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灭重创敌军和完成战略目标是完全两码事,再如何的杀伤敌人,若不能达成战略目标,战争根本上还是失败的,至少从短期而言是失败的。当人口数量优势足以弥补质量优势时,杀伤再多的敌人也无济于事。
战争的目的是达成战略目标,为己方政治谈判提供足够的筹码,谈判若连筹码也没有,敌人死的再多,政治上也没多大的意义。
咸军渡江都指望着登陆的五万人巩固滩头,如果连滩头也没有,后续的登陆根本无法实现,纵然有火炮的加成,咸军要想在短期内再次组织渡江,势必难以成行。
这么一拖,志军将先于咸军入境,那时政治上将极为被动。纵然杀了卫军二三十万人,又有何用,咸军损失的五万人花费的代价并不比卫军更少。
而与此同时,卫军惨烈伤亡同样给杜锐勋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他连续发动了四次攻势出动了三万余人,均被打退,最终活着回来的却是不到八千人。
“杜将军,弟兄们死的太惨了,咸军的火器不惧风雨异常厉害,但凡被伤者非死即重伤,半数以上的弟兄都是被咸军火器所害,死状惨不忍睹呀……”
右都督秦硕哭嚎着,左臂已经不翼而飞,只勉强扎着一个透血的绷带哭诉着,这时护将王谢呈上一支夺来的单筒短管霰弹枪交给杜锐勋:
“杜将军,这便是兵士冒死从咸军手中夺取的火器,火器前端插有枪尖,这是咸军兵士所用火药,都装在此种小筒之内,有兵士看见,咸军乃是从火器后装入此种小筒,发火极为便利。
除此之外,咸军还装备有更长的火器,也配有枪尖,而后站成密集队列齐射,威力十分惊人。”
王谢言毕,杜锐勋接过短管弹筒霰弹枪仔细端详,可见制作极为精良,摆弄许久不知如何使用,但脸上神色此刻却是愈发阴沉。
结合此前的观察,他确信咸军装备了一种及其厉害的火器,性能远在绳帽枪平手炮数倍之上,籍此推算,咸军五万人的战力至少是二十万卫军,继续消耗下去,对卫军更为不利。
思考若久,他沉声问王谢:
“此种火器缴获有几件?”
“启禀将军,共计七件,共有三种样式。其中还有一种双筒火器,可发射两次。”
杜锐勋攥着老拳,严峻说道:
“咸军收缩兵力意在集中更多火器,传令虎尾河军,步军避开正面进攻,以床弩一窝蜂疾射之,调步军弓箭手持盾沿江攻咸军西南角,卯时之前不惜代价攻杀之。”
“末将遵命!”
西南西北正好是咸军与思水江的结合部,兵力宽度最小,热兵器由于不能抛射,因此单位宽度内火力的输出是有限的,一旦被步兵突击至面前,陷入肉搏,己方火力将无法继续输出,进而全线陷入肉搏,只能单发装填的火器也就成了长枪,很难继续发射,更何况是雨夜中。
而床弩的射程大都在三百步开外,甚至四百步,杜锐勋从箭鱼滩急行军至虎口湾,床弩是不便携带的,但虎尾河卫军是有床弩的,运往虎口湾十分之便利。
尽管大雨对弓弩具有影响,但床弩却是例外,当下多数床弩的弓身不是角筋木材和鱼鳔胶复合而成,而是用金属弓臂复合浸泡桐油的坚木制成,甚至干脆是全金属弓臂,为增强拉力,使用了棕丝做弓弦,因此对雨水影响不大。
之所以有别于弓的生产工艺,很大程度上是床弩弓身的宽度更大长度更长,如果以制造弓的制造工艺生产床弩,成本和周期会很长。而传统工艺的弓制周期长,价格昂贵,床弩属于强弓,加宽加长的弓身增加了制造周期。
而战争本质上拼的是人力,而人力需要更多的武器,如果制造一台床弩所需的弓身需要一年,百十来台就是百十来年,即便增加人力堆积产量,同时也将增加成本。
因此折中的结果是简化床弩工艺和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制造周期,由此材料决定了床弩比弓弩更耐雨水浸泡。
杜锐勋清楚意识到,唯一能击败咸军,避免更大伤亡的战术只有攻击咸军两翼结合部,同时以床弩霸王炮从正面压制咸军。
后半夜雨势更大,枪械发火率显着下降,最低时间不到三成,卫军从两翼发起攻击,令百里燕措手不及。
他也很清楚咸军背水一战两翼与江岸结合部的防御最为薄弱,但又无法抽兵从外围实施包围,一旦抽兵从外围实施包围,首先将背对卫军,同时也会被卫军反包围,陷入肉搏。
“副帅,卫军西线以床弩威胁,于西南西北两翼攻我阵脚,继续如此肉搏,我军火器优势尽丧,等不到天亮便会被卫军攻破。在下建议,海军尽速以火炮支援,将卫军驱赶回去。”
“断然不可。”百里燕拒绝道,接着又说:“卫军本阵距我军前沿不到两百五十步,舰炮射击随时可能落在我军自己头上。而且你看,卫军前阵举火,前阵之后并未举火,只在大阵背后两里处架起大火堆,此分明是有意误导我军炮火。
我军若是开炮,或是射远或是射近,若是射近,便会落在我军自家人头上,更何况卫军现在避开我军正面而攻侧翼,火炮威力大为减弱。”
前膛炮精度差的弊端直到后装线膛炮的出现才得以扭转,即便是线膛炮出现的早期,单门火炮直瞄的落弹的散布率仍以直径十至五十米的圆为数量级散布,榴弹炮间接射击的圆散布率更以百米计算。
因此制导弹药和现代计算机弹道火控系统出现之前,无论前膛炮,还是后装炮,但凡是发射破片弹榴霰弹,炮击需要群发覆盖,以数量和交叉杀伤半径弥补精度的不足。
咸军火炮铸造精度虽然高,但仍是前膛炮,弹丸与管壁的间隙以及火炮后坐力引等因素,致使两里地内直瞄发射弹丸的散布率超过半径百米,对两里地外的间接射击的散布半径率大于两百米,直径就是四百米,随距离增加,散布率将进一步增加。
以645型七十二斤重炮为例,极限射程二十里外的半径散布率超过一里,如果使用实心弹,根本没有击中小型固定目标的可能。如果是舰载炮,火炮散布率远高于步军用炮。
而卫军停在咸军阵前距咸军才两百五十步,距离江边四里多,距离咸军舰炮约五里,以当下这个距离,舰炮已经丧了直瞄的意义,间接射击的散布率百里燕都不敢去想。
以现在的视野和气象条件,根本不具备开炮的条件,只要一发榴霰弹落在自己人头上,足以杀死数十上百人,让一个团的人崩溃。更何况是数百门火炮在惊涛拍岸的江面上一起开火,难以想象每次开火后有几十发炮弹自己头上是什么后果。
而杜锐勋在长期在西线作战,与长孙有过炮战经验,深谙前膛炮的缺点。但凡只要是前膛炮,不论你加工精度再高,弹丸最终落地的精度是永远无保证的,更何况前膛炮三四里地外根本无法用直瞄,只能用间接炮击。
其将本阵置于咸军榴弹发射器之外,同时利用夜幕和大雨,以及咸军火炮精度不足的缺点,实施大胆突击,还熄灭了前阵后的火光,使得其余卫军隐蔽在夜幕中,或许是在前阵身后,或许已经疏散迂回,根本无法以肉眼观察敌情,而在大阵背后点火以作引导,指明来时和撤退方向,可见卫军的战斗素养与战术已即为娴熟。
从此前长孙返回的军官反映的情况,卫军与长孙军均以频繁使用火器,双方都总结出了一套战法,但在卫军手中,显然比长孙更为有用。
面对如此巨大伤亡,卫军仍悍不畏死前赴后继,甚至将帅能临危不乱,以不变应万变,充分利用战时敌人暴露的缺点和自己的丰富经验,扬长避短灵活应用调整战术,应该说杜锐勋将冷兵器的作战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驳回了薛胜的建议,重新调正防御,减少了榴弹发射以节约弹药,集中起来应付西面抵近的卫军霸王炮一窝蜂的抵近威胁,同时发射更多的照明弹以提供视野。
另从预备队和第三道防线抽调掷弹兵,为防线提供掩护,使用手榴弹对西南西北两角结合部,对防线三十米外的卫军实施集束轰炸,以阻断卫军冲击。
在铅拉火管手榴弹出现不久,咸军曾一度取消掷弹兵,改为人人都能使用,之后百里燕发现这种效果奇差。
新兵老兵投的远的,扔的近的,都人手几颗随便扔,结果是浪费弹药效果还奇差。作战时异常激烈,老兵尚且有失手炸到自己人的时候,新兵紧张之下炸到自己人,乃至用力过猛松脱扔自己身后人堆里的都有。
为此百里燕重新调整了编制,每个伍配备一个掷弹兵,携带五颗手榴弹,其余步兵携带两发,作战时掷弹兵负责投弹,其余步兵负责供弹。
掷弹兵阵亡由伍长顶替,伍长阵亡受伤亦或抽不出身,组员自行投掷。此外入伍两年以上者不受此限制,掷弹兵伍长同意也不受此限,但携行手榴弹优先掷弹兵使用。
:。:
战争的目的是达成战略目标,为己方政治谈判提供足够的筹码,谈判若连筹码也没有,敌人死的再多,政治上也没多大的意义。
咸军渡江都指望着登陆的五万人巩固滩头,如果连滩头也没有,后续的登陆根本无法实现,纵然有火炮的加成,咸军要想在短期内再次组织渡江,势必难以成行。
这么一拖,志军将先于咸军入境,那时政治上将极为被动。纵然杀了卫军二三十万人,又有何用,咸军损失的五万人花费的代价并不比卫军更少。
而与此同时,卫军惨烈伤亡同样给杜锐勋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他连续发动了四次攻势出动了三万余人,均被打退,最终活着回来的却是不到八千人。
“杜将军,弟兄们死的太惨了,咸军的火器不惧风雨异常厉害,但凡被伤者非死即重伤,半数以上的弟兄都是被咸军火器所害,死状惨不忍睹呀……”
右都督秦硕哭嚎着,左臂已经不翼而飞,只勉强扎着一个透血的绷带哭诉着,这时护将王谢呈上一支夺来的单筒短管霰弹枪交给杜锐勋:
“杜将军,这便是兵士冒死从咸军手中夺取的火器,火器前端插有枪尖,这是咸军兵士所用火药,都装在此种小筒之内,有兵士看见,咸军乃是从火器后装入此种小筒,发火极为便利。
除此之外,咸军还装备有更长的火器,也配有枪尖,而后站成密集队列齐射,威力十分惊人。”
王谢言毕,杜锐勋接过短管弹筒霰弹枪仔细端详,可见制作极为精良,摆弄许久不知如何使用,但脸上神色此刻却是愈发阴沉。
结合此前的观察,他确信咸军装备了一种及其厉害的火器,性能远在绳帽枪平手炮数倍之上,籍此推算,咸军五万人的战力至少是二十万卫军,继续消耗下去,对卫军更为不利。
思考若久,他沉声问王谢:
“此种火器缴获有几件?”
“启禀将军,共计七件,共有三种样式。其中还有一种双筒火器,可发射两次。”
杜锐勋攥着老拳,严峻说道:
“咸军收缩兵力意在集中更多火器,传令虎尾河军,步军避开正面进攻,以床弩一窝蜂疾射之,调步军弓箭手持盾沿江攻咸军西南角,卯时之前不惜代价攻杀之。”
“末将遵命!”
西南西北正好是咸军与思水江的结合部,兵力宽度最小,热兵器由于不能抛射,因此单位宽度内火力的输出是有限的,一旦被步兵突击至面前,陷入肉搏,己方火力将无法继续输出,进而全线陷入肉搏,只能单发装填的火器也就成了长枪,很难继续发射,更何况是雨夜中。
而床弩的射程大都在三百步开外,甚至四百步,杜锐勋从箭鱼滩急行军至虎口湾,床弩是不便携带的,但虎尾河卫军是有床弩的,运往虎口湾十分之便利。
尽管大雨对弓弩具有影响,但床弩却是例外,当下多数床弩的弓身不是角筋木材和鱼鳔胶复合而成,而是用金属弓臂复合浸泡桐油的坚木制成,甚至干脆是全金属弓臂,为增强拉力,使用了棕丝做弓弦,因此对雨水影响不大。
之所以有别于弓的生产工艺,很大程度上是床弩弓身的宽度更大长度更长,如果以制造弓的制造工艺生产床弩,成本和周期会很长。而传统工艺的弓制周期长,价格昂贵,床弩属于强弓,加宽加长的弓身增加了制造周期。
而战争本质上拼的是人力,而人力需要更多的武器,如果制造一台床弩所需的弓身需要一年,百十来台就是百十来年,即便增加人力堆积产量,同时也将增加成本。
因此折中的结果是简化床弩工艺和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制造周期,由此材料决定了床弩比弓弩更耐雨水浸泡。
杜锐勋清楚意识到,唯一能击败咸军,避免更大伤亡的战术只有攻击咸军两翼结合部,同时以床弩霸王炮从正面压制咸军。
后半夜雨势更大,枪械发火率显着下降,最低时间不到三成,卫军从两翼发起攻击,令百里燕措手不及。
他也很清楚咸军背水一战两翼与江岸结合部的防御最为薄弱,但又无法抽兵从外围实施包围,一旦抽兵从外围实施包围,首先将背对卫军,同时也会被卫军反包围,陷入肉搏。
“副帅,卫军西线以床弩威胁,于西南西北两翼攻我阵脚,继续如此肉搏,我军火器优势尽丧,等不到天亮便会被卫军攻破。在下建议,海军尽速以火炮支援,将卫军驱赶回去。”
“断然不可。”百里燕拒绝道,接着又说:“卫军本阵距我军前沿不到两百五十步,舰炮射击随时可能落在我军自己头上。而且你看,卫军前阵举火,前阵之后并未举火,只在大阵背后两里处架起大火堆,此分明是有意误导我军炮火。
我军若是开炮,或是射远或是射近,若是射近,便会落在我军自家人头上,更何况卫军现在避开我军正面而攻侧翼,火炮威力大为减弱。”
前膛炮精度差的弊端直到后装线膛炮的出现才得以扭转,即便是线膛炮出现的早期,单门火炮直瞄的落弹的散布率仍以直径十至五十米的圆为数量级散布,榴弹炮间接射击的圆散布率更以百米计算。
因此制导弹药和现代计算机弹道火控系统出现之前,无论前膛炮,还是后装炮,但凡是发射破片弹榴霰弹,炮击需要群发覆盖,以数量和交叉杀伤半径弥补精度的不足。
咸军火炮铸造精度虽然高,但仍是前膛炮,弹丸与管壁的间隙以及火炮后坐力引等因素,致使两里地内直瞄发射弹丸的散布率超过半径百米,对两里地外的间接射击的散布半径率大于两百米,直径就是四百米,随距离增加,散布率将进一步增加。
以645型七十二斤重炮为例,极限射程二十里外的半径散布率超过一里,如果使用实心弹,根本没有击中小型固定目标的可能。如果是舰载炮,火炮散布率远高于步军用炮。
而卫军停在咸军阵前距咸军才两百五十步,距离江边四里多,距离咸军舰炮约五里,以当下这个距离,舰炮已经丧了直瞄的意义,间接射击的散布率百里燕都不敢去想。
以现在的视野和气象条件,根本不具备开炮的条件,只要一发榴霰弹落在自己人头上,足以杀死数十上百人,让一个团的人崩溃。更何况是数百门火炮在惊涛拍岸的江面上一起开火,难以想象每次开火后有几十发炮弹自己头上是什么后果。
而杜锐勋在长期在西线作战,与长孙有过炮战经验,深谙前膛炮的缺点。但凡只要是前膛炮,不论你加工精度再高,弹丸最终落地的精度是永远无保证的,更何况前膛炮三四里地外根本无法用直瞄,只能用间接炮击。
其将本阵置于咸军榴弹发射器之外,同时利用夜幕和大雨,以及咸军火炮精度不足的缺点,实施大胆突击,还熄灭了前阵后的火光,使得其余卫军隐蔽在夜幕中,或许是在前阵身后,或许已经疏散迂回,根本无法以肉眼观察敌情,而在大阵背后点火以作引导,指明来时和撤退方向,可见卫军的战斗素养与战术已即为娴熟。
从此前长孙返回的军官反映的情况,卫军与长孙军均以频繁使用火器,双方都总结出了一套战法,但在卫军手中,显然比长孙更为有用。
面对如此巨大伤亡,卫军仍悍不畏死前赴后继,甚至将帅能临危不乱,以不变应万变,充分利用战时敌人暴露的缺点和自己的丰富经验,扬长避短灵活应用调整战术,应该说杜锐勋将冷兵器的作战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驳回了薛胜的建议,重新调正防御,减少了榴弹发射以节约弹药,集中起来应付西面抵近的卫军霸王炮一窝蜂的抵近威胁,同时发射更多的照明弹以提供视野。
另从预备队和第三道防线抽调掷弹兵,为防线提供掩护,使用手榴弹对西南西北两角结合部,对防线三十米外的卫军实施集束轰炸,以阻断卫军冲击。
在铅拉火管手榴弹出现不久,咸军曾一度取消掷弹兵,改为人人都能使用,之后百里燕发现这种效果奇差。
新兵老兵投的远的,扔的近的,都人手几颗随便扔,结果是浪费弹药效果还奇差。作战时异常激烈,老兵尚且有失手炸到自己人的时候,新兵紧张之下炸到自己人,乃至用力过猛松脱扔自己身后人堆里的都有。
为此百里燕重新调整了编制,每个伍配备一个掷弹兵,携带五颗手榴弹,其余步兵携带两发,作战时掷弹兵负责投弹,其余步兵负责供弹。
掷弹兵阵亡由伍长顶替,伍长阵亡受伤亦或抽不出身,组员自行投掷。此外入伍两年以上者不受此限制,掷弹兵伍长同意也不受此限,但携行手榴弹优先掷弹兵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