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73
没有人对她的反应感到奇怪,海伦娜也不再诧异于他们那异常沉重的脚步,当黑死病这个词出现时,海伦娜眼前似乎已经徐徐拉下了一层死灰色的大幕,参照那部电影神作《第七封印》的镜头效果,这种效果可以被叫做“死神专用滤镜”或者“地狱视角”。
但是……
海伦娜挥了挥手,似乎想甩掉这片叫人不寒而栗的无形死灰,她嘀咕道:“这不可能!”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完全无视她的这一举动,因为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相信,第二反应才是不得不想办法躲避、逃离和祈祷,至于勇敢面对……离最后一次鼠疫爆发已经一百年过去了,英国人依然被“黑死病”这个词吓得噤若寒蝉,海伦娜之前觉得人们那些略有些过度的反应顿时都得到了解释。
但是牛顿先生有另一个问题,他有些迟疑的取下帽子:“奥古斯汀小姐,我和这几位年轻的先生确实有医学方面的问题希望与你当面探讨……”
“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海伦娜郁闷的继续嘀咕道,“我不相信这能被确诊为黑死病,希望医生们没有用同一把未经消毒的手术刀给所有人放血……当然,希望你们不要觉得我冒昧,请尽管把我当作你们的助手好了。”
海伦娜谦逊而诚恳的,甚至有些眼巴巴的望着昆恩先生等几位刚刚毕业的年轻医生,她很渴望能加入他们,都怪菲茨威廉把她给关得太久了,为了区区一个婚礼,值得么!……
好吧,对于像海伦娜这样的年轻小姐来说,结婚确实太重要了,但这个仪式所提供的身份认同却并不是范小予急需的,用现代眼光来看,海伦娜有财产(嫁妆),又可以工作获得收入,遇到爱情时大可以轻松愉悦的享受恋爱,根本不用急着结婚生子。
同样是年轻女子,要是在现代,人们只要知道她是正经医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就会给她以身份和专业知识上的基本认同——医生,就算担心她经验不足,那好歹也是刚毕业还有待在实践中提升水平的年轻医生。
对范小予来说,这个身份自然比“霍华德夫人”的含金量更高,因为这种个体认同完全属于她个人,是她凭自己的头脑和努力学习获得的,谁也无法剥夺,跟古代的情形正好相反:
在古代,你擅长医学也好,你像简奥斯汀那样文采斐然也好,像她知道的伦敦那位(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喜欢和了解机械设计的年轻女士也好,都只有一个身份类别——女,而且前途也只有一种——嫁人生子。东方的中国要求三从四德,西方要求女性必须在“保护”下生活,归根结底就是必须依附于男权生存,红楼梦中的老祖宗、傲慢与偏见中的凯瑟琳老夫人,“霍华德夫人”……都是男权给女性赋予的身份,她们可能属于任何一个同时代女性,所以她们都叫做某某氏、某某小姐、某某夫人,而她们真实的个体则在主流社会意识中面目模糊。
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到来让现代化进程加快了,女性的自我意识随着社会进步而有所进步,护理学的鼻祖、伟大的南丁格尔女士在简奥斯汀之后不久的时代出现,创立了护士这门伟大的职业,并且同样终身未婚。可惜历史的惯性和传统的社会压力更加强大,比如,相比东方的裹脚,英国看似已经放开了可怕的紧身衣,却只有这么短短几十年而已,紧身衣会在稍后的维多利亚时代卷土重来,而且变本加厉,人们用紧身衣勒出的极致细腰和用裙撑撑起的繁琐裙摆,塑造出夸张的女性线条,直到又过去一两百年后的一战和二战期间,女性才逐渐摆脱了束身衣,穿上了线条硬朗简约、具有现代感的时装,甚至可以外穿长裤和泳衣,中国也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才对女性渐渐放开了裹脚的酷刑。
幸运的是眼前这几位先生没有让她沮丧太久,昆恩先生首先就忍不住:“助您怎么能这样说!奥古斯汀小姐!请不要如此令我们羞愧,和您天才的学识相比,我认为自己尚且还不够资格成为您的助手。”
那几位医学生有的默默点头,有的喃喃附和,海伦娜突然发现,他们眼中有着和她一样的热切期盼。
她的眼睛亮了。
“小姐!奥古斯汀小姐!……”菲尔牵着一匹马,气喘吁吁地走在一条还算宽阔的山路上,只是为了试图追上前面的两个人。
已经是夜色朦胧,淡淡的雾气开始弥漫四周,遮掩了原本应该十分明亮的月色,那两人裹着斗篷、提着马灯的身影走得却十分迅速,尤其是身材更为瘦小的那一位,脚步尤其轻盈敏捷。
“奥古斯汀小姐!”菲尔既害怕又焦虑,他终于丢下手里的马缰,快步小跑起来,“您是不是走错路了!这是去高地的路,再往上走,甚至都能看见下面的港口了!”
海伦娜停住脚步转过身来,无辜的蓝眼睛认真的看着菲尔:“港口?为什么要去港口?”
菲尔震惊的结巴起来:“不去……港口?那……那么,您,我是说,为什么……”
这要从海伦娜和牛顿先生以及医学生们的一拍即合说起。海伦娜不愿无功而返,而被疫情困扰的牛顿先生和医学生们都希望能跟这位新晋的医学界名人谈谈,于是他们一起回到了在此暂住的郡长府邸,抱着渺茫的希望,打算对疫情进行一番学术讨论,大家都满心以为,第二天一大早就由查理·斯宾塞先生再护送海伦娜回去也不迟。
但无论是因为先入为主的想法,还是源于对这个时代现状的认知,海伦娜都不相信发生了鼠疫——喂!范小予那从不挂科的招牌是随便砸的吗!想想“第一次卫生革命”是从何溯源,还有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没错,这些都跟俗称黑死病的鼠疫息息相关。黑死病对中世纪整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如此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改变了欧洲文明的发展方向。
回想中世纪晚期,最先到达中国的西方人曾对古代中国那先进的农耕文明、整洁宏伟的城市、先进的下水和排水系统赞叹不已,传回西方的都是说不尽的艳羡,因为对比之下,当时的西方游牧文明从各方面来说都还处于蒙昧落后的黑暗时期,在生活上的表现就是几乎没有什么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人们长期被各种疾病、瘟疫轮流侵袭,在宗教压迫最黑暗的时代终于也同时发生了人类史上最恐怖的黑死病瘟疫,范围波及整个欧洲和中亚地区,夺走了三分之一人口,时间长达几个世纪。
那真是人类史上的黑暗世纪,病毒所到之处,鼠疫屠城,无论大主教还是贫苦农民,恐怖的死亡都一视同仁,人们眼看教廷对黑死病束手无策,而黑死病比严酷的宗教统治更恐怖,当人间已经变成地狱,被恐惧逼得疯狂和麻木的人们来说,教廷的酷刑在黑死病面前也没了什么威慑力上的优势……
欧洲人终于受够了几百年不断被迫出演这出名叫《黑死病》的恐怖片,被逼到绝境的人们反而从上千年的宗教高压下挣脱出来,开始靠近科学和人性的光明,重新开始重视人性本身、并努力探寻自然现象后的规律和原理——黑死病无意中打破了教廷强加给社会的沉重枷锁,社会转型变得十分顺畅,科学技术发展了,天主教会的□□地位被打破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酝酿产生了……
然后他们才开始修建下水道、发明抽水马桶而不再随手往街上倒马桶、学会保护干净的水源、改变游牧民族几乎不洗澡的传统、开始普及用刀叉而不再用手吃饭、医学真正开始成为“医学”而不再是宗教的附属、解剖学不再是禁忌……在研究“怎么”的同时,也开始探寻和发现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经历了黑死病的欧洲文明终于走上光明的道路,而走上光明道路的欧洲又因此而摆脱了黑死病,无论从逻辑和历史现实上来说,鼠疫都已经不再有大规模爆发的条件。
鼠疫杆菌是一种一根筋(不容易变异,和流感病毒正好相反)、特别需要肮脏环境的病毒,哪怕公共卫生水平仅仅达到“一般”,它就没有什么传播的机会,到眼下这个时候,英国已经一百年没有发生过鼠疫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海伦娜坚信自己的判断。
……
但这不仅仅是一场纸上的考试或者论文,身在其中的海伦娜也看到,同样来自于历史记载的一些细节,似乎都符合了眼下的情形:比如鼠疫最爱出现的时机都是寒冷潮湿的冬天,爆发的高峰期却通常是温暖5、6月,而且鼠疫总是从商船云集的港口登陆,然后沿着交通要道慢慢扩散到偏远的地方,所以古代的记录中,人们把带来疫病的船叫做瘟神号。诸如在海港的浓雾中,幽灵般驶来一艘带来瘟疫的不详之船之类的场景,到现代都是最好的恐怖片题材。
怪不得人们不允许水手上岸,可是没用的,中世纪的人们就那样做了,人不能上岸,船上的老鼠和跳蚤却能。难道真的……不不不,不可能!
所以在经过秉烛长谈却毫无结论之后,被大家认为已经回房间休息的海伦娜却裹着斗篷从后门溜了出来,在这个特殊时期,郡长府邸有点混乱,郡长大人被封锁在港口区,一脸惶恐的郡长夫人目光呆滞,看上去好像也要病倒了,医生、教会人士、本地士绅和地方官却来往不息,管家和仆人们忙乱的在整个屋子走来走去……海伦娜认为根本没人会注意到她,而愿意跟她一起去冒险的昆恩医生在后门跟她汇合。
可两人还没走出几步,被主人留在这里的菲尔就跟了上来,并且不顾海伦娜的劝阻,一副“我跟定你了”的模样,海伦娜担心在附近逗留太久会引起更多人注意,只好带着菲尔一起匆匆离开了郡长官邸。
必须得承认,菲尔的内心其实是有点小激动的,被主人留在港口隔离区之外的他原本十分彷徨,看到奥古斯汀小姐和斯宾塞先生的到来,才让他觉得又有了点主心骨(而且他不自觉的把奥古斯汀小姐排在了比较主要的位置),现在小姐明明知道了鼠疫的传闻都不肯回去,反而还偷偷溜出来,难道不是终于要上演“痴情刚烈未婚妻勇闯鼠疫隔离区,发誓要和她的爱人同生共死”的感人戏码了吗?!
上帝啊!如此凄美动人的故事,一定会被人写成小说!说不定还会写成歌剧,被一直歌颂流传下去!那么,忠诚的菲尔一定是这里面最必不可少的角色吧?
人们会怎样传颂他的名字啊,小说家会怎样描写他劝阻奥古斯汀小姐不成、反被她一片痴情感动,于是在南安普顿的夜幕中怀着满腔忠诚毅然带着她一起去追随主人的精彩桥段!音乐家会谱出多么动人的曲子,由最著名的演员唱出他此时慷慨激昂的心情……
还没有完全脱离中二期的菲尔沉浸在这种情绪中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发现奥古斯汀小姐的目的地似乎并不是主人所在的港口区,而他想象中如何引开巡逻士兵让大家可以偷偷闯进隔离区、如何向主人诉说奥古斯汀小姐的刚烈和衷情的情景可能都不会出现了!
“菲尔,从这里你就可以不用跟着我了,据说我们离住在高地的吉普赛人已经不太远了,昆恩先生会带我去。”
海伦娜的话进一步粉碎了菲尔那戏剧化的幻想,菲尔呆呆的看着主人的未婚妻,这位非同寻常的年轻小姐:马灯的光芒映得四周的薄雾隐隐发光,雾气流动着,像一团团光晕笼罩着她,在无边的夜空下,她仿佛跟日常那个穿着华服的贵族小姐很不一样了,她看上去既纯洁美丽,又神秘莫测,明明近在眼前,却好像很遥远。
“菲茨威廉既然把你留在隔离区之外,一定是希望你可以帮助他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现在我和昆恩医生要去最早传出鼠疫消息的吉普赛人部落寻找这个消息的源头。所以你跟着我也没有用,你的位置应该在你主人派遣的地方,赶快回去吧,如果有人问起,就把我和昆恩医生的去处告诉他们。”
海伦娜和蔼而坚决的向菲尔挥挥手,后退两步,又叮嘱道:“记住,我们是去寻找鼠疫谣言的源头,而不是鼠疫的源头,这其中有很大的分别。”
菲尔呆呆的看着海伦娜转身远去,她的话仿佛给他施了定身咒——她说得很对,菲尔的位置应该在主人能用到的地方,而且,奥古斯汀小姐要去的地方,是最早传出鼠疫的吉普赛人部落……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年轻小姐啊!菲尔张口结舌,不知道如何劝说,而他觉得也完全指望不上那位年轻的医生——昆恩先生,因为……噢!菲尔在心里哀叹——昆恩先生眼里只有奥古斯汀小姐,他眼里的狂热,比他手里那盏玻璃马灯中的火苗还要明显。
可怜的菲尔就这样又牵着马回到了郡长官邸,满心都是困惑和不解。以至于他传给大家和他主人的消息里,都流露着这种受惊过度的语气,结果这个消息引起的反响比海伦娜预期的还要强烈,人们那种钦佩、不解、困惑、焦虑、担忧……的劲儿,就别提了。
尤其是被困在港口区,还在每天绞尽脑汁写信安抚未婚妻的某位绅士。
...
...
但是……
海伦娜挥了挥手,似乎想甩掉这片叫人不寒而栗的无形死灰,她嘀咕道:“这不可能!”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完全无视她的这一举动,因为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相信,第二反应才是不得不想办法躲避、逃离和祈祷,至于勇敢面对……离最后一次鼠疫爆发已经一百年过去了,英国人依然被“黑死病”这个词吓得噤若寒蝉,海伦娜之前觉得人们那些略有些过度的反应顿时都得到了解释。
但是牛顿先生有另一个问题,他有些迟疑的取下帽子:“奥古斯汀小姐,我和这几位年轻的先生确实有医学方面的问题希望与你当面探讨……”
“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海伦娜郁闷的继续嘀咕道,“我不相信这能被确诊为黑死病,希望医生们没有用同一把未经消毒的手术刀给所有人放血……当然,希望你们不要觉得我冒昧,请尽管把我当作你们的助手好了。”
海伦娜谦逊而诚恳的,甚至有些眼巴巴的望着昆恩先生等几位刚刚毕业的年轻医生,她很渴望能加入他们,都怪菲茨威廉把她给关得太久了,为了区区一个婚礼,值得么!……
好吧,对于像海伦娜这样的年轻小姐来说,结婚确实太重要了,但这个仪式所提供的身份认同却并不是范小予急需的,用现代眼光来看,海伦娜有财产(嫁妆),又可以工作获得收入,遇到爱情时大可以轻松愉悦的享受恋爱,根本不用急着结婚生子。
同样是年轻女子,要是在现代,人们只要知道她是正经医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就会给她以身份和专业知识上的基本认同——医生,就算担心她经验不足,那好歹也是刚毕业还有待在实践中提升水平的年轻医生。
对范小予来说,这个身份自然比“霍华德夫人”的含金量更高,因为这种个体认同完全属于她个人,是她凭自己的头脑和努力学习获得的,谁也无法剥夺,跟古代的情形正好相反:
在古代,你擅长医学也好,你像简奥斯汀那样文采斐然也好,像她知道的伦敦那位(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喜欢和了解机械设计的年轻女士也好,都只有一个身份类别——女,而且前途也只有一种——嫁人生子。东方的中国要求三从四德,西方要求女性必须在“保护”下生活,归根结底就是必须依附于男权生存,红楼梦中的老祖宗、傲慢与偏见中的凯瑟琳老夫人,“霍华德夫人”……都是男权给女性赋予的身份,她们可能属于任何一个同时代女性,所以她们都叫做某某氏、某某小姐、某某夫人,而她们真实的个体则在主流社会意识中面目模糊。
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到来让现代化进程加快了,女性的自我意识随着社会进步而有所进步,护理学的鼻祖、伟大的南丁格尔女士在简奥斯汀之后不久的时代出现,创立了护士这门伟大的职业,并且同样终身未婚。可惜历史的惯性和传统的社会压力更加强大,比如,相比东方的裹脚,英国看似已经放开了可怕的紧身衣,却只有这么短短几十年而已,紧身衣会在稍后的维多利亚时代卷土重来,而且变本加厉,人们用紧身衣勒出的极致细腰和用裙撑撑起的繁琐裙摆,塑造出夸张的女性线条,直到又过去一两百年后的一战和二战期间,女性才逐渐摆脱了束身衣,穿上了线条硬朗简约、具有现代感的时装,甚至可以外穿长裤和泳衣,中国也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才对女性渐渐放开了裹脚的酷刑。
幸运的是眼前这几位先生没有让她沮丧太久,昆恩先生首先就忍不住:“助您怎么能这样说!奥古斯汀小姐!请不要如此令我们羞愧,和您天才的学识相比,我认为自己尚且还不够资格成为您的助手。”
那几位医学生有的默默点头,有的喃喃附和,海伦娜突然发现,他们眼中有着和她一样的热切期盼。
她的眼睛亮了。
“小姐!奥古斯汀小姐!……”菲尔牵着一匹马,气喘吁吁地走在一条还算宽阔的山路上,只是为了试图追上前面的两个人。
已经是夜色朦胧,淡淡的雾气开始弥漫四周,遮掩了原本应该十分明亮的月色,那两人裹着斗篷、提着马灯的身影走得却十分迅速,尤其是身材更为瘦小的那一位,脚步尤其轻盈敏捷。
“奥古斯汀小姐!”菲尔既害怕又焦虑,他终于丢下手里的马缰,快步小跑起来,“您是不是走错路了!这是去高地的路,再往上走,甚至都能看见下面的港口了!”
海伦娜停住脚步转过身来,无辜的蓝眼睛认真的看着菲尔:“港口?为什么要去港口?”
菲尔震惊的结巴起来:“不去……港口?那……那么,您,我是说,为什么……”
这要从海伦娜和牛顿先生以及医学生们的一拍即合说起。海伦娜不愿无功而返,而被疫情困扰的牛顿先生和医学生们都希望能跟这位新晋的医学界名人谈谈,于是他们一起回到了在此暂住的郡长府邸,抱着渺茫的希望,打算对疫情进行一番学术讨论,大家都满心以为,第二天一大早就由查理·斯宾塞先生再护送海伦娜回去也不迟。
但无论是因为先入为主的想法,还是源于对这个时代现状的认知,海伦娜都不相信发生了鼠疫——喂!范小予那从不挂科的招牌是随便砸的吗!想想“第一次卫生革命”是从何溯源,还有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没错,这些都跟俗称黑死病的鼠疫息息相关。黑死病对中世纪整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如此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改变了欧洲文明的发展方向。
回想中世纪晚期,最先到达中国的西方人曾对古代中国那先进的农耕文明、整洁宏伟的城市、先进的下水和排水系统赞叹不已,传回西方的都是说不尽的艳羡,因为对比之下,当时的西方游牧文明从各方面来说都还处于蒙昧落后的黑暗时期,在生活上的表现就是几乎没有什么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人们长期被各种疾病、瘟疫轮流侵袭,在宗教压迫最黑暗的时代终于也同时发生了人类史上最恐怖的黑死病瘟疫,范围波及整个欧洲和中亚地区,夺走了三分之一人口,时间长达几个世纪。
那真是人类史上的黑暗世纪,病毒所到之处,鼠疫屠城,无论大主教还是贫苦农民,恐怖的死亡都一视同仁,人们眼看教廷对黑死病束手无策,而黑死病比严酷的宗教统治更恐怖,当人间已经变成地狱,被恐惧逼得疯狂和麻木的人们来说,教廷的酷刑在黑死病面前也没了什么威慑力上的优势……
欧洲人终于受够了几百年不断被迫出演这出名叫《黑死病》的恐怖片,被逼到绝境的人们反而从上千年的宗教高压下挣脱出来,开始靠近科学和人性的光明,重新开始重视人性本身、并努力探寻自然现象后的规律和原理——黑死病无意中打破了教廷强加给社会的沉重枷锁,社会转型变得十分顺畅,科学技术发展了,天主教会的□□地位被打破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酝酿产生了……
然后他们才开始修建下水道、发明抽水马桶而不再随手往街上倒马桶、学会保护干净的水源、改变游牧民族几乎不洗澡的传统、开始普及用刀叉而不再用手吃饭、医学真正开始成为“医学”而不再是宗教的附属、解剖学不再是禁忌……在研究“怎么”的同时,也开始探寻和发现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经历了黑死病的欧洲文明终于走上光明的道路,而走上光明道路的欧洲又因此而摆脱了黑死病,无论从逻辑和历史现实上来说,鼠疫都已经不再有大规模爆发的条件。
鼠疫杆菌是一种一根筋(不容易变异,和流感病毒正好相反)、特别需要肮脏环境的病毒,哪怕公共卫生水平仅仅达到“一般”,它就没有什么传播的机会,到眼下这个时候,英国已经一百年没有发生过鼠疫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海伦娜坚信自己的判断。
……
但这不仅仅是一场纸上的考试或者论文,身在其中的海伦娜也看到,同样来自于历史记载的一些细节,似乎都符合了眼下的情形:比如鼠疫最爱出现的时机都是寒冷潮湿的冬天,爆发的高峰期却通常是温暖5、6月,而且鼠疫总是从商船云集的港口登陆,然后沿着交通要道慢慢扩散到偏远的地方,所以古代的记录中,人们把带来疫病的船叫做瘟神号。诸如在海港的浓雾中,幽灵般驶来一艘带来瘟疫的不详之船之类的场景,到现代都是最好的恐怖片题材。
怪不得人们不允许水手上岸,可是没用的,中世纪的人们就那样做了,人不能上岸,船上的老鼠和跳蚤却能。难道真的……不不不,不可能!
所以在经过秉烛长谈却毫无结论之后,被大家认为已经回房间休息的海伦娜却裹着斗篷从后门溜了出来,在这个特殊时期,郡长府邸有点混乱,郡长大人被封锁在港口区,一脸惶恐的郡长夫人目光呆滞,看上去好像也要病倒了,医生、教会人士、本地士绅和地方官却来往不息,管家和仆人们忙乱的在整个屋子走来走去……海伦娜认为根本没人会注意到她,而愿意跟她一起去冒险的昆恩医生在后门跟她汇合。
可两人还没走出几步,被主人留在这里的菲尔就跟了上来,并且不顾海伦娜的劝阻,一副“我跟定你了”的模样,海伦娜担心在附近逗留太久会引起更多人注意,只好带着菲尔一起匆匆离开了郡长官邸。
必须得承认,菲尔的内心其实是有点小激动的,被主人留在港口隔离区之外的他原本十分彷徨,看到奥古斯汀小姐和斯宾塞先生的到来,才让他觉得又有了点主心骨(而且他不自觉的把奥古斯汀小姐排在了比较主要的位置),现在小姐明明知道了鼠疫的传闻都不肯回去,反而还偷偷溜出来,难道不是终于要上演“痴情刚烈未婚妻勇闯鼠疫隔离区,发誓要和她的爱人同生共死”的感人戏码了吗?!
上帝啊!如此凄美动人的故事,一定会被人写成小说!说不定还会写成歌剧,被一直歌颂流传下去!那么,忠诚的菲尔一定是这里面最必不可少的角色吧?
人们会怎样传颂他的名字啊,小说家会怎样描写他劝阻奥古斯汀小姐不成、反被她一片痴情感动,于是在南安普顿的夜幕中怀着满腔忠诚毅然带着她一起去追随主人的精彩桥段!音乐家会谱出多么动人的曲子,由最著名的演员唱出他此时慷慨激昂的心情……
还没有完全脱离中二期的菲尔沉浸在这种情绪中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发现奥古斯汀小姐的目的地似乎并不是主人所在的港口区,而他想象中如何引开巡逻士兵让大家可以偷偷闯进隔离区、如何向主人诉说奥古斯汀小姐的刚烈和衷情的情景可能都不会出现了!
“菲尔,从这里你就可以不用跟着我了,据说我们离住在高地的吉普赛人已经不太远了,昆恩先生会带我去。”
海伦娜的话进一步粉碎了菲尔那戏剧化的幻想,菲尔呆呆的看着主人的未婚妻,这位非同寻常的年轻小姐:马灯的光芒映得四周的薄雾隐隐发光,雾气流动着,像一团团光晕笼罩着她,在无边的夜空下,她仿佛跟日常那个穿着华服的贵族小姐很不一样了,她看上去既纯洁美丽,又神秘莫测,明明近在眼前,却好像很遥远。
“菲茨威廉既然把你留在隔离区之外,一定是希望你可以帮助他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现在我和昆恩医生要去最早传出鼠疫消息的吉普赛人部落寻找这个消息的源头。所以你跟着我也没有用,你的位置应该在你主人派遣的地方,赶快回去吧,如果有人问起,就把我和昆恩医生的去处告诉他们。”
海伦娜和蔼而坚决的向菲尔挥挥手,后退两步,又叮嘱道:“记住,我们是去寻找鼠疫谣言的源头,而不是鼠疫的源头,这其中有很大的分别。”
菲尔呆呆的看着海伦娜转身远去,她的话仿佛给他施了定身咒——她说得很对,菲尔的位置应该在主人能用到的地方,而且,奥古斯汀小姐要去的地方,是最早传出鼠疫的吉普赛人部落……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年轻小姐啊!菲尔张口结舌,不知道如何劝说,而他觉得也完全指望不上那位年轻的医生——昆恩先生,因为……噢!菲尔在心里哀叹——昆恩先生眼里只有奥古斯汀小姐,他眼里的狂热,比他手里那盏玻璃马灯中的火苗还要明显。
可怜的菲尔就这样又牵着马回到了郡长官邸,满心都是困惑和不解。以至于他传给大家和他主人的消息里,都流露着这种受惊过度的语气,结果这个消息引起的反响比海伦娜预期的还要强烈,人们那种钦佩、不解、困惑、焦虑、担忧……的劲儿,就别提了。
尤其是被困在港口区,还在每天绞尽脑汁写信安抚未婚妻的某位绅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