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朱元璋建国称帝元顺帝仓皇北逃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陈友谅,在与朱元璋部的激战中死亡,这是是必然中的偶然。他野心勃勃想当皇帝,但是他死亡却让他始料未及。他的战死是悲剧也是喜剧。陈友谅,汉阳渔家之子。他的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他的父亲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5年,即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再次攻破汉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等地广阔的土地,
陈友谅狂妄自大,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于是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双方战于龙湾,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张德胜乘胜追击,在慈湖将其打败,焚烧其船。
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陈友谅派出皂旗军迎战,又被大败。于是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兵再次攻陷安庆。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恢复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他的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
陈友谅眼见其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鄱阳湖大战1363年,即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陈友谅便与其将士约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扼住湖口,拦截其退路。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困境的对策。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能作出决定,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我想与你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被葬身于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
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顿时,陈友谅军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友谅生前生活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镂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宫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样。他死后,江西行省将镂金床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不同呢?”然后下令有关官员将它熔掉销毁,让部属吸取贪图享乐,就会*,就会灭亡的教训。
陈友谅部下骁勇善战的猛将张定边,挟陈友谅次子陈理,逃回武昌,在那里困守。朱元璋派遣名将常遇春督促大军进攻,朱元璋返回应天后,立即自称吴王,为自己加官进爵,接着率领大军亲自直捣武昌,降服陈友谅之子陈理及张定边,湖广、江西诸郡县,接连被扫荡平定。朱元璋一鼓作气,连续作战再次下令讨伐张士诚,当时张士诚所盘踞的地方,南至绍兴,北有通、泰、高邮、淮安、濠泗,直达济宁。徐达、常遇春等人,遵照朱元璋的命令,攻取了淮安诸路,接连打败张士诚军,濠、徐、宿诸州,相继被红巾攻下。
朱元璋又分兵攻占浙西,占领湖州、嘉兴、杭州。向东攻入绍兴。当时傀儡皇帝韩林儿已经不明不白地死亡,朱元璋撤销韩林儿的龙凤年号。建立了新的国家,号称吴国,设立宗庙社稷,与元朝分庭抗礼。又命令部下名将徐达等人进逼平江。张士诚在那里固守了数月,因无外援,势单力薄,最后城池陷没,被朱元璋的红巾军士兵活捉,把他送到应天。交朱元璋处置,张士诚被俘后羞愤交加,在监狱中自缢而死。
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扫荡群雄,所向无敌,方国珍审时度势。率领归顺朱元璋,后来又野心不死,割据称雄,经朱元璋部将汤和、廖永忠等人,率领勇猛的红巾军水陆夹攻,方国珍最后穷途末路,走投无路,只得再次向朱元璋乞求投降。汤和在方国珍归顺应天后不久。生病死亡。
朱元璋为了彻底清除南方地方势力,接连攻取了福州,拔除了永平之敌。杀死了福建平章陈友定,接着进攻广州,降服了广东行省左丞何真,诛杀了海盗首领邵宗愚,南方各郡县相望风归降,连九真、日南、朱崖、儋耳边远诸城。也纷纷交纳印信,请求朱元璋派遣官吏前去统治。对红巾军心悦诚服。
于是南方全部平定,吴国相国李善长等人。接连向朱元璋连表劝进,尊奉吴王朱元璋为皇帝。于是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在应天举行隆重登基典礼,国号明,建元洪武。一个出身贫寒的秃头和尚,现在居然做了皇帝,可见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那些开国功臣,个个喜气洋洋,衣帽光鲜,在精心选择的吉日良辰,簇拥着吴王朱元璋,出应天城,先到南郊,祭告天地,由太史官刘基,代读祭祀天地的祝文。祝文中写道:
现在大明洪武元年,纪年戊申,正月壬辰朔,再过四天就是乙亥日,上天的臣子皇帝朱元璋,冒昧地昭告于皇天后土说:我因上天有爱民之德,担当重任,让圣贤事业得以传承,掌管治理国家的大权,抚育亿万民众。过去尧、舜禅让皇位,汤、武吊民伐罪,推翻残暴统治,他们的行为虽然各不相同,他所继承的使命却是完全一致。
今天的胡人,元朝统治者残暴*,致使国家动荡,国土荒芜,四海之内灾难频繁,八方虎狼横行,群雄并起,割据一方,山河破碎,遍地盗贼风起云涌,致使乾坤倒转,国家危亡。臣子朱元璋生于淮河,从濠梁起兵,提三尺宝剑,召集天下英雄,统领强大的军队舍死忘生,血战沙场,拯救民众的苦难。托天上的好生之德,我驱逐陆军攻破了涂毒东吴的盗贼,仰仗上天的声威,集结战舰诛杀了北汉的枭雄。因为现在天下苍生无主,我受到群臣的竭力推荐,臣子我决定继承上天开创的基业,登上皇帝之位,恭恭敬敬,成为上天的官吏,当上人间的皇帝,以治理天下万民,统治国家。
今天改元洪武,国号大明,仰仗上天的明威,扫尽中原,肃清华夏大地,使乾坤成为一统,万姓得以安宁。今天我郑重沐浴,虔诚祈福,衷心仰望上天,真诚祷告,祈求上天暗中保佑,让国家永远幸福和安详。特此祭祀祷告,望上天予以领受!
太史官刘基身穿道袍,声音洪亮地宣读完祭祀天地的文告,吴王朱元璋,率领新朝廷的群臣,仰望上天行了九个隆重的叩拜礼。完成了所有礼仪,朱元璋强压住心中的欣喜,走出皇帝专用的黄色帷幄,面向南面称尊,登基当上了皇帝。站在他面前的文武百官,以及新建都城的百姓父老,都慌忙不迭地跪在地上,向新皇帝行叩拜大礼,三呼万岁,祝贺他当皇帝。
朱元璋登基当皇帝的那天,天气很好,天朗气清,风和日丽,春暖花开,草长茑飞,四海升平,南方各地出现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给历经苦难的人们带来的生机和希望。从此以后吴王朱元璋,就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即位,宣布当上皇帝后,立即返回都城,进入皇宫大殿,又接受了群臣的朝贺,举行隆重仪式,追尊他的列祖为皇帝。册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为皇太子,任命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血战沙场。那些为出运筹帷幄,出谋划策的文武功臣,都全部加官进爵,担任了不同的官职。
第二天明王朝即下达了讨伐元朝暴政的诏令,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率二十五万明朝大军,于当天誓师出发,挺进北方。大军由淮入河,直逼山东,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很快就攻陷了沂州,攻下了峄州、般阳、济宁、莱州、济南、东平诸路府,当时的元朝地方统治摧枯拉朽,全部土崩瓦解。
明朝大军立即转战河南,挥师进入虎牢关,大破元将脱因帖木儿,他就是扩廓帖木儿的弟弟。他虽然也能领兵打仗,但是比起他的兄长来,他带兵作战的能耐。完全是天壤之别,被明朝军队打得丢盔卸甲,一败涂地。明朝大军乘胜攻入汴梁。元朝守将李思齐、张良弼等人,多次接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诏令,命令他们率军出潼关,抵御南方明朝大军。他们却皇帝严厉的诏令置之不理,拖延着不向南发兵。企图敷衍了事。到明朝大军已经进入河南的时候,他们看见形势危急。迫在眉睫,才不得不率兵驻过潼关,在那里构筑工事,严防死守,拦截敌军。
这些老虎已经出山,羊群岂能逃过劫难?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明朝大军真是厉害,出其不意,进军神速,说到就到,短短的几天时间,就席卷了元朝的军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军营里放起一把大火,把张良弼军营里的士兵,烧得焦头烂额,落荒而逃。在混乱之中,张良弼带领卫兵拼死血战,杀出一道血路,逃离了险境。李思齐也被明军打得大败,逃跑回凤翔。大好一座潼关,眨眼之间就被明军占据,沦落敌手。
扩廓帖木儿得知李思齐等人为明军围困的军情警报,立即乘两军激战的间隙,向东出兵,出其不意地前来袭击元军将领关保、貊高的营地。事发突然,两人猝不及防,都糊里糊涂地被他生擒了过去。扩廓帖木儿大获全胜,他还想继续驱兵,进攻京城,险些儿攻入京城郊区。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得知情报,极为恐慌,急忙下达令,指责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罪过,以平息扩廓帖木儿的愤怒,解除叛军的攻势。他为了讨好叛军,对扩廓帖木儿加官进爵,仍然让他担任过去的河南王左丞相,命令他统军南下,截击明朝大军。扩廓帖木儿接受任命后,立即退兵,屯驻平阳,在那里逗留下来,不发一兵一卒,坐山观虎斗,静观事态的发展。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即1353,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明军将领徐达,骁勇善战,攻城掠地,所向无敌。他率领明朝大军英勇作战,已经连续攻下了卫辉、彰德、广平,接着攻占了临清,他在那里召开大会,命令各路将领,分兵多路向北猛攻。明军攻打到德州,再次合兵,长驱直入。元兵水陆两军都被全部击溃,明军立即攻陷了通州。元朝守将知枢密院事卜颜帖木儿,率军与明军激战,战败被擒获,威武不屈,被明军杀害,元朝廷得知消息,极为震动。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眼见明军来势凶猛,形势危急,内外交困,无法可施,只得召集皇宫里的三宫后妃,以及皇太子妃,共同商议逃避到北方,躲避战乱。左丞相失列门,以及知枢密院事黑厮,宦官赵伯颜不花等人,得知皇帝逃亡的消息,心里很是着忙,惊惶失措地跑进皇宫,进行极力劝阻,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却胆小如鼠,坚决不听从他们的劝告,执意逃亡北方。
赵伯颜不花看到重兵有压境,京城危急,皇帝逃亡,不禁失声痛哭。一边流泪,一边劝告皇帝说:“天下是元世祖忽必烈创立的天下,陛下应当以死相守,奈何只顾自身安危,轻率地逃出京城?臣愿意统领全城军民出城与敌军血战。阻挡敌军的进攻,请陛下固守京都,收回成命,放弃北逃。”在元朝行将灭亡的末日,还有此忠诚勇敢的宦官,完全称得上是平庸者中的佼佼者了。真是难能可贵!正当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是战是逃,正在犹豫徘徊,难以决断的时候,偏偏又有太监火急火燎地送来军情警报,报告说明军即将抵达京城。京城万分危急。
那时的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容颜憔悴,神情慌乱,急忙命令后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赶快收拾行装,命令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任命庆童为左丞相,共同守卫京师。等到过了黄昏,天色黑暗下来。便趁着夜色,携带着皇后太子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打开建德门。在夜色的掩护下仓皇向北方逃跑而去,等到明军攻打到齐化门的时候,京城中早已是兵荒马乱,惊惶失措,一片混乱。就城守将淮王帖木儿不花也率领着残兵败将,在那里防守了几天。他们哪里抵挡得住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攻势。立即土崩瓦解,一败涂地。望风而逃。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十日,明军攻占了都城,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以及右丞相张康伯,平章政事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御史中丞满川,都路总管郭允中,都在两军混战中英勇战死,以身殉国。元朝从此灭亡,自元朝太祖成吉思汗开国,至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逃亡北方,一共经历了一百六十二年。自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元朝,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亡国逃亡,只有八十九年的时间。
明朝猛将徐达率领各路大军攻入就城后,下达命令,严明军纪,禁止士兵侵占财物,实施暴力,封存官府仓库以及图籍档案,封存皇宫宝物,命令指挥张胜,监督防守宫门,不得让将士妄自出入。明军秋毫无犯,引起京城里的官吏和民众,纷纷前往观看,暗自惊叹,人心因此得以安定,城市安宁,波澜不惊。徐达火速向南方传送捷报,由明太祖朱元璋传达旨意,奖赏有功将士,并命令徐达出师向西进军,徐达又率领常遇春等人,率领明军攻入山西,驱逐了扩廓帖木儿,顺道直逼关中,降服了李思齐等人。
不久明军得知元兵还在垂死挣扎,经常出没在塞外,不断骚扰地方安宁,徐达立即回师燕国都城,厉兵秣马,准备北伐,剿灭元朝残余势力。洪武二年,徐达出师攻占开平,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急忙投奔和林,洪武三年徐达再次率领明军北伐,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投奔应昌。不久荒淫无道的元朝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逝世,元朝人称他为元惠宗。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皇帝是顺天退位,所以称他为元顺帝。
明军又进军攻克了应昌,应昌是元朝最后的都城。元太祖九年,即1214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进攻金国时驻在迭蔑可儿,下令将这一带分赐给弘吉剌部特薛禅的后代按陈、册、火忽、唆鲁火都四人。这是因为弘吉剌部原来的地盘已被成吉思汗分封给其弟拙赤哈撒儿,而成吉思汗少年时代就和特薛禅之女李儿帖定了亲,在1206年大蒙古帝国建立后,李儿帖成为成吉思汗的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部战斗力很强,和亦乞列思部、兀鲁兀惕部、忙冗惕部等构成了灭金的主要力量。
元太宗九年,即1237年,元太宗窝阔台正式颁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确立了弘吉剌部和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的世婚关系,享有很多特权。
元世祖至元七年,即1270年,弘吉剌部请求在其封地内建筑城郭,经元世祖忽必烈同意,当年动工兴建,建成后定名为应昌府。由于弘吉剌部自建立应昌城后,至少有4位首领都封为鲁王,因此应昌城别名鲁王城。至元二十二年,即1285年,应昌府升为应昌路。
至正三十年四月二十八日,元惠宗因痢疾去世于应昌,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在应昌继承了皇位,是为元昭宗,并次年改元宣光。至正三十年五月十六日,明军将领李文忠攻克应昌,元昭宗逃往和林,身边仅有一小股随从陪同,他的众多妃子以及儿子买的里八剌被明军俘虏,还有五万余元军投降明军。
1368年8月,明军占领大都。1369年6月,元惠宗妥欢贴睦尔由上都逃至应昌,临时建都于此。1370年4月,元惠宗病逝于应昌。5月,应昌被明军占领,以后此城被废弃。
应昌城被明军攻破,元朝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仓皇向北方逃窜,他的儿子买的里八剌,以及后妃诸王等人,来不及跟随他逃亡,全部被明军俘获。被押送到明朝都城应天,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诏令予以特赦,并且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元参政刘益,也在辽阳向元朝投降。北方朔漠平定,攻占了北方,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令,通告天下。
洪武四年,明朝再次派遣名将汤和、傅友德等人进军四川,当时明玉珍已经死去,他儿子明升世袭了权位,他发兵抗拒明朝敌军,屡战屡败,最后走投无路,只得无可奈何地捆绑着自己,抬着棺材向明朝军队请求投降,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归义侯,明军收复了四川。
明太祖朱元璋即将四处出兵,继续率领千军万马,征战天下,浴血奋战,统一中国,建立强大的明朝,统治天下。(未完待续)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陈友谅,在与朱元璋部的激战中死亡,这是是必然中的偶然。他野心勃勃想当皇帝,但是他死亡却让他始料未及。他的战死是悲剧也是喜剧。陈友谅,汉阳渔家之子。他的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他的父亲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
1355年,即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再次攻破汉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等地广阔的土地,
陈友谅狂妄自大,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于是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双方战于龙湾,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张德胜乘胜追击,在慈湖将其打败,焚烧其船。
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陈友谅派出皂旗军迎战,又被大败。于是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兵再次攻陷安庆。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恢复安庆,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他的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
陈友谅眼见其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鄱阳湖大战1363年,即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陈友谅便与其将士约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扼住湖口,拦截其退路。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困境的对策。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能作出决定,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我想与你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被葬身于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
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顿时,陈友谅军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友谅生前生活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镂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宫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样。他死后,江西行省将镂金床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不同呢?”然后下令有关官员将它熔掉销毁,让部属吸取贪图享乐,就会*,就会灭亡的教训。
陈友谅部下骁勇善战的猛将张定边,挟陈友谅次子陈理,逃回武昌,在那里困守。朱元璋派遣名将常遇春督促大军进攻,朱元璋返回应天后,立即自称吴王,为自己加官进爵,接着率领大军亲自直捣武昌,降服陈友谅之子陈理及张定边,湖广、江西诸郡县,接连被扫荡平定。朱元璋一鼓作气,连续作战再次下令讨伐张士诚,当时张士诚所盘踞的地方,南至绍兴,北有通、泰、高邮、淮安、濠泗,直达济宁。徐达、常遇春等人,遵照朱元璋的命令,攻取了淮安诸路,接连打败张士诚军,濠、徐、宿诸州,相继被红巾攻下。
朱元璋又分兵攻占浙西,占领湖州、嘉兴、杭州。向东攻入绍兴。当时傀儡皇帝韩林儿已经不明不白地死亡,朱元璋撤销韩林儿的龙凤年号。建立了新的国家,号称吴国,设立宗庙社稷,与元朝分庭抗礼。又命令部下名将徐达等人进逼平江。张士诚在那里固守了数月,因无外援,势单力薄,最后城池陷没,被朱元璋的红巾军士兵活捉,把他送到应天。交朱元璋处置,张士诚被俘后羞愤交加,在监狱中自缢而死。
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扫荡群雄,所向无敌,方国珍审时度势。率领归顺朱元璋,后来又野心不死,割据称雄,经朱元璋部将汤和、廖永忠等人,率领勇猛的红巾军水陆夹攻,方国珍最后穷途末路,走投无路,只得再次向朱元璋乞求投降。汤和在方国珍归顺应天后不久。生病死亡。
朱元璋为了彻底清除南方地方势力,接连攻取了福州,拔除了永平之敌。杀死了福建平章陈友定,接着进攻广州,降服了广东行省左丞何真,诛杀了海盗首领邵宗愚,南方各郡县相望风归降,连九真、日南、朱崖、儋耳边远诸城。也纷纷交纳印信,请求朱元璋派遣官吏前去统治。对红巾军心悦诚服。
于是南方全部平定,吴国相国李善长等人。接连向朱元璋连表劝进,尊奉吴王朱元璋为皇帝。于是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在应天举行隆重登基典礼,国号明,建元洪武。一个出身贫寒的秃头和尚,现在居然做了皇帝,可见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那些开国功臣,个个喜气洋洋,衣帽光鲜,在精心选择的吉日良辰,簇拥着吴王朱元璋,出应天城,先到南郊,祭告天地,由太史官刘基,代读祭祀天地的祝文。祝文中写道:
现在大明洪武元年,纪年戊申,正月壬辰朔,再过四天就是乙亥日,上天的臣子皇帝朱元璋,冒昧地昭告于皇天后土说:我因上天有爱民之德,担当重任,让圣贤事业得以传承,掌管治理国家的大权,抚育亿万民众。过去尧、舜禅让皇位,汤、武吊民伐罪,推翻残暴统治,他们的行为虽然各不相同,他所继承的使命却是完全一致。
今天的胡人,元朝统治者残暴*,致使国家动荡,国土荒芜,四海之内灾难频繁,八方虎狼横行,群雄并起,割据一方,山河破碎,遍地盗贼风起云涌,致使乾坤倒转,国家危亡。臣子朱元璋生于淮河,从濠梁起兵,提三尺宝剑,召集天下英雄,统领强大的军队舍死忘生,血战沙场,拯救民众的苦难。托天上的好生之德,我驱逐陆军攻破了涂毒东吴的盗贼,仰仗上天的声威,集结战舰诛杀了北汉的枭雄。因为现在天下苍生无主,我受到群臣的竭力推荐,臣子我决定继承上天开创的基业,登上皇帝之位,恭恭敬敬,成为上天的官吏,当上人间的皇帝,以治理天下万民,统治国家。
今天改元洪武,国号大明,仰仗上天的明威,扫尽中原,肃清华夏大地,使乾坤成为一统,万姓得以安宁。今天我郑重沐浴,虔诚祈福,衷心仰望上天,真诚祷告,祈求上天暗中保佑,让国家永远幸福和安详。特此祭祀祷告,望上天予以领受!
太史官刘基身穿道袍,声音洪亮地宣读完祭祀天地的文告,吴王朱元璋,率领新朝廷的群臣,仰望上天行了九个隆重的叩拜礼。完成了所有礼仪,朱元璋强压住心中的欣喜,走出皇帝专用的黄色帷幄,面向南面称尊,登基当上了皇帝。站在他面前的文武百官,以及新建都城的百姓父老,都慌忙不迭地跪在地上,向新皇帝行叩拜大礼,三呼万岁,祝贺他当皇帝。
朱元璋登基当皇帝的那天,天气很好,天朗气清,风和日丽,春暖花开,草长茑飞,四海升平,南方各地出现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给历经苦难的人们带来的生机和希望。从此以后吴王朱元璋,就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即位,宣布当上皇帝后,立即返回都城,进入皇宫大殿,又接受了群臣的朝贺,举行隆重仪式,追尊他的列祖为皇帝。册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为皇太子,任命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血战沙场。那些为出运筹帷幄,出谋划策的文武功臣,都全部加官进爵,担任了不同的官职。
第二天明王朝即下达了讨伐元朝暴政的诏令,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率二十五万明朝大军,于当天誓师出发,挺进北方。大军由淮入河,直逼山东,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很快就攻陷了沂州,攻下了峄州、般阳、济宁、莱州、济南、东平诸路府,当时的元朝地方统治摧枯拉朽,全部土崩瓦解。
明朝大军立即转战河南,挥师进入虎牢关,大破元将脱因帖木儿,他就是扩廓帖木儿的弟弟。他虽然也能领兵打仗,但是比起他的兄长来,他带兵作战的能耐。完全是天壤之别,被明朝军队打得丢盔卸甲,一败涂地。明朝大军乘胜攻入汴梁。元朝守将李思齐、张良弼等人,多次接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诏令,命令他们率军出潼关,抵御南方明朝大军。他们却皇帝严厉的诏令置之不理,拖延着不向南发兵。企图敷衍了事。到明朝大军已经进入河南的时候,他们看见形势危急。迫在眉睫,才不得不率兵驻过潼关,在那里构筑工事,严防死守,拦截敌军。
这些老虎已经出山,羊群岂能逃过劫难?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明朝大军真是厉害,出其不意,进军神速,说到就到,短短的几天时间,就席卷了元朝的军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军营里放起一把大火,把张良弼军营里的士兵,烧得焦头烂额,落荒而逃。在混乱之中,张良弼带领卫兵拼死血战,杀出一道血路,逃离了险境。李思齐也被明军打得大败,逃跑回凤翔。大好一座潼关,眨眼之间就被明军占据,沦落敌手。
扩廓帖木儿得知李思齐等人为明军围困的军情警报,立即乘两军激战的间隙,向东出兵,出其不意地前来袭击元军将领关保、貊高的营地。事发突然,两人猝不及防,都糊里糊涂地被他生擒了过去。扩廓帖木儿大获全胜,他还想继续驱兵,进攻京城,险些儿攻入京城郊区。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得知情报,极为恐慌,急忙下达令,指责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罪过,以平息扩廓帖木儿的愤怒,解除叛军的攻势。他为了讨好叛军,对扩廓帖木儿加官进爵,仍然让他担任过去的河南王左丞相,命令他统军南下,截击明朝大军。扩廓帖木儿接受任命后,立即退兵,屯驻平阳,在那里逗留下来,不发一兵一卒,坐山观虎斗,静观事态的发展。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即1353,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明军将领徐达,骁勇善战,攻城掠地,所向无敌。他率领明朝大军英勇作战,已经连续攻下了卫辉、彰德、广平,接着攻占了临清,他在那里召开大会,命令各路将领,分兵多路向北猛攻。明军攻打到德州,再次合兵,长驱直入。元兵水陆两军都被全部击溃,明军立即攻陷了通州。元朝守将知枢密院事卜颜帖木儿,率军与明军激战,战败被擒获,威武不屈,被明军杀害,元朝廷得知消息,极为震动。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眼见明军来势凶猛,形势危急,内外交困,无法可施,只得召集皇宫里的三宫后妃,以及皇太子妃,共同商议逃避到北方,躲避战乱。左丞相失列门,以及知枢密院事黑厮,宦官赵伯颜不花等人,得知皇帝逃亡的消息,心里很是着忙,惊惶失措地跑进皇宫,进行极力劝阻,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却胆小如鼠,坚决不听从他们的劝告,执意逃亡北方。
赵伯颜不花看到重兵有压境,京城危急,皇帝逃亡,不禁失声痛哭。一边流泪,一边劝告皇帝说:“天下是元世祖忽必烈创立的天下,陛下应当以死相守,奈何只顾自身安危,轻率地逃出京城?臣愿意统领全城军民出城与敌军血战。阻挡敌军的进攻,请陛下固守京都,收回成命,放弃北逃。”在元朝行将灭亡的末日,还有此忠诚勇敢的宦官,完全称得上是平庸者中的佼佼者了。真是难能可贵!正当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是战是逃,正在犹豫徘徊,难以决断的时候,偏偏又有太监火急火燎地送来军情警报,报告说明军即将抵达京城。京城万分危急。
那时的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容颜憔悴,神情慌乱,急忙命令后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赶快收拾行装,命令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任命庆童为左丞相,共同守卫京师。等到过了黄昏,天色黑暗下来。便趁着夜色,携带着皇后太子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打开建德门。在夜色的掩护下仓皇向北方逃跑而去,等到明军攻打到齐化门的时候,京城中早已是兵荒马乱,惊惶失措,一片混乱。就城守将淮王帖木儿不花也率领着残兵败将,在那里防守了几天。他们哪里抵挡得住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攻势。立即土崩瓦解,一败涂地。望风而逃。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二十日,明军攻占了都城,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以及右丞相张康伯,平章政事迭儿必失,朴赛因不花,御史中丞满川,都路总管郭允中,都在两军混战中英勇战死,以身殉国。元朝从此灭亡,自元朝太祖成吉思汗开国,至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逃亡北方,一共经历了一百六十二年。自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元朝,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亡国逃亡,只有八十九年的时间。
明朝猛将徐达率领各路大军攻入就城后,下达命令,严明军纪,禁止士兵侵占财物,实施暴力,封存官府仓库以及图籍档案,封存皇宫宝物,命令指挥张胜,监督防守宫门,不得让将士妄自出入。明军秋毫无犯,引起京城里的官吏和民众,纷纷前往观看,暗自惊叹,人心因此得以安定,城市安宁,波澜不惊。徐达火速向南方传送捷报,由明太祖朱元璋传达旨意,奖赏有功将士,并命令徐达出师向西进军,徐达又率领常遇春等人,率领明军攻入山西,驱逐了扩廓帖木儿,顺道直逼关中,降服了李思齐等人。
不久明军得知元兵还在垂死挣扎,经常出没在塞外,不断骚扰地方安宁,徐达立即回师燕国都城,厉兵秣马,准备北伐,剿灭元朝残余势力。洪武二年,徐达出师攻占开平,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急忙投奔和林,洪武三年徐达再次率领明军北伐,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投奔应昌。不久荒淫无道的元朝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逝世,元朝人称他为元惠宗。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皇帝是顺天退位,所以称他为元顺帝。
明军又进军攻克了应昌,应昌是元朝最后的都城。元太祖九年,即1214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进攻金国时驻在迭蔑可儿,下令将这一带分赐给弘吉剌部特薛禅的后代按陈、册、火忽、唆鲁火都四人。这是因为弘吉剌部原来的地盘已被成吉思汗分封给其弟拙赤哈撒儿,而成吉思汗少年时代就和特薛禅之女李儿帖定了亲,在1206年大蒙古帝国建立后,李儿帖成为成吉思汗的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部战斗力很强,和亦乞列思部、兀鲁兀惕部、忙冗惕部等构成了灭金的主要力量。
元太宗九年,即1237年,元太宗窝阔台正式颁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确立了弘吉剌部和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的世婚关系,享有很多特权。
元世祖至元七年,即1270年,弘吉剌部请求在其封地内建筑城郭,经元世祖忽必烈同意,当年动工兴建,建成后定名为应昌府。由于弘吉剌部自建立应昌城后,至少有4位首领都封为鲁王,因此应昌城别名鲁王城。至元二十二年,即1285年,应昌府升为应昌路。
至正三十年四月二十八日,元惠宗因痢疾去世于应昌,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在应昌继承了皇位,是为元昭宗,并次年改元宣光。至正三十年五月十六日,明军将领李文忠攻克应昌,元昭宗逃往和林,身边仅有一小股随从陪同,他的众多妃子以及儿子买的里八剌被明军俘虏,还有五万余元军投降明军。
1368年8月,明军占领大都。1369年6月,元惠宗妥欢贴睦尔由上都逃至应昌,临时建都于此。1370年4月,元惠宗病逝于应昌。5月,应昌被明军占领,以后此城被废弃。
应昌城被明军攻破,元朝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仓皇向北方逃窜,他的儿子买的里八剌,以及后妃诸王等人,来不及跟随他逃亡,全部被明军俘获。被押送到明朝都城应天,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诏令予以特赦,并且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元参政刘益,也在辽阳向元朝投降。北方朔漠平定,攻占了北方,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令,通告天下。
洪武四年,明朝再次派遣名将汤和、傅友德等人进军四川,当时明玉珍已经死去,他儿子明升世袭了权位,他发兵抗拒明朝敌军,屡战屡败,最后走投无路,只得无可奈何地捆绑着自己,抬着棺材向明朝军队请求投降,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归义侯,明军收复了四川。
明太祖朱元璋即将四处出兵,继续率领千军万马,征战天下,浴血奋战,统一中国,建立强大的明朝,统治天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