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心里很反对我出征吧,为什么只字不提要阻止我?”
“放心,我绝对不会误了我们的婚期!”
李行周微然一笑,将太平公主抱得紧了一些。
不久之后,上官婉儿传来消息。
行军大总管黑齿常之
单于道行军长史李浑瑊
后军将军桓彦范
副将李行周
当日征战完陇西后,李行周将部下分为四个部分。
一部分是左翊卫副将军熊延福、行军长史张守珪、录事参军王行俭。
一部分是陇右军。陇右兵备将军燕顺、行军长史杨景晖、录事参军邢君牙。
一部分是郭士衡出任鄯州太守,卫伯玉出任鄯州副将。
还有一部分就是崔安柿、王思礼、朴景泰、舞阳、李白狮、林云、严挺之、王难得、马燧、王行衍随着他一起进洛阳城。
而现在,出征突厥,李行周自然是不敢托大。
熊延福的部队他不敢动,毕竟那是威慑党项的主力部队。
而燕顺、邢君牙、卫伯玉却被他调了过来。
除了熊延福
李行周有雪夜下鄯州的战绩在前,也算是大唐军方拍的上号的人物了。
此次出征也算是颇受重视。
之前李行周随薛讷征吐蕃,主要是已幕僚的身份。
而现在,却是已主将的身份来的。
这也让他更加深刻了解了整个大唐。
大唐一般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多半来自于农民算是义务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官健”则是战争非常时期,大唐官方出钱出粮招募的义勇,也就是职业军人、雇佣兵!
战时不比闲时,大唐平常的府兵招募都在各个折冲府进行。
入府之后还有新兵操练和各种适应。
现在是朝廷许以粮饷招的是“雇佣军”,是职业军人。
管你是否有能耐,既然主动投军领了粮饷那就得马上派上用场,到了军队里再去自己适应。
就像是学游泳一样,有人在漂亮干净的游泳池里,抱着保险圈有教练手帮手的慢慢教。
还有人是直接被扔进了江河之中去呛水,不学会就等着淹死!
大唐重视军工,如果普通的小卒能在军队里杀出军功,都能获得爵禄来个咸鱼翻身。
所以,一但朝廷出粮出饷征募官健,对于流民奴婢这样的“贱民”来说就是春天来了。
就算是杀不到军功也能混一些军饷。
李行周进营之前举目看了一眼。
巨大的营盘一眼看不到头,茫茫的烟尘之中是无边的人海与车马。
粮草辎重堆积如山,旗帜林立如同浪涛翻涌,所有人都在紧张的忙碌。
李行周现在理解所说的“十兵三夫”是什么意思了。
冷兵器时代没有火车皮、卡车车队与大轮船这种运输工具。
十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与辎重要进行运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十万大军出征,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要专门用来运输和保管辎重。
有时,朝廷也会另外征发一部分民夫,减轻军队的运输负担。
但是“劳务费”和民夫的吃喝无疑又是一笔新的开销。
因此,这一次的北伐朝廷没有征发民夫,而是让所有的新兵来负责押运粮草。
如今这个大营盘里,有九成的新兵。
另有一成的老兵混编在其中担任军官,负责带领新兵。
这些人将要押着粮草一路北行直到战争前线,也就相当于是经历了“新兵连”的艰苦历练。
粮草押进军营之后车辆全被整齐的摆放在了一起。
然后新兵们又从辎重车上卸下帐篷、棉被和炊具这些东西。
在老兵的带领下学着扎帐篷和埋锅造饭。
一火新兵先是搬运了粮草个个饿得肚子咕咕叫。
现在还要忙个不停自行安顿,像个陀螺一样转了大半天就没停过片刻。
好几个体弱的人都已是累得直不起腰来。
但是手下稍稍一慢,火长的怒斥甚至是鞭子就会挥上来。
容不得半分懈怠更加没人敢于偷懒和顶嘴。
初来乍道的第一天,所有的新兵都在心里一起在叫苦。
火是唐军军营里的最小编制,每火十人,相当于现代军队里的“班”。
火里有八个新兵和两个老兵,老兵当然是领头的火长和副火长。
这不是正式的“军官”更没有品衔可言,但他们的威严同样不容冒犯与亵渎。
否则就要摊上“顶撞官长”的罪名,吃不了兜着走。
大唐军队里的纪律非常森严,比之于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军队里是典型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官长的权威那是百分之百绝对的。
顶撞官长违抗军令,那是重罪!
非如此,无法做到“令行禁止”。
晚饭是粟米混着糜子起煮的粥,每人再加一勺酱菜。
军队里的晚饭就这样,只能吃稀的而且不能吃得太饱。
否则晚上睡不安稳影响第二天的体力。
李行周来了大唐还真没吃过这么粗劣的饮食,但饿了吃什么都香。
到最后都想把这碗从中间劈破了舔个干净。
大家都是一身臭汗脏兮兮,想洗澡?免谈!
水是军队里的珍贵资源,水车随军而走,水都是限量供应只供饮用。
除非是高级的军官,否则行军在外半年不洗澡那太正常了。
除非军队傍水驻扎,一般的军士才有机会到河里洗个澡洗一洗衣服。
行军之苦,这才揭开了冰山之一角。
大唐现在是很富庶,每个从征健儿的口粮能够达到每日两升米的标准。
这两当然是换算之后得来的结果,军队里所有的军粮都换算成米来计算。
每人每天两升米,听起来能撑死人。
但实际执行下来,却未必如此。
军中的军粮是以粟米为主、糜子(黍米)为辅。至于白麦面和白大米。
在大唐时代还只是贵族的主食。
到了军队里也不是普通军士轻易就能吃得到的。
一般只供军官。
除了主食,军队里的军粮还包括酒、肉、醋、酱、茶和盐这些东西。
酒是利于保存不易发酸的果酒,军队里也有酿酒师随军而行。
按规矩是每人每天有一斤酒的指标,但除了军官平常没人能够喝上酒。
一般是战前总动员再不就是打了胜仗以后,普通的士兵才能喝点酒。
肉是腌制的酢肉或者风干的脯肉,按标准来说每人每天有一斤的肉可以吃。
同样的,除非是军官或者战前再不胜利之后,否则很难吃上肉。
每天实际上分到每个士兵碗里的有二两肉算不错了。
李行周他们今天吃的军队里的第一顿饭。
就只放了几勺子猪油,根本没有肉。
在军队里,想要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盐、茶、醋、油这些全是按人等份每日限量供应。
军队里的马是珍贵无比的资源。
马料是由苜蓿、黄豆和粟米的混合物。
光吃青草那是要跑肚拉稀害病的。
马比人要吃得好,一匹马要抵得过六个人的口粮。
……
李行周深刻明白了一件事情——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
向他那种雪夜下鄯州的只能流传于市井之中。
真正的名将,就是薛讷、黑齿常之那种动拽二三十万的规模。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每天的开销都是惊人的数字。
因此兵法中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每一场战争都是国力的大损耗和国民的大负担。
能够在敌人那里取用一斤粮草,相当于为国力节省二十斤粮草的开销。
相反,一战战败,所有的粮草辎重都将失于敌手,自己国力大衰而助长了敌军之势。
这就等于是削弱了自己的国力而助长了敌国的实力。
战争直接关乎民生与国运。
所以,兵者是“民之司命”。
另外,大唐的普通士兵干着比奴隶还累的活儿,提着脑袋上前线玩命,生活上却很艰苦。
很多人都是奔着那一点军饷或是战后得爵受赏来的。
其中能有多少人是奔着“为君效力保疆卫国”的理想来的,真不知道。
显然,不能指望这些文化水平低劣的农民和流民、奴隶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
这些普通的士兵要求不高,平常能够吃得好一点就很满足了。
能够拿到军饷、立功之后的赏赐能够兑现,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因此李行周认为,为将者如果能够真正的爱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赏罚分明言而有信,必能获取士卒的拥戴。
只有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基础才可以谈为将者的威信,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自如。
一支军队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可是要想做好一个将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运用战争的谋略指挥军队克敌制胜之前,他还有无数的功课要做。
这恐怕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原因所在。
……
大唐士兵主要配陌刀。
只有一定级别的才能配横刀。
陌刀是大唐军队里步兵用的“大杀器”。
三米长的大陌刀重达六十多斤,得有高大的身材和雄浑的力量才能使得好。
陌刀兵自然也就成为了军队里的高级兵种,各方面待遇也就要好一些了。
......
李行周心想,大唐军队里的基层军官,的确是非常重要。
像这种七品队正基层军官,他的带兵水平直接决定一队兵的人员素质。
打起仗来,队正也是要直接带人冲锋陷阵的。
一个队正的军事素养,直接决定一整队兵五十人的战斗力水平。
那么,如果能够提高基层军官的军事素养,将能极大的提高大唐军队的战斗力。
新兵训练罢后,天才大亮。
早餐相对丰富,每人吃到了一个夹肉馒头和一个油炸散子喝到了羊头羊骨炖的汤,还发了两个大蒸饼当作是行军午饭。
中午就不再专门埋锅造饭了。
不断有新兵集结而来,两座右卫大营里很快满员。
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是两军。
上头传下军令来,这先头两军将押运第一批粮草,最先出发。
......
这两军都是新军,其中新兵占到了九成。
后勤的主帅是桓彦范。
粮草和练新军都是大事,黑齿常之任命他信任的直系大将来押运,也是情理之中。
桓彦范是豹韬卫大将军,他手下有一万人,而李行周此次抽调的左翊卫也是一万人。
可以说,整个北伐突厥的命脉就掌握在他俩手里。
一连十天,李行周这些新军都在运粮草、学军法、操练行伍当中度过。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最初的三四天不适期过后。
大多数人都适应了这种艰苦卓越又紧张忙碌的生活。
李行周的手上和脚上都已经磨破了两层皮,结成了血茧子。
要是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十天的生活,苦中作乐。
渐渐的,新兵们越来越能适应军队的生活,变得自觉乖巧和能干勤快。
队正和火长们的脸色比刚来时好看多了,给大家的伙食待遇各方面都有了一些提高。
有一次赵队正大发善心,还给队里的每个人发了一合果酒,也就二两。
虽然只是湿了湿嘴就没了但大家还是很高兴,从此对赵队正感恩戴德。
凶神恶煞经常拿鞭子抽他们的赵队正,渐渐的被新兵们敬若神明。
李行周想起了前世在接受心里治疗时学的一个名词,斯德哥尔摩结合症。
简而言之,就是人性当中都有着“受虐也能上瘾”的潜质,军队里的军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他们每天都吃尽了各多苦,渐渐的不仅能够适应这种苦,还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些苦都是理所应当,时间长了甚至会当成一种享受。
突然一下闲下来过上清闲的好日子,还会受不了。
如果在受苦的过程当中上面的人给一点小恩惠,马上就会对上面的人感恩戴德无比忠诚。
古今中外的军队里,无不如此。
很多人都是这样带兵,只是知道这个“理论”的人少。
所以,军队里的士兵和军官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同袍之情,有时甚至胜过亲情,要说两肋插刀一点也不为过。
带兵的时间一长尤其是打的胜仗多,一名将领往往能够拥有极多的死忠。
于是这些人再向身边的人和属下传递这种信息。
口耳相传层层膜拜,黑齿常之就这样成了所有大唐士兵心目中敬若神明的偶像。
他在军队里的威望也就无人可及了。
虽然军队里一多半的人一辈子没见过黑齿常之。
现在李行周觉得,这十天的实践比花一百天时间来死读兵书的收获,都要多一千倍。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放心,我绝对不会误了我们的婚期!”
李行周微然一笑,将太平公主抱得紧了一些。
不久之后,上官婉儿传来消息。
行军大总管黑齿常之
单于道行军长史李浑瑊
后军将军桓彦范
副将李行周
当日征战完陇西后,李行周将部下分为四个部分。
一部分是左翊卫副将军熊延福、行军长史张守珪、录事参军王行俭。
一部分是陇右军。陇右兵备将军燕顺、行军长史杨景晖、录事参军邢君牙。
一部分是郭士衡出任鄯州太守,卫伯玉出任鄯州副将。
还有一部分就是崔安柿、王思礼、朴景泰、舞阳、李白狮、林云、严挺之、王难得、马燧、王行衍随着他一起进洛阳城。
而现在,出征突厥,李行周自然是不敢托大。
熊延福的部队他不敢动,毕竟那是威慑党项的主力部队。
而燕顺、邢君牙、卫伯玉却被他调了过来。
除了熊延福
李行周有雪夜下鄯州的战绩在前,也算是大唐军方拍的上号的人物了。
此次出征也算是颇受重视。
之前李行周随薛讷征吐蕃,主要是已幕僚的身份。
而现在,却是已主将的身份来的。
这也让他更加深刻了解了整个大唐。
大唐一般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多半来自于农民算是义务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官健”则是战争非常时期,大唐官方出钱出粮招募的义勇,也就是职业军人、雇佣兵!
战时不比闲时,大唐平常的府兵招募都在各个折冲府进行。
入府之后还有新兵操练和各种适应。
现在是朝廷许以粮饷招的是“雇佣军”,是职业军人。
管你是否有能耐,既然主动投军领了粮饷那就得马上派上用场,到了军队里再去自己适应。
就像是学游泳一样,有人在漂亮干净的游泳池里,抱着保险圈有教练手帮手的慢慢教。
还有人是直接被扔进了江河之中去呛水,不学会就等着淹死!
大唐重视军工,如果普通的小卒能在军队里杀出军功,都能获得爵禄来个咸鱼翻身。
所以,一但朝廷出粮出饷征募官健,对于流民奴婢这样的“贱民”来说就是春天来了。
就算是杀不到军功也能混一些军饷。
李行周进营之前举目看了一眼。
巨大的营盘一眼看不到头,茫茫的烟尘之中是无边的人海与车马。
粮草辎重堆积如山,旗帜林立如同浪涛翻涌,所有人都在紧张的忙碌。
李行周现在理解所说的“十兵三夫”是什么意思了。
冷兵器时代没有火车皮、卡车车队与大轮船这种运输工具。
十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与辎重要进行运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十万大军出征,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要专门用来运输和保管辎重。
有时,朝廷也会另外征发一部分民夫,减轻军队的运输负担。
但是“劳务费”和民夫的吃喝无疑又是一笔新的开销。
因此,这一次的北伐朝廷没有征发民夫,而是让所有的新兵来负责押运粮草。
如今这个大营盘里,有九成的新兵。
另有一成的老兵混编在其中担任军官,负责带领新兵。
这些人将要押着粮草一路北行直到战争前线,也就相当于是经历了“新兵连”的艰苦历练。
粮草押进军营之后车辆全被整齐的摆放在了一起。
然后新兵们又从辎重车上卸下帐篷、棉被和炊具这些东西。
在老兵的带领下学着扎帐篷和埋锅造饭。
一火新兵先是搬运了粮草个个饿得肚子咕咕叫。
现在还要忙个不停自行安顿,像个陀螺一样转了大半天就没停过片刻。
好几个体弱的人都已是累得直不起腰来。
但是手下稍稍一慢,火长的怒斥甚至是鞭子就会挥上来。
容不得半分懈怠更加没人敢于偷懒和顶嘴。
初来乍道的第一天,所有的新兵都在心里一起在叫苦。
火是唐军军营里的最小编制,每火十人,相当于现代军队里的“班”。
火里有八个新兵和两个老兵,老兵当然是领头的火长和副火长。
这不是正式的“军官”更没有品衔可言,但他们的威严同样不容冒犯与亵渎。
否则就要摊上“顶撞官长”的罪名,吃不了兜着走。
大唐军队里的纪律非常森严,比之于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军队里是典型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官长的权威那是百分之百绝对的。
顶撞官长违抗军令,那是重罪!
非如此,无法做到“令行禁止”。
晚饭是粟米混着糜子起煮的粥,每人再加一勺酱菜。
军队里的晚饭就这样,只能吃稀的而且不能吃得太饱。
否则晚上睡不安稳影响第二天的体力。
李行周来了大唐还真没吃过这么粗劣的饮食,但饿了吃什么都香。
到最后都想把这碗从中间劈破了舔个干净。
大家都是一身臭汗脏兮兮,想洗澡?免谈!
水是军队里的珍贵资源,水车随军而走,水都是限量供应只供饮用。
除非是高级的军官,否则行军在外半年不洗澡那太正常了。
除非军队傍水驻扎,一般的军士才有机会到河里洗个澡洗一洗衣服。
行军之苦,这才揭开了冰山之一角。
大唐现在是很富庶,每个从征健儿的口粮能够达到每日两升米的标准。
这两当然是换算之后得来的结果,军队里所有的军粮都换算成米来计算。
每人每天两升米,听起来能撑死人。
但实际执行下来,却未必如此。
军中的军粮是以粟米为主、糜子(黍米)为辅。至于白麦面和白大米。
在大唐时代还只是贵族的主食。
到了军队里也不是普通军士轻易就能吃得到的。
一般只供军官。
除了主食,军队里的军粮还包括酒、肉、醋、酱、茶和盐这些东西。
酒是利于保存不易发酸的果酒,军队里也有酿酒师随军而行。
按规矩是每人每天有一斤酒的指标,但除了军官平常没人能够喝上酒。
一般是战前总动员再不就是打了胜仗以后,普通的士兵才能喝点酒。
肉是腌制的酢肉或者风干的脯肉,按标准来说每人每天有一斤的肉可以吃。
同样的,除非是军官或者战前再不胜利之后,否则很难吃上肉。
每天实际上分到每个士兵碗里的有二两肉算不错了。
李行周他们今天吃的军队里的第一顿饭。
就只放了几勺子猪油,根本没有肉。
在军队里,想要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盐、茶、醋、油这些全是按人等份每日限量供应。
军队里的马是珍贵无比的资源。
马料是由苜蓿、黄豆和粟米的混合物。
光吃青草那是要跑肚拉稀害病的。
马比人要吃得好,一匹马要抵得过六个人的口粮。
……
李行周深刻明白了一件事情——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
向他那种雪夜下鄯州的只能流传于市井之中。
真正的名将,就是薛讷、黑齿常之那种动拽二三十万的规模。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每天的开销都是惊人的数字。
因此兵法中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每一场战争都是国力的大损耗和国民的大负担。
能够在敌人那里取用一斤粮草,相当于为国力节省二十斤粮草的开销。
相反,一战战败,所有的粮草辎重都将失于敌手,自己国力大衰而助长了敌军之势。
这就等于是削弱了自己的国力而助长了敌国的实力。
战争直接关乎民生与国运。
所以,兵者是“民之司命”。
另外,大唐的普通士兵干着比奴隶还累的活儿,提着脑袋上前线玩命,生活上却很艰苦。
很多人都是奔着那一点军饷或是战后得爵受赏来的。
其中能有多少人是奔着“为君效力保疆卫国”的理想来的,真不知道。
显然,不能指望这些文化水平低劣的农民和流民、奴隶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
这些普通的士兵要求不高,平常能够吃得好一点就很满足了。
能够拿到军饷、立功之后的赏赐能够兑现,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因此李行周认为,为将者如果能够真正的爱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赏罚分明言而有信,必能获取士卒的拥戴。
只有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基础才可以谈为将者的威信,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自如。
一支军队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可是要想做好一个将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运用战争的谋略指挥军队克敌制胜之前,他还有无数的功课要做。
这恐怕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原因所在。
……
大唐士兵主要配陌刀。
只有一定级别的才能配横刀。
陌刀是大唐军队里步兵用的“大杀器”。
三米长的大陌刀重达六十多斤,得有高大的身材和雄浑的力量才能使得好。
陌刀兵自然也就成为了军队里的高级兵种,各方面待遇也就要好一些了。
......
李行周心想,大唐军队里的基层军官,的确是非常重要。
像这种七品队正基层军官,他的带兵水平直接决定一队兵的人员素质。
打起仗来,队正也是要直接带人冲锋陷阵的。
一个队正的军事素养,直接决定一整队兵五十人的战斗力水平。
那么,如果能够提高基层军官的军事素养,将能极大的提高大唐军队的战斗力。
新兵训练罢后,天才大亮。
早餐相对丰富,每人吃到了一个夹肉馒头和一个油炸散子喝到了羊头羊骨炖的汤,还发了两个大蒸饼当作是行军午饭。
中午就不再专门埋锅造饭了。
不断有新兵集结而来,两座右卫大营里很快满员。
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是两军。
上头传下军令来,这先头两军将押运第一批粮草,最先出发。
......
这两军都是新军,其中新兵占到了九成。
后勤的主帅是桓彦范。
粮草和练新军都是大事,黑齿常之任命他信任的直系大将来押运,也是情理之中。
桓彦范是豹韬卫大将军,他手下有一万人,而李行周此次抽调的左翊卫也是一万人。
可以说,整个北伐突厥的命脉就掌握在他俩手里。
一连十天,李行周这些新军都在运粮草、学军法、操练行伍当中度过。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最初的三四天不适期过后。
大多数人都适应了这种艰苦卓越又紧张忙碌的生活。
李行周的手上和脚上都已经磨破了两层皮,结成了血茧子。
要是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十天的生活,苦中作乐。
渐渐的,新兵们越来越能适应军队的生活,变得自觉乖巧和能干勤快。
队正和火长们的脸色比刚来时好看多了,给大家的伙食待遇各方面都有了一些提高。
有一次赵队正大发善心,还给队里的每个人发了一合果酒,也就二两。
虽然只是湿了湿嘴就没了但大家还是很高兴,从此对赵队正感恩戴德。
凶神恶煞经常拿鞭子抽他们的赵队正,渐渐的被新兵们敬若神明。
李行周想起了前世在接受心里治疗时学的一个名词,斯德哥尔摩结合症。
简而言之,就是人性当中都有着“受虐也能上瘾”的潜质,军队里的军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他们每天都吃尽了各多苦,渐渐的不仅能够适应这种苦,还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些苦都是理所应当,时间长了甚至会当成一种享受。
突然一下闲下来过上清闲的好日子,还会受不了。
如果在受苦的过程当中上面的人给一点小恩惠,马上就会对上面的人感恩戴德无比忠诚。
古今中外的军队里,无不如此。
很多人都是这样带兵,只是知道这个“理论”的人少。
所以,军队里的士兵和军官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同袍之情,有时甚至胜过亲情,要说两肋插刀一点也不为过。
带兵的时间一长尤其是打的胜仗多,一名将领往往能够拥有极多的死忠。
于是这些人再向身边的人和属下传递这种信息。
口耳相传层层膜拜,黑齿常之就这样成了所有大唐士兵心目中敬若神明的偶像。
他在军队里的威望也就无人可及了。
虽然军队里一多半的人一辈子没见过黑齿常之。
现在李行周觉得,这十天的实践比花一百天时间来死读兵书的收获,都要多一千倍。这还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