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回消息传来起疑心叛国之人诈城门
泰安州仁威皇宫中,皇上高翔见到了回来的三皇子高裕清,父子二人与国师黄国辉在一起谈话。
“皇儿,你刚从战场上回来,请与朕说说最近战况?”高翔微笑着向高裕清问道。
“回父皇的话,武元帅所率大军与远安军之战正胶着中,原来我军处于劣势,但后来皇叔高虎率援军而至,大败了远安军,取得一场大胜,扭转了局势,我离开大军之时,远安人正向边境撤退,武元帅与皇叔正挥军追去。”高裕清将他所知一一说了出来。
高翔听到后龙颜大悦,笑容满脸地对另一旁的黄国辉说道:“果然是我仁威国洪福齐天,大军一到,敌人必定灰飞烟灭,皇弟高虎所领太明州虎贲确是一支虎狼之师,这点朕早已知晓,想不到他领军来援如此及时,高虎与武尚王,再加上何彪,三人一起,手下更猛将如云,兵士精锐,人马众多,如何能不胜?看来,朕该马上准备酒席以迎接凯施之师了。”说完高翔禁不住心中欢喜,高声地哈哈大笑。
黄国辉听了之后,并没有特别喜悦的神情,而是向高裕清问道:“三皇子,你说远安军退去,武元帅挥军追赶?这远安军既然退军,必层层留下后援,武元帅如何指挥破敌?”
“远安军是乘黑夜突然整军退去,我军发现时已走了半天,武元帅欲全军追赶时,皇叔提出分兵,他独自率太明州虎贲轻装追赶而去,武元帅率大军从后追赶。但到我离开大军时,还未能追赶到皇叔的兵马,而我急着护送小武将军回来,来不及等待消息了,战况所知到此为止了。”高裕清再度一一答道。
“武元帅与高王爷分兵了?远安军乘夜急退?”黄国辉满腹狐疑。
“三皇子,麻烦你再将武元帅出战以来所有战情详细告诉我听。”黄国辉说道。
高裕清遂将战情一一道来,黄国辉边听边问,还不停地叫高裕清将细节讲得更清楚一点,当高裕清说完后,黄国辉摇着头长叹了一声。
听到黄国辉这一声叹,皇上高翔心中一惊,急忙问道:“国师,何事慨叹?我军正将凯施而回,国师却为何忧心忡忡?”
“回皇上,这次武元帅与高王爷分兵追击是一大错误啊,远安军的退兵很可疑,极可能是个陷井。”黄国辉回答道。
高翔听了很不高兴,觉得黄国辉所讲并不真实:“国师多虑了吧?皇儿刚才不是说我军大胜,才逼得远安军撤退?既然对方败退,必然士气低落,为求活命慌不择路,正是我军乘胜追击之时,为何却觉得可疑?”
黄国辉眉头紧皱,摇着头道:“远安人这次胆敢大举起兵犯我仁威,必然经过多年准备,志在必得,哪会这般轻言放弃?况且远安大军以云清风为帅,此人如何,世人皆知,他刚毅果断,足智多谋,是个极难对付的敌人,与我军交锋,其实是互有胜负,武元帅与高王爷的联军对于远安军来说,优势并不太大,那场胜利,并没有动得了远安人筋骨,损失有限,远安人岂会就此退军?更有,就算是退军,也应留下后援,层层抵挡我大军的追击,以护送主将安然撤退,岂会全军乘夜一齐退去之理?所以微臣觉得这是个天大的阴谋,这退兵里有诈!”
高翔听后惊出一声冷汗,惊慌地说道:“如按国师所言,武元帅的大军岂非危险之极?那如何是好?万一武元帅失败了,朕之泰安则危了。”
“皇上稍安毋燥,这只是臣下所猜测,未必成真。武元帅身经百战,文武双全,这一点他必定能想得出,也会及时作出应对之策,转危为安的。“
听到黄国辉这样说,高翔才放下心来:“如此甚好,刚才国师所言吓死朕了,朕亦相信天佑我仁威,必定能大胜而回。“
黄国辉点点头,再向高翔道:“皇上,微臣认为,未雨绸缪,方为上策,虽不知武元帅胜负如何,泰安州也应加强守卫,微臣现即回神威营安排一切。“
高翔虽然觉得黄国辉过于小心了,但也不便反对,只好说道:“准奏!“
辞别皇帝高翔,离开了仁威皇宫之后,黄国辉马不停蹄,马上奔往神威营中,召集所有将领,安排镇守一事。
他在皇宫中听了三皇子所说的军情进展,心中极不舒服,隐隐觉得不妙,但又不便对高翔明言,太悲观的说话皇上必然不爱听,但这种不安感让他不能不马上行动。
神威营中将星云集,当朝国师黄国辉当中主帅案后正襟危坐,二排猛将列队站立,为首二人,其一是神威营统领洪圣海,另一人却是仁威水师统领杨智。
黄国辉轻咳一声,下面众将噤若寒蝉,无一人发出声音,可见黄国辉所属之纪律严明。
“各位将军!“黄国辉叫了一声,停顿了一下,环顾了一眼两旁猛将,然后再说道。
“远安人突然发兵犯我仁威,皇上下旨着武尚王、何彪将军领军迎战,我军虽取得了一场大胜,但后面却极可能犯下大错,铸成大祸,凡事以最坏打算作准备是隐妥之策,故此召集各位将军来共商守卫泰安州之事。“
洪圣海代表众将上来说话:“属下等谨尊国师号令,请国师安排末将等,末将等人必定不惜肝脑涂地,为国家拼尽全力!“
“好!“黄国师一声令下:”洪将军,令你马上将泰安州各门关闭,只剩下正门,你率领神威营二万人马驻营在城门前守卫城门,切莫放过任何可疑人进泰安州,并且密切注意泰安州附近有否兵马靠近。“
“末将领命!“洪圣海得令后马上离场,率领部属转身离去,安排一切事宜。
“杨智将军。“黄国辉对另一边的水军统领杨智叫道。
“末将在,国师有何吩咐?“杨智上前拱手行礼道。
杨智当年在泰安州码头与张子龙认识,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识,及后张子龙大破倭人大军,俘获倭人巨舰,运回泰安州后,经过科技院的改造,早已制造出多艘比倭人巨舰更大更坚固的战舰,皇上高翔批准了设立仁威水师,张子龙保举了杨智为水军统领。
现在的仁威水师已经成军,舰上装备了科技院发明的多种新式武器,并且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实力相当惊人。
“杨将军,皇上已经下圣旨将张子龙召回,但他迟迟未归,本国师猜想必然是路途遥远,张子龙还在归途之中,他回来之路,必定会经过夏兰州,那里有他的神威营精锐,古柯人也在那里,他们会在那里汇合,而夏兰州与泰安州水路相通,我想你驾船速往夏兰州,一旦见到张子龙,马上将他们以水路运回泰安州来。“
杨智听到后马上领命而去,回到泰安州码头,指挥水师将停泊在江边的十多艘巨型战舰开动,巨帆扬起,浩浩荡荡向夏兰州驶去。
在洪圣海的安排下,泰安州严阵以待,其他三个城门已经紧闭,千斤闸放下,吊桥升起,护城河水放得满满的,而临江一面,水师也将水寨门紧闭,以防敌人从水路进攻。
泰安州正门前面,一座坚固的营寨建立了起来,将泰安州正门紧紧围在中间,任何人要出入泰安州,必定要经过这座营寨,所有进出的人,都要接受守军的仔细检查与盘问,还要出示进出城的路引才可,可算是非常的严密。
洪圣海此刻正坐在营寨当中的帐幕内,他也疑惑得很,曾经派出了很多批游骑出城去侦察,但去了许久,却没有见到一人回来。
这时,有一员值守营门的士兵进来报告:“报洪将军,营门外来了一队我仁威军人马,领军者自称是武尚王将军属下之偏将秦愧明,宣称奉武元帅之命押送俘虏回泰安州,请我军给予放行。“
“哦?武元帅之命押送俘虏回来,这是好事,那武元帅必定是大获全胜,即将班师回朝了,那泰安州的危机解决了。”洪圣海听到后高兴非常,急忙离座而去。
只行了十数步,洪圣海突然感到有点不妥,停下脚步来,仔细思考起来。
这洪圣海跟随黄国师多年任神威营统领,实际上他与黄国师也是师徒关系,早已得到了黄国师的真传,为人不但武功高强,更心思细密,做事稳重无比。
他思前想后,越想越觉得有问题:“听国师所言,我军战情不妙,如何这么快就大胜?而且就算获胜而回,何需先行押送俘虏回国都?沿途众多州府,到处可以安置,将战虏遥遥数百里先行押回,太不合常理了。”
想到此,洪圣海马上吩咐下属:“众将听令,全营紧急召集,各严守岗位,众将披甲上马与我出营去。”
全营人马立即行动,动作异常迅速,而洪圣海也披挂上马,在众将众亲兵簇拥之下走出了营门。
营门外,洪圣海一眼望去,一队约二千多人身穿仁威军服的骑兵正列队等候,地上站着数百个以长绳牵在一起,身上破破烂烂穿着远安军服的俘虏,队伍前有二将在马上,身后“秦”字旗在飞舞。
来者就是已经投敌叛国的秦愧明,不用说,与他前来的绝对不是仁威的兵马,是乔装打扮的远安军,连地上走着的俘虏也是,那么,洪圣海又会否上当?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
泰安州仁威皇宫中,皇上高翔见到了回来的三皇子高裕清,父子二人与国师黄国辉在一起谈话。
“皇儿,你刚从战场上回来,请与朕说说最近战况?”高翔微笑着向高裕清问道。
“回父皇的话,武元帅所率大军与远安军之战正胶着中,原来我军处于劣势,但后来皇叔高虎率援军而至,大败了远安军,取得一场大胜,扭转了局势,我离开大军之时,远安人正向边境撤退,武元帅与皇叔正挥军追去。”高裕清将他所知一一说了出来。
高翔听到后龙颜大悦,笑容满脸地对另一旁的黄国辉说道:“果然是我仁威国洪福齐天,大军一到,敌人必定灰飞烟灭,皇弟高虎所领太明州虎贲确是一支虎狼之师,这点朕早已知晓,想不到他领军来援如此及时,高虎与武尚王,再加上何彪,三人一起,手下更猛将如云,兵士精锐,人马众多,如何能不胜?看来,朕该马上准备酒席以迎接凯施之师了。”说完高翔禁不住心中欢喜,高声地哈哈大笑。
黄国辉听了之后,并没有特别喜悦的神情,而是向高裕清问道:“三皇子,你说远安军退去,武元帅挥军追赶?这远安军既然退军,必层层留下后援,武元帅如何指挥破敌?”
“远安军是乘黑夜突然整军退去,我军发现时已走了半天,武元帅欲全军追赶时,皇叔提出分兵,他独自率太明州虎贲轻装追赶而去,武元帅率大军从后追赶。但到我离开大军时,还未能追赶到皇叔的兵马,而我急着护送小武将军回来,来不及等待消息了,战况所知到此为止了。”高裕清再度一一答道。
“武元帅与高王爷分兵了?远安军乘夜急退?”黄国辉满腹狐疑。
“三皇子,麻烦你再将武元帅出战以来所有战情详细告诉我听。”黄国辉说道。
高裕清遂将战情一一道来,黄国辉边听边问,还不停地叫高裕清将细节讲得更清楚一点,当高裕清说完后,黄国辉摇着头长叹了一声。
听到黄国辉这一声叹,皇上高翔心中一惊,急忙问道:“国师,何事慨叹?我军正将凯施而回,国师却为何忧心忡忡?”
“回皇上,这次武元帅与高王爷分兵追击是一大错误啊,远安军的退兵很可疑,极可能是个陷井。”黄国辉回答道。
高翔听了很不高兴,觉得黄国辉所讲并不真实:“国师多虑了吧?皇儿刚才不是说我军大胜,才逼得远安军撤退?既然对方败退,必然士气低落,为求活命慌不择路,正是我军乘胜追击之时,为何却觉得可疑?”
黄国辉眉头紧皱,摇着头道:“远安人这次胆敢大举起兵犯我仁威,必然经过多年准备,志在必得,哪会这般轻言放弃?况且远安大军以云清风为帅,此人如何,世人皆知,他刚毅果断,足智多谋,是个极难对付的敌人,与我军交锋,其实是互有胜负,武元帅与高王爷的联军对于远安军来说,优势并不太大,那场胜利,并没有动得了远安人筋骨,损失有限,远安人岂会就此退军?更有,就算是退军,也应留下后援,层层抵挡我大军的追击,以护送主将安然撤退,岂会全军乘夜一齐退去之理?所以微臣觉得这是个天大的阴谋,这退兵里有诈!”
高翔听后惊出一声冷汗,惊慌地说道:“如按国师所言,武元帅的大军岂非危险之极?那如何是好?万一武元帅失败了,朕之泰安则危了。”
“皇上稍安毋燥,这只是臣下所猜测,未必成真。武元帅身经百战,文武双全,这一点他必定能想得出,也会及时作出应对之策,转危为安的。“
听到黄国辉这样说,高翔才放下心来:“如此甚好,刚才国师所言吓死朕了,朕亦相信天佑我仁威,必定能大胜而回。“
黄国辉点点头,再向高翔道:“皇上,微臣认为,未雨绸缪,方为上策,虽不知武元帅胜负如何,泰安州也应加强守卫,微臣现即回神威营安排一切。“
高翔虽然觉得黄国辉过于小心了,但也不便反对,只好说道:“准奏!“
辞别皇帝高翔,离开了仁威皇宫之后,黄国辉马不停蹄,马上奔往神威营中,召集所有将领,安排镇守一事。
他在皇宫中听了三皇子所说的军情进展,心中极不舒服,隐隐觉得不妙,但又不便对高翔明言,太悲观的说话皇上必然不爱听,但这种不安感让他不能不马上行动。
神威营中将星云集,当朝国师黄国辉当中主帅案后正襟危坐,二排猛将列队站立,为首二人,其一是神威营统领洪圣海,另一人却是仁威水师统领杨智。
黄国辉轻咳一声,下面众将噤若寒蝉,无一人发出声音,可见黄国辉所属之纪律严明。
“各位将军!“黄国辉叫了一声,停顿了一下,环顾了一眼两旁猛将,然后再说道。
“远安人突然发兵犯我仁威,皇上下旨着武尚王、何彪将军领军迎战,我军虽取得了一场大胜,但后面却极可能犯下大错,铸成大祸,凡事以最坏打算作准备是隐妥之策,故此召集各位将军来共商守卫泰安州之事。“
洪圣海代表众将上来说话:“属下等谨尊国师号令,请国师安排末将等,末将等人必定不惜肝脑涂地,为国家拼尽全力!“
“好!“黄国师一声令下:”洪将军,令你马上将泰安州各门关闭,只剩下正门,你率领神威营二万人马驻营在城门前守卫城门,切莫放过任何可疑人进泰安州,并且密切注意泰安州附近有否兵马靠近。“
“末将领命!“洪圣海得令后马上离场,率领部属转身离去,安排一切事宜。
“杨智将军。“黄国辉对另一边的水军统领杨智叫道。
“末将在,国师有何吩咐?“杨智上前拱手行礼道。
杨智当年在泰安州码头与张子龙认识,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识,及后张子龙大破倭人大军,俘获倭人巨舰,运回泰安州后,经过科技院的改造,早已制造出多艘比倭人巨舰更大更坚固的战舰,皇上高翔批准了设立仁威水师,张子龙保举了杨智为水军统领。
现在的仁威水师已经成军,舰上装备了科技院发明的多种新式武器,并且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实力相当惊人。
“杨将军,皇上已经下圣旨将张子龙召回,但他迟迟未归,本国师猜想必然是路途遥远,张子龙还在归途之中,他回来之路,必定会经过夏兰州,那里有他的神威营精锐,古柯人也在那里,他们会在那里汇合,而夏兰州与泰安州水路相通,我想你驾船速往夏兰州,一旦见到张子龙,马上将他们以水路运回泰安州来。“
杨智听到后马上领命而去,回到泰安州码头,指挥水师将停泊在江边的十多艘巨型战舰开动,巨帆扬起,浩浩荡荡向夏兰州驶去。
在洪圣海的安排下,泰安州严阵以待,其他三个城门已经紧闭,千斤闸放下,吊桥升起,护城河水放得满满的,而临江一面,水师也将水寨门紧闭,以防敌人从水路进攻。
泰安州正门前面,一座坚固的营寨建立了起来,将泰安州正门紧紧围在中间,任何人要出入泰安州,必定要经过这座营寨,所有进出的人,都要接受守军的仔细检查与盘问,还要出示进出城的路引才可,可算是非常的严密。
洪圣海此刻正坐在营寨当中的帐幕内,他也疑惑得很,曾经派出了很多批游骑出城去侦察,但去了许久,却没有见到一人回来。
这时,有一员值守营门的士兵进来报告:“报洪将军,营门外来了一队我仁威军人马,领军者自称是武尚王将军属下之偏将秦愧明,宣称奉武元帅之命押送俘虏回泰安州,请我军给予放行。“
“哦?武元帅之命押送俘虏回来,这是好事,那武元帅必定是大获全胜,即将班师回朝了,那泰安州的危机解决了。”洪圣海听到后高兴非常,急忙离座而去。
只行了十数步,洪圣海突然感到有点不妥,停下脚步来,仔细思考起来。
这洪圣海跟随黄国师多年任神威营统领,实际上他与黄国师也是师徒关系,早已得到了黄国师的真传,为人不但武功高强,更心思细密,做事稳重无比。
他思前想后,越想越觉得有问题:“听国师所言,我军战情不妙,如何这么快就大胜?而且就算获胜而回,何需先行押送俘虏回国都?沿途众多州府,到处可以安置,将战虏遥遥数百里先行押回,太不合常理了。”
想到此,洪圣海马上吩咐下属:“众将听令,全营紧急召集,各严守岗位,众将披甲上马与我出营去。”
全营人马立即行动,动作异常迅速,而洪圣海也披挂上马,在众将众亲兵簇拥之下走出了营门。
营门外,洪圣海一眼望去,一队约二千多人身穿仁威军服的骑兵正列队等候,地上站着数百个以长绳牵在一起,身上破破烂烂穿着远安军服的俘虏,队伍前有二将在马上,身后“秦”字旗在飞舞。
来者就是已经投敌叛国的秦愧明,不用说,与他前来的绝对不是仁威的兵马,是乔装打扮的远安军,连地上走着的俘虏也是,那么,洪圣海又会否上当?
欲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