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袭的马贼并未在远处看清朝廷大军的阵仗,塔骨部落的安置地本就是由先辈所选的略高出草原的平地,加上一代代人的夯实加厚,也算是居高临下了。
这种朴实的智慧草原上的部落从来都不会缺少,或许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这点小聪明并不能改变危局,但在实力相当或是我强敌弱的时候,这就是一手致命的杀招。
两万人的大军在马贼奔袭到可见距离之前没有任何声响,不同于塔骨部落的散兵游勇,这是一群真正的战士。面对红曲部的围攻齐乘风敢大胆冲阵,但面对这样一支百战之师,齐乘风看不到任何可能全身而退的希望。
草原的夜晚本是伴随着无数虫鸣的,但在那些踏草而来的汹涌马贼面前,这些机敏的小家伙早早就止了声息。夜色下看不清马贼的数量几何,从一眼望不到边的马群来看,这伙马贼的人数看起来甚至还要比结阵而守的朝廷大军更加庞大。
这当然是一种错觉,马贼的人数虽然远不止白天来的红曲部,但加起来也就只有八九千人,算上马匹人马总和也不会超过朝廷大军。只是因为人马之间的间隔远比结阵的朝廷大军分散,再加上漫天扬起的沙尘和大地的震动,这才带来了这种敌众我寡的感觉。
换做平常兵丁,面对这份威势,至少也会有一些不安,但这些训练有素的边军都是真正的杀伐之士,除了握紧手中兵刃,没有一人将这群马贼放在眼里。
和北地巨盗看待那些草原部落一样,朝廷的大军也从未将这些乌合之众看在眼里。除了狼狈逃窜和龟缩不出,这些只会欺软怕硬的马贼,从来就谈不上什么战斗力。
马贼们奔袭的速度很快,座下战马更是被玩命的驱使着,趁着夜色突袭的想法效果如何,就要看第一波接战带来的威慑力。白天红曲部留下的外墙豁口就是最好的突进方向,而再多的帐篷也抵挡不住八千马贼的冲阵,只要打散了士气,几个零散的高手是成不了气候的。
想法虽好,但塔骨部落之外那片黑压压的人群却让领头的马贼心中略有不安。在塔骨部落外墙的阴影之下,这些人的身影显得有些模糊黯淡,根本看不出什么细节来。但即便如此,满满当当的结阵,也和白日里逃回来的红曲部败兵所说相差极大!
这就是所谓的战力不过千人的塔骨部落青壮?难不成这是把塔骨部落的所有族人都拉出来,准备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真要是这样,就要考虑一下是否还有必要冲入塔骨部落了,能在外围全歼对方有生力量,可要比骑着马破阵强得多。
然而这份臆想在靠近到一里之地时变成了无边的恐慌,骤然升起的火光在塔骨部落外墙之上四处蔓延,一个个举着火把的塔骨族人就在那上面死死的看着来袭的马贼!
一群草原部落的土著自然不会让这些自视甚高的马贼感到什么不妥,可那些在火光照耀下闪动着金属光泽的甲胄,和那些甲胄之下冰冷的杀伐目光,却让所有的马贼瞬间就慌了神。
不单只是朝廷大军对阵马贼的不败战绩使得他们惊慌失措,这些大统领麾下的马贼原本就有大半都是在中原作恶后走投无路才投奔而来的贼人或是那些人的后代。对朝廷的畏惧和忌惮,本就是根植在这些人心中的刺!见不到摸不着的时候,这根刺会让他们面对同伴侃侃而谈或是耀武扬威,扬言自己只是为了暂避锋芒的更是常态。但等这根刺真的摆在面前且将要刺入血肉的时候,那种畏惧和恐慌就瞬间占据了大脑。
不是所有人都对朝廷的军队畏之如虎,但这支类似骑兵的马贼阵势,却容不得任何的畏惧!冲锋起来的骑兵威力极强,就算这支训练有素的朝廷大军,在应对起来时也会在第一轮的接战中损失不小。但这一切却都在马贼们自乱阵脚之后化为了泡影,随后的战局也成了一场屠杀。
没有那么多的阴谋算计,也没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失了冲击力的马贼,在一部分人想要抽身而退的时候就彻底的乱了。连一次完整的冲击都没能完成,这群在慌乱中只想着活命的马贼,就在人仰马翻中结束了突袭。
这样的良机,若是还不能抓住,那位统帅两万兵马的将军就真成了酒囊饭袋了!没有多余的言语,一句斩贼者赏十金,俘获马匹财物无需充公的允诺,就让这些结阵以待的战士瞬间红了眼睛。
十金的封赏算不上太多,比起真正的战场上动辄数十金的封赏,和将官额外的功勋来说,这群马贼的价值实在有些低了。但和那样的战场相比,这些马贼的反抗无疑就和草原上的绵羊一样软弱无力。只要伸出手去就能捡到金子,这样的买卖可不多见。
这场追杀没有终止,甚至也见不到一个活口。斩贼者赏十金这句话就足够兵勇们争先恐后了,抓活口这笔账就不好算了!更何况朝廷对马贼的容忍度一向极低,还从未听说有什么马贼俘虏,费心费力的忙活下来指不定就会吃力不讨好,倒不如先得了实惠再说。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一个两个,于是原本一些原地受降的兵勇,在看到同伴们继续追杀的表现之后,都很快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杀俘可不是个好名声,但对朝廷来说,消灭北地巨盗才是真正的目的,这一点断绝后路的举动,也算不得什么。
八千余马贼最终能够逃脱生天的寥寥无几,战阵最前的步卒虽然吃了第一波甜头,但这波封赏的大头却还要数两翼早已蓄势待发的骑兵。追上一群心胆俱裂的马贼不是什么难事,若不是这群马贼都是四散逃离的,这场追击战还会结束的更快。
不用担心马贼会有伏兵,这群乌合之众就算真有埋伏,慌乱逃窜的马贼也只会将伏兵的阵脚彻底打乱。那样一来对这些即使追杀也注意结成小队的精锐骑兵来说,也只是又一群送上门来的肥肉!
不到十万金的封赏,这就是这场大战朝廷唯一的损耗!两万大军无一人伤亡,这样夸张的战果足以让人瞠目结舌。这样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草原上的这些部落,更何况齐廷昭本来也没打算掩藏这一点。
随军的官员留在了塔骨部落,这些临时抽调出来的边远小吏不需要多强的能力,只要能代表朝廷收拢这些部落的心思即可。没有任何停留,齐乘风等人跟随齐廷昭和大军的步伐,在罗红苏的带领下前往了下一个草原部落。
调军的手令再一次的被齐廷昭签发了下来,柳逸飞和王府护卫又一次的纵马去往了南方。从塔骨部落取得的战果,让齐廷昭信心大振,也有了继续征召军马的底气。
短短三天时间,大军几乎是在草原之上横扫而过,所过之处的草原部落也全部望风而降。面对满载马贼战利品和血气的朝廷大军,没有任何一个部落敢于说出拒绝的话语,而留下来的朝廷小吏也会让任何阳奉阴违和墙头草的举动化为泡影。
和百年前的忌惮不同,北地巨盗们人心所向的年代早已不在,对付那些心怀不轨的部分原住民,杀戮不再是一个无法下达的抉择。法不责众的道理有时候是不言自明的,但局势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前三天的秋毫不犯,似乎让一些心有不甘的人起了想法。朝廷大军的过境,让这些心有怨怼的人起了试探的心思。暴毙而亡的边远小吏身上,看不出什么人为的因素,但这并不是齐廷昭选择坐视不理的原因。
朝廷大军仍在草原上开拔,一些来不及逃离的马贼被大军轻易的撕成碎片,然后在路过的部落中安排下了随军的小吏。但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对于部落归顺后的安排,只有一句北地巨盗即将覆灭静候佳音的安慰!
这样的举动持续了半个月,靠近蒙辽州和冀晋州边界的所有草原部落都选择了彻底归顺。萝卜加大棒的举措正适合在这个时候使用,至少从表面上来说看起来效果不错。
半个月的受降之旅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憩,或许也因为正在不断变强的马贼反抗。这支两万人的军队并不能完全左右草原局势,至少北地巨盗面对这支军队仍有一战之力!不同于结阵之战,所有的北地巨盗几乎都可以算作轻骑兵。虽说在冲击力方面不如朝廷的骑兵,但在草原上的真实战力也不能小觑。
至少在同样人马下的交锋,朝廷所占的优势并不算大,草原的辽阔使得追击战极难展开。除非再次遇到先前大军提前设伏的情况,否则想靠两万大军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齐廷昭不会天真的以为两万大军就能无所不能,所以请求援军的手令早已发出。这一次和前次不同,超出预设的军马需要朝堂上的决议,所以大军的动作还来得更晚一些。
不过齐廷昭并不在意这支援军什么时候到来,晚一点或许更好也说不定。毕竟援军不像齐廷昭率领的这支大军一样,能够轻易分辨草原上这些部落的善意或是敌意,很容易被那些暗地里支持马贼的部落蛊惑,所以齐廷昭的手书里特意留下来一个指令。
小吏生则部落生,小吏亡则部落亡!
这种朴实的智慧草原上的部落从来都不会缺少,或许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这点小聪明并不能改变危局,但在实力相当或是我强敌弱的时候,这就是一手致命的杀招。
两万人的大军在马贼奔袭到可见距离之前没有任何声响,不同于塔骨部落的散兵游勇,这是一群真正的战士。面对红曲部的围攻齐乘风敢大胆冲阵,但面对这样一支百战之师,齐乘风看不到任何可能全身而退的希望。
草原的夜晚本是伴随着无数虫鸣的,但在那些踏草而来的汹涌马贼面前,这些机敏的小家伙早早就止了声息。夜色下看不清马贼的数量几何,从一眼望不到边的马群来看,这伙马贼的人数看起来甚至还要比结阵而守的朝廷大军更加庞大。
这当然是一种错觉,马贼的人数虽然远不止白天来的红曲部,但加起来也就只有八九千人,算上马匹人马总和也不会超过朝廷大军。只是因为人马之间的间隔远比结阵的朝廷大军分散,再加上漫天扬起的沙尘和大地的震动,这才带来了这种敌众我寡的感觉。
换做平常兵丁,面对这份威势,至少也会有一些不安,但这些训练有素的边军都是真正的杀伐之士,除了握紧手中兵刃,没有一人将这群马贼放在眼里。
和北地巨盗看待那些草原部落一样,朝廷的大军也从未将这些乌合之众看在眼里。除了狼狈逃窜和龟缩不出,这些只会欺软怕硬的马贼,从来就谈不上什么战斗力。
马贼们奔袭的速度很快,座下战马更是被玩命的驱使着,趁着夜色突袭的想法效果如何,就要看第一波接战带来的威慑力。白天红曲部留下的外墙豁口就是最好的突进方向,而再多的帐篷也抵挡不住八千马贼的冲阵,只要打散了士气,几个零散的高手是成不了气候的。
想法虽好,但塔骨部落之外那片黑压压的人群却让领头的马贼心中略有不安。在塔骨部落外墙的阴影之下,这些人的身影显得有些模糊黯淡,根本看不出什么细节来。但即便如此,满满当当的结阵,也和白日里逃回来的红曲部败兵所说相差极大!
这就是所谓的战力不过千人的塔骨部落青壮?难不成这是把塔骨部落的所有族人都拉出来,准备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真要是这样,就要考虑一下是否还有必要冲入塔骨部落了,能在外围全歼对方有生力量,可要比骑着马破阵强得多。
然而这份臆想在靠近到一里之地时变成了无边的恐慌,骤然升起的火光在塔骨部落外墙之上四处蔓延,一个个举着火把的塔骨族人就在那上面死死的看着来袭的马贼!
一群草原部落的土著自然不会让这些自视甚高的马贼感到什么不妥,可那些在火光照耀下闪动着金属光泽的甲胄,和那些甲胄之下冰冷的杀伐目光,却让所有的马贼瞬间就慌了神。
不单只是朝廷大军对阵马贼的不败战绩使得他们惊慌失措,这些大统领麾下的马贼原本就有大半都是在中原作恶后走投无路才投奔而来的贼人或是那些人的后代。对朝廷的畏惧和忌惮,本就是根植在这些人心中的刺!见不到摸不着的时候,这根刺会让他们面对同伴侃侃而谈或是耀武扬威,扬言自己只是为了暂避锋芒的更是常态。但等这根刺真的摆在面前且将要刺入血肉的时候,那种畏惧和恐慌就瞬间占据了大脑。
不是所有人都对朝廷的军队畏之如虎,但这支类似骑兵的马贼阵势,却容不得任何的畏惧!冲锋起来的骑兵威力极强,就算这支训练有素的朝廷大军,在应对起来时也会在第一轮的接战中损失不小。但这一切却都在马贼们自乱阵脚之后化为了泡影,随后的战局也成了一场屠杀。
没有那么多的阴谋算计,也没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失了冲击力的马贼,在一部分人想要抽身而退的时候就彻底的乱了。连一次完整的冲击都没能完成,这群在慌乱中只想着活命的马贼,就在人仰马翻中结束了突袭。
这样的良机,若是还不能抓住,那位统帅两万兵马的将军就真成了酒囊饭袋了!没有多余的言语,一句斩贼者赏十金,俘获马匹财物无需充公的允诺,就让这些结阵以待的战士瞬间红了眼睛。
十金的封赏算不上太多,比起真正的战场上动辄数十金的封赏,和将官额外的功勋来说,这群马贼的价值实在有些低了。但和那样的战场相比,这些马贼的反抗无疑就和草原上的绵羊一样软弱无力。只要伸出手去就能捡到金子,这样的买卖可不多见。
这场追杀没有终止,甚至也见不到一个活口。斩贼者赏十金这句话就足够兵勇们争先恐后了,抓活口这笔账就不好算了!更何况朝廷对马贼的容忍度一向极低,还从未听说有什么马贼俘虏,费心费力的忙活下来指不定就会吃力不讨好,倒不如先得了实惠再说。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一个两个,于是原本一些原地受降的兵勇,在看到同伴们继续追杀的表现之后,都很快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杀俘可不是个好名声,但对朝廷来说,消灭北地巨盗才是真正的目的,这一点断绝后路的举动,也算不得什么。
八千余马贼最终能够逃脱生天的寥寥无几,战阵最前的步卒虽然吃了第一波甜头,但这波封赏的大头却还要数两翼早已蓄势待发的骑兵。追上一群心胆俱裂的马贼不是什么难事,若不是这群马贼都是四散逃离的,这场追击战还会结束的更快。
不用担心马贼会有伏兵,这群乌合之众就算真有埋伏,慌乱逃窜的马贼也只会将伏兵的阵脚彻底打乱。那样一来对这些即使追杀也注意结成小队的精锐骑兵来说,也只是又一群送上门来的肥肉!
不到十万金的封赏,这就是这场大战朝廷唯一的损耗!两万大军无一人伤亡,这样夸张的战果足以让人瞠目结舌。这样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草原上的这些部落,更何况齐廷昭本来也没打算掩藏这一点。
随军的官员留在了塔骨部落,这些临时抽调出来的边远小吏不需要多强的能力,只要能代表朝廷收拢这些部落的心思即可。没有任何停留,齐乘风等人跟随齐廷昭和大军的步伐,在罗红苏的带领下前往了下一个草原部落。
调军的手令再一次的被齐廷昭签发了下来,柳逸飞和王府护卫又一次的纵马去往了南方。从塔骨部落取得的战果,让齐廷昭信心大振,也有了继续征召军马的底气。
短短三天时间,大军几乎是在草原之上横扫而过,所过之处的草原部落也全部望风而降。面对满载马贼战利品和血气的朝廷大军,没有任何一个部落敢于说出拒绝的话语,而留下来的朝廷小吏也会让任何阳奉阴违和墙头草的举动化为泡影。
和百年前的忌惮不同,北地巨盗们人心所向的年代早已不在,对付那些心怀不轨的部分原住民,杀戮不再是一个无法下达的抉择。法不责众的道理有时候是不言自明的,但局势却不是一成不变的。
前三天的秋毫不犯,似乎让一些心有不甘的人起了想法。朝廷大军的过境,让这些心有怨怼的人起了试探的心思。暴毙而亡的边远小吏身上,看不出什么人为的因素,但这并不是齐廷昭选择坐视不理的原因。
朝廷大军仍在草原上开拔,一些来不及逃离的马贼被大军轻易的撕成碎片,然后在路过的部落中安排下了随军的小吏。但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对于部落归顺后的安排,只有一句北地巨盗即将覆灭静候佳音的安慰!
这样的举动持续了半个月,靠近蒙辽州和冀晋州边界的所有草原部落都选择了彻底归顺。萝卜加大棒的举措正适合在这个时候使用,至少从表面上来说看起来效果不错。
半个月的受降之旅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憩,或许也因为正在不断变强的马贼反抗。这支两万人的军队并不能完全左右草原局势,至少北地巨盗面对这支军队仍有一战之力!不同于结阵之战,所有的北地巨盗几乎都可以算作轻骑兵。虽说在冲击力方面不如朝廷的骑兵,但在草原上的真实战力也不能小觑。
至少在同样人马下的交锋,朝廷所占的优势并不算大,草原的辽阔使得追击战极难展开。除非再次遇到先前大军提前设伏的情况,否则想靠两万大军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齐廷昭不会天真的以为两万大军就能无所不能,所以请求援军的手令早已发出。这一次和前次不同,超出预设的军马需要朝堂上的决议,所以大军的动作还来得更晚一些。
不过齐廷昭并不在意这支援军什么时候到来,晚一点或许更好也说不定。毕竟援军不像齐廷昭率领的这支大军一样,能够轻易分辨草原上这些部落的善意或是敌意,很容易被那些暗地里支持马贼的部落蛊惑,所以齐廷昭的手书里特意留下来一个指令。
小吏生则部落生,小吏亡则部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