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1967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抚顺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
7月16日20点30分,李斌在支队值班,接到备勤命令。作为支队长,他对备勤命令早习惯了,心想无外乎增援,可能过半小时、一小时就解除命令了。过了一会儿,总队命令抚顺支队21点出发,增援大连。接到命令后,李斌和支队参谋长吕振广带队,带10台战斗车、30名官兵集结三宝屯,按时出发。
路上,李斌想,也许车到辽阳、鞍山、营口一带,总队会下命令让他们撤回。从潜意识说,李斌希望下这样的命令,这并非贪生怕死。抚顺市是化工城,他经历过多次危险的火场,况且李斌当时不知大连的火情,不可能提前害怕。让他始终拎着心的是行车。10台重载车高速行驶,李斌对此相当害怕。抚顺支队从未有过如此长距离、重载行车的作战经历,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车毁人亡啊,当支队长的无法交待。这时候,省总队政委王东海不时来电话,问他们走到了哪里,命令加速前进。李斌一边担心着车辆,一边担心着大连的火场,暗忖这一定是史无前例的火,火到底有多大,想象不出来。
抚顺支队的10台战斗车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奔袭,到达了三十里堡。前来接应李斌的不是消防,而是交警,心里明白事大了,惊动整个大连市了。车进到油库区后,烟雾蔽空,火光遍地,一片混乱。李斌的神经绷紧了,进入临战状态。车停在路边,李斌从外围找总队领导请示任务。找到103号罐旁边,见到了总队长王路之、副总队长李金华。
李金华拿出一张厂区平面图,指示抚顺支队前往37号、42号罐构筑阵地,为罐体冷却降温。李斌在地图上看,37号、42号罐在油库中心地带,被火包围。他问:“路怎么走?”李金华说:“自己解决。”
说李斌没有畏难情绪也不符合当时的情境。37号、42号罐一看就是决死地带,十有八九能去难回,抚顺的力量单薄,能行吗?这个疑问在李斌脑子里转了半圈就被他打掉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什么行与不行。他照例大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回到战斗车上,带队伍往里闯。
路边的油罐标着六十几号罐,五十几号罐,四十几号罐,他们终于在南面靠海的地方找到了37号、42号罐,这两个罐的顶部都蹿出火苗。
李斌和参谋长吕振广侦察火情。一面看,一面叹息——任务太艰巨了。102号罐上面有火,管道上有火,好像进入了火山口。他们在罐区南面一个低洼区站了一会儿,李斌良久无话,吕振广不敢打扰他。李斌想的是:如此惨烈之役,如何能把30名官兵完完全全、不缺胳膊少腿带回去。他觉得够呛,但无论如何也要把弟兄们一个不少带回去,想到战士们稍有不慎,牺牲在火场,李斌自感不寒而栗。
他们走到防护堤前,见流淌火已经堆积在堤前。火过堤坝,37号、42号罐非爆不可,相距很近的化学品罐当然也会连锁爆燃。那时候天黑着,只看到熊熊大火,看不见火场的人。李斌感叹,抚顺支队30人,10台车,能守住37号、42号罐这么大的阵地不让它爆吗?这几乎就是杯水车薪,或者叫杯水灭几车之薪。
李斌和吕振广从防护堤往外走,见到省总队副参谋长董树武。李斌拉着董树武往里走,说:“这是抚顺的阵地,地面是流淌火,对面油罐正烧着,随时可能爆炸。我们先投入,你务必调集力量增援我们。至少,总队时不时派人看看,知道我们是死了还是活着。”
说这些话并不是赌气,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诀别。天色蒙蒙亮了,李斌才看到周围全是消防车,全是消防兵。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军战作战。总指挥部恨不能把每个兵都捻成8个钉用,但无论怎么掂兑,兵力还是不够用。
李斌带领抚顺支队在火势最猛的地段扎下阵地。先把地面的流淌火扫清一块,设阵地,再扫清一块,再设一个阵地,那种艰难无法言说。作战之时,李斌抬头看周围高大的、黑黝黝的油罐,比油罐更高的火焰与黑烟,遍地纵横交错的喷火的管道,他觉得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李斌和参谋长吕振广作战中一直跟战士在一起,戴头盔、穿隔热服,他们没离开过战士。
天大亮,增兵越来越多,阵地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而管道的爆炸越发频繁,声音越发刺耳。他们从滴火的管道下匍匐爬过去设阵地。爬行时,耳边是管道传出的呼啸声,成串的油火淌下来,落在衣服上。人脸好像烤肿了,肿得睁不开眼睛,如此惨烈,李斌从未经历过。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
爬过管道,李斌发现在前方是鞍山支队,右前方是沈阳支队。37号、42号罐周围全是人,这时候,他绷紧的神经才松开,长出了一口气。到了中午,抚顺支队把包围防护堤的流淌火全部消灭。灭火的时候,干部战士谁心里都明白,火越过防护堤就完了,那就是世界末日。但官兵们终究把火焰掐死在防护堤前面。
17日中午11点30分,总指挥部通知全省消防部队的14个支队长集中开会。李斌走进一处楼房的三楼会议室,见到了在火场上浴血奋战的所有支队的主官,大部分支队长都参战了。经过这一宿激战,他们彼此能见面,谁的心里都是感慨万分。没想到能活下来,也没想到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以这种方式见面。每个人脸上都是油垢,作战服烟熏火燎。他们握握手,谁都没怎么说话。在惨烈的战斗里,话语消失了。这时,省公安厅厅长李文喜、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王路之进入会场。他们俩人身上、脸上全是黑油。王路之戴着头盔,李文喜的头发打成绺,有泥有水。支队长们从来没见过厅长和总队长以这种形象跟大家见面,心里都很感动。
根据领导部署,抚顺支队原地看守,监护37号、42号罐。李斌回到阵地,观察了一阵儿,觉得没事。他去找副总队长李金华,主动请示任务,上103号罐阵地,李金华说:“你要留一台车监护现场,其余人马上去103号罐阵地。”
在103号罐阵地,他们冷却、灭火、总攻、打残火,直到结束,战斗了五天五夜。
困了,上战斗车上眯一会儿。饿了,吃大连市供给的包子。没地方洗手,把手伸进塑料袋里,抓起包子就吃。李斌最盼望洗个澡,睡个觉,然而这都是奢望。抚顺支队进入阵地后,紧张投入37号、42号罐的灭火战斗,神经高度紧张。把这一片的火打灭之后,神经刚刚放松下来。之后,再投入103号罐的战斗,神经再紧张起来,那种滋味非常痛苦,像把绷断的神经又缝合起来,大起大落、大喜大悲,7·16战斗的酸甜苦辣,用语言无法一一道来。
战斗结束,支队返回抚顺,李斌敏锐地察觉他们正面临着更艰难的任务和巨大的风险。战士们在火场拼搏五天五夜,人已经熬到了极限。这时候开车往回返,神经会不由自主地松弛下来,在路面上8个小时的行车最容易出事。李斌下令,车速每小时不许超过70公里,进入服务区必须休息30分钟再走。他们走走停停,稳稳当当。车队下了高速公路,进入抚顺市区,李斌才把心放进肚子里。他想打开车窗,向天空大地高喊:30个人、10台车平安回来了,万岁万万岁!那种兴奋无以言表。
回到支队,李斌让战士们先洗浴,再吃饭。而他迫不及待冲到办公室,在卫生间的热水龙头下尽情冲了一个澡。清洁的热水冲在身上,李斌的泪水也洒落其中。他不知冲了多长时间,想忘掉一切。他突然发现,世间最幸福的事情,竟然是洗热水澡。
7月16日20点30分,李斌在支队值班,接到备勤命令。作为支队长,他对备勤命令早习惯了,心想无外乎增援,可能过半小时、一小时就解除命令了。过了一会儿,总队命令抚顺支队21点出发,增援大连。接到命令后,李斌和支队参谋长吕振广带队,带10台战斗车、30名官兵集结三宝屯,按时出发。
路上,李斌想,也许车到辽阳、鞍山、营口一带,总队会下命令让他们撤回。从潜意识说,李斌希望下这样的命令,这并非贪生怕死。抚顺市是化工城,他经历过多次危险的火场,况且李斌当时不知大连的火情,不可能提前害怕。让他始终拎着心的是行车。10台重载车高速行驶,李斌对此相当害怕。抚顺支队从未有过如此长距离、重载行车的作战经历,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车毁人亡啊,当支队长的无法交待。这时候,省总队政委王东海不时来电话,问他们走到了哪里,命令加速前进。李斌一边担心着车辆,一边担心着大连的火场,暗忖这一定是史无前例的火,火到底有多大,想象不出来。
抚顺支队的10台战斗车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奔袭,到达了三十里堡。前来接应李斌的不是消防,而是交警,心里明白事大了,惊动整个大连市了。车进到油库区后,烟雾蔽空,火光遍地,一片混乱。李斌的神经绷紧了,进入临战状态。车停在路边,李斌从外围找总队领导请示任务。找到103号罐旁边,见到了总队长王路之、副总队长李金华。
李金华拿出一张厂区平面图,指示抚顺支队前往37号、42号罐构筑阵地,为罐体冷却降温。李斌在地图上看,37号、42号罐在油库中心地带,被火包围。他问:“路怎么走?”李金华说:“自己解决。”
说李斌没有畏难情绪也不符合当时的情境。37号、42号罐一看就是决死地带,十有八九能去难回,抚顺的力量单薄,能行吗?这个疑问在李斌脑子里转了半圈就被他打掉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什么行与不行。他照例大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回到战斗车上,带队伍往里闯。
路边的油罐标着六十几号罐,五十几号罐,四十几号罐,他们终于在南面靠海的地方找到了37号、42号罐,这两个罐的顶部都蹿出火苗。
李斌和参谋长吕振广侦察火情。一面看,一面叹息——任务太艰巨了。102号罐上面有火,管道上有火,好像进入了火山口。他们在罐区南面一个低洼区站了一会儿,李斌良久无话,吕振广不敢打扰他。李斌想的是:如此惨烈之役,如何能把30名官兵完完全全、不缺胳膊少腿带回去。他觉得够呛,但无论如何也要把弟兄们一个不少带回去,想到战士们稍有不慎,牺牲在火场,李斌自感不寒而栗。
他们走到防护堤前,见流淌火已经堆积在堤前。火过堤坝,37号、42号罐非爆不可,相距很近的化学品罐当然也会连锁爆燃。那时候天黑着,只看到熊熊大火,看不见火场的人。李斌感叹,抚顺支队30人,10台车,能守住37号、42号罐这么大的阵地不让它爆吗?这几乎就是杯水车薪,或者叫杯水灭几车之薪。
李斌和吕振广从防护堤往外走,见到省总队副参谋长董树武。李斌拉着董树武往里走,说:“这是抚顺的阵地,地面是流淌火,对面油罐正烧着,随时可能爆炸。我们先投入,你务必调集力量增援我们。至少,总队时不时派人看看,知道我们是死了还是活着。”
说这些话并不是赌气,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诀别。天色蒙蒙亮了,李斌才看到周围全是消防车,全是消防兵。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军战作战。总指挥部恨不能把每个兵都捻成8个钉用,但无论怎么掂兑,兵力还是不够用。
李斌带领抚顺支队在火势最猛的地段扎下阵地。先把地面的流淌火扫清一块,设阵地,再扫清一块,再设一个阵地,那种艰难无法言说。作战之时,李斌抬头看周围高大的、黑黝黝的油罐,比油罐更高的火焰与黑烟,遍地纵横交错的喷火的管道,他觉得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李斌和参谋长吕振广作战中一直跟战士在一起,戴头盔、穿隔热服,他们没离开过战士。
天大亮,增兵越来越多,阵地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而管道的爆炸越发频繁,声音越发刺耳。他们从滴火的管道下匍匐爬过去设阵地。爬行时,耳边是管道传出的呼啸声,成串的油火淌下来,落在衣服上。人脸好像烤肿了,肿得睁不开眼睛,如此惨烈,李斌从未经历过。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
爬过管道,李斌发现在前方是鞍山支队,右前方是沈阳支队。37号、42号罐周围全是人,这时候,他绷紧的神经才松开,长出了一口气。到了中午,抚顺支队把包围防护堤的流淌火全部消灭。灭火的时候,干部战士谁心里都明白,火越过防护堤就完了,那就是世界末日。但官兵们终究把火焰掐死在防护堤前面。
17日中午11点30分,总指挥部通知全省消防部队的14个支队长集中开会。李斌走进一处楼房的三楼会议室,见到了在火场上浴血奋战的所有支队的主官,大部分支队长都参战了。经过这一宿激战,他们彼此能见面,谁的心里都是感慨万分。没想到能活下来,也没想到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以这种方式见面。每个人脸上都是油垢,作战服烟熏火燎。他们握握手,谁都没怎么说话。在惨烈的战斗里,话语消失了。这时,省公安厅厅长李文喜、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王路之进入会场。他们俩人身上、脸上全是黑油。王路之戴着头盔,李文喜的头发打成绺,有泥有水。支队长们从来没见过厅长和总队长以这种形象跟大家见面,心里都很感动。
根据领导部署,抚顺支队原地看守,监护37号、42号罐。李斌回到阵地,观察了一阵儿,觉得没事。他去找副总队长李金华,主动请示任务,上103号罐阵地,李金华说:“你要留一台车监护现场,其余人马上去103号罐阵地。”
在103号罐阵地,他们冷却、灭火、总攻、打残火,直到结束,战斗了五天五夜。
困了,上战斗车上眯一会儿。饿了,吃大连市供给的包子。没地方洗手,把手伸进塑料袋里,抓起包子就吃。李斌最盼望洗个澡,睡个觉,然而这都是奢望。抚顺支队进入阵地后,紧张投入37号、42号罐的灭火战斗,神经高度紧张。把这一片的火打灭之后,神经刚刚放松下来。之后,再投入103号罐的战斗,神经再紧张起来,那种滋味非常痛苦,像把绷断的神经又缝合起来,大起大落、大喜大悲,7·16战斗的酸甜苦辣,用语言无法一一道来。
战斗结束,支队返回抚顺,李斌敏锐地察觉他们正面临着更艰难的任务和巨大的风险。战士们在火场拼搏五天五夜,人已经熬到了极限。这时候开车往回返,神经会不由自主地松弛下来,在路面上8个小时的行车最容易出事。李斌下令,车速每小时不许超过70公里,进入服务区必须休息30分钟再走。他们走走停停,稳稳当当。车队下了高速公路,进入抚顺市区,李斌才把心放进肚子里。他想打开车窗,向天空大地高喊:30个人、10台车平安回来了,万岁万万岁!那种兴奋无以言表。
回到支队,李斌让战士们先洗浴,再吃饭。而他迫不及待冲到办公室,在卫生间的热水龙头下尽情冲了一个澡。清洁的热水冲在身上,李斌的泪水也洒落其中。他不知冲了多长时间,想忘掉一切。他突然发现,世间最幸福的事情,竟然是洗热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