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唐文远觉得他好像在某个电视剧里看过同样的情节,软弱无能的皇帝被逼宫,基本上就已经证明王朝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现在的唐文远面临着抉择,他多么系统可以给他刷一把加特林出来,这样就可以再也不受任何人威胁。
可惜……没有。
金銮殿上,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等待着这场对峙的结果。
唐允弼虎视眈眈,唐文远目光如炬。
这是一场叔侄之间的较量,一场王权之间的斗争。
无论唐文远怎么选择,战争都会不可避免的爆发。
“唐允弼!趁朕没有改主意之前,留下你的人马,滚回西川去。”
唐允弼死死盯着唐文远,冷哼一声,“唐文远!你不要后悔!”而后昂首阔步离开了金銮殿。
其实唐允弼心里面也怂,他还是很担心唐文远一怒之下把自己咔嚓了的。
小时候唐允弼见过唐文远,确实是个傻子,现在竟然正常了,这种人做出什么事都不稀奇。
而唐文远这边确实也不敢杀唐允弼,杀了唐允弼,会连其他藩王一块都影响了。反正结果都是打,倒不如给自己减轻一点儿压力。
“陛下,你这是放虎归山啊。”华天雄站出来说道。
“各位爱卿有更好的建议吗?”唐文远问。
群臣纷纷摇头,大家当官多年,对文朝的形势早有判断,谁都明白杀了唐允弼意味着什么。
“散朝吧。”
系统提示:奖励积分20000.
虽然获得了两万积分,可唐文远并不高兴。他今天为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唐允弼回去之后,定会起兵造反。
好在没有杀唐允弼,其他藩王不会联合。
正在唐文远头疼之际,左丞相苏景盛忽然求见。
“快快有请。”
唐文远整理了自己的衣冠,来到大堂见苏景盛。
“微臣参加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爱卿不必多礼。”
唐文远这时候发现苏景盛脑袋上的数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忠诚度:100,好感度:60,重要信息:雄才大略。
这……忠诚度怎么忽然就变成了100了?
唐文远十分不解。
其实唐文远一直不知道,左丞相虽然权势大,但是绝无谋反之心。古时候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忠君爱国的思想早已渗透骨髓。
可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唐文远是个傻子,苏景盛也很头疼。眼看着右丞相对文朝的威胁越来越大,太后没办法,只有他出马了。说到底,都是为了文朝。
只是苏景盛隐藏的太深,连华天雄都看不透他。
“陛下,今日为何不杀唐允弼。”
“我朝大大小小藩王共有十六个,杀了唐允弼,恐其他藩王会联合起来。”
“陛下英明。陛下,请看。”苏景盛说着打开手里拿的地图铺在桌子上。
“陛下,唐允弼拥兵三十万,可能更多。他骑马回去,需半个月之久。准备粮草兵马,需一个月。倘若从西川起兵,且不说那些小城,一路向东,有凤城、鹅城、平城。
此三城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但凤城都指挥司,恐有倒戈之意,取凤城只需三天。鹅城如果避而不战,拖三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平城乃长安之唇舌,有重兵把守,唐允弼即便是强攻,也需三个月。因此,微臣推算,唐允弼打到长安,需要近八个月。
不过……”
“不过什么?”
“倘若唐允弼军中有善用兵的谋士,或许六个月便能打到长安。所幸陛下没有杀赵允弼,如果杀了赵允弼,各地藩王联合,不消三个月,长安便没了。现在,陛下还有六个月的时间可以准备。”
苏景盛分析的不慌不忙,井井有条,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士一般,对行军打仗有着颇深的理解。
唐文远紧紧皱起眉头,“苏爱卿认为长安能守住吗?”
苏景盛摇头,“我朝兵力分散,将心不齐。唐允弼若真的攻打长安城下,定有开城投降者。因此微臣建议……迁都。”
“迁都?”
“唐允弼的威胁还不算什么,陛下可不要忘了秦清绝。”
“天池国么……”唐文远当时也是觉得天池国最起码一年以后才会进攻,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一年时间,还有系统在手,如果连权利都夺不回来,建立不了一支像样的军队,还当个屁的皇帝啊。
可苏景盛这么一说,问题便出现了。
如果天池国趁唐允弼造反的时候,同时从北部进攻呢?又或者他们两个人联合?
“苏爱卿,迁都的话,是要迁到洛城吗?”唐文远看着地图,用手指了指洛城。
苏景盛点点头,“洛城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易守难攻、陛下只需迁都洛城,广筑墙,多屯粮,三年五载之后,定可与唐允弼一战。”
“苏爱卿,如果现在募兵的话,能招募多少?”
“招不来。”
“招不来?”
“明日开始,便会谣言四起,先是有朝中官员辞官,紧接着长安城百姓也会搬走。长安城内人口二十五万,周围农业人口三十五万。
先走的是富商,百姓会在七月份粮食收获之后离开。六个月后,保守估计,长安城能留十万人,且多为老弱妇孺。
陛下想留守长安,就要加固城防建设,拓宽护城河。这两项也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既需要劳工,又需要士兵,两者不可兼得。
倘若让士兵去做苦力,训练时间又显得捉襟见肘。而守长安,重在守,又需大量粮食。如果唐允弼铁了心跟陛下硬磕到底,围城数月之久,长安城内便会无粮可吃。
故而,迁都是最好的选择。”
不得不说,苏景盛的分析很合理,如果是正常情况,换做任何一位帝王,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选择迁都。
可唐文远是一般人吗?
“苏爱卿,你实话告诉朕,你手上有多少兵力?”
“虚名的话,十万,可用来打仗的精兵,三万,护国公那边还有两万将士可用。不过……陛下,五万将士守这么大的长安,如果安排得当倒也不是守不下来,问题在于粮食。一旦唐允弼围城,陛下从哪里弄粮食呢?唐允弼攻到长安之时,可是冬季啊。”
“粮食朕自会解决,苏爱卿无需多虑。自开国皇帝定都长安以来,京城就没变过。迁都岂不是告诉天下人,文朝要易主了吗?守住长安,才能守住文朝的根基。他唐允弼想打,我就让他看看,到底是什么王,什么是皇!”
PS:先来一更,剩下的晚上更新哈,大家多多投票。
唐文远觉得他好像在某个电视剧里看过同样的情节,软弱无能的皇帝被逼宫,基本上就已经证明王朝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现在的唐文远面临着抉择,他多么系统可以给他刷一把加特林出来,这样就可以再也不受任何人威胁。
可惜……没有。
金銮殿上,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等待着这场对峙的结果。
唐允弼虎视眈眈,唐文远目光如炬。
这是一场叔侄之间的较量,一场王权之间的斗争。
无论唐文远怎么选择,战争都会不可避免的爆发。
“唐允弼!趁朕没有改主意之前,留下你的人马,滚回西川去。”
唐允弼死死盯着唐文远,冷哼一声,“唐文远!你不要后悔!”而后昂首阔步离开了金銮殿。
其实唐允弼心里面也怂,他还是很担心唐文远一怒之下把自己咔嚓了的。
小时候唐允弼见过唐文远,确实是个傻子,现在竟然正常了,这种人做出什么事都不稀奇。
而唐文远这边确实也不敢杀唐允弼,杀了唐允弼,会连其他藩王一块都影响了。反正结果都是打,倒不如给自己减轻一点儿压力。
“陛下,你这是放虎归山啊。”华天雄站出来说道。
“各位爱卿有更好的建议吗?”唐文远问。
群臣纷纷摇头,大家当官多年,对文朝的形势早有判断,谁都明白杀了唐允弼意味着什么。
“散朝吧。”
系统提示:奖励积分20000.
虽然获得了两万积分,可唐文远并不高兴。他今天为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唐允弼回去之后,定会起兵造反。
好在没有杀唐允弼,其他藩王不会联合。
正在唐文远头疼之际,左丞相苏景盛忽然求见。
“快快有请。”
唐文远整理了自己的衣冠,来到大堂见苏景盛。
“微臣参加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爱卿不必多礼。”
唐文远这时候发现苏景盛脑袋上的数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忠诚度:100,好感度:60,重要信息:雄才大略。
这……忠诚度怎么忽然就变成了100了?
唐文远十分不解。
其实唐文远一直不知道,左丞相虽然权势大,但是绝无谋反之心。古时候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忠君爱国的思想早已渗透骨髓。
可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唐文远是个傻子,苏景盛也很头疼。眼看着右丞相对文朝的威胁越来越大,太后没办法,只有他出马了。说到底,都是为了文朝。
只是苏景盛隐藏的太深,连华天雄都看不透他。
“陛下,今日为何不杀唐允弼。”
“我朝大大小小藩王共有十六个,杀了唐允弼,恐其他藩王会联合起来。”
“陛下英明。陛下,请看。”苏景盛说着打开手里拿的地图铺在桌子上。
“陛下,唐允弼拥兵三十万,可能更多。他骑马回去,需半个月之久。准备粮草兵马,需一个月。倘若从西川起兵,且不说那些小城,一路向东,有凤城、鹅城、平城。
此三城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但凤城都指挥司,恐有倒戈之意,取凤城只需三天。鹅城如果避而不战,拖三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平城乃长安之唇舌,有重兵把守,唐允弼即便是强攻,也需三个月。因此,微臣推算,唐允弼打到长安,需要近八个月。
不过……”
“不过什么?”
“倘若唐允弼军中有善用兵的谋士,或许六个月便能打到长安。所幸陛下没有杀赵允弼,如果杀了赵允弼,各地藩王联合,不消三个月,长安便没了。现在,陛下还有六个月的时间可以准备。”
苏景盛分析的不慌不忙,井井有条,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士一般,对行军打仗有着颇深的理解。
唐文远紧紧皱起眉头,“苏爱卿认为长安能守住吗?”
苏景盛摇头,“我朝兵力分散,将心不齐。唐允弼若真的攻打长安城下,定有开城投降者。因此微臣建议……迁都。”
“迁都?”
“唐允弼的威胁还不算什么,陛下可不要忘了秦清绝。”
“天池国么……”唐文远当时也是觉得天池国最起码一年以后才会进攻,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一年时间,还有系统在手,如果连权利都夺不回来,建立不了一支像样的军队,还当个屁的皇帝啊。
可苏景盛这么一说,问题便出现了。
如果天池国趁唐允弼造反的时候,同时从北部进攻呢?又或者他们两个人联合?
“苏爱卿,迁都的话,是要迁到洛城吗?”唐文远看着地图,用手指了指洛城。
苏景盛点点头,“洛城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易守难攻、陛下只需迁都洛城,广筑墙,多屯粮,三年五载之后,定可与唐允弼一战。”
“苏爱卿,如果现在募兵的话,能招募多少?”
“招不来。”
“招不来?”
“明日开始,便会谣言四起,先是有朝中官员辞官,紧接着长安城百姓也会搬走。长安城内人口二十五万,周围农业人口三十五万。
先走的是富商,百姓会在七月份粮食收获之后离开。六个月后,保守估计,长安城能留十万人,且多为老弱妇孺。
陛下想留守长安,就要加固城防建设,拓宽护城河。这两项也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既需要劳工,又需要士兵,两者不可兼得。
倘若让士兵去做苦力,训练时间又显得捉襟见肘。而守长安,重在守,又需大量粮食。如果唐允弼铁了心跟陛下硬磕到底,围城数月之久,长安城内便会无粮可吃。
故而,迁都是最好的选择。”
不得不说,苏景盛的分析很合理,如果是正常情况,换做任何一位帝王,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选择迁都。
可唐文远是一般人吗?
“苏爱卿,你实话告诉朕,你手上有多少兵力?”
“虚名的话,十万,可用来打仗的精兵,三万,护国公那边还有两万将士可用。不过……陛下,五万将士守这么大的长安,如果安排得当倒也不是守不下来,问题在于粮食。一旦唐允弼围城,陛下从哪里弄粮食呢?唐允弼攻到长安之时,可是冬季啊。”
“粮食朕自会解决,苏爱卿无需多虑。自开国皇帝定都长安以来,京城就没变过。迁都岂不是告诉天下人,文朝要易主了吗?守住长安,才能守住文朝的根基。他唐允弼想打,我就让他看看,到底是什么王,什么是皇!”
PS:先来一更,剩下的晚上更新哈,大家多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