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姚青向姚华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大概经过和他的处理办法。姚华沉思后,微笑着肯定了姚青做法,然后询问姚青对这事的处理有什么意见。
姚青在姚华这里就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首先要大范围地恢复郑成钢的名誉。其次,那个老师得受到惩罚。这个想当然行事的做法必须阻止。”
姚华略加思考后回答:“郑成钢最可贵的一点是帮你保密,但这个肯定不会广泛宣传的。不过那个老师当众道歉肯定是免不了的,也许会更严重。事情闹这么大肯定要有人承担责任,不能表扬郑成钢,就只好惩罚他了。”
姚青想想,父亲说得更正确,对上级保密的精神肯定是不会被当众表扬,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优良品德。
剩下的事情姚青真的就没管,他也没时间管了。他的心事都放到了西冲。
经过十来天的培养,菌丝生长终于形成了生长优势,这时姚青才终于轻松起来,剩下的是通风、光照条件,湿度控制等条件控制,这个姚平现场指挥就可以了。
等到第一批菇袋二十来天长满菌袋后,姚青又去指挥他们制造昼夜温差,然后是出菇控制。姚青基本都在现场遥控,及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这一批流程下来,姚青管理经验是飞速增长,到现在他总算是有了一次完整的企业创建经验,对比当初写的企划方案,姚青认真地分析了一次从企划到生产的整个流程,获得一次完整经验。
除开食用菌生产外,姚青还非常关心农村生产。这一点让郑队长有些奇怪,刚开始他还以为姚青拜他为师只是掩护他来西冲种平菇,没想到姚青是来真的。不过这个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迷惑,还给他增加了干劲。
郑队长是小队负责人,每天全小队425名劳力的生产安排都是郑队长的工作,一般都是头一天郑队长都带着几位负责人安排好第二天小队人员的工作,然后第二天几位负责人各司其职带人去各个区域进行当天工作。
姚青这些日子每天都是跟着郑队长一起,所以也跟着郑队长他们一起聆听他们的讨论,还记录下他们的工作安排。
这些负责人过年时就知道姚青认郑队长为师的事,所以毫不奇怪姚青的存在,对姚青也非常尊重,只是这不是尊重姚青这个小孩,而是尊重姚青后面的姚社长。
有闲时姚青还在郑队长的带领下,观察了全小队土地情况,旱地、水田数量分布,土地肥瘦情况。并且绘制了一份详细地土地分布图。
郑队长对姚青师傅这项工作非常尽心,这可是给他大大长脸的事。所以无论姚青有什么要求,都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姚青轻轻松松地就了解了农村工作基本流程,以及西冲小队每年栽种的作物、这些作物播种、收获时间、中间施肥撒药情况等等。再结合最近一起的工作安排,自然就对小队范围的农业生产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农村对他再也不能说只是一个朦胧概念了。
清明前后,食用菌这边开始陆续出菇了,得知消息的西冲小队干部立即冲到菇房。
在此之前,西冲小队只有郑队长和小队几位领导知道食用菌小组这边在干什么,其余社员都不知道这边具体在干什么。
由于广城县此前就没人进行过类似生产,所以连参加生产的社员也不明白自己具体是在做什么,只知道按照姚技术员的指令行事。
小队领导对于所有社员的询问都是统一口径,姚社长要在他们小队进行一项农副产品下脚料利用的生产研究,要求大家保密。
这一方面是姚社长的交代,另一方面是他们自己的私心,防止其它小队来撬他们的项目。毕竟姚社长是公社的副社长,管的是全公社44个小队。
没出菇之前,虽然小队所有领导都知道姚社长的小规模试验已经成功,但拿出这么多的材料和资金来投资这样一个项目,对于他们也不是一个轻松的事。因为年终他们是必须给社员一个交代。现在看到菇房一排排刚刚成形的平菇,他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感谢完指导生产的姚平技术员后,下面就是给领导报喜了。
骑上自行车,带上姚青,郑队长和三名主要助手首先到姚社长那里报喜。
姚青自然是单独溜回家了,这事可用不着他掺和。
有姚青、姚平在西冲做事,姚华显然对西冲平菇种植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这一点郑队长他们也清楚知道,但他们还是要这样做,这就是一个程序。它只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谁对这件事情负责。
在姚华办公室交谈几句后,姚华带他们到殷社长办公室去了。
公社例会上姚华就表露了自己想实验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些其它产业的想法,会后殷兆盟表示姚华可以进行小规模尝试。
年后在跟洪经纬书记汇报之后,姚华回来又跟殷社长透了风,自己准备年后在西冲小队做个农副产品下脚料利用的实验,革委会洪副主任对这个实验也比较关心。殷兆盟算是对这个事情也有了个底。
后来,殷兆盟看到姚华除开隔几天就到一个不同小队去调查情况,其余时间依旧还在公社办公时,心里还在暗暗嘀咕,这个秀才到底什么时候去西冲小队做实验,难道他是光说不练?
现在姚华带着西冲小队郑队长来报喜之后,他才猛然发现原来姚华的实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这让他对姚华的沉稳算是有了清醒地了解。
不过听完郑队长的汇报后,殷兆盟还是没完全弄清楚实验的意义。
平菇他当然知道,多川是属丘陵地带,一半是山区,一半是平原,平菇也常常有人在山上采到,属于一种比较贵的蔬菜。现在西冲小队可以自己种平菇,这很稀奇吗?所以他转向姚华道:“老姚,平菇以前不能自己种吗?”
听到殷社长的问话,姚华立即明白殷兆盟没有完全明白平菇种植的价值。所以他立即解释道:“殷社长,倒不是平菇以前不能自己种,平菇人工种植技术在我国早就成熟,只是食用菌种植技术要求很高,一般人种不了。我们这次试验使用的是材料主要是棉籽壳和麸皮,你知道,这是我们粮食和棉花生产的副产品和下脚料,成本很低,而食用菌本身营养价值高、价格也贵。”
“产量怎么样?”殷社长急着问。
“现在刚刚出菇,所以产量目前还不知道,不过根据资料,好的情况下一斤原料可以出一斤到二斤平菇。不过,因为我们是刚开始尝试,估计就是一斤原料出一斤平菇吧。”
“一斤原料出一斤平菇,一千斤料出一斤千平菇。上次我家婆娘买的平菇好像是3角钱一斤,那就是说一千斤料可以挣300元?”
“肯定挣不了,因为大批批发价格应该会低很多,而且利润还必须扣除原料、人工和投资。”姚华笑着解释。
“那你估计可以挣多少?”
“现在真不好说,我初步估计一千斤料也许可以挣50元吧。”
“那你们投了多少料?”殷社长看向郑队长。
“2万来斤。”郑队长小心地说。
“2万来斤,那就是说你们这次会干挣1000多元?行啊,老郑,你们这次悄悄地就放了个卫星。”殷兆盟哈哈大笑。
“主要还是靠殷社长领导有方,姚社长指挥得力,我们才取得一点小成绩。”
“走,看看去。”殷兆盟兴致勃勃地道。
随着公社领导的到来,西冲小队在姚社长的指导下,种出平菇的消息就在多川公社慢慢传开了,很快就人人皆知了。多川公社的各大队、小队领导和许多附近的社员纷纷到西冲小队参观学习。
参观结束后,领导们就冲到公社。公社领导的办公室顿时热闹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平菇也一天天长大,几天过去后,首批出菇的平菇就基本成型了。菇房中一排排平菇长势喜人,让西冲小队社员喜上眉梢,郑队长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
姚青在姚华这里就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首先要大范围地恢复郑成钢的名誉。其次,那个老师得受到惩罚。这个想当然行事的做法必须阻止。”
姚华略加思考后回答:“郑成钢最可贵的一点是帮你保密,但这个肯定不会广泛宣传的。不过那个老师当众道歉肯定是免不了的,也许会更严重。事情闹这么大肯定要有人承担责任,不能表扬郑成钢,就只好惩罚他了。”
姚青想想,父亲说得更正确,对上级保密的精神肯定是不会被当众表扬,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优良品德。
剩下的事情姚青真的就没管,他也没时间管了。他的心事都放到了西冲。
经过十来天的培养,菌丝生长终于形成了生长优势,这时姚青才终于轻松起来,剩下的是通风、光照条件,湿度控制等条件控制,这个姚平现场指挥就可以了。
等到第一批菇袋二十来天长满菌袋后,姚青又去指挥他们制造昼夜温差,然后是出菇控制。姚青基本都在现场遥控,及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这一批流程下来,姚青管理经验是飞速增长,到现在他总算是有了一次完整的企业创建经验,对比当初写的企划方案,姚青认真地分析了一次从企划到生产的整个流程,获得一次完整经验。
除开食用菌生产外,姚青还非常关心农村生产。这一点让郑队长有些奇怪,刚开始他还以为姚青拜他为师只是掩护他来西冲种平菇,没想到姚青是来真的。不过这个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迷惑,还给他增加了干劲。
郑队长是小队负责人,每天全小队425名劳力的生产安排都是郑队长的工作,一般都是头一天郑队长都带着几位负责人安排好第二天小队人员的工作,然后第二天几位负责人各司其职带人去各个区域进行当天工作。
姚青这些日子每天都是跟着郑队长一起,所以也跟着郑队长他们一起聆听他们的讨论,还记录下他们的工作安排。
这些负责人过年时就知道姚青认郑队长为师的事,所以毫不奇怪姚青的存在,对姚青也非常尊重,只是这不是尊重姚青这个小孩,而是尊重姚青后面的姚社长。
有闲时姚青还在郑队长的带领下,观察了全小队土地情况,旱地、水田数量分布,土地肥瘦情况。并且绘制了一份详细地土地分布图。
郑队长对姚青师傅这项工作非常尽心,这可是给他大大长脸的事。所以无论姚青有什么要求,都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姚青轻轻松松地就了解了农村工作基本流程,以及西冲小队每年栽种的作物、这些作物播种、收获时间、中间施肥撒药情况等等。再结合最近一起的工作安排,自然就对小队范围的农业生产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农村对他再也不能说只是一个朦胧概念了。
清明前后,食用菌这边开始陆续出菇了,得知消息的西冲小队干部立即冲到菇房。
在此之前,西冲小队只有郑队长和小队几位领导知道食用菌小组这边在干什么,其余社员都不知道这边具体在干什么。
由于广城县此前就没人进行过类似生产,所以连参加生产的社员也不明白自己具体是在做什么,只知道按照姚技术员的指令行事。
小队领导对于所有社员的询问都是统一口径,姚社长要在他们小队进行一项农副产品下脚料利用的生产研究,要求大家保密。
这一方面是姚社长的交代,另一方面是他们自己的私心,防止其它小队来撬他们的项目。毕竟姚社长是公社的副社长,管的是全公社44个小队。
没出菇之前,虽然小队所有领导都知道姚社长的小规模试验已经成功,但拿出这么多的材料和资金来投资这样一个项目,对于他们也不是一个轻松的事。因为年终他们是必须给社员一个交代。现在看到菇房一排排刚刚成形的平菇,他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感谢完指导生产的姚平技术员后,下面就是给领导报喜了。
骑上自行车,带上姚青,郑队长和三名主要助手首先到姚社长那里报喜。
姚青自然是单独溜回家了,这事可用不着他掺和。
有姚青、姚平在西冲做事,姚华显然对西冲平菇种植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这一点郑队长他们也清楚知道,但他们还是要这样做,这就是一个程序。它只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谁对这件事情负责。
在姚华办公室交谈几句后,姚华带他们到殷社长办公室去了。
公社例会上姚华就表露了自己想实验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些其它产业的想法,会后殷兆盟表示姚华可以进行小规模尝试。
年后在跟洪经纬书记汇报之后,姚华回来又跟殷社长透了风,自己准备年后在西冲小队做个农副产品下脚料利用的实验,革委会洪副主任对这个实验也比较关心。殷兆盟算是对这个事情也有了个底。
后来,殷兆盟看到姚华除开隔几天就到一个不同小队去调查情况,其余时间依旧还在公社办公时,心里还在暗暗嘀咕,这个秀才到底什么时候去西冲小队做实验,难道他是光说不练?
现在姚华带着西冲小队郑队长来报喜之后,他才猛然发现原来姚华的实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这让他对姚华的沉稳算是有了清醒地了解。
不过听完郑队长的汇报后,殷兆盟还是没完全弄清楚实验的意义。
平菇他当然知道,多川是属丘陵地带,一半是山区,一半是平原,平菇也常常有人在山上采到,属于一种比较贵的蔬菜。现在西冲小队可以自己种平菇,这很稀奇吗?所以他转向姚华道:“老姚,平菇以前不能自己种吗?”
听到殷社长的问话,姚华立即明白殷兆盟没有完全明白平菇种植的价值。所以他立即解释道:“殷社长,倒不是平菇以前不能自己种,平菇人工种植技术在我国早就成熟,只是食用菌种植技术要求很高,一般人种不了。我们这次试验使用的是材料主要是棉籽壳和麸皮,你知道,这是我们粮食和棉花生产的副产品和下脚料,成本很低,而食用菌本身营养价值高、价格也贵。”
“产量怎么样?”殷社长急着问。
“现在刚刚出菇,所以产量目前还不知道,不过根据资料,好的情况下一斤原料可以出一斤到二斤平菇。不过,因为我们是刚开始尝试,估计就是一斤原料出一斤平菇吧。”
“一斤原料出一斤平菇,一千斤料出一斤千平菇。上次我家婆娘买的平菇好像是3角钱一斤,那就是说一千斤料可以挣300元?”
“肯定挣不了,因为大批批发价格应该会低很多,而且利润还必须扣除原料、人工和投资。”姚华笑着解释。
“那你估计可以挣多少?”
“现在真不好说,我初步估计一千斤料也许可以挣50元吧。”
“那你们投了多少料?”殷社长看向郑队长。
“2万来斤。”郑队长小心地说。
“2万来斤,那就是说你们这次会干挣1000多元?行啊,老郑,你们这次悄悄地就放了个卫星。”殷兆盟哈哈大笑。
“主要还是靠殷社长领导有方,姚社长指挥得力,我们才取得一点小成绩。”
“走,看看去。”殷兆盟兴致勃勃地道。
随着公社领导的到来,西冲小队在姚社长的指导下,种出平菇的消息就在多川公社慢慢传开了,很快就人人皆知了。多川公社的各大队、小队领导和许多附近的社员纷纷到西冲小队参观学习。
参观结束后,领导们就冲到公社。公社领导的办公室顿时热闹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平菇也一天天长大,几天过去后,首批出菇的平菇就基本成型了。菇房中一排排平菇长势喜人,让西冲小队社员喜上眉梢,郑队长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