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谨在九月五日才得到赵瑗立为太子的消息,同时还有自己被立为太子妃,和赵愉立为皇太孙的消息。
那时候,她刚指挥着人把彭城县令的一家五口人藏好,并写了封书信着人给他送去。
从海州府到汴梁,一共要经过三个州府九个县。
这几个月里,她让人调查了知府和县令的家人和作息情况,从九月五日起,沿途的人同时行动,把他们家人掳了看起来,用以要挟。
警告他们,五日内,不许往京城里送信。
彭城是交通要道,知府是完颜家族的人,而且有武功,所以这个地方,她要亲自上阵才放心。
金皇帝九月九日南下,只要在南下前得不到消息,等他离开汴梁,汴梁城的消息就发不出去了。
四个城门口,都埋伏的有人,看到驿差就跟上,出城十里之外,捉人。
郭思谨看着布帛上的消息,近几个月奔忙的疲累一扫而空。原来她清出来的路,是给他走的啊!算时间,已经在海上了吧。
她得的消息是,走海路的二十万精兵在九月八日清晨登岸,十五日,也就是金皇帝南下的第七日,到达汴梁。
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早一天出发,早一天暴露。万一有消息传出金皇帝那里,他们回救汴梁,就麻烦了。二十万精兵估计得全军覆没。
郭思谨又喜又忧的时候,又收到了一条消息。
她看后,用火烧掉,对宋小宝说:“你回海州府找我三叔,下面就看你们的了。”顿了一下,又说:“要机灵一点,打不过了就跑,回头再找机会。”
宋小宝问:“姐姐呢?”
“我去应天府。”
“干什么?”
“天越来越冷,去问问我堂妹,今年要不要去南方过冬。”
御书房内,皇帝长叹了一口气,对二皇子赵渠说:“有天大好事的时候,往往要承担天大的风险。被立为太子的人,要领兵前往汴梁,此去凶多吉少。”
“沿途有千千万万的人,其中一个人把消息递给了狗皇帝,大哥就失败了;提前埋在北方的人挡不住他们的五万人,也失败;攻占汴梁的消息传到狗皇帝那里的时候,狗皇帝没死,更是败;北方的完颜滚没在中都府称帝,南下的将军们就不会急着向新主子表忠心,跑回去救他。”
皇帝转话道:“而杭州,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有危险,那就是狗皇帝冲破了长江防线。”他又叹了一口气,“这么想来,真有点对不起大哥呢。”
赵渠掀了掀嘴唇,却没有接话。
皇帝突然问:“你相信天命吗?”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自称真命天子,在天子面前,谁有胆量说不信命?可是此时说信命,又太消极了一些。赵渠迟疑了一会儿道:“不全信。”
“有个据说是从我们未来穿越过来的人,我问过她,谁是下一任的皇帝。”皇帝猛一转身,盯着赵渠道:“你猜她怎么说?”
“是大哥吗?”
皇帝徐徐地叹了口气,才说话:“她说是你,她还说北方没有收回来。”
赵渠瞬间瞪大了眼,呼吸都急促了:“爹爹,您怎么不早说,大哥才出发两天,现在召回还来得及。我们一起死守长江。”
御书房里静得可怕。
半天后,皇帝说:“不,我要赌一下。”接着放缓了声音:“这也是王太傅支持立你大哥为太子的原因。与有可能当上皇帝相比,他更希望你活得好好的。”
赵渠更急:“可也不能就这样把危险推给大哥。”
皇帝强撑了精神,呵呵笑道:“我们前期准备的很充分,说不定赢了呢。如果一切顺利,你大哥就会拿着我的金印,在汴梁称帝。”
片刻之后,笑容就消失了,“他的皇位是用命换来的,所以你不要心生不满。日后无论他怎么待你,只要不伤你以及你家人的性命,你都不要生出异心,想着反他。”
赵渠重重的“嗯”了一声。
皇帝的话更加沉重:“假如他失败了,而我们安然无恙,等你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现在的皇太孙。慕容家的人为这个国家付出的太多了,这也算是给他们的补偿。”
赵渠已经在皇后哪里,得知了郭思谨的真实身份,也知道了阻止五万金军的人,是由慕容旋召集起来了。他觉得皇帝的决定很合理。
点了点头,又问:“那爹爹呢?”
“我做太上皇,远离朝政,远离皇宫。”皇帝破天荒地哈哈大笑,“我能不能如愿,就看天命是否向着我们了。”
远在大理的慕容谨,也是在这一天收到赵氏朝廷立太子的消息。他的人全部调去了北方,消息的来源只能依靠双方来往的国书。
段玉走后,慕容谨笑逐颜开:“一想到下一任皇帝是我们的孙子,我心里就平衡了。这么多年流血流汗,也算没白流。慕容家的钱财,最终也没便宜给别人,父亲也能彻底想开。”
在大理的小院子里,北边的消息,一点也得不到。自己仿佛成了瞎子,聋子。最近祝东风每日都在惴惴不安和焦虑中度过,她总担心万一,可又敢说出口,慕容谨不主动说的事,她问都不敢问。
与她相反,慕容谨就像没事一样,该吃吃该睡睡。
但祝东风认为,他是故意做样子让她宽心。此时听他说着将来,心里稍稍安稳了些。接话道:“小谨如果能回去就好了。”
“说过多少次了,不许在我面前叫她小谨。”慕容谨装着生气的样子说:“总觉得是在说我,你说你给她起什么名字不好,那么多的字,偏要用谨,跟我争名字?这就是我不喜欢她的原因。”
祝东风反驳道:“你不喜欢她的原因,难道不是你觉得她让我受苦了吗?”
就是这个原因,但慕容谨死不承认,他拉着祝东风的手,低声说:“让你受苦的是我,不是她。”用另一只手,拍了拍她的手背,“下次见她,我一定会对她好点,天天像朵花一样对着她笑。”
郭思谨迎风打了两声喷嚏,打马朝着应天府疾驰。
金皇帝一定要死啊!
不然她的小瑗瑗就有大危险了。
金皇帝那里已经安排了三重保险。一是唐哲说服副将杀了金皇帝,撤兵回中都府救援完颜滚;二是包括荆无名在内的三名杀手混在金兵里,找时机刺杀;第三是自己,接近他,给他下毒。
如果自己的武功足够好,拼死刺杀,成功的可能最大。但郭思谨明白,自己这点武功,不是金皇帝的对手,何况他身边还有四五名高手护卫,一击不成,便没有机会了。
时间好像过的特别缓慢。
九月初七,皇帝以身体不适为由,停了早朝。整个晚上,他都没睡,直到听见卯时水漏的哗声,对福全说:“去把二皇子叫过来。”
赵渠在来的路上问福全:“中贵人,知道官家这时候找我什么事吗?”
福全沉重地说:“昨晚官家说他要离开杭州。”
赵渠惊道:“有说去哪里吗?”
“我准备去淮水南岸的濠州,我仔细想了想,既使淮水迟早会被攻破,也不能轻易的放弃。不战而退会引起金贼的异心。”
皇帝看到赵渠第一句话这么说。
赵渠激烈反对:“爹爹万万不可,这太危险了。”
“哪里不危险呢?几十万人都在赌命。此时,你大哥已经在海州府登了岸。如果对方没有变化,他们走海陆来杭州的五万精兵,明日会和狗皇帝领的四十万大军,同时从汴梁出发。我没有告诉你,阻止他们的只有五千人。”皇帝顿了一下,“能活下来五十人就万幸,还是在金太子召回一部分人的情况下。”
赵渠急声问:“不是说一万人吗?怎么只有五千?”
“如果没有意外,另外五千,昨晚清理了海州府的一万驻军。”
赵渠追问:“慕容旋从哪儿来那么多的人?”
“一部分江湖人士;一部分武穆将军的旧部。武穆将军的亲军,虽然都归田了,此次却是一召即动。”
赵渠知道武穆将军是皇帝的心病,就没接这个话,而是又问:“金太子为什么会在这时候,召回派出去的兵?”
“北方送过来的消息是这样。说是有人会说服金太子。”皇帝皱着眉问:“你说,说服太子的人会不会陈正献?他是太子少保,是最接近太子的人。”
在这之前,赵渠以为自己足以胜任一国之君。处理朝政时,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都被他想办法一一化解了。自赵瑗离开杭州,皇帝陆续告诉他了一些事,他才知道,自己还差的很远。
自己做的事,都是别人搭好的台子,铺好的路。
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有数以万千的人,为了皇帝能坐稳皇位,不计生死荣辱的拼命。
此时提到陈正献,赵渠想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曾暗骂了上百遍的汉奸,多次向皇帝提出,罢他父亲陈御史的官。
“臣今日出宫,去看看陈大人?听说他病了。”
“日后再说吧,总是有机会的。我今日就出宫,为了安众人的心,以后你每天早晚来这里探疾,还有慈安宫,多去几趟。”
皇帝深吸了口气说:“万一,万一长江一线挡不住,你就带着家人混出城,以后做个平民百姓。什么皇族的体面,那都是次要,保住家人是重中之重。大臣们就不用管他们了。“
“有拿不定的主意,你同时请教王太傅和于允文。他们两个一个保守,一个激进。你记着不要听信任何人的话,听了他们的建议后,自己斟酌。我本来是想把你父亲留下来的,但他执意要去前方......”
就在此时,赵瑗和吴大将军带着二十万大军从海州府登了岸,一路避城而行。轰轰烈烈的人马,所经之处惊得鸟飞兔跑人观望。
不时的有人飞跑去报官。县令得了消息后说:“知道了,本官马上就往上报。烽火千万不能点,万一是圣上另有安排,我们坏了大事,这罪过可承担不起。”
没办法啊,家人在别人手里。
皇帝换了人,即使不为官,活命是没问题的。全家都死了,封官嘉奖又有什么意义呢?
保命是第一要紧。
晚上宿营时,吴大将军笑道:“这是谁的英明决策啊!海州府干的事,太漂亮了。一登岸,满地的金军尸体,再没有比这更能震奋军心的事。
比出发时,我那一番喊话,效果强上百倍千倍。刚刚几个将领来找我,说晚上不歇了,一口气冲到汴梁攻城杀金皇帝。”
赵瑗的脸上没有一点儿的笑意,他喝了几口水后,才接话:“要按原计划行军,晚上一定要休息,不然到了汴梁也得累趴了,哪里有力气攻城。我们到地方要在三日内入城。最长三日,我们这里每多一日,南方就要苦守一日。再说......”他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再说,走的太快,会和他们的八王爷碰上。”
“什么?”吴大将军惊声说:“完颜元寿吗?他带了多少人?他要干什么?”
赵瑗缓慢地说:“五万精兵,和我们想的一样,想直取对方的京城。”
“娘的,五万人就想取我们的杭州?我们取他们的汴梁准备了二十万,还是我这个大将军亲自出马。”
吴将军稍一想,哑然。五万人冲到杭州,不费吹灰之力的就能把杭州占了。
杭州城只留了两万兵,除了老弱病残,就是新兵蛋子。
他们是五万的精兵啊!此时对上他们,折损五万人都灭不完他们。金国的精兵可是比自家的精兵要精的多。
个个都是体格彪悍的勇士。
吴将军顾不上想这些了,急问道:“他们什么时候发兵?估计我们在哪儿会遇到他们?”
“明日从汴梁发兵。若是无人阻拦,三日后,我们会在彭城与他们相遇。”
“殿下刚不是说,有人拦吗?”吴将军一眼不眨的望着赵瑗说:“你说走的太快,会遇上。那不就是按正常速度不会遇上吗?”
吴将军在一对三的比例时,也没有退缩过,不然也不会是大将军。但在这时候,他宁愿被世人,甚至是被后人骂为缩头乌龟,也不想和小股的金军干仗。
这里不是他的战场,汴梁才是。
吴将军从来没有觉得赵瑗的说话声音,是如此的悦耳。他听到赵瑗说:“有人阻拦他们,拼死也会阻拦,等我们遇上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躺下了。”
那时候,她刚指挥着人把彭城县令的一家五口人藏好,并写了封书信着人给他送去。
从海州府到汴梁,一共要经过三个州府九个县。
这几个月里,她让人调查了知府和县令的家人和作息情况,从九月五日起,沿途的人同时行动,把他们家人掳了看起来,用以要挟。
警告他们,五日内,不许往京城里送信。
彭城是交通要道,知府是完颜家族的人,而且有武功,所以这个地方,她要亲自上阵才放心。
金皇帝九月九日南下,只要在南下前得不到消息,等他离开汴梁,汴梁城的消息就发不出去了。
四个城门口,都埋伏的有人,看到驿差就跟上,出城十里之外,捉人。
郭思谨看着布帛上的消息,近几个月奔忙的疲累一扫而空。原来她清出来的路,是给他走的啊!算时间,已经在海上了吧。
她得的消息是,走海路的二十万精兵在九月八日清晨登岸,十五日,也就是金皇帝南下的第七日,到达汴梁。
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早一天出发,早一天暴露。万一有消息传出金皇帝那里,他们回救汴梁,就麻烦了。二十万精兵估计得全军覆没。
郭思谨又喜又忧的时候,又收到了一条消息。
她看后,用火烧掉,对宋小宝说:“你回海州府找我三叔,下面就看你们的了。”顿了一下,又说:“要机灵一点,打不过了就跑,回头再找机会。”
宋小宝问:“姐姐呢?”
“我去应天府。”
“干什么?”
“天越来越冷,去问问我堂妹,今年要不要去南方过冬。”
御书房内,皇帝长叹了一口气,对二皇子赵渠说:“有天大好事的时候,往往要承担天大的风险。被立为太子的人,要领兵前往汴梁,此去凶多吉少。”
“沿途有千千万万的人,其中一个人把消息递给了狗皇帝,大哥就失败了;提前埋在北方的人挡不住他们的五万人,也失败;攻占汴梁的消息传到狗皇帝那里的时候,狗皇帝没死,更是败;北方的完颜滚没在中都府称帝,南下的将军们就不会急着向新主子表忠心,跑回去救他。”
皇帝转话道:“而杭州,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有危险,那就是狗皇帝冲破了长江防线。”他又叹了一口气,“这么想来,真有点对不起大哥呢。”
赵渠掀了掀嘴唇,却没有接话。
皇帝突然问:“你相信天命吗?”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自称真命天子,在天子面前,谁有胆量说不信命?可是此时说信命,又太消极了一些。赵渠迟疑了一会儿道:“不全信。”
“有个据说是从我们未来穿越过来的人,我问过她,谁是下一任的皇帝。”皇帝猛一转身,盯着赵渠道:“你猜她怎么说?”
“是大哥吗?”
皇帝徐徐地叹了口气,才说话:“她说是你,她还说北方没有收回来。”
赵渠瞬间瞪大了眼,呼吸都急促了:“爹爹,您怎么不早说,大哥才出发两天,现在召回还来得及。我们一起死守长江。”
御书房里静得可怕。
半天后,皇帝说:“不,我要赌一下。”接着放缓了声音:“这也是王太傅支持立你大哥为太子的原因。与有可能当上皇帝相比,他更希望你活得好好的。”
赵渠更急:“可也不能就这样把危险推给大哥。”
皇帝强撑了精神,呵呵笑道:“我们前期准备的很充分,说不定赢了呢。如果一切顺利,你大哥就会拿着我的金印,在汴梁称帝。”
片刻之后,笑容就消失了,“他的皇位是用命换来的,所以你不要心生不满。日后无论他怎么待你,只要不伤你以及你家人的性命,你都不要生出异心,想着反他。”
赵渠重重的“嗯”了一声。
皇帝的话更加沉重:“假如他失败了,而我们安然无恙,等你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现在的皇太孙。慕容家的人为这个国家付出的太多了,这也算是给他们的补偿。”
赵渠已经在皇后哪里,得知了郭思谨的真实身份,也知道了阻止五万金军的人,是由慕容旋召集起来了。他觉得皇帝的决定很合理。
点了点头,又问:“那爹爹呢?”
“我做太上皇,远离朝政,远离皇宫。”皇帝破天荒地哈哈大笑,“我能不能如愿,就看天命是否向着我们了。”
远在大理的慕容谨,也是在这一天收到赵氏朝廷立太子的消息。他的人全部调去了北方,消息的来源只能依靠双方来往的国书。
段玉走后,慕容谨笑逐颜开:“一想到下一任皇帝是我们的孙子,我心里就平衡了。这么多年流血流汗,也算没白流。慕容家的钱财,最终也没便宜给别人,父亲也能彻底想开。”
在大理的小院子里,北边的消息,一点也得不到。自己仿佛成了瞎子,聋子。最近祝东风每日都在惴惴不安和焦虑中度过,她总担心万一,可又敢说出口,慕容谨不主动说的事,她问都不敢问。
与她相反,慕容谨就像没事一样,该吃吃该睡睡。
但祝东风认为,他是故意做样子让她宽心。此时听他说着将来,心里稍稍安稳了些。接话道:“小谨如果能回去就好了。”
“说过多少次了,不许在我面前叫她小谨。”慕容谨装着生气的样子说:“总觉得是在说我,你说你给她起什么名字不好,那么多的字,偏要用谨,跟我争名字?这就是我不喜欢她的原因。”
祝东风反驳道:“你不喜欢她的原因,难道不是你觉得她让我受苦了吗?”
就是这个原因,但慕容谨死不承认,他拉着祝东风的手,低声说:“让你受苦的是我,不是她。”用另一只手,拍了拍她的手背,“下次见她,我一定会对她好点,天天像朵花一样对着她笑。”
郭思谨迎风打了两声喷嚏,打马朝着应天府疾驰。
金皇帝一定要死啊!
不然她的小瑗瑗就有大危险了。
金皇帝那里已经安排了三重保险。一是唐哲说服副将杀了金皇帝,撤兵回中都府救援完颜滚;二是包括荆无名在内的三名杀手混在金兵里,找时机刺杀;第三是自己,接近他,给他下毒。
如果自己的武功足够好,拼死刺杀,成功的可能最大。但郭思谨明白,自己这点武功,不是金皇帝的对手,何况他身边还有四五名高手护卫,一击不成,便没有机会了。
时间好像过的特别缓慢。
九月初七,皇帝以身体不适为由,停了早朝。整个晚上,他都没睡,直到听见卯时水漏的哗声,对福全说:“去把二皇子叫过来。”
赵渠在来的路上问福全:“中贵人,知道官家这时候找我什么事吗?”
福全沉重地说:“昨晚官家说他要离开杭州。”
赵渠惊道:“有说去哪里吗?”
“我准备去淮水南岸的濠州,我仔细想了想,既使淮水迟早会被攻破,也不能轻易的放弃。不战而退会引起金贼的异心。”
皇帝看到赵渠第一句话这么说。
赵渠激烈反对:“爹爹万万不可,这太危险了。”
“哪里不危险呢?几十万人都在赌命。此时,你大哥已经在海州府登了岸。如果对方没有变化,他们走海陆来杭州的五万精兵,明日会和狗皇帝领的四十万大军,同时从汴梁出发。我没有告诉你,阻止他们的只有五千人。”皇帝顿了一下,“能活下来五十人就万幸,还是在金太子召回一部分人的情况下。”
赵渠急声问:“不是说一万人吗?怎么只有五千?”
“如果没有意外,另外五千,昨晚清理了海州府的一万驻军。”
赵渠追问:“慕容旋从哪儿来那么多的人?”
“一部分江湖人士;一部分武穆将军的旧部。武穆将军的亲军,虽然都归田了,此次却是一召即动。”
赵渠知道武穆将军是皇帝的心病,就没接这个话,而是又问:“金太子为什么会在这时候,召回派出去的兵?”
“北方送过来的消息是这样。说是有人会说服金太子。”皇帝皱着眉问:“你说,说服太子的人会不会陈正献?他是太子少保,是最接近太子的人。”
在这之前,赵渠以为自己足以胜任一国之君。处理朝政时,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都被他想办法一一化解了。自赵瑗离开杭州,皇帝陆续告诉他了一些事,他才知道,自己还差的很远。
自己做的事,都是别人搭好的台子,铺好的路。
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有数以万千的人,为了皇帝能坐稳皇位,不计生死荣辱的拼命。
此时提到陈正献,赵渠想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曾暗骂了上百遍的汉奸,多次向皇帝提出,罢他父亲陈御史的官。
“臣今日出宫,去看看陈大人?听说他病了。”
“日后再说吧,总是有机会的。我今日就出宫,为了安众人的心,以后你每天早晚来这里探疾,还有慈安宫,多去几趟。”
皇帝深吸了口气说:“万一,万一长江一线挡不住,你就带着家人混出城,以后做个平民百姓。什么皇族的体面,那都是次要,保住家人是重中之重。大臣们就不用管他们了。“
“有拿不定的主意,你同时请教王太傅和于允文。他们两个一个保守,一个激进。你记着不要听信任何人的话,听了他们的建议后,自己斟酌。我本来是想把你父亲留下来的,但他执意要去前方......”
就在此时,赵瑗和吴大将军带着二十万大军从海州府登了岸,一路避城而行。轰轰烈烈的人马,所经之处惊得鸟飞兔跑人观望。
不时的有人飞跑去报官。县令得了消息后说:“知道了,本官马上就往上报。烽火千万不能点,万一是圣上另有安排,我们坏了大事,这罪过可承担不起。”
没办法啊,家人在别人手里。
皇帝换了人,即使不为官,活命是没问题的。全家都死了,封官嘉奖又有什么意义呢?
保命是第一要紧。
晚上宿营时,吴大将军笑道:“这是谁的英明决策啊!海州府干的事,太漂亮了。一登岸,满地的金军尸体,再没有比这更能震奋军心的事。
比出发时,我那一番喊话,效果强上百倍千倍。刚刚几个将领来找我,说晚上不歇了,一口气冲到汴梁攻城杀金皇帝。”
赵瑗的脸上没有一点儿的笑意,他喝了几口水后,才接话:“要按原计划行军,晚上一定要休息,不然到了汴梁也得累趴了,哪里有力气攻城。我们到地方要在三日内入城。最长三日,我们这里每多一日,南方就要苦守一日。再说......”他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再说,走的太快,会和他们的八王爷碰上。”
“什么?”吴大将军惊声说:“完颜元寿吗?他带了多少人?他要干什么?”
赵瑗缓慢地说:“五万精兵,和我们想的一样,想直取对方的京城。”
“娘的,五万人就想取我们的杭州?我们取他们的汴梁准备了二十万,还是我这个大将军亲自出马。”
吴将军稍一想,哑然。五万人冲到杭州,不费吹灰之力的就能把杭州占了。
杭州城只留了两万兵,除了老弱病残,就是新兵蛋子。
他们是五万的精兵啊!此时对上他们,折损五万人都灭不完他们。金国的精兵可是比自家的精兵要精的多。
个个都是体格彪悍的勇士。
吴将军顾不上想这些了,急问道:“他们什么时候发兵?估计我们在哪儿会遇到他们?”
“明日从汴梁发兵。若是无人阻拦,三日后,我们会在彭城与他们相遇。”
“殿下刚不是说,有人拦吗?”吴将军一眼不眨的望着赵瑗说:“你说走的太快,会遇上。那不就是按正常速度不会遇上吗?”
吴将军在一对三的比例时,也没有退缩过,不然也不会是大将军。但在这时候,他宁愿被世人,甚至是被后人骂为缩头乌龟,也不想和小股的金军干仗。
这里不是他的战场,汴梁才是。
吴将军从来没有觉得赵瑗的说话声音,是如此的悦耳。他听到赵瑗说:“有人阻拦他们,拼死也会阻拦,等我们遇上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躺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