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钢的事情,姚青后来完全没有过问。但因为他曾经插手这事和小王姐对他的感谢,事情还是源源不断地传到他的耳中。
因为公社领导的关心,学校处理得很重。郑成钢的老师不仅被取消班主任老师资格,还被学校给予警告处分。同时,他还被要求在全校师生面前念了检讨书,当着全校师生面给郑成钢道歉。
这个事件对这位老师无疑是沉重打击,不过姚青是绝对不会同情他。如果这样的老师继续这样存在,对无数他的学生就是绝对的不公平。
不过,无论是郑成钢还是他的老师都不在姚青的思考范围,姚青的主要心事还是集中在自我训练和尝试对农业的开发上。如果郑成钢他们与姚青生活没有继续交集的话,他们在姚青的生活中就只是一个简单的插曲。
六月初的一天星期天下午,姚青在公社大院看报突然觉得有些厌烦,信步走出大院,想到镇上随便转转。
周末的镇边,一般都是有集市的。这种集市一般都是社员们自发形成的集市。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集市的存在,不是说买卖东西是资本主义尾巴吗?姚青可以肯定地告诉他们,不要相信书上说的什么买卖东西都会被批判的蠢话。这些完全是wg结束后,右派精英们的谎言。
看看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纪录片吧,这是一部曾遭jq批判的纪录片,里面记录了大量中国七十年代的真实现状。其中有一段就有真实的农村集市状况,那还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事情。
由此可见,农村集市也许不被鼓励,但肯定也不在禁止的范围。当然,如果说wg尾期,一些地方会有什么特别举措,这个也是有可能的。但至少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农村集市是绝对正常的。
农村集市其实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它集中了一个地方的特色产品和互补产品。大家通过购买、互换等方式进行交易。
在去集市的路上,姚青遇到从后面赶上来的郑成钢。
“姚青,”郑成钢傻笑着叫住姚青。然后递给姚青一个塑料袋,里面装在两只知了。郑成钢还简短地描述:“会叫。”
接过塑料袋,姚青发现里面装着两只全须全尾的知了。
郑成钢很细心,塑料袋上还有几个明显的小孔。姚青会然一笑。
一般陌生人肯定难以理解郑成钢的言语,但因为这半年断断续续地接触,对于郑成钢其人,姚青算是有了基本了解。所以虽然郑成钢言辞还是一贯的简短,姚青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谢谢了。”姚青朝郑成钢笑笑道:“咱们一起玩吧。”
解开塑料袋,姚青抓出一只知了,每边翅膀各撕掉一小半,然后将知了向天上一扔。
“知了。”
知了欢叫一声,以为得到了自由,于是振翅高飞。
没有完整翅膀的知了是能飞却飞不高的。于是,姚青和郑成钢就欢快地跟在知了后面,观看知了飞翔。
等到知了落到地上,二人再轻松地捕捉这只知了。过上一阵子,接着放飞这只知了,重复上面的过程。这是儿童们的乐趣所在。
古人认为以为知了(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人虞世南写诗:
垂緌(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其实,现在科学告诉我们,知了从幼虫变成成虫后是以树汁为食物,是名副其实的害虫。姚青是学生物的,对此心知肚明,所以能毫不犹豫地戏弄玩耍知了。
不过知了是不经玩的。可能是它的体力太差,也可能是儿童控制不住自己的力量,一般这样玩过几次后,知了就飞不起来了,必须补充能量才能继续飞翔。
可是,谁会给知了喂食树汁?所以这样的知了命运是确定的,飞不起来的知了就只剩下发声的功能,让儿童们明白知了的叫声。如果声音都不发出,它的下场就是喂食家禽了。
姚青肯定没有听知了叫的爱好,发现两只知了都飞不起来后,就直接装在塑料袋中,准备回家喂鸡。
集市非常热闹,人来人往,声音吵杂。姚青和郑成钢像一般小孩一样,从头走到尾,每个点都嬉耍着看看。有时姚青还问问价,卖东西的人也不奇怪,耐心地给姚青一个回答。
中间,姚青还遇到一个卖糖葫芦的,姚青爽快地给自己和郑成钢一人买一个糖葫芦。
姚青虽然不喜欢吃零食,但偶尔尝尝也是无碍。郑成钢虽然开始拒绝,但在姚青坚持之下也就接受了。
一个小小的糖葫芦,郑成钢快乐地舔舐半天,等到姚青吃完,他才吃掉一个。
回公社大院时,姚青零散地询问了郑成钢一些学校和学习的事情。
“现在算术学到哪里了?”姚青漫不经心地问道。
“减法。”
“九减五等于多少?”姚青随口考试。
“四。”
“十四减七呢?”
郑成钢停住了脚步,站在哪里扭扭捏捏板着指头半天,还是拿不出结果。
“减法是刚开始学的吗?”姚青理解地问道。
“上星期。”
郑成钢随口回答,心里在继续纠结姚青的问题。
“没事,下半年老师会教的。”姚青帮他转圜。
可是郑成钢好像并不需要姚青的转圜,他用力地板着自己的手指头,沉浸在自己的计算之中,这个痛苦让旁边的姚青都帮他难受。
最终,郑成钢还是没有得出答案,憋红着脸告诉姚青:“下次说。”
姚青若无其事,继续询问郑成钢:“语文学了什么?”
“生字。”
姚青停顿了一下,这个回答让他堵得慌。
“有会背的课文吗?”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会写吗?”
郑成钢停下来,从路边找到一个小石头,在地上一字一字地写出这十六个大字。
虽然这十六个大字歪歪斜斜,写字时个别字笔顺也有问题,可难得的是写完后竟然没有错误。姚青不由对他有些另眼相看,看来郑成钢在学校的日子没有虚度。‘教导’这两个字可不是很好写。
快到大院时,姚青随意问道:“你星期天常到镇上来?”
“嗯。”
“每次都带知了?”
郑成钢小脸通红。
姚青装着没看见,继续问道:“会玩弹弓吗?”
“会。”
“我们玩弹弓吧?”姚青建议。
;
因为公社领导的关心,学校处理得很重。郑成钢的老师不仅被取消班主任老师资格,还被学校给予警告处分。同时,他还被要求在全校师生面前念了检讨书,当着全校师生面给郑成钢道歉。
这个事件对这位老师无疑是沉重打击,不过姚青是绝对不会同情他。如果这样的老师继续这样存在,对无数他的学生就是绝对的不公平。
不过,无论是郑成钢还是他的老师都不在姚青的思考范围,姚青的主要心事还是集中在自我训练和尝试对农业的开发上。如果郑成钢他们与姚青生活没有继续交集的话,他们在姚青的生活中就只是一个简单的插曲。
六月初的一天星期天下午,姚青在公社大院看报突然觉得有些厌烦,信步走出大院,想到镇上随便转转。
周末的镇边,一般都是有集市的。这种集市一般都是社员们自发形成的集市。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集市的存在,不是说买卖东西是资本主义尾巴吗?姚青可以肯定地告诉他们,不要相信书上说的什么买卖东西都会被批判的蠢话。这些完全是wg结束后,右派精英们的谎言。
看看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纪录片吧,这是一部曾遭jq批判的纪录片,里面记录了大量中国七十年代的真实现状。其中有一段就有真实的农村集市状况,那还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事情。
由此可见,农村集市也许不被鼓励,但肯定也不在禁止的范围。当然,如果说wg尾期,一些地方会有什么特别举措,这个也是有可能的。但至少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农村集市是绝对正常的。
农村集市其实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它集中了一个地方的特色产品和互补产品。大家通过购买、互换等方式进行交易。
在去集市的路上,姚青遇到从后面赶上来的郑成钢。
“姚青,”郑成钢傻笑着叫住姚青。然后递给姚青一个塑料袋,里面装在两只知了。郑成钢还简短地描述:“会叫。”
接过塑料袋,姚青发现里面装着两只全须全尾的知了。
郑成钢很细心,塑料袋上还有几个明显的小孔。姚青会然一笑。
一般陌生人肯定难以理解郑成钢的言语,但因为这半年断断续续地接触,对于郑成钢其人,姚青算是有了基本了解。所以虽然郑成钢言辞还是一贯的简短,姚青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谢谢了。”姚青朝郑成钢笑笑道:“咱们一起玩吧。”
解开塑料袋,姚青抓出一只知了,每边翅膀各撕掉一小半,然后将知了向天上一扔。
“知了。”
知了欢叫一声,以为得到了自由,于是振翅高飞。
没有完整翅膀的知了是能飞却飞不高的。于是,姚青和郑成钢就欢快地跟在知了后面,观看知了飞翔。
等到知了落到地上,二人再轻松地捕捉这只知了。过上一阵子,接着放飞这只知了,重复上面的过程。这是儿童们的乐趣所在。
古人认为以为知了(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人虞世南写诗:
垂緌(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其实,现在科学告诉我们,知了从幼虫变成成虫后是以树汁为食物,是名副其实的害虫。姚青是学生物的,对此心知肚明,所以能毫不犹豫地戏弄玩耍知了。
不过知了是不经玩的。可能是它的体力太差,也可能是儿童控制不住自己的力量,一般这样玩过几次后,知了就飞不起来了,必须补充能量才能继续飞翔。
可是,谁会给知了喂食树汁?所以这样的知了命运是确定的,飞不起来的知了就只剩下发声的功能,让儿童们明白知了的叫声。如果声音都不发出,它的下场就是喂食家禽了。
姚青肯定没有听知了叫的爱好,发现两只知了都飞不起来后,就直接装在塑料袋中,准备回家喂鸡。
集市非常热闹,人来人往,声音吵杂。姚青和郑成钢像一般小孩一样,从头走到尾,每个点都嬉耍着看看。有时姚青还问问价,卖东西的人也不奇怪,耐心地给姚青一个回答。
中间,姚青还遇到一个卖糖葫芦的,姚青爽快地给自己和郑成钢一人买一个糖葫芦。
姚青虽然不喜欢吃零食,但偶尔尝尝也是无碍。郑成钢虽然开始拒绝,但在姚青坚持之下也就接受了。
一个小小的糖葫芦,郑成钢快乐地舔舐半天,等到姚青吃完,他才吃掉一个。
回公社大院时,姚青零散地询问了郑成钢一些学校和学习的事情。
“现在算术学到哪里了?”姚青漫不经心地问道。
“减法。”
“九减五等于多少?”姚青随口考试。
“四。”
“十四减七呢?”
郑成钢停住了脚步,站在哪里扭扭捏捏板着指头半天,还是拿不出结果。
“减法是刚开始学的吗?”姚青理解地问道。
“上星期。”
郑成钢随口回答,心里在继续纠结姚青的问题。
“没事,下半年老师会教的。”姚青帮他转圜。
可是郑成钢好像并不需要姚青的转圜,他用力地板着自己的手指头,沉浸在自己的计算之中,这个痛苦让旁边的姚青都帮他难受。
最终,郑成钢还是没有得出答案,憋红着脸告诉姚青:“下次说。”
姚青若无其事,继续询问郑成钢:“语文学了什么?”
“生字。”
姚青停顿了一下,这个回答让他堵得慌。
“有会背的课文吗?”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会写吗?”
郑成钢停下来,从路边找到一个小石头,在地上一字一字地写出这十六个大字。
虽然这十六个大字歪歪斜斜,写字时个别字笔顺也有问题,可难得的是写完后竟然没有错误。姚青不由对他有些另眼相看,看来郑成钢在学校的日子没有虚度。‘教导’这两个字可不是很好写。
快到大院时,姚青随意问道:“你星期天常到镇上来?”
“嗯。”
“每次都带知了?”
郑成钢小脸通红。
姚青装着没看见,继续问道:“会玩弹弓吗?”
“会。”
“我们玩弹弓吧?”姚青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