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午夜,寒凉的晚风穿过回廊,两个守夜的下人拢衣襟打哆嗦。
他们提着巴掌大的灯笼巡逻,幽幽烛光似两点鬼火飘过。
万籁俱寂,两人的下巴染上微弱的烛光,眼窝深深。
经过花园的时候,一股凉风吹得烛光摇摆不定,地面的影子忽闪忽闪。下人甲检查烛光之际,挪动之物闯入余光。
他浑身一震,犹豫再三才转头。
花园栽了一棵茂密的榕树,榕树下隐约见晃动之物。下人甲揉揉眼睛,没想到望得更加清晰。
“喂,那边榕树下是不是有人?”下人甲推了推下人乙。
“有吗,没看见啊。”
“你看清楚一点,是不是有白白的东西?”
两人定睛一望,那头忽然闪现白影。下人乙吓得腿软,下个月就是清明,最忌讳这种事发生。“下、下面的休沐日提前了?”
那抹白影静静地伫立树下,仿佛等待着他们。
“可能是贼。走,去看看!”下人甲拉着同伴靠近。
走近了,他们发现白影穿着长长的白袍,瀑布般的长发阴森森垂下。下人甲壮着胆子大喝,可是白影一动不动。
“没、没影子……”
树下黑漆漆一片,唯白袍白得显眼。当两人又走近,白影突然转身,然而面向两人的也是阴森森黑发。
这时下人乙铁青了脸指着人影上面,“有、有绳子……吊、吊死鬼……”
“啊!”
两个下人撒腿就跑,六神无主地去喊醒老管家。他们带着老管家和另外几个下人回到花园,可是榕树下的白影不见了。
老管家拍下人甲的头,“哪有人,你是不是眼花看错?幸好没有吵醒主子们,你们继续守夜,其他人回去睡觉。”
两下人有苦说不出。
翌日老管家向三婶张氏禀报此事但没有引起重视,只是派下人去榕树下检查。没想到第二天午夜,又有下人见鬼。
这次是穿着红色长袍、长发遮脸的“鬼”在荷花池边上徘徊。
人心惶惶的下人管不住嘴巴到处议论,闲言碎语传到各个主子耳中。颜氏联想到连日做噩梦以及心神不宁,便派老管家晚上去花园守着。
第三晚,老管家率领三个下人坐在花园旁边的走廊等着见鬼。
月黑风高,凉风吹刮四张昏昏欲睡的脸。不知过了多久,凉气贴上他们的后背,风拂过他们的后脑勺。
下人环手抱胸取暖。
某个下人觉得脸痒痒的便伸手挠,谁知抓到细细的东西。他迟疑地抬头,骤然对上一片黑漆漆的头发。
“啊——”
长长的黑发垂落两个下人面前,其中一个已经吓晕。早有准备的老管家颤抖地举起棍子,不料他脖子一紧,双脚缓缓地悬空。
慌乱间他摸到缠脖子的似乎是麻绳。
啪嗒——老管家坠地的瞬间头脑空白,眼角瞥见一抹曳地的雪白。
他同样不争气,两眼一黑晕了。
第四天顺天府内宅弥漫惶恐,昨晚见鬼的下人和老管家吓得发高烧。
心事重重的颜氏面对丰盛的早点毫无食欲,顾不上难得不去旁听而陪她用膳的燕瑶。
“二姐今天怎么不去旁听了?”一袭桃粉衣裳衬得燕婉娇俏,明天她就能回书院旁听了。她想想就暗喜,目中精光在燕瑶的辫子流转。
眼下她欠缺燕瑶的头发。
“最近府上不安宁,想陪一陪祖母。”燕瑶笑着给颜氏夹去一小块糕点,“祖母吃点吧,瞧着您的手镯松动不少。”
颜氏眉毛上挑,悄悄一瞅金灿灿的手镯——果然有点松。“唉,最近闹得府上人心惶惶,吃不下。连老李也病倒了……”
老李就是老管家。
金氏不以为然,摸着刻满花纹的手镯轻笑“每次都是下人看见,兴许他们眼花而已。有大伯在府上镇着,魑魅魍魉哪敢来。”
燕瑶敛起笑容。
颜氏则沉着脸,这话越听越讽刺。张氏见势不妙适时打圆场“听闻城外的灵山寺香火旺盛,不如媳妇陪老夫人去上香?”
“呵呵。上香哪用跑那么远?府上不也供奉了佛像,不过依然闹出这种事。”
张氏这农妇就爱求神拜佛,金氏不屑一顾。
颜氏吃了苦瓜般眉头紧皱,这败家玩意是讽刺她的财神爷?真是反了!
燕婉发现祖母脸色不对,学燕瑶夹糕点给祖母,笑盈盈道“人家说拜神多自有神庇佑,祖母天天拜佛,神佛一定感受到祖母的虔诚。”
颜氏嘴角抽搐,她拜的是财神爷,和驱邪有什么关系?
等等,驱邪?
“孙女觉得当务之急先稳住下人,免得下人传出府外。”燕瑶目光炯炯。
金氏佯作惆怅地叹气,“瑶儿说得轻巧,要怎么稳住?请道士来作法?这么大阵仗会惹朝廷非议。”
“但在重大节日皇宫不也祭拜?临近清明,府上祭拜一下问题不大吧?”
张氏的疑问遭到金氏嘲笑。“三弟妹,皇宫的祭天和道士作法不是一回事。就太常卿和道士而言,别人听见你用两者比较会笑掉大牙。”
张氏顿时窘迫一笑。
而颜氏斟酌她们的话。
出门上香治标不治本,哪知大老远的神佛肯不肯来庇护顺天府?还不如找人来看为什么闹鬼。念及于此她拍大腿轻呼,“老身有主意了!”
她们惊疑侧目。
辰时刚过,一辆马车停在祈宁斋门前。
“夫人,有客人来访,是顺天府的燕老夫人。”老妪急急跑进大厅。
卫夫人暗自惊骇,表面平静地让老妪请客人进来。那丫头未卜先知?不可能,应该是她鼓吹燕老夫人来吧。
橘衣夺目的颜氏宛如移动的金砖,和肖婆子信步进入大厅,卫夫人对她艳丽的服饰司空见惯。
“燕老夫人突然来拜访,是为了买檀香?”她不动声色试探。
“不是,府上发生了些怪事,老身想请卫夫人到府上一看。”
“是什么怪事?”
颜氏不愿在此多谈,只问卫夫人愿不愿意到顺天府一趟。
“请燕老夫人稍等,容小妇人准备些物品。”
他们提着巴掌大的灯笼巡逻,幽幽烛光似两点鬼火飘过。
万籁俱寂,两人的下巴染上微弱的烛光,眼窝深深。
经过花园的时候,一股凉风吹得烛光摇摆不定,地面的影子忽闪忽闪。下人甲检查烛光之际,挪动之物闯入余光。
他浑身一震,犹豫再三才转头。
花园栽了一棵茂密的榕树,榕树下隐约见晃动之物。下人甲揉揉眼睛,没想到望得更加清晰。
“喂,那边榕树下是不是有人?”下人甲推了推下人乙。
“有吗,没看见啊。”
“你看清楚一点,是不是有白白的东西?”
两人定睛一望,那头忽然闪现白影。下人乙吓得腿软,下个月就是清明,最忌讳这种事发生。“下、下面的休沐日提前了?”
那抹白影静静地伫立树下,仿佛等待着他们。
“可能是贼。走,去看看!”下人甲拉着同伴靠近。
走近了,他们发现白影穿着长长的白袍,瀑布般的长发阴森森垂下。下人甲壮着胆子大喝,可是白影一动不动。
“没、没影子……”
树下黑漆漆一片,唯白袍白得显眼。当两人又走近,白影突然转身,然而面向两人的也是阴森森黑发。
这时下人乙铁青了脸指着人影上面,“有、有绳子……吊、吊死鬼……”
“啊!”
两个下人撒腿就跑,六神无主地去喊醒老管家。他们带着老管家和另外几个下人回到花园,可是榕树下的白影不见了。
老管家拍下人甲的头,“哪有人,你是不是眼花看错?幸好没有吵醒主子们,你们继续守夜,其他人回去睡觉。”
两下人有苦说不出。
翌日老管家向三婶张氏禀报此事但没有引起重视,只是派下人去榕树下检查。没想到第二天午夜,又有下人见鬼。
这次是穿着红色长袍、长发遮脸的“鬼”在荷花池边上徘徊。
人心惶惶的下人管不住嘴巴到处议论,闲言碎语传到各个主子耳中。颜氏联想到连日做噩梦以及心神不宁,便派老管家晚上去花园守着。
第三晚,老管家率领三个下人坐在花园旁边的走廊等着见鬼。
月黑风高,凉风吹刮四张昏昏欲睡的脸。不知过了多久,凉气贴上他们的后背,风拂过他们的后脑勺。
下人环手抱胸取暖。
某个下人觉得脸痒痒的便伸手挠,谁知抓到细细的东西。他迟疑地抬头,骤然对上一片黑漆漆的头发。
“啊——”
长长的黑发垂落两个下人面前,其中一个已经吓晕。早有准备的老管家颤抖地举起棍子,不料他脖子一紧,双脚缓缓地悬空。
慌乱间他摸到缠脖子的似乎是麻绳。
啪嗒——老管家坠地的瞬间头脑空白,眼角瞥见一抹曳地的雪白。
他同样不争气,两眼一黑晕了。
第四天顺天府内宅弥漫惶恐,昨晚见鬼的下人和老管家吓得发高烧。
心事重重的颜氏面对丰盛的早点毫无食欲,顾不上难得不去旁听而陪她用膳的燕瑶。
“二姐今天怎么不去旁听了?”一袭桃粉衣裳衬得燕婉娇俏,明天她就能回书院旁听了。她想想就暗喜,目中精光在燕瑶的辫子流转。
眼下她欠缺燕瑶的头发。
“最近府上不安宁,想陪一陪祖母。”燕瑶笑着给颜氏夹去一小块糕点,“祖母吃点吧,瞧着您的手镯松动不少。”
颜氏眉毛上挑,悄悄一瞅金灿灿的手镯——果然有点松。“唉,最近闹得府上人心惶惶,吃不下。连老李也病倒了……”
老李就是老管家。
金氏不以为然,摸着刻满花纹的手镯轻笑“每次都是下人看见,兴许他们眼花而已。有大伯在府上镇着,魑魅魍魉哪敢来。”
燕瑶敛起笑容。
颜氏则沉着脸,这话越听越讽刺。张氏见势不妙适时打圆场“听闻城外的灵山寺香火旺盛,不如媳妇陪老夫人去上香?”
“呵呵。上香哪用跑那么远?府上不也供奉了佛像,不过依然闹出这种事。”
张氏这农妇就爱求神拜佛,金氏不屑一顾。
颜氏吃了苦瓜般眉头紧皱,这败家玩意是讽刺她的财神爷?真是反了!
燕婉发现祖母脸色不对,学燕瑶夹糕点给祖母,笑盈盈道“人家说拜神多自有神庇佑,祖母天天拜佛,神佛一定感受到祖母的虔诚。”
颜氏嘴角抽搐,她拜的是财神爷,和驱邪有什么关系?
等等,驱邪?
“孙女觉得当务之急先稳住下人,免得下人传出府外。”燕瑶目光炯炯。
金氏佯作惆怅地叹气,“瑶儿说得轻巧,要怎么稳住?请道士来作法?这么大阵仗会惹朝廷非议。”
“但在重大节日皇宫不也祭拜?临近清明,府上祭拜一下问题不大吧?”
张氏的疑问遭到金氏嘲笑。“三弟妹,皇宫的祭天和道士作法不是一回事。就太常卿和道士而言,别人听见你用两者比较会笑掉大牙。”
张氏顿时窘迫一笑。
而颜氏斟酌她们的话。
出门上香治标不治本,哪知大老远的神佛肯不肯来庇护顺天府?还不如找人来看为什么闹鬼。念及于此她拍大腿轻呼,“老身有主意了!”
她们惊疑侧目。
辰时刚过,一辆马车停在祈宁斋门前。
“夫人,有客人来访,是顺天府的燕老夫人。”老妪急急跑进大厅。
卫夫人暗自惊骇,表面平静地让老妪请客人进来。那丫头未卜先知?不可能,应该是她鼓吹燕老夫人来吧。
橘衣夺目的颜氏宛如移动的金砖,和肖婆子信步进入大厅,卫夫人对她艳丽的服饰司空见惯。
“燕老夫人突然来拜访,是为了买檀香?”她不动声色试探。
“不是,府上发生了些怪事,老身想请卫夫人到府上一看。”
“是什么怪事?”
颜氏不愿在此多谈,只问卫夫人愿不愿意到顺天府一趟。
“请燕老夫人稍等,容小妇人准备些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