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建博已经两年多了,而真正读丰子却是很晚的事情了。2008年3月,偶然读到了丰子的系列小说《挑战婚姻系列》中的《我抱妹妹上花轿》,为之怦然心惊并简语评论。

    文字中的纯挚和圣洁让我温暖感动得流泪,一切竟是我理想中的样子,读丰子也由此开始。

    说句实在话,读丰子的心情是矛盾的,他的文字,让人爱,也让人恨——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这样想。总是和所有热爱丰子的读者一起,一期接一期,盼着他的浪漫童话“挑战婚姻系列”,那些唯美的文字、文字中唯美的情感真的让人爱得一品再品;同时翻阅他许多别的随笔,却是另一种滋味。我是个迂腐的或者说“土”得有点冒傻气的人,他那些贫嘴调侃的文字常常让我面红耳赤睁不开眼睛,便恨恨的埋怨:好好的主题,深刻的内核,为何不能好好的写?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慢慢的懂得了“贫”背后的真诚、善良、坦率,从文字里认识了一个重情重义的真男儿,也慢慢地接受了他的“贫嘴风格”。

    因为平日工作与生活的繁忙,唯独绕过了那《北京尖叫》。

    现在,《北京尖叫》终于读完了。我是分两次读的。第一次读到了第六章的第二节《没有地哪有家》,泪流不止,忧伤在深处蔓延,终于心痛不能读;次日下午,再次进入《北京尖叫》流着泪读完了她。

    一时间内心想说的话实在太多。我知道,对一部作品是不能轻易说话的,需要一品再品,需要理性的感知和梳理。但是我不是评论家,也不求理性的表达,我只想以一个无名的平凡读者的心来感知她,来叙说我和着泪水的最感性的理解。

    我总是喜欢在第一次感知作品之后,掩卷回眸,我深信,此时铺展于眼前的景物、赫然立于心间的人物,一定是作者心中最不能触摸的柔软。

    我也知道,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太沉溺是一种错误,然而我还是不能自已的深陷了。

    读过之后,竟有些后悔。因为她太美了,几乎在我心上烙下了浅浅的伤痕。

    为爱而生

    我曾想,以作品中大量的细节和诸多事件的描写来赏析让无数女子痴狂的“疯子”形象,但终究放弃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事件似乎都足以令我喋喋不休。还是先来对视一下《北京尖叫》中一群为爱而生的女子吧。

    在阿伦酒吧半开放式包厢里,玉秀出场了,复杂的环境和人群,凸显了她的本分纯真、清秀可人,晶莹剔透。她全无心机,纤尘不染,就像江南大田中一朵温暖明亮的小花。她每天为丰子准备三餐,守候他回家,像妈妈一样看着他吃饭。她是内心取暖之所,是灵魂轻松解甲之所。以后,她就一直怯怯的,暖暖的,又无限依赖的站在了丰子的旁边。

    在丰子身边出现频率最高的燕子,敢爱敢恨,为丰子付出了青春和痴情,她心底里强烈渴望安稳、渴望呵护,渴望能和自己深爱的人共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她的爱足以打动所有的读者,却没能彻底打动丰子的心,因为丰子的心已经留在了普照寺。她终究绝望而去。

    无声无息的丹,是一个不能不提及的女孩子。整部作品对她惜墨如金,只是在一些很不起眼的细节里一带而过,但她却在我心里留下抹不去的痕迹。她深谙丰子的心事,是丰子事业上最得力的助手,知其所想,知其所往,黯然而深挚地爱着丰子。她孤高冷静,不动声色地静观着丰子的情感发展,无力左右,冷暖自知。痛苦失意,一个人尽纳于心。五年的守候里,她爱得很苦,爱得无望、无私、无怨无悔。她继续了丰子在红尘中对于艺术的不倦追求。

    梦幻一样的月,受过高等教育,博学多才,加上高校教师的职业,使她具备了一个文化女人沉静温婉的气质;在无性无爱的婚姻中,精神寄托于佛教,自尊自律。深厚的文化底蕴,特殊的情感经历,使她对于生命、生活和艺术,都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她是一弯月,婉约,清雅,空灵,幽美;她是一只兔子,温柔,纯洁,善良,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缘于爱,她传统又叛逆,沉郁又热烈,安静又奔放。在丰子的心目中,她是爱人、是母亲、是姐妹、是心灵的知己、艺术的知音。虽然在作品里她几乎是一个绝美的幻影,但在我们穿过文字的想象里,她圣洁,完美,成熟,丰富,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在丰子的生命和生活中,玉秀是温暖,是家;燕子是需要,是伴儿;丹是艺术的知音,是事业的最佳拍档;月,是丰子的心、丰子的命、丰子的魂,是丰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她们都是那样鲜活的、真诚的守候在丰子的周围,以不同的方式,用心用情的爱着丰子。

    她们拥有着共同的特征:她们美丽纯洁,她们为真爱而生,她们为灵魂操心,她们与铜臭无关。

    这些唯美的女子深爱的丰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魔力男人?

    幼稚单纯的秀说:大哥好帅!

    作品中的丰子自己说:我只是一个疯子,一个在凡尘俗间设计与人讨取公道的疯子。

    网友“如水心情”说:他的风流倜傥,他的洒脱不羁,他的古道热肠无不诠释着他作为一个完美男人的形象,哪怕他和女人们的调情、男人们的笑骂也会成为俘虏女孩们致命的武器。

    那么我呢?我几乎心沉无语!眼前只有那个草原上与爱和艺术完美交和的痴恋者,那个普照寺诵经堂前泪眼模糊的伤情施主,那个竹林木屋中与老艺人对饮、听雨的怀旧者,一个骨子里生就了唯美和浪漫的男人,一个以孩童般的赤诚执着于纯粹的艺术、守望纯美爱情的旅人,一位真正的灵魂的摄影师!

    他们为真爱而生。我爱他们。每一个。

    爱如水月镜花

    以最初的感知,回眸主人公人生与情感的历程,最能攫拄我心的还是那座深山古寺的竹林木屋和诵经打坐的褐衣山尼。

    “我感觉到了颂经堂的廊檐下,有一双眼睛在追随着我的背影。我没有回头,我知道回头也是枉然,四年的目光对视也未能唤回那幽怨的眼神,心已皈依佛门,心如止水了,也无所谓恨与怨了。况且,红尘中的搏杀格斗、恩恩怨怨、情长丝断何时才是尽头。

    “我听到了那轻盈的脚步伴着雨声,在跟随着我,我知道雨丝早已浸湿了我的眼睛。我不是古代的豪侠剑客,即使丰子也有狭义柔肠,可我只是一个疯子,一个在凡尘俗间设计与人讨取公道的疯子,只为扮演命运赋予的角色。痴颠如我。我又如谁?”

    目行至此,心已不能言语,只有眼睛如文所述:早已被山寺阶前的雨丝浸湿。

    青山古寺,虽筑于红尘俗世,然而跨越空门的那短短的一步,何止是千山万水的距离,它足以耗尽一生一世!

    爱啊,就是如此的咫尺天涯!又是如此的天涯咫尺!

    谁能说,诵经堂的廊檐下,那双追随“我”背影的眼睛,那伴着雨声跟随“我”的轻盈脚步,不是长在“我”心中的一根细细长长的针!分分秒秒,每一次的跳动都是“我”无法忽略的疼痛。多少红尘痴恋,多少疲惫挣扎,还有那100张201电话卡里的绵长倾诉,就那样在诵经堂袅袅的香烟中,化轰轰烈烈、风风雨雨为风平浪静、寂然无澜!是真的吗?谁能断定山尼低垂的眉目后没有倒流的酸楚,谁能断定山尼的心跳中没有细长的刺痛。“我”,是否幻觉一样听见了她心底里片刻的翻江倒海、暴雨喧哗?

    在雨水浸湿的泪眼里,在木屋窗前的雨声里,我们无法抑止这样的臆测,也无法抑止泪水如雨。

    “沉吟无一语,宁知誓愿深。高阁锁经岁,不锁儿初心”!

    “痴颠如我。我又如谁?”!疼痛。无语。

    我知道,一定有人痛恨这座山寺,惋惜月为何获得了自由反而抛却了红尘?此处,我却极为感激丰子的安排,我把它理解为对月的保护,是一种善良的无奈。

    其实,月的遁世是一种必然。

    这样的选择首先取决于月的知识层次和内在涵养。她受过高等教育,博学多才,笃奉佛教,极度自尊,对于人生和艺术,都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她善良、柔情、美丽,这样的一个女人是可爱的,是受人敬重的。然而她的“离经叛道”却让她失去了一切。家庭暴力、世俗的目光、尖刻的流言,残酷地摧残着她原本柔弱的身心,多么令人心痛!一个有思想的女人,将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不入空门,将何去何从?

    其次是一种心力交悴。面对种种压力,她为了爱奋力抗争。我们见证过身边的数不清的中国式离婚。一个弱女子,为了爱不得不面对世俗的种种围剿,尘埃落定时,爱,早已在东挡西杀中中了乱抢流弹,千疮百孔!怀抱这样一份破碎,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战火停了,幸福已远!享受爱情的那分心情,也随之荡然无存,哀莫大于心死,不入空门,将何去何从!?

    丰子将她送进了佛门。是啊,就让她去吧,进入一个无爱无恨、没有世俗烦扰的空间,去慢慢抚慰内心深处的伤痛,而不要将她留在红尘中,接受精神的虐待、灵魂的凌迟!我为这样的安排而深深欣慰,看她静坐于诵经堂,我流着泪,心安了。

    在我心中,月是纯洁的,是完美的,也是幸福的。因为她爱了,倾心而爱,也获得了倾心的爱。四年,对于一生而言,是短暂的,对于爱,却是奢侈的。有一句很能安慰人的老话: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是永恒。四年,足以照亮一生!

    只是,深深一叹:爱,如水月镜花,伸手一触,便是破碎。

    爱在《天堂人间》

    作品中唯美的爱情描写,庄严、圣洁,美得近乎凄凉炫目。读到《没有地哪有家》,终于心痛不能进行。

    “(我)产生了一种幻觉:母亲变年轻了,而自己变小了,我成功地回到了过去。

    我把头藏在她的怀里,一直不停地朝里钻,她说,你要钻到哪里啊?你要钻到我心里吗?

    当我进入她身体的那一刻,她哭着对我说,我是你的女人了,对吗?我说,永远也不会分开了。”

    读到这里,我感动得流泪了。一个极为精神极为灵魂的女子,生活在幻灭的婚姻里,她已经心如止水,普照寺的朝拜偶然救起的旅人终于唤醒了她心中早已寂冷的爱和热情,心路的跋涉之后,他们终于相逢了!他们彼此倾听到了对方的心跳声。“我是你的女人了,是吗?”——是啊,他们已经是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对于这样一位骨子里流着传统自律的血液的女子,这是一份多么庄严慎重、义无反顾的身心交付!我想,这应该是她一生中最盛大的典礼了。我哭了,用我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最纯洁的泪水,为他们祝福——永不分开。

    美到极至的描写应该在《天堂人间》了。

    蓝天、白云、草地、鲜花,一望无际的坝上草原。一对相依相惜的恋人,在自然万物最纯真的眼睛里,“平生第一次,用最原始的方式,把彼此的灵魂和肉体交给了我们永远也离不开的天空、大地和空气。那一刻,我们只有爱和呼吸,整个世界也只有爱和呼吸了。我恋上了这大自然的巨大婚床。”“我把鲜花洒满她的白玉一般的身体。那时候我才发现,这世界还有如此绝美的景色”,我忽然间懂得: “这世界没有什么比圣洁的人体和心心相印的爱情更美的了。”——美到极至!

    有爱的人间是天堂,有爱的人间是天堂一样的人间。

    作品读到这里,我对爱情似乎有了更深刻更博大的认识。往日在剑客博客中零零散散读过的文字,忽然间雾霭散尽,疑问如纱飘落,我懂得了七月,懂得了草原,懂得了午夜梦回里的母亲,懂得了那张几乎用生命拍摄的“竹林木屋”里不能碰触的辛酸。所有的漂泊,所有的不羁,都有了充足的理由和根据。所有的疑问也似乎都在瞬间迎刃而解。

    灵魂的摄影师!一个以孩童般赤诚的执着于纯粹的艺术和纯美的爱情的——灵魂的摄影师!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灵。

    不能自已,回读了《没有地哪有家》和《天堂人间》,静静在心中默念:天堂人间,人间天堂!

    人性的呼唤

    作品的结尾,丰子以高昂的物质代价为秀争取了读书的机会。“我想让玉秀从头学习,将来做一名教师,用她的善良教书育人,这个社会需要人性。” “这个社会需要人性”,读到这一句,我心如刀割,移开目光,泪如泉涌。这句话里饱含着丰子多少心痛、愤懑、无奈和对于美好人性的渴望和呼唤!

    这个社会人性的确是太淡漠、太麻木了!那个乡镇皮鞋厂长对善良纯洁的女孩玉秀的兽行,迫使她不得不背井离乡出逃在外;无性无爱的婚姻对内心丰富、温柔才情的月的捆绑,世俗的压力对月的自尊的摧残、灵魂的虐待,迫使她不得不带着累累伤痕寂然遁入空门;爱情婚姻对于东子的无情欺骗,使得一个七尺男儿死心断念,行如僵尸重返乡间;深信的挚友却坑的自己一无所有……这一切,是多么愚昧、多么麻木、多么冷酷无情的伤害!人心似乎失去了敏锐的知觉,伤害危机四伏。这一切都让丰子痛苦。作品到此,思想内涵,社会问题凸现,使整部小说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人与人之间,缺乏的是真诚的对视和理解,缺乏一种博大和宽容。

    我不知道丰子写到这里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以佛的境界,悲天悯人,以滴血的伤痛,呼唤人性。这是作品给我的启示。

    唯美的结局

    为姐姐复仇的菲儿彻底击败了丰子的自信,也终于让丰子清醒的认识到,生命中,真爱只有一次。

    燕子带着撕心裂肺的伤痛绝望离去,东子在一场婚姻和友情的骗局中倒下,身边诸多北漂者的艰难挣扎,回首自己无尽的羁旅生涯……红尘中的打拼和厮杀,情场上悲欢离合,浪迹天涯的孤单和疲惫……这一切,都让他觉得累了,倦了,淡了……

    风流云散。心沉意冷。一切似乎是必然。菲儿权作是个诱因吧。

    沧桑数载,心倦情懒,所有花事就此灰飞烟灭。踏破千山万水,剥尽繁华旖旎,赫然于知觉深处的,依然是那一份不能触摸的执着的疼痛,那是最初的、灸于灵魂深处的、最鲜亮、最凄美的一粒朱砂。它才是旅人生涯中所有的纠结、无决、虚茫、自我对峙的根由和死结。

    千金散尽,归于竹林。

    服从心的支配,回归那座竹林木屋,永生守候心中的爱。这个结局,让我内心无比的欣慰和敞亮。在许多读者眼里,这样的结局也许过于悲怆,可是在我看来却是那样的完美。我们总是在最无奈、最无助、最失意、最痛苦、最伤怀的时候,用一种消极的豁达对自己说:将一切交给时间吧,它会淡化一切。一直以来,以一颗痴情女子的心,恐惧并痛恨了这句话,因为它足以打碎和消亡所有的对于爱情的纯真幻想。然而在这一部作品中,看似悲凉的结局,却给予了纯美浪漫的爱情最美丽最温情的保护。深深感谢剑客的安排:喧嚣的红尘中,风风雨雨,人来人往,并没有模糊了那一份曾经的莲一样的爱情、天堂一样的感觉。它成全了多少痴情女子对于爱情最美好的理解和梦想,它成就了另一种天长地久,成就了世俗人间的一个冰凉剔透的爱情童话。——她让我们确信,人世间,有一种东西,时间绝不能淡化——那就是真爱。

    结局了。一切归于平静。一切也归于了永恒!我的泪水依然恣意如花。只是此处的泪,已经不同于前面的泪,这是安慰的泪,是完满的泪,是无憾的泪。

    我,如愿以偿。

    深山古刹,竹林木屋。

    一日,百年!

    2008年8月4日晨

章节目录

北京尖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丰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丰子并收藏北京尖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