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行为,让G省叶家重新获得关注,“咏春拳”正式复苏。
人们忽然发现,关于“咏春拳”的影视剧和书籍,忽然大规模出现在了市场上。
叶宪华老先生接到的采访邀约,也如潮水般涌来。
以前采访的内容,无非是关于叶问和李小龙之间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关于“传统武力家族热捧李小龙”这件逸闻是否正确,背后有着怎样的八卦。
对此,叶宪华总会认真的告诉媒体,在七八十年代那个资讯不发达的时代,传统武力家族的招徒情况可谓艰难异常。
那么,推出一个代言人,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
不管真假,都没有深挖的必要。
因为没有意义。
就像电影市场中,有商业电影,也有艺术电影。
如果你非拿着艺术电影的标准,去要求商业电影,无疑是在找罪受、是在自讨苦吃。
每个行业在每个时代,都有着其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尽管并不能概括该行业所处时代的特性,但至少能反映出一部分时代特征。
就像你们媒体朋友总想深挖李小龙背后的故事,但事实上,在武学修为这个行业,李小龙并不具备可研究性。
除了能满足人类的八卦之心外,李小龙先生在人们心中,不再是一个伟大武术家的形象,而是“武打巨星”的形象。
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请问,你们媒体朋友是不是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呢?
你们肯定会说,这是时代造就的。
好,我承认是时代造就的,但你们媒体朋友,也应该承认,传统武力家族各种逸闻,同样是时代造就的。
在古代的华夏大地上,有着所谓的“侠以武犯禁”的说法。
这是韩国贵公子韩非子的说法,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去解读社会结构的一种浅薄认知。
但是,这种认知能被大量认可,是否已经说明传统武力家族的存在,对古代华夏统治者们有着一定的威胁?
当然,我并不是说,古代的武力家族会主动扰乱社会秩序。
只是这种说法的流行,很难让人相信没有统治阶层的推波助澜。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华夏统治者们很反感武力家族呢?
就是因为这些人掌握了击杀敌人的技巧。
要知道,肉搏战在古代战场上是常态、经常发生的,也就意味着,谁掌握了击杀敌人的技巧,谁就掌握了战场上一定程度的“生产资料”。
你们媒体朋友肯定会说,掌握战场上“生产资料”的不是那些大军事家吗?
这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军事家提出战略,军队必然没有方向;可如果没有实际执行者,大军事家们也不会功成名就。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么来的。
可是,古代华夏的统治者们发现,在民间活跃着一群教导、训练普通人掌握击杀技巧的群体。
这就是韩非子口中所谓的“侠”。
他们必然要扼杀这个群体,如果不能扼杀,则会尽最大可能的将其污名化。
例如,会将这个群体冠以“匪”、“徒”、“绿林”、“寨”,等等,组成若干个基本与劣等划等号的词汇,借此让普通民众对该群体畏惧之、厌恶之,最后远离之。
可你能说这是错误的行为吗?站在社会稳定性的角度去看,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行业所处时代的特性,总会留下部分时代特征。
那么,“侠”在民间的口碑为何逐渐好转了呢?
也跟古代华夏统治者们有关。
当一个朝代出现极大的财政压力、权力真空、底层失控的现象,这个朝代就会“衰老”,而朝代“衰老”的迹象,就是出现起义军。
换句话说,旧的古代华夏统治者们,在挥霍完祖上的积累后,新的统治者便不再关心民间疾苦,就会出现尸位素餐的情况发生。
我们去看历史书,有所谓的“文官集团”、“宦官集团”、“外戚专政”、“垂帘听政”,等等。
但无论名字怎么变、集团内部是由什么人组建而成的,这些集团所做所为也无非两点,一个是权力,一个就是钱。
基于此,就会出现自上而下的腐败链条。
这就导致民不聊生。
因为基层官员要巴结上层、交游广泛,必然要支付相当的金额。
可这些金额相当于自己薪酬的数十倍,怎么办?
那就只能剥削底层大众,搜刮民脂民膏。
有清一朝大肆宣传的“康乾盛世”,实则不过是帝国崩塌前的回光返照而已。
在这个所谓的“盛世”里面,出现了大量的腐败官员。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即清朝的百姓们会对“侠以武犯禁”产生极大的联想与认同感。
因此,“侠”不再是一个令人可怖的形象,而是救万民于水火的大英雄。
这些,都是有历史条件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你们媒体朋友要深挖“李小龙背后的传统武力家族势力”也是可以的,因为媒体有监督权、报导权嘛。
但不要太危言耸听。
假如是真的,也不过是时代造就的行为之一而已,实在算不上什么大阴谋。
就像香港的金庸先生写武侠,不再是像古代的罗贯中、吴承恩等人写“侠”了,不再是什么绿林好汉、瓦岗寨一百单八将,不再涉及战争层面,而是更关注于个人成长。
金庸先生给出的定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也就是,为了国家民族勇于牺牲个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人,就是“侠”,跟韩非子所说的“犯禁”再无关系,跟有没有功夫也再无关系。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随着时代的前进,文学家、艺术家、社会大众,是对传统武力家族们有着更为先进的认识的。
我们这些会功夫的,也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只因为会一些花拳绣腿,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做一个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是非常的知足的。
但比起基层官兵、指战员、消防员、边防战士,我们对国家和百姓的贡献不及他们之万一。
所以你们媒体朋友让我去讨论时代的局限性,去讨论“李小龙背后是整个传统武力家族”,我想,以我有限的知识水平、社会认知,我还不够资格去讨论这个话题。
因此,希望你们媒体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远离娱乐至死的陷阱。
叶宪华说得滴水不漏,采访者哑口无言,只好失望离场。
人们忽然发现,关于“咏春拳”的影视剧和书籍,忽然大规模出现在了市场上。
叶宪华老先生接到的采访邀约,也如潮水般涌来。
以前采访的内容,无非是关于叶问和李小龙之间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关于“传统武力家族热捧李小龙”这件逸闻是否正确,背后有着怎样的八卦。
对此,叶宪华总会认真的告诉媒体,在七八十年代那个资讯不发达的时代,传统武力家族的招徒情况可谓艰难异常。
那么,推出一个代言人,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
不管真假,都没有深挖的必要。
因为没有意义。
就像电影市场中,有商业电影,也有艺术电影。
如果你非拿着艺术电影的标准,去要求商业电影,无疑是在找罪受、是在自讨苦吃。
每个行业在每个时代,都有着其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尽管并不能概括该行业所处时代的特性,但至少能反映出一部分时代特征。
就像你们媒体朋友总想深挖李小龙背后的故事,但事实上,在武学修为这个行业,李小龙并不具备可研究性。
除了能满足人类的八卦之心外,李小龙先生在人们心中,不再是一个伟大武术家的形象,而是“武打巨星”的形象。
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请问,你们媒体朋友是不是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呢?
你们肯定会说,这是时代造就的。
好,我承认是时代造就的,但你们媒体朋友,也应该承认,传统武力家族各种逸闻,同样是时代造就的。
在古代的华夏大地上,有着所谓的“侠以武犯禁”的说法。
这是韩国贵公子韩非子的说法,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去解读社会结构的一种浅薄认知。
但是,这种认知能被大量认可,是否已经说明传统武力家族的存在,对古代华夏统治者们有着一定的威胁?
当然,我并不是说,古代的武力家族会主动扰乱社会秩序。
只是这种说法的流行,很难让人相信没有统治阶层的推波助澜。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华夏统治者们很反感武力家族呢?
就是因为这些人掌握了击杀敌人的技巧。
要知道,肉搏战在古代战场上是常态、经常发生的,也就意味着,谁掌握了击杀敌人的技巧,谁就掌握了战场上一定程度的“生产资料”。
你们媒体朋友肯定会说,掌握战场上“生产资料”的不是那些大军事家吗?
这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军事家提出战略,军队必然没有方向;可如果没有实际执行者,大军事家们也不会功成名就。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么来的。
可是,古代华夏的统治者们发现,在民间活跃着一群教导、训练普通人掌握击杀技巧的群体。
这就是韩非子口中所谓的“侠”。
他们必然要扼杀这个群体,如果不能扼杀,则会尽最大可能的将其污名化。
例如,会将这个群体冠以“匪”、“徒”、“绿林”、“寨”,等等,组成若干个基本与劣等划等号的词汇,借此让普通民众对该群体畏惧之、厌恶之,最后远离之。
可你能说这是错误的行为吗?站在社会稳定性的角度去看,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行业所处时代的特性,总会留下部分时代特征。
那么,“侠”在民间的口碑为何逐渐好转了呢?
也跟古代华夏统治者们有关。
当一个朝代出现极大的财政压力、权力真空、底层失控的现象,这个朝代就会“衰老”,而朝代“衰老”的迹象,就是出现起义军。
换句话说,旧的古代华夏统治者们,在挥霍完祖上的积累后,新的统治者便不再关心民间疾苦,就会出现尸位素餐的情况发生。
我们去看历史书,有所谓的“文官集团”、“宦官集团”、“外戚专政”、“垂帘听政”,等等。
但无论名字怎么变、集团内部是由什么人组建而成的,这些集团所做所为也无非两点,一个是权力,一个就是钱。
基于此,就会出现自上而下的腐败链条。
这就导致民不聊生。
因为基层官员要巴结上层、交游广泛,必然要支付相当的金额。
可这些金额相当于自己薪酬的数十倍,怎么办?
那就只能剥削底层大众,搜刮民脂民膏。
有清一朝大肆宣传的“康乾盛世”,实则不过是帝国崩塌前的回光返照而已。
在这个所谓的“盛世”里面,出现了大量的腐败官员。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即清朝的百姓们会对“侠以武犯禁”产生极大的联想与认同感。
因此,“侠”不再是一个令人可怖的形象,而是救万民于水火的大英雄。
这些,都是有历史条件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你们媒体朋友要深挖“李小龙背后的传统武力家族势力”也是可以的,因为媒体有监督权、报导权嘛。
但不要太危言耸听。
假如是真的,也不过是时代造就的行为之一而已,实在算不上什么大阴谋。
就像香港的金庸先生写武侠,不再是像古代的罗贯中、吴承恩等人写“侠”了,不再是什么绿林好汉、瓦岗寨一百单八将,不再涉及战争层面,而是更关注于个人成长。
金庸先生给出的定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也就是,为了国家民族勇于牺牲个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人,就是“侠”,跟韩非子所说的“犯禁”再无关系,跟有没有功夫也再无关系。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随着时代的前进,文学家、艺术家、社会大众,是对传统武力家族们有着更为先进的认识的。
我们这些会功夫的,也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只因为会一些花拳绣腿,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做一个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是非常的知足的。
但比起基层官兵、指战员、消防员、边防战士,我们对国家和百姓的贡献不及他们之万一。
所以你们媒体朋友让我去讨论时代的局限性,去讨论“李小龙背后是整个传统武力家族”,我想,以我有限的知识水平、社会认知,我还不够资格去讨论这个话题。
因此,希望你们媒体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远离娱乐至死的陷阱。
叶宪华说得滴水不漏,采访者哑口无言,只好失望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