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假期的八月,原梧与三、五位同事一同驱车前往德阳什邡县,到蓥华山深处的大山中游玩,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旅途颠簸,又徒步翻过两道山峰,到下午五时,原梧和同事们终于到达了一个叫碧玄峰的地方。

    这里群山环绕,云雾弥漫,繁花簇簇,青山苍翠,风景十分秀丽。放眼四下,空山寂静,虽有蝉鸣虫叫,却处处透着闲淡之境,果然是天下罕见的世外桃源。旷野的山中,绝少人迹,仅有的三、五户人家,竟散落在数里之外。

    如此宁静之处,倒令原梧和众人平静了旅途的燥烦之心,他们走向仅有的一处青瓦小院,打算在院中落脚休息。小院仅有七八间空房,主人是一对年已五旬多,十分朴实的山村老夫妇。

    见有客人光临,这对夫妇自是十分高兴,他们将众人请进院中,那位老伯一边为原梧和众人端上自制的山茶,一边与他们闲聊着。那位大妈人则赶紧到小院的一角,为众人烧火做起饭来。

    一个多小时后,原梧几人和老伯夫妇,便围坐一桌,吃起了香喷喷的山中晚餐。饭后,众人因旅途劳累,自是早早洗漱完毕,回到各自的房中休息。独原梧与老伯还在一盏昏暗的灯下交谈着。

    “突然来此,打扰老伯的清闲,真是不好意思!”原梧和悦客气道。

    “年轻人,快不要如此说,我们这山里,近年来,不时会有你们这样的人,来此度假,我们是欢迎之至。”老伯点着头,也客气地看了原梧一眼,又继续说道:“只是我们这深山老岭里,除了这青山绿水,五谷杂粮,山菌野菜,倒没有什么好东西,来招待你们。”

    “老伯勿用客气,这些山中之食,甚少污染,如此绿色食品,在城里是万万吃不到的,我们吃得都很习惯。”原梧笑道。

    “大家能吃得惯,倒很好!”老伯眯着双眼道。

    “请问老伯,这群山之中,不知可有寺庙道观之类,可供趁兴一睹,游玩观赏?”原梧见老伯十分和善,便转过话题,又问道。

    “哦,年轻人你喜欢到寺庙道观一走?”老伯一听,倒有些诧异。

    这时,那位大妈走进,笑着插言道:“年轻人,明天想去走走,好啊!”说着,大妈一边用一条毛巾擦干了手上的水,一边接着又说:“从我们这里往北五里地,有一处小道观,你若有兴趣,明天正好前去看看。”

    “对,对!那里清静得很,观中只有两位老道长,他们会些医道。这附近除了有人生病,会去找两位道长看看病什么的,平常里,可很少有生人去他们那里。”老伯也跟着点头,肯定道。

    “如此多谢!只是五里地,也不远,或许我们明日会去看看。”原梧口中感谢道。

    见时候已不早了,原梧便向两位老人告辞,来到自己的房中歇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饭后,几位同来的其他人,相约在院中打牌玩耍,都不愿出去走走。原梧只得独自一人,向老伯问明了方向,才向薄雾弥慢的群山中,慢慢走去。

    原梧走在山间小径,穿行林中,山道宁静,空气清新,令他非常惬意。

    行走约里许,原梧才看到一户人家,他又向他们打听了一下路径,知道沿此道而行,当可到达小观,于是,他不再犹疑,便一心一意向前走去。

    沿着山间的小溪,绕过一个山弯,爬上一道山坡上,原梧见对面半山处,林木丛中,果隐有一断朱墙,他大喜之至,连忙飞身向那半山处奔去。

    又走约半多个小时,原梧才来到离朱墙一里的地方,这里上山的路,已修成了石梯,两旁林木夹荫,山花处处,倒真是透着岁月的古朴和大自然的沧桑。

    原梧沿石梯而上,又一刻钟后,他终于来到那座道观的门前。

    如此道观,隐于这群山林木丛中,难免会为世人,透着几分神秘。

    这座道观不大,观门两侧放着两个不大的石档,朱红的墙上已开始脱落,观门也有些年久失修了,那门面的朱漆已掉得几乎看不见了,倒是观门上方的横档上,三个大字依稀可见,“玄泽观”正是这道观之名。没有雕梁画栋,飞檐亭阁,一切都是那么朴实自然。

    观门开着,清静得很,原梧打量了一下道观四处,便抬腿走进了观中。

    刚进观中,映入原梧眼帘的是一个不大的小殿,殿中神龛上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的白玉神像,那菩萨一手捧着净瓶,一手轻拈柳枝,脚下飞龙,笑容可掬,仪态甚是慈祥。神像无言,却透着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宏愿。

    原梧端详了一下菩萨那端庄的笑靥,正要跪下磕头,小殿一旁半开着的侧门内,这时响起了一声:“师兄,我说今日将有贵人来临,你看如何?”

    “哦,果然如此,倒真应了师弟的吉言!”说着,侧门处走出两位看似已七八十岁的青衣道长。两人虽是青衫布衣,银须白发,倒很有些仙风道骨。

    原梧见了两位道长连忙稽首一礼,恭敬道:“两位道长可好,冒昧来此,打扰了!”

    头前一位道长看着原梧,笑着点头,却并不言语。

    侧后的那位道长,却自语道:“原来果是此人!”

    这时两位道长相互对视一眼,年长的道长走向殿门的一张木桌前,和颜道:“施主请坐下说话。”

    “两位道长请稍待,容学生先拜过观音菩萨,再叙如何?”原梧肃容道。

    两位道长一听,连忙点头应允,一位道长口中道:“理应如此!”

    原梧是以走到神像前,从神龛上取过三枝香,在一盏长明的油灯上点着,随后他双手捧着,将香高举过头,对着神像恭敬地点了三下,再将三柱香插进了神龛上的香炉中。

    原梧又目视了观音菩萨的神像一下,便躬身退到一个棕垫上跪下,然后恭恭敬敬地对着神像磕了三个头,那神态极是虔诚。

    礼毕,原梧又取出二十元钱,投进了神龛一侧的功德箱中。这才缓步来到两位道长的身前,恭声道:“两位道长,请原谅!”言毕,才在一张空着的木橙坐下。

    两位道长看着原梧,微笑着。稍停,那位年轻一点的道长开口道:“难得施主如此恭敬,贫道两人倒有些意外了!”

    “道长过奖了,修真求佛是很多世人所希望的,学生正巧也是其中之人。”原梧道。

    “贫道观施主,可在大有前途之人!”这时那位年长一点的道长,慢语说道。

    “世间前程,不过是过眼之烟云,那得如道长两位,如此闲云野鹤,置身青山碧水间,来得逍遥自在啊?”原梧微笑道。

    “哈,哈,哈,难得施主如此看轻这世间名利,施主果然是明道之人。”年轻一点的道长点头道。

    “学生不过是半瓶之水,还请两位前辈,能指点一二。”原梧恭声道。

    “施主乃菩萨指点之人,我们二人如何又当得起。”年长一点的道长沉吟一下,摇头道:“不过,施主今日来此,与我们自是有缘之人,或许我们师兄弟,可以通过施主,了确一桩心事。”

    “学生不明两位道长之言,还请明示。”原梧诧异道。

    两位道长又相互看了一眼,年长的道长对年轻的道长点了一下头,那位年轻一点的道长便起身走进了侧门,一刻后,那位年轻的道长手捧着一本陈黄的小册子走回来,并将册子交给出了年长的道长手中。

    年长的一点的道长看了一下手中的陈黄小册子,又看着原梧,平声道:“施主既是菩萨所言之人,当是这本小册子的主人,请施主收下这本小册子。”说着,道长便将那本陈黄的小册子递到原梧面前。

    原梧大异,不解问道:“此书为两位道长所有,学生如何能收下?”

    “请施主先接过此册子,我们再行说话。”年轻一点的道长一旁说道。

    原梧看两位道长脸上诚恳,知并非狂语,只得从年长的道长手上接过此册,他在册子的封面上扫了一眼,认出是三个古体隶书“紫玄经”三字。原梧有些不解,便将其放在桌上,沉默一下,才恭声道:“不知这是何意,请两位前辈明言相告?”

    见原梧接过册子,那位年轻一点的道长才道:“三日前,我们受菩萨指点,今日施主将来此取回此册经书,或许此功法又到了该现世之时。”

    原梧听此,正要继续相询,那位年长一点的道长,缓声道:“施主有所不知,此书名‘紫玄经’,传自大唐时,后来在明朝时,再次现世。两三百年前,我们师祖受托掌管此册,代寻后世有缘之人。今日施主前来,却应了三日前菩萨所托之梦,我们两人自当谨遵菩萨之命,将此册子交还于你。”

    于是,道长便对原梧细说起此册子的原由,及有关于紫玄经的一些传说。原梧一边听着,很快便收起了先前的一丝无所谓的心态,慢慢地原梧脸上的神情,已十分恭敬,他将两位道长所叙之事,默记于心。

    三人相谈甚是投缘,原梧便又向两位道长请教了一些医道,两位道长见之,甚为高兴,便倾囊相授,真令原梧获益不少。

    ……

    自碧玄峰回家后,原梧不时便取出“紫玄经”册子细观,由于时日已久,加之此书文字古涩,虽是原梧潜心研习悟之,但习之甚难,至一九九九年方始小成。又过了三年多,原梧所习“紫玄经”所载之功法,才真正入门。

    到二零零四年,原梧始得一闲职,终日清闲之下,原梧便萌发了将有关“紫玄经”一书的传说,写成一部侠义小说,以传于世。于是,原梧终日坐于计算机前,辛苦耕耘,书中故事,便渐已成形。当然,本书中所叙述的故事,或许与千百年来,围绕“紫玄经”一书所发生的事,有所夸张、虚构。然而既是小说,便需要夸张和虚构,请读者不可当得真。但其故事脉络概要,大意如此。

    只是,原梧的文笔尚浅,难以将此书写得更美、更好,会令各位读者,有所失望,还请原谅之。

    《天地一绝紫玉扇》一书,写的就是“紫玄经”的故事,写的是我们先人中一种民间圣贤人的境界,他们不是世之权贵,不是世之富家,不是世之盛名者。他们或隐于世间,或浪迹于天崖,或隐没于深山,临乱世而入世,默默地为世人,做着他们应有的贡献。如古之广成子,赤松子,鬼谷子,黄石公,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等人。他们或亲身现于世间,或以授徒之法,挽狂澜于乱世,救世人于水火。

    所以,此书虽为武侠,但决难同于那些,以不断的打杀、仇恨、复仇,来取悦于读者的武侠小说。

    原梧想写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山野圣人,出世入世的历程,仅此而已。

    言云:

    紫玉宝扇,天地奇珍;

    紫府九玄,缘订三生;

    太虚秘笈,冠绝古今;

    闲话江湖,何息纷争。

    《天地一绝紫玉扇》一书,走的仍是传统武侠的路子。到迄今为止,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关武侠的作品,已逾数万部。

    创作这些作品的武侠前辈,构思了无数的武侠情节,描写了成千上万的武侠英豪,创造了数百种奇异的武功招式,真可谓神、奇、异、怪、玄、妙、新,更有着风回水转、山穷水复、柳暗花明的新。

    原梧正是在这些武侠小说中,向那些武侠前辈们,去学习、模仿、领悟、借鉴,希望从前辈们的江湖武侠中,得到一种娱乐,学得一种江湖武侠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神、奇、异、怪、玄、妙、新。

    可是这些武侠小说,更同时写出了一种定式: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发生了一件血腥奇案,死者的后人,竟巧遇相助,得为逃脱。他长大后,为报家仇,偶得奇遇,习成无上神功,随后进入江湖,追查凶手,掀起无数血腥,并得到数位如花似玉的美女相助。于是,英雄家仇得报,功成名就,娶回娇艳美女,最后江湖归隐。

    这种定式一经形成,便是传统武侠的高峰,也是传统武侠,由盛转衰的开始。因此,现在写传统武侠,本身已无新异,那更多的是一种冒险。

    一次,原梧曾与一位友人言道:“能否有所突破?”

    友人道:“江湖规矩,若能突破,还是江湖吗?”

    原梧无法回答,沉默一下,原梧突然奇想道:“若能从众多小说中,借鉴到一些新奇怪异的情节,加以融合,或许是一种突破!”

    “如此以来,不只冒险,想要突破,怕是更难了。不过,武侠本就是一种娱乐!或许可以娱乐一下嘛。”友人笑道。

    原梧有些不以为然,但却记住了,“武侠本就是娱乐!”一句。

    的确,在网络上写武侠小说,纯就是一种娱乐,是一种玩。本书就是“玩”字三步,第一步是学着玩,第二步自己玩,第三步是随便玩。

    原梧是想通过《天地一绝紫玉扇》一书,这样试着玩一下,寻找到能使自己的快乐东西。并在娱乐中,借鉴、学习到,那些武侠前辈的奇异玄妙之处,那是原梧真正欣赏的地方,请你不妨认真看完此书后,再好好去读读那些前辈们的书。

    因此,本书的第一部,或许有透着学着玩的印迹,第二部便是自己玩的巧思,第三部才是随心所欲,描绘出的结局。原梧以为,这或许也是一种技巧,一种突破的方式。若是因此,会显得有些不敬,会让读者们产生不理解。请前辈们、各位读者原谅,那或许是原梧玩出的失败。

    原梧写完此书,静心细想,这是江湖武侠吗?也许前辈们的书,才更像江湖武侠。而《天地一绝紫玉扇》一书,只是原梧的一个梦,一种梦中的江湖。

    这里,原梧对曾给予自己有益启迪的武侠前辈们,表示衷心感谢。原梧不只是完成了一部书的写作,或许更意味着达成了一次境界的提升。

    原梧不知自己是否做到了,只有让各位读者自己去评说吧。原梧于二零零六年十月

章节目录

天地一绝紫玉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原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原梧并收藏天地一绝紫玉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