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请回吧。”回到长安的第三日,整顿利落休息舒服的董贤决定进宫为两人之间的纠葛做个了断,去皇宫的路上搜肠刮肚地想了各种各样的说辞,也预想到了各种场景 ,却没料到还未进宫就在宫门前被侍卫拦下了。无论他如何说明有要事需面圣,都被守门的侍卫客气而有礼地拒绝了。
眼看着上朝的时辰就要到了,周围三三两两地走过大大小小的官员,无一例外的都朝着这边驻足侧目,窃窃私语。董贤有些尴尬,守门的侍卫善意劝道:“大人还是请回吧!陛下吩咐过,若是大人不顾病恙执意要来上朝,就让小的们劝大人回去歇息,以大人身体要紧。”另一个侍卫也附议道:“是啊,大人身体要紧,还是请回府歇息吧。” 董贤微微仰头看了看,高高的石阶上,文武百官几乎都已步入朝堂,只留下寥寥几个远去的身影。面前的侍卫们分列两队,各自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利刃,交叉着叠在自己面前,显然靠硬闯是不行的。董贤稍微皱着眉头垂下眼睑看着灰灰的地面,过了会儿方叹了口气,带着歉意道:“既是如此,董贤就不劳烦各位了。”
听到他不再坚持硬闯,几个侍卫都不觉松了口气,刚要客套几句,便看到董贤突然冲着自己身后的方向睁大了双眼,带着不可置信的神色往后退了一步,一边仓促的低下头行礼一边恭敬喊道:“陛下。”
侍卫们乍然听到圣驾有些慌神,下意识地放下了手中举得高高在上的兵刃,尚未来得及看身后是否有人,身体就先于头脑做出了反应,齐唰唰动作一致地俯身跪了下来。趁着这个空当,董贤眼疾腿快地冲了进去。待到侍卫们反应过来上当的时候, 董贤已经冲到了最后两人的面前,并抢先夺了其中一人的刀横放在自己颈上,做足了气势威胁道:“董贤无意冒犯,只是事出紧急不得不出此下策。若是不想看到董贤血溅当场,还请诸位后退一步,不要阻止董贤进宫面圣。”
侍卫们面面相觑,其中几个人犹犹豫豫地刚想要上前,董贤目光一闪,握刀的手不由往后收了几分,颈上立时便现出一道鲜红的血印子来。侍卫们登时站稳了身形,不敢再动一步。为首的侍卫一脸苦相,小心翼翼劝道:“大人先把刀放下,有话好说。万一伤到碰到,卑职就是几个脑袋也不够赔的。卑职也是奉命行事,万万不敢与大人作对,也请大人多多谅解,不要为难卑职。”董贤微微笑了笑,道:“我也不想与诸位大人僵持,只要诸位往后退一步,与我行个方便便是。若是上面怪罪下来,凡事都由董贤担着,诸位自不必担心。”
侍卫们相互间看了看,最后目光一致落在侍卫长身上。侍卫长想要上前,又怕董贤有个什么闪失自己不好担待,原以为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但看他刚才拿刀划自己脖子的架势,未必对自己下不了手,况且陛下的命令只是让他们拦住,并没有说死活不论,以这位和陛下的关系,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虽说是他自己拿着利器伤到的,可这圣心难测,万一上面追究上来,保不齐迁怒众人治个护守不利的罪名,自己这帮兄弟不就成了替死鬼?退一步讲,就算是眼前这位失了宠幸,再不济也是在朝一员,朝廷命官自刎于宫门前,怎么看都与守卫们脱不了干系。于公于私,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结果。侍卫长只觉得一个头似两个大,却没发现在他顶着压力在脑中想事情的空当,已经不知不觉的往后退了半步,其他侍卫即便有意见,也不得不跟着他向后退了一些。
董贤这时才微微松了口气,歉意道:“多谢。”这种骗人的小把戏他实在没有什么把握,好在皇权至上的时代还没有几个人听到圣驾到临而稳如泰山的。虽然在场的侍卫现在看上去已经被自己唬住了,董贤却也不敢放松警惕,双手紧紧的抓着刀柄慢慢往后退,直到退开一段距离之后,才扔下刀往大殿里跑去。
守门的侍卫们个个苦瓜脸看着为首的侍卫长,侍卫长叹了口气,道:“上头只说尽量拦着不准伤他性命,我们没拦住最多也就是个玩忽职守渎职的罪名,挨几板子完事。要是伤了他……这脑袋能不能挂在脖子上还是回事呢!”转头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啐骂道:“活该我们弟兄几个倒霉,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们弟兄轮值的时候来!真晦气!等得空了,我请兄弟几个去醉乡楼喝几盅,管他娘的什么罪,咱只管喝他个痛快!”
略过宫门前的小插曲,董贤有些忐忑的往大殿走去,尽管预想到了各种状况,却没料到刘欣居然在宫门安排了人堵着他进宫,不由闷了一肚子火气。脚刚跨进大殿的门槛,便听到群臣的跪拜呼声,董贤心中一凛,忙几步上前。恰好群臣起身回位,看到左右无人注意到自己,董贤立即站在最后面的位置屏息凝气地听着。
“陛下有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尖细的嗓音高高吊着,董贤略微不适应的皱了皱眉,说起来,这算是他第一次正式上朝,与刘欣单独说话时的轻松不一样,这里处处透露着肃穆和威严,让他有些压抑。
“陛下,”一位朝臣出列禀道:“臣有事启奏。”
刘欣眯了眯眼,看着站在朝臣之后的身影,道:“准。”
“微臣以为,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县官重责,更赋租税;贪吏依公,受敢不已;豪强大姓,蚕食无厌;苛吏徭役,失农桑时;部落鼓鸣,男女遮列;盗贼劫掠,取民财物;七亡之外,又有七死: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冤陷无辜;盗贼横发;怨仇相残;岁恶饥饿;时气疾疫。民有七亡,而无一得,**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刑措,城难。如今天下,入春至今,从关东至长安,久未逢甘霖,春旱盛行,饥民日益加剧,重灾之下,赋税如常,逼民为娼,七亡七死尽在眼下。长此下去,民不聊生,恐生祸患。”
刘欣渐渐坐直了身子,神色凝重起来,心平气和的听完这段冗长的话,沉声道:“如此重要之事,为何竟无一人上奏?”
众臣皆唯唯诺诺屏息凝气不敢吱声,朝堂之上顿时静的可怕,只听那位朝臣道:“臣曾于两日前上奏折于陛下,奈何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人命关天不可拖延,故臣才于今日旧事重提。”
两日前?若是自己没有记错,两日前董贤回京,而自己旧疾复发,病的不省人事,奏折应当还在御书房内,思及此,刘欣痛心道:“此事是朕之失误,朕当下罪己诏以慰民意。”转而问道:“那依鲍爱卿之见,当如何处理?”
“微臣以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皆以食为天,若食饱穿暖,则民心定,民心定则天下定。”鲍宣一撩衣摆,俯身跪下道:“臣恳请陛下以民为重,开仓赈民。”
“民心定则天下定么?”刘欣默默的在心里念了一遍,抬起头环顾下面的臣子,沉吟道:“开仓赈民……此事好办,只是这去赈灾之人……依爱卿之意,不知谁可担此重任?”
话题绕了一圈,又被踢回自己身上,鲍宣不假思索道:“微臣愚见,不若董贤董大人最为合适。”
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被提起,董贤惊讶地抬头向前看去,却没料到众人皆是低头俯身,面前毫无遮挡之人,猝不及防的与刘欣的目光在空中碰撞,不由心头一震。
刘欣却是不甚在意的扫了他一眼,随即目光落在离他最近的鲍宣身上,似是起了兴趣,提起尾音“哦?”了一声,接着问道:“此话何解?”
“微臣以为,以董大人之身份前去,则有三利。”
“哪三利?”刘欣面上带着笑示意他说下去。
台下的臣子微微挺直了腰,不急不缓叙道:“第一,众所周知董大人身处要位,多次救陛下于危难之中,乃陛下不可或缺之臣,若是董大人前去,则与陛下亲临无异,吾皇圣恩浩荡,灾民们必当感激淋涕,不做他想;第二,臣听闻董大人饱读诗书,心思缜密又行事稳妥,且常对农事有其奇特见解,若是此去前往赈灾,或许会因形因势想到臣之不能想的良方,助灾民于灾患中寻得救命之源;其三,董大人年纪轻轻便身居要职,由此可见我朝人才济济,陛下用人之明,一来既对那些有异反之人起警醒之意,二来又会让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读书人心怀希望。此为三利。”
董贤听他说完,低着头思索了一会儿,也觉得甚为有理,不觉往前跨了一步,刚要开口说话,便听到刘欣的声音传来,道:“爱卿所言极是。只是依朕来看,这三利都不如一利来得好。”
董贤诧异地抬头,看到前面跪着的臣子身形一顿,就知他与自己一样不明白刘欣所言为何。刘欣意味深长道:“开仓赈民,此计甚好。只是,若对此事一知半解,又如何做得?董贤虽为外臣,却多在宫内值差,对宫外之事知之甚少,何遑此事?赈灾之事非同一般,这不仅关系到百姓之命,更与我大汉命脉息息相关,朕岂可大意?”朝下臣子神色一凛,刘欣接着道:“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只是以朕所想,千好万好不若一个对此事了解深透的官员重要。若是赈灾之人对灾情了如指掌,对百姓爱民如子,对反贼所处心中有数,如此,则事半功倍。”刻意顿了顿,刘欣声音一往如常:“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是臣疏忽。”“陛下英明!”下面立时响起一片英明之声,刘欣冷眼看着,直至朝堂重新安静下来,方懒懒道:“既是如此,便由诸位爱卿议个合适人选出来。朕乏了,先散了吧。”
众人闻言忙不迭的俯身行礼,太监的声音适时响起:“退朝。”
出了大殿,董贤便不停歇的往御书房方向走去,今日真是昏了头,早朝向来是议政的地方,怎么想起到朝堂之上来找刘欣问话,说私事至少也该去御书房才是。谁知刚走到半路,便被一个行为鬼祟的小太监拦下。
董贤不悦地看着拦在自己面前的人,小太监快速将一个东西塞到他手里,局促的搓了搓衣角,只小声的说了一句话:“兰容华有请董大人至兰林殿一叙。”左看右看四下无人,便一溜烟的跑掉了。
董贤摊开掌心,看着手里的入宫牌子,不觉皱起了眉头。
作者有话要说:我是回来完结的……orz
眼看着上朝的时辰就要到了,周围三三两两地走过大大小小的官员,无一例外的都朝着这边驻足侧目,窃窃私语。董贤有些尴尬,守门的侍卫善意劝道:“大人还是请回吧!陛下吩咐过,若是大人不顾病恙执意要来上朝,就让小的们劝大人回去歇息,以大人身体要紧。”另一个侍卫也附议道:“是啊,大人身体要紧,还是请回府歇息吧。” 董贤微微仰头看了看,高高的石阶上,文武百官几乎都已步入朝堂,只留下寥寥几个远去的身影。面前的侍卫们分列两队,各自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利刃,交叉着叠在自己面前,显然靠硬闯是不行的。董贤稍微皱着眉头垂下眼睑看着灰灰的地面,过了会儿方叹了口气,带着歉意道:“既是如此,董贤就不劳烦各位了。”
听到他不再坚持硬闯,几个侍卫都不觉松了口气,刚要客套几句,便看到董贤突然冲着自己身后的方向睁大了双眼,带着不可置信的神色往后退了一步,一边仓促的低下头行礼一边恭敬喊道:“陛下。”
侍卫们乍然听到圣驾有些慌神,下意识地放下了手中举得高高在上的兵刃,尚未来得及看身后是否有人,身体就先于头脑做出了反应,齐唰唰动作一致地俯身跪了下来。趁着这个空当,董贤眼疾腿快地冲了进去。待到侍卫们反应过来上当的时候, 董贤已经冲到了最后两人的面前,并抢先夺了其中一人的刀横放在自己颈上,做足了气势威胁道:“董贤无意冒犯,只是事出紧急不得不出此下策。若是不想看到董贤血溅当场,还请诸位后退一步,不要阻止董贤进宫面圣。”
侍卫们面面相觑,其中几个人犹犹豫豫地刚想要上前,董贤目光一闪,握刀的手不由往后收了几分,颈上立时便现出一道鲜红的血印子来。侍卫们登时站稳了身形,不敢再动一步。为首的侍卫一脸苦相,小心翼翼劝道:“大人先把刀放下,有话好说。万一伤到碰到,卑职就是几个脑袋也不够赔的。卑职也是奉命行事,万万不敢与大人作对,也请大人多多谅解,不要为难卑职。”董贤微微笑了笑,道:“我也不想与诸位大人僵持,只要诸位往后退一步,与我行个方便便是。若是上面怪罪下来,凡事都由董贤担着,诸位自不必担心。”
侍卫们相互间看了看,最后目光一致落在侍卫长身上。侍卫长想要上前,又怕董贤有个什么闪失自己不好担待,原以为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但看他刚才拿刀划自己脖子的架势,未必对自己下不了手,况且陛下的命令只是让他们拦住,并没有说死活不论,以这位和陛下的关系,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虽说是他自己拿着利器伤到的,可这圣心难测,万一上面追究上来,保不齐迁怒众人治个护守不利的罪名,自己这帮兄弟不就成了替死鬼?退一步讲,就算是眼前这位失了宠幸,再不济也是在朝一员,朝廷命官自刎于宫门前,怎么看都与守卫们脱不了干系。于公于私,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结果。侍卫长只觉得一个头似两个大,却没发现在他顶着压力在脑中想事情的空当,已经不知不觉的往后退了半步,其他侍卫即便有意见,也不得不跟着他向后退了一些。
董贤这时才微微松了口气,歉意道:“多谢。”这种骗人的小把戏他实在没有什么把握,好在皇权至上的时代还没有几个人听到圣驾到临而稳如泰山的。虽然在场的侍卫现在看上去已经被自己唬住了,董贤却也不敢放松警惕,双手紧紧的抓着刀柄慢慢往后退,直到退开一段距离之后,才扔下刀往大殿里跑去。
守门的侍卫们个个苦瓜脸看着为首的侍卫长,侍卫长叹了口气,道:“上头只说尽量拦着不准伤他性命,我们没拦住最多也就是个玩忽职守渎职的罪名,挨几板子完事。要是伤了他……这脑袋能不能挂在脖子上还是回事呢!”转头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啐骂道:“活该我们弟兄几个倒霉,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们弟兄轮值的时候来!真晦气!等得空了,我请兄弟几个去醉乡楼喝几盅,管他娘的什么罪,咱只管喝他个痛快!”
略过宫门前的小插曲,董贤有些忐忑的往大殿走去,尽管预想到了各种状况,却没料到刘欣居然在宫门安排了人堵着他进宫,不由闷了一肚子火气。脚刚跨进大殿的门槛,便听到群臣的跪拜呼声,董贤心中一凛,忙几步上前。恰好群臣起身回位,看到左右无人注意到自己,董贤立即站在最后面的位置屏息凝气地听着。
“陛下有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尖细的嗓音高高吊着,董贤略微不适应的皱了皱眉,说起来,这算是他第一次正式上朝,与刘欣单独说话时的轻松不一样,这里处处透露着肃穆和威严,让他有些压抑。
“陛下,”一位朝臣出列禀道:“臣有事启奏。”
刘欣眯了眯眼,看着站在朝臣之后的身影,道:“准。”
“微臣以为,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县官重责,更赋租税;贪吏依公,受敢不已;豪强大姓,蚕食无厌;苛吏徭役,失农桑时;部落鼓鸣,男女遮列;盗贼劫掠,取民财物;七亡之外,又有七死: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冤陷无辜;盗贼横发;怨仇相残;岁恶饥饿;时气疾疫。民有七亡,而无一得,**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刑措,城难。如今天下,入春至今,从关东至长安,久未逢甘霖,春旱盛行,饥民日益加剧,重灾之下,赋税如常,逼民为娼,七亡七死尽在眼下。长此下去,民不聊生,恐生祸患。”
刘欣渐渐坐直了身子,神色凝重起来,心平气和的听完这段冗长的话,沉声道:“如此重要之事,为何竟无一人上奏?”
众臣皆唯唯诺诺屏息凝气不敢吱声,朝堂之上顿时静的可怕,只听那位朝臣道:“臣曾于两日前上奏折于陛下,奈何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人命关天不可拖延,故臣才于今日旧事重提。”
两日前?若是自己没有记错,两日前董贤回京,而自己旧疾复发,病的不省人事,奏折应当还在御书房内,思及此,刘欣痛心道:“此事是朕之失误,朕当下罪己诏以慰民意。”转而问道:“那依鲍爱卿之见,当如何处理?”
“微臣以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皆以食为天,若食饱穿暖,则民心定,民心定则天下定。”鲍宣一撩衣摆,俯身跪下道:“臣恳请陛下以民为重,开仓赈民。”
“民心定则天下定么?”刘欣默默的在心里念了一遍,抬起头环顾下面的臣子,沉吟道:“开仓赈民……此事好办,只是这去赈灾之人……依爱卿之意,不知谁可担此重任?”
话题绕了一圈,又被踢回自己身上,鲍宣不假思索道:“微臣愚见,不若董贤董大人最为合适。”
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被提起,董贤惊讶地抬头向前看去,却没料到众人皆是低头俯身,面前毫无遮挡之人,猝不及防的与刘欣的目光在空中碰撞,不由心头一震。
刘欣却是不甚在意的扫了他一眼,随即目光落在离他最近的鲍宣身上,似是起了兴趣,提起尾音“哦?”了一声,接着问道:“此话何解?”
“微臣以为,以董大人之身份前去,则有三利。”
“哪三利?”刘欣面上带着笑示意他说下去。
台下的臣子微微挺直了腰,不急不缓叙道:“第一,众所周知董大人身处要位,多次救陛下于危难之中,乃陛下不可或缺之臣,若是董大人前去,则与陛下亲临无异,吾皇圣恩浩荡,灾民们必当感激淋涕,不做他想;第二,臣听闻董大人饱读诗书,心思缜密又行事稳妥,且常对农事有其奇特见解,若是此去前往赈灾,或许会因形因势想到臣之不能想的良方,助灾民于灾患中寻得救命之源;其三,董大人年纪轻轻便身居要职,由此可见我朝人才济济,陛下用人之明,一来既对那些有异反之人起警醒之意,二来又会让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读书人心怀希望。此为三利。”
董贤听他说完,低着头思索了一会儿,也觉得甚为有理,不觉往前跨了一步,刚要开口说话,便听到刘欣的声音传来,道:“爱卿所言极是。只是依朕来看,这三利都不如一利来得好。”
董贤诧异地抬头,看到前面跪着的臣子身形一顿,就知他与自己一样不明白刘欣所言为何。刘欣意味深长道:“开仓赈民,此计甚好。只是,若对此事一知半解,又如何做得?董贤虽为外臣,却多在宫内值差,对宫外之事知之甚少,何遑此事?赈灾之事非同一般,这不仅关系到百姓之命,更与我大汉命脉息息相关,朕岂可大意?”朝下臣子神色一凛,刘欣接着道:“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只是以朕所想,千好万好不若一个对此事了解深透的官员重要。若是赈灾之人对灾情了如指掌,对百姓爱民如子,对反贼所处心中有数,如此,则事半功倍。”刻意顿了顿,刘欣声音一往如常:“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是臣疏忽。”“陛下英明!”下面立时响起一片英明之声,刘欣冷眼看着,直至朝堂重新安静下来,方懒懒道:“既是如此,便由诸位爱卿议个合适人选出来。朕乏了,先散了吧。”
众人闻言忙不迭的俯身行礼,太监的声音适时响起:“退朝。”
出了大殿,董贤便不停歇的往御书房方向走去,今日真是昏了头,早朝向来是议政的地方,怎么想起到朝堂之上来找刘欣问话,说私事至少也该去御书房才是。谁知刚走到半路,便被一个行为鬼祟的小太监拦下。
董贤不悦地看着拦在自己面前的人,小太监快速将一个东西塞到他手里,局促的搓了搓衣角,只小声的说了一句话:“兰容华有请董大人至兰林殿一叙。”左看右看四下无人,便一溜烟的跑掉了。
董贤摊开掌心,看着手里的入宫牌子,不觉皱起了眉头。
作者有话要说:我是回来完结的……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