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

    “三姐。”临安回头,见是三姐临秋。

    临家四姐妹,以春夏秋冬四字命名。临家女子,个个巾帼不让须眉,那股英气让临安忍不住又看了下自己这弱鸡的身子板。越发坚定了锻炼身子的决心。

    “身体还没好,怎么在外面吹风。”临秋生得清灵美丽,眉目间的常驻着冷漠的严肃,让人觉得难以亲近,就像此时,她说着关心的话,让临安听来犹带着秋天的萧凉。

    临安摸摸脑袋:“在房子里呆久了也憋。”

    临秋看了她一眼,冷冷地抛下一句:“没事的话,就呆房里,少出来外面走动。”

    临安在心里哀叹,外忧内患啊!别人都以为临小五在家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天上人间般的日子,却没有人会去想到这是一只被牢笼罩住的小麻雀。

    算了,回房间再想对策吧。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高升的机会~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临安借歌抒怀,多少有点体会到古人那种不得志是郁意难书的感觉了。想当初,李太白同志也是官途不顺,才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细胞,留下那么多的千古佳作。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多么贴合她的心情啊,不过,她不会就此罢手,她虽没李太白之才,但好歹也在华过官场打滚过数年:“且看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好诗!”

    “谁?”

    一人从月牙门外走来,拱手,展颜,道:“在下苏扶风。”

    这便是临安与苏扶风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多年之后,临按每每回想起此日的相遇,光影中那个一身白衣无垢的美少年,心里无限唏嘘,大为感叹岁月这个大染缸,黑了木耳,紫了葡萄,也把那个纯白的少年郎给黑化了。

    *

    齐正帝四十八年的夏天里,发生了两件事,一为“临安事变”,一为“扶风事件”。

    苏扶风,年十三,今夏科举里连中三元,一举夺魁,摘得状元头衔,成为大燕国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金殿唱名后,官拜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职不高,却让很多人却想将他笼入名下。

    听说,苏扶风在考试的时候,下笔如风,落笔成文,文采斐然,在殿试时候更是出口成章,自成风骨,让天子龙心大悦,御口亲点为状元,同时,更钦点他为太子伴读,虽只是伴读,但个中意味就看大家怎么去揣摩了。

    苏扶风自小聪颖,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五岁作诗七岁成文,熟读各正统大家文学,也因此养成了那一身正气的风骨,虽年少却不轻狂,为人稳重,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亦不趋炎附势。

    眼下,朝堂里临全盛极一时,临安此次逢凶化吉,朝中大臣们纷纷携礼相探,不管是真心或者假意,都往镇国公府走上一遭。

    苏扶风心中对于临全虽是不喜,但古有云: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临全虽是佞臣当道,但临安还只是个孩子,所以他还是来了镇国公府,不为攀炎附势,只带一片诚意前来探望临安。

    对于临安这个人,苏扶风并没有什么印象,更多的是从旁人口中听得的一些评价:佞臣之子,无才无能,瘦弱,草包……十有*都是贬义词。

    见过临全之后,他没像其他人那般挂羊头卖狗肉,

    打着探望的旗号趁机巴结临全,没在前厅与临全多攀谈,撇下一干同僚,独自寻临安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且看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短短数句,先抑后扬,听得苏扶风一阵心潮澎湃,忍不住加快了脚步,走过拱门,就见一瘦弱的少年,抬头四十五度望天。

    在齐整四十八年这一天,镇国公府后院里,苏临两人有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

    “苏扶风?”谁啊?

    怨不得临安不认识状元郎,以前的临安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府里,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家“闺男”。

    苏扶风这个名字,今天第一次听见;苏扶风这个人,今天第一次看见。临安心里浮现了两字:正啊。

    少年一身淡青色长衫,趁着他白皙的肤色,如夏日里的一道清泉,让人看着很是赏心悦目,眉目清凌。一个人的是什么样的,从眉目间就能窥见一斑。临安虽然不敢自恃多会看人,但好歹是在华国政坛打滚过的,要看苏扶风这么个十来岁的少年郎不是什么难事,这个叫苏扶风的少年,目如朗星,眉宇之间带着正气,虽还稍显稚气,但那一身浩然的正气,让临安心头有些……麻。

    自古正邪不两立,忠佞两难全啊。她最见不得这种“正人君子”了,谁让她只想当个小人呢?!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她引了一句李白的《扶风豪士歌》:“苏扶风,好名字。在下临安。”

章节目录

佞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二十四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十四木并收藏佞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