的姑娘点如下地址看看详情:
顺便我给手机读者解释一下:就是根据我这篇文整个诗词之类的,由作者,也就是我,再加上我特邀的cp庭和一起评奖。
一等奖奖励50块,不是5块,也不是5毛……而是50块!二等奖30,三等奖10块,如果写的是个最短的五言绝句,只要二十个字就有机会得到50块的奖励!万一再被**选中,又能再得100块!
截止到2月28号,油菜花的姑娘们你们快来吟一发~~~~
太子妃面上不显,心中却甚是不快:这是仗着太后的宠爱逼我……吗?
孰料南安王世子妃心里也在苦笑不已:她只是性子清冷,却并非不懂人情长短。原本她想在向太后请安之后,便去东宫跟太子妃聊一聊——她可是来缓和关系的,哪里还能摆什么架子?可是太后却直接招来了太子妃……
太后人老成精,她可也是从太子妃做起,直至今日也成了太后,又能有什么真让她都看不透的?
既然动了“夫人斡旋”的主意,那有什么事儿还是在她的宫中或是皇后宫中说吧,不然一**地往东宫跑……难免让圣上多想,太后可是很喜欢太子这个长孙的,谁想可害他都不行。
太子妃脑子不笨,坐下寒暄的功夫便也想了个通透,越想越是感激这位慈眉善目的太婆婆。
天家无情,纵然是亲父子也难免生些龃龉,圣上、先帝都是做过太子的,国之储贰地位尊贵无比当年也一样没少吃苦,可一旦坐上那张龙椅依旧会重复他们父亲的所作所为,权术、制衡一样不缺。
可话说回来,圣上会暗中猜忌、防备已经成年的太子,但却真心疼爱软绵绵、白嫩嫩的嫡孙。有亲儿子护身,太子妃底气渐足。
从太后宫中到东宫这一路上,她仔细琢磨了好一会儿,才确信了太后的心思:南安王府与忠顺王府的善意,他们夫妇当然要接着,但是太亲厚却是不必了。
回到东宫,太子妃静静想了一会儿,才叫来心腹,将今日南安王世子妃进宫求情一事告知荣国公夫人。
其实太子妃自己也觉得十分蹊跷,她嫁给太子的当晚,迷迷糊糊地做了个梦,梦中的内容她忘却了大半,却在醒来后神清气爽不同往常,以前看不透的人和事儿如今也能揣摩出几分真意,而且之前素无往来的荣国公夫人竟能让她生出些莫名的亲近。
单是这些,太子妃只会将这些深埋在心底,不过随后数月她依旧断断续续地在梦中看见自己在不同地方都与年轻时的荣国公夫人并肩而坐,谈笑风生或是互诉心事……
太子妃本不相信神神鬼鬼之事,却对“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句抱有些敬畏之意,她犹豫再三还是偷偷给荣国公夫人送了些宫里的消息。
荣国公夫人果然也顺水推舟了。自此史令仪多了条知悉后宫动静的路,而太子也数次得到了荣国公比较隐晦的回护。
却说太子妃打发心腹去传信儿,自己拉着刚满百岁的儿子小手小脚,逗得儿子直吐泡泡的时候,听到匆匆赶来的女官禀报道:二皇子的正妃要生了。
太子妃心道:能顺利捱到今天也不容易。
甭管二皇子做了什么,也不好让他媳妇儿出事……她急忙换了衣裳,带人就往二皇子的住处赶。半路,正遇上也来瞧瞧弟妹的太子,原因无他,二皇子的正妃好像难产了……
最后折腾了大半天,二皇子妃耗尽体力才生下了个女孩儿,而她自己干脆地见了红。好在救治得当,太医们又忙活了大半夜,才算稳住二皇子妃的伤势。
听说二儿媳妇没事,帝后齐齐松了口气。圣上的确暗恨次子鲁莽无能,会因此迁怒次子的生母,却绝不会为难儿媳妇。
就连皇后也不愿意二皇子妃有什么好歹:她的嫡孙出世,前线捷报频传,偏偏二儿媳妇在这儿当口死了,那可真不是一般的晦气。
不过太子可难免幸灾乐祸。
这一日,正好是宝钗当值——女史除了作为公主的陪读,也身兼太子妃的文书,偶尔还要跑腿儿到各处传旨。
话说太子妃与太子趁着傍晚时分无甚要事,便好生说笑了一会儿,其间太子妃起身去更衣,太子则靠在榻上,眯着眼睛自言自语道:“二弟,我的好二弟哟。”
宝钗垂首道:“殿下,慎言。”
太子闻言,稍微扭过头,看清宝钗的脸,“哦,你是甄良媛的表妹?”
宝钗应了,心中一喜:太子果然记得自己。又因为太子是个难得的宽和人,她稳了稳纷杂的心绪,才轻声道:“二皇子总归是为国征战,殿下,”指责太子的话,她如何说得出口,小脸憋得通红,内容也急转直下,“让人听见可怎么是好?”
宝钗话一出口,便为自己话说得太急而略有悔意,片刻之后也没等来太子的回答,心中更是忐忑……可她依旧不敢抬头往太子所在之处望上一眼。
太子声音倒没什么不同,“你说的是。不错。”
就在宝钗回到住处,为太子记住自己而欣喜时,太子与太子妃夫妇相拥说闲话正好还说到了她。
太子道:“薛家这样的人家,也能养出这样有见识的姑娘。”
白日里,自己宫里发生的事情太子妃如何不知,她便调笑道:“直谏,该赏。”
太子当然听得出妻子的画外音,“的确该赏。”
在太子妃看来,薛女史和她表姐甄良媛都有一个毛病:心太大,又太想当然。
身为女史却想像贤妻一样,规劝丈夫;身为良媛,却心系朝堂,旁敲侧击地想为父亲谋求晋升……可真不愧是表姐妹。
太子在外总要谦逊端方,舒心事儿没多少,糟心事儿却比比皆是,整日里装大度装得累心又累身,回到家里连随口抱怨几句,还让个女史堵在了半截儿……东宫里唯一有资格“规劝”的太子妃反而很能体谅丈夫的艰难,从来都不忍心扫丈夫的兴:只不过让我丈夫不舒坦,我也只好让你也不舒坦了。
宝钗几天后便等来了提升的旨意,只不过她之后只在白天,再不容易见到太子。宝钗向太子妃谢恩过后,深悔自己操之过急。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元春却蓦地松了口气:宝钗和自己很像,元春并不想太子也取中她。
服侍太子这么多年,元春怎么看不出太子绝不会做出宠妾灭妻之事?
她自恃出身官宦之家,与其余几位太子侍妾不同,不邀宠更不争宠,只以温婉柔顺讨得太子欢心。而她所求的也不过是太子的宠爱以及提携家人,她也趁着太子心情极好之际试着提过几次要求,太子当时似笑非笑地多问了几句她家之事,便再没了下文。
几年过来,元春也是悟了:没有孩子,终归不能让太子上心。如今太子妃生下嫡长子,她……也能有机会了吧。
半个月后,元春查出有孕,而宝钗也让太子妃打发到表姐元春身边照顾,姐妹俩再聚首,彼此倒都有些五味杂陈。
这对表姐妹之间的波涛暗涌,史令仪无需关心,她收到太子妃费氏的消息便和丈夫商量了一阵:知道忠顺王府与南安王府又要暂时偃旗息鼓,贾代善尽可从容布局,派人将二皇子迎回,并暗中帮太子添些威望:太子在军中的影响还是太弱,正好借着此番大战,为兵将请功乃是其一,还要参与定计,如何迫使忠义王投降并早早收回西北。
只是行事时还得万分小心谨慎,免得圣上以为太子要向二皇子落井下石,以及趁机拉拢人心……
无论是朝堂、军中还宫中的飓风亦或是微风,一时半会儿可都吹不进荣国府的后宅,宝玉与黛玉这一对儿朝夕相处的表兄妹却逐渐有了无话不谈的苗头,宝玉更是把外面弄来的新书推荐给黛玉品读。
话说,宝玉依旧不爱学那些正经的仕途经济,却颇有几分“歪才”,吟诗作对堪称才思敏捷,又常有妙语佳句,贾代善夫妇与贾政夫妇从坐馆的先生那儿知道这孩子的本色,教导过几回,发觉他依旧我行我素,也就干脆由他去了——如今家里贾琏与贾珠学问和为人,以贾代善的眼光来看都颇为拿得出手,又前程可期,所以对宝玉这样的“异类”很是宽容。
前世早有领教,史令仪对这个孙子更是睁一眼闭一眼,只是这一世“宝玉”这小名还是她起的:当时她抱着孙子随口一叫,怀中的宝玉咯咯直笑,全家也跟着“从善如流”了。
因为这个小名顺嘴,由祖父贾代善给宝玉取的大名在家里反倒不常提起了。
这天,黛玉又从宝玉手中淘换了几本新书,让跟着的丫头包好一并带回家去。
回府,先看过两个弟弟,黛玉便回了书房,丫头们焚香煮茶,而黛玉坐着看书,不一会儿便看入了迷,连父母一起到来都没立即回过神来。
贾敏十分好奇,趁其不备从女儿手中拿过了书本,随手一翻:西厢记啊。她见女儿小脸绯红,又翻了几页还打趣道:“这一版错字可真多。”说着,便将这本书交到了丈夫手中。
林海一瞧,跟妻子态度一致,“错字太多了,教坏了玉儿可怎么办!”
父母一唱一和,害得黛玉越发羞赧。
林海与贾敏夫妇可不是什么假道学,大方承认两人都看过此书,贾敏才又笑着问道:“这书从哪儿得的?宝玉那儿?”
黛玉低着头,先点头再摇头,最后挣扎了一下,还是点头认了。
贾敏笑容更深,“女儿长大了,就不肯跟爹娘说实话啦。”
黛玉之所以“包庇”宝玉,实在是怕爹娘心血来潮去舅舅家里“说理”:除了小舅舅,外祖父家里娘亲根本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黛玉只得去拉爹爹这个救兵,“爹!”一个称呼,愣是让她念出了百转千回,余韵悠长……
林海任由女儿抱着他的胳膊央求,硬是不松口,“这会儿用得着爹爹了?”
黛玉让爹娘联手夹攻,哪还有脾气,“女儿知道错了。”
杂书在林海与贾敏眼里本来就是无需禁止的,毕竟堵不如疏,借此机会还不如好好引导女儿一番呢。于是林海一手女儿,一手媳妇,将西厢里情节与他见识过的私定终身甚至是私奔的青年男女的命运互相穿插,互相对照着娓娓道来。
林海好一通歪批,一家三口时不时笑作一团。
林府一派和睦,而荣府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贾攸的婚事,有两个能干的儿媳主事,史令仪自然安享清闲,只是今天注定不是平静的一天。
宁府……珍哥儿和他媳妇一起回来了,珍哥儿脸上挂了彩,而珍哥儿媳妇那泪水压根止不住。
史令仪听说,还问道:“怎么这就回来了?”
贾敷媳妇柳氏一脸无奈,“我们小叔子两口子也忍不了,才把他们打发了回来。”公公贾代化已经动了家法,而婆婆史氏更是气得心肝都疼,柳氏诚恳道,“求婶子过去劝劝我们太太吧。”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感冒头疼……今儿能擤鼻涕了,虽然麻烦但脑袋不疼啦,哈哈哈。
------------------
我一直觉得宝钗和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很不合时宜还有些一厢情愿,能对一个官宦人家公子的人生提出建议的,也只能是长辈或是贵人了吧?宝钗袭人这两者可都沾不上。
放现在来说,一个立志成为艺术家,且有天赋的男孩儿,遭遇表姐指手画脚:玩艺术没前途,你必须从政!不然blabla……这事儿放围脖上准得落个熊亲戚的名头啊亲。
ps,话说**有个元宵赛事会,我这篇文居然也中选了,有兴趣的姑娘点如下地址看看详情:
顺便我给手机读者解释一下:就是根据我这篇文整个诗词之类的,由作者,也就是我,再加上我特邀的cp庭和一起评奖。
一等奖奖励50块,不是5块,也不是5毛……而是50块!二等奖30,三等奖10块,如果写的是个最短的五言绝句,只要二十个字就有机会得到50块的奖励!万一再被**选中,又能再得100块!
截止到2月28号,油菜花的姑娘们你们快来吟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