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写阮瑀和竹林七贤,写太快就记混了。
竹林七贤里没有阮瑀,有的是阮瑀的儿子阮籍。
——
“这两位都是扶风郿县人,”淳于壮指着最后的两位年轻人介绍道,“这位姓孟名达,字子敬,故凉州刺史孟他之子,以武科第一见录;另一位姓法名正,字孝直,参加文科考试而见录。”
孟达和……法正?
我顿时眼睛都绿了。
这两位才是我如雷贯耳的人物啊……尤其是法正法孝直!据说是在谋略上完爆诸葛亮庞统的超级天才!至于孟达这个反复无常的二五仔,比起脑子缺筋的魏延,他才是真正的墙头草——不过能让刘备、曹丕甚至诸葛亮都十分看重,他至少不是废物。
不过,我也没有放过他这含糊不清的最后一句话:“文科第几?”
淳于壮看了王烈一眼,答道:“因其所作答卷太过出人意外,所以没有评定。”
“试卷在不在?”我来了兴趣,“我看一看。”
早就听说过法正这人虽然才能出众,但个人节操一般,大概类似于刘备的郭嘉。
“这份就是,请主公过目。”淳于壮自案几上摸出一份答题纸,双手捧在了我的面前。
我接过来直接扫到了最后一题,略有惊异地发现,他选的是最后一道题:“七、以目前我方之势,如何才能更进一步。”
“选这道题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吧?”我问。
王烈捋须颔首:“大概不超过五个,但大都泛泛而谈,毫无实质内容。”
我低头去看法正的答案。
“汉室已不可兴,刘氏更不可扶……(此处略去八百余字)”
然后我看向了法正:“如果以九月初的形势来看,我军正与袁绍的精锐对阵于河北,形势尚未明了,袁绍依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但为什么你从头到尾只提了一句?”
他唯一提到袁绍的一句话是……“袁氏已入冢中,将如枯骨”。
“袁绍一战而大败,精锐已经丧失殆尽,却连休整操练的时间都不留,便再一次集结州郡兵力与凉公大战,这简直是自寻死路,没有谈论的价值。”法正一脸认真地回答了我。
“但看你全篇,对于曹操、孙坚、刘表等人,也几乎没有怎么提及啊。”我又问。
他露出了笑意:“连袁绍都已经不值一提,这些人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你倒是比我还有信心。”我摇头笑道,又将全文看了一遍。
他只用一段简单提了一下袁曹孙刘四路,而后最主要的内容都在讲两个问题:其一是如何处理刘氏,其二是……马腾。
在对待刘协的问题上,他的意见是……刘协颠沛半生,多次被权臣架空,早已没了雄图壮志,就算留一条命也掀不起风浪,不如搞一次禅位的把戏。
而在对待马腾的问题上,他说得并不算隐晦,大概是……不要让他活下去。
我长出了口气,觉得这年轻的谋士连这些敏感的问题也敢毫不避讳地写,确实有些令人惊讶了。
这时白发的纸条递了过来,上面将三个人都评了一番。
“软雨(音),恃才而傲,有节操。
孟达,心直多疑,恐难从一而终。
法正,才略盖绝,然随心而喜,非其主则难御。”
我寻思了片刻,做出了决定:“孟达,你既有军略,便先去魏郡做个都尉,帮助张杨带兵吧?”
“谢凉公!”孟达躬身道谢,看不出有什么不满。
“法正么……”我顿了一顿,“你给我做个随行参谋吧,让我再看看你的才能。”
“随行参谋?”法正点了点头,也是一揖到地,“多谢凉公。”
“彦方先生、子豪兄,这次科举从选拔的人员来看,我已经十分满意了,两位都辛苦了。”我朝两位连日奔波的属下致谢,“我的意思是,这种形式的考试每年都不妨举办一次,为国家选拔一些年轻的才俊,毕竟现在形势相当有利,所辖郡县也足够我们安排大量的新人,你们觉得呢?”
“主公英明!”王烈高举双手表示赞同,“若能将此项制度长期以往地贯彻下去,不愁海内各地的贤才不来依附主公。”
淳于壮也怒拍我的马屁。
对于他们的表现,我当然不会意外,公务员招考向来是个重要性、猫腻油水都极重的大事件,就算从私心来讲,王烈也不希望自己只是个德高望重但有名无实的老臣。
“第一年相当成功,今后,彦方先生要继续在报考和招录的程序上完善细节,在考试与批阅的时候要加大保密措施,决不能让我们的科举成为第二个察举制。”我做了最后的总结与强调,“人才选录是为政之基,如果在哪一步有人徇私舞弊,我不介意杀鸡儆猴。”
王烈与淳于壮均是直起身子,肃然应是。
“主公如此看重人才招纳,乃是为天下人之度量!”王烈还没忘记在怒拍我一记马屁。
-
接待完这批新纳入的属下之后,我分别与贾诩和卫觊进行了短暂的谈话,并在晚上召集了核心文臣进行半公半私的座谈。
“首先,再次祝贺主公大获全胜!”贾诩笑呵呵地建议。
厅中众人无不发出愉快笑声。
我却对他的这个称谓有些不适应:“文和先生,你怎么……”作为我的岳父,贾诩从来没有称呼过我“主公”啊……
他朝我摆了摆手,淡然一笑。
于是我不再追问,转而说道:“此战大获全胜,固然有我和诸位将士在前线拼杀的功劳,但为我们坐镇洛阳、提供粮草、确保后方安全的诸位同样功不可没!”
“这些都是本职工作,不值得称赞。”程昱却不领情,耸肩说道。
“本职工作做得好,同样也是功绩。”我也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朝卫觊招了招手,“伯儒,把你草拟的文书给大家读一读。”
“诺。”卫觊从袖子中掏出了一卷竹简,向四下扫了一眼,清了清嗓子。
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我此时突然宣布什么玩意,但气氛却忽然紧张了起来。
“文武君臣一心,三军将士用命,故我方得以两战大胜袁绍。为表彰有功文武,经研究讨论,拟决定对有功者升赏如下……”卫觊不紧不慢地开口。
“司隶治中从事王烈,主持科举选拔俊才有功,封安德侯,千户……”
并没参与之前讨论的王烈显然一呆。
“河南太守程昱,守土督粮有功,封卫侯,八百户。”
同样没有参与讨论的程昱嘴角一咧,刚想说句什么来反驳一下,被我用严厉的目光逼退了回去。
“司隶校尉贾诩,辅佐谋划有功,封宣威侯,八百户。
凉州刺史庞柔,治民为政有功,封显亲侯,五百户。”
(注:以上封侯者的名号,皆是按照籍贯地名而取。)
“凉州从事赵歧,辅佐庞柔安民有功,封关内侯,三百户。
兵曹从事韩暨,征募青壮有功,封关内侯,三百户。
簿曹从事卫觊,前后操持有功,封关内侯,三百户。
兖州刺史张辽及少将高顺、上尉黄东,退敌有功,并封关内侯,三百户。
河东太守梁山、河内太守李典、少将褚燕、甘宁,攻略上党有功,并封关内侯,三百户。
少将吕布、杨奉、秦阵、拓拔野,力战袁军有功,录其前后功,并封关内侯,三百户。
京兆太守邴原,抚民有功,封关内侯,两百户。
魏郡太守张杨、赵国相张郃,并封关内侯,两百户。
参军荀攸、参谋戏君,谋划有功,并封关内侯,百户。
少尉黄忠,杀敌将牵招有功,升中尉,赏金十斤。
其余有功将士,各有赏赐。”
“主公,此事不妥,”王烈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主公或许不太了解,非王者不能赐侯……但伯儒你也不知道吗?”
卫觊正要解释,我笑着挥手:“彦方先生,那我先称王如何?”
“称王……”王烈还没回答,这边程昱已经摇起了头,“这事还是稍缓一下吧?而封侯对现在的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意思。”
“攸也以为,此事不宜过于太急,太急则易成众矢之的。”荀攸也不赞同。
一下子三个重量级人物都表示反对,原本还踌躇满志准备大肆封赏一番的我顿时有些踌躇。
“是王是公,无非是个名义,”韩暨则对我给予了支持,“我们何必执着于此?”
“几位不想主公过早称王,无非是担心成为天下人的眼中钉,”戏君无所谓地笑道,“但以如今之形势,就算成为天下人的众矢之的,谁又能奈我何?”
我也露出了笑容:不错,我又不是袁术,以我现在的实力,就算曹操、孙坚、刘表、刘协等等联合起来讨伐我,我也有信心一一击退,何况……曹操早就是叛军,刘表三番五次给刘协下绊子,孙坚多年来被朝廷公卿公然歧视,难道刘协会幼稚到指望他们能拧成一股绳来打我?再者,就算是历史上的袁术,面对曹操、刘备、吕布、孙策的联军,从称帝到饿死,他也撑了足足两年半的时间。
给我两年半的时间……我甚至感觉自己已经可以统一天下了。
“文和老弟,你从头到尾也没说话……”程昱看了身边的贾诩一眼。
贾诩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诩以为,称王之事不妨放上一放,封侯之事倒是不妨稍加斟酌后予以实施。”
“我也没想现在称王。”我的本意就是让大家高兴一下……
“何况,朝廷的使者明日就要抵达洛阳,”他补充道,“我们不妨看看形势再说。”
我微微一怔,额头上却有东西突突一跳:马腾和荀彧吗?
竹林七贤里没有阮瑀,有的是阮瑀的儿子阮籍。
——
“这两位都是扶风郿县人,”淳于壮指着最后的两位年轻人介绍道,“这位姓孟名达,字子敬,故凉州刺史孟他之子,以武科第一见录;另一位姓法名正,字孝直,参加文科考试而见录。”
孟达和……法正?
我顿时眼睛都绿了。
这两位才是我如雷贯耳的人物啊……尤其是法正法孝直!据说是在谋略上完爆诸葛亮庞统的超级天才!至于孟达这个反复无常的二五仔,比起脑子缺筋的魏延,他才是真正的墙头草——不过能让刘备、曹丕甚至诸葛亮都十分看重,他至少不是废物。
不过,我也没有放过他这含糊不清的最后一句话:“文科第几?”
淳于壮看了王烈一眼,答道:“因其所作答卷太过出人意外,所以没有评定。”
“试卷在不在?”我来了兴趣,“我看一看。”
早就听说过法正这人虽然才能出众,但个人节操一般,大概类似于刘备的郭嘉。
“这份就是,请主公过目。”淳于壮自案几上摸出一份答题纸,双手捧在了我的面前。
我接过来直接扫到了最后一题,略有惊异地发现,他选的是最后一道题:“七、以目前我方之势,如何才能更进一步。”
“选这道题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吧?”我问。
王烈捋须颔首:“大概不超过五个,但大都泛泛而谈,毫无实质内容。”
我低头去看法正的答案。
“汉室已不可兴,刘氏更不可扶……(此处略去八百余字)”
然后我看向了法正:“如果以九月初的形势来看,我军正与袁绍的精锐对阵于河北,形势尚未明了,袁绍依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但为什么你从头到尾只提了一句?”
他唯一提到袁绍的一句话是……“袁氏已入冢中,将如枯骨”。
“袁绍一战而大败,精锐已经丧失殆尽,却连休整操练的时间都不留,便再一次集结州郡兵力与凉公大战,这简直是自寻死路,没有谈论的价值。”法正一脸认真地回答了我。
“但看你全篇,对于曹操、孙坚、刘表等人,也几乎没有怎么提及啊。”我又问。
他露出了笑意:“连袁绍都已经不值一提,这些人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你倒是比我还有信心。”我摇头笑道,又将全文看了一遍。
他只用一段简单提了一下袁曹孙刘四路,而后最主要的内容都在讲两个问题:其一是如何处理刘氏,其二是……马腾。
在对待刘协的问题上,他的意见是……刘协颠沛半生,多次被权臣架空,早已没了雄图壮志,就算留一条命也掀不起风浪,不如搞一次禅位的把戏。
而在对待马腾的问题上,他说得并不算隐晦,大概是……不要让他活下去。
我长出了口气,觉得这年轻的谋士连这些敏感的问题也敢毫不避讳地写,确实有些令人惊讶了。
这时白发的纸条递了过来,上面将三个人都评了一番。
“软雨(音),恃才而傲,有节操。
孟达,心直多疑,恐难从一而终。
法正,才略盖绝,然随心而喜,非其主则难御。”
我寻思了片刻,做出了决定:“孟达,你既有军略,便先去魏郡做个都尉,帮助张杨带兵吧?”
“谢凉公!”孟达躬身道谢,看不出有什么不满。
“法正么……”我顿了一顿,“你给我做个随行参谋吧,让我再看看你的才能。”
“随行参谋?”法正点了点头,也是一揖到地,“多谢凉公。”
“彦方先生、子豪兄,这次科举从选拔的人员来看,我已经十分满意了,两位都辛苦了。”我朝两位连日奔波的属下致谢,“我的意思是,这种形式的考试每年都不妨举办一次,为国家选拔一些年轻的才俊,毕竟现在形势相当有利,所辖郡县也足够我们安排大量的新人,你们觉得呢?”
“主公英明!”王烈高举双手表示赞同,“若能将此项制度长期以往地贯彻下去,不愁海内各地的贤才不来依附主公。”
淳于壮也怒拍我的马屁。
对于他们的表现,我当然不会意外,公务员招考向来是个重要性、猫腻油水都极重的大事件,就算从私心来讲,王烈也不希望自己只是个德高望重但有名无实的老臣。
“第一年相当成功,今后,彦方先生要继续在报考和招录的程序上完善细节,在考试与批阅的时候要加大保密措施,决不能让我们的科举成为第二个察举制。”我做了最后的总结与强调,“人才选录是为政之基,如果在哪一步有人徇私舞弊,我不介意杀鸡儆猴。”
王烈与淳于壮均是直起身子,肃然应是。
“主公如此看重人才招纳,乃是为天下人之度量!”王烈还没忘记在怒拍我一记马屁。
-
接待完这批新纳入的属下之后,我分别与贾诩和卫觊进行了短暂的谈话,并在晚上召集了核心文臣进行半公半私的座谈。
“首先,再次祝贺主公大获全胜!”贾诩笑呵呵地建议。
厅中众人无不发出愉快笑声。
我却对他的这个称谓有些不适应:“文和先生,你怎么……”作为我的岳父,贾诩从来没有称呼过我“主公”啊……
他朝我摆了摆手,淡然一笑。
于是我不再追问,转而说道:“此战大获全胜,固然有我和诸位将士在前线拼杀的功劳,但为我们坐镇洛阳、提供粮草、确保后方安全的诸位同样功不可没!”
“这些都是本职工作,不值得称赞。”程昱却不领情,耸肩说道。
“本职工作做得好,同样也是功绩。”我也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朝卫觊招了招手,“伯儒,把你草拟的文书给大家读一读。”
“诺。”卫觊从袖子中掏出了一卷竹简,向四下扫了一眼,清了清嗓子。
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我此时突然宣布什么玩意,但气氛却忽然紧张了起来。
“文武君臣一心,三军将士用命,故我方得以两战大胜袁绍。为表彰有功文武,经研究讨论,拟决定对有功者升赏如下……”卫觊不紧不慢地开口。
“司隶治中从事王烈,主持科举选拔俊才有功,封安德侯,千户……”
并没参与之前讨论的王烈显然一呆。
“河南太守程昱,守土督粮有功,封卫侯,八百户。”
同样没有参与讨论的程昱嘴角一咧,刚想说句什么来反驳一下,被我用严厉的目光逼退了回去。
“司隶校尉贾诩,辅佐谋划有功,封宣威侯,八百户。
凉州刺史庞柔,治民为政有功,封显亲侯,五百户。”
(注:以上封侯者的名号,皆是按照籍贯地名而取。)
“凉州从事赵歧,辅佐庞柔安民有功,封关内侯,三百户。
兵曹从事韩暨,征募青壮有功,封关内侯,三百户。
簿曹从事卫觊,前后操持有功,封关内侯,三百户。
兖州刺史张辽及少将高顺、上尉黄东,退敌有功,并封关内侯,三百户。
河东太守梁山、河内太守李典、少将褚燕、甘宁,攻略上党有功,并封关内侯,三百户。
少将吕布、杨奉、秦阵、拓拔野,力战袁军有功,录其前后功,并封关内侯,三百户。
京兆太守邴原,抚民有功,封关内侯,两百户。
魏郡太守张杨、赵国相张郃,并封关内侯,两百户。
参军荀攸、参谋戏君,谋划有功,并封关内侯,百户。
少尉黄忠,杀敌将牵招有功,升中尉,赏金十斤。
其余有功将士,各有赏赐。”
“主公,此事不妥,”王烈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主公或许不太了解,非王者不能赐侯……但伯儒你也不知道吗?”
卫觊正要解释,我笑着挥手:“彦方先生,那我先称王如何?”
“称王……”王烈还没回答,这边程昱已经摇起了头,“这事还是稍缓一下吧?而封侯对现在的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意思。”
“攸也以为,此事不宜过于太急,太急则易成众矢之的。”荀攸也不赞同。
一下子三个重量级人物都表示反对,原本还踌躇满志准备大肆封赏一番的我顿时有些踌躇。
“是王是公,无非是个名义,”韩暨则对我给予了支持,“我们何必执着于此?”
“几位不想主公过早称王,无非是担心成为天下人的眼中钉,”戏君无所谓地笑道,“但以如今之形势,就算成为天下人的众矢之的,谁又能奈我何?”
我也露出了笑容:不错,我又不是袁术,以我现在的实力,就算曹操、孙坚、刘表、刘协等等联合起来讨伐我,我也有信心一一击退,何况……曹操早就是叛军,刘表三番五次给刘协下绊子,孙坚多年来被朝廷公卿公然歧视,难道刘协会幼稚到指望他们能拧成一股绳来打我?再者,就算是历史上的袁术,面对曹操、刘备、吕布、孙策的联军,从称帝到饿死,他也撑了足足两年半的时间。
给我两年半的时间……我甚至感觉自己已经可以统一天下了。
“文和老弟,你从头到尾也没说话……”程昱看了身边的贾诩一眼。
贾诩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诩以为,称王之事不妨放上一放,封侯之事倒是不妨稍加斟酌后予以实施。”
“我也没想现在称王。”我的本意就是让大家高兴一下……
“何况,朝廷的使者明日就要抵达洛阳,”他补充道,“我们不妨看看形势再说。”
我微微一怔,额头上却有东西突突一跳:马腾和荀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