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想出去闯一闯。”孙武恭敬地道,“这么多年来你对我的教诲弟子没齿难忘,心中感激不尽,可惜无以为报……这个……将来有一天,我会回来陪着你的……”
说这句话时他面色凝重,看得出舍不得离去。
“甚好!”王诩想要控制情绪,但不知不觉眼眶还是湿润了。
如此静默了一会儿,王诩道:“你告诉我,在云梦谷学习十余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孙武想了想,忽道:“无知。”
“何意?”王诩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微一皱眉。
这个回答完全出乎王诩的意料,试问在这个纷繁混乱的时期,有几个人能潜下心来做学问?
孙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五门鬼谷学问几乎门门优秀,为什么反而会用到了“无知”这个词?
“学得越多,弟子越感觉自己不懂的学问越多……”孙武目光中闪过了一丝困惑。
王诩轻捻须髯,微微颌首。
这世上极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一旦意识到了,那么他的思想上必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同时,也会产生迷茫感,继而失去前进的动力,必须加以好好引导。
他慎重地沉吟了片刻,道:“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你能意识到自己无知,恰恰是有知的开始……”
这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句话,寓意深刻。
孙武一愣,细细品味后似有所悟:“明白了,多谢师父指点,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孺子可教。”
“对了老师,临行前能否为我占卜一课?”
“当然,不知你是打算卜卦,卜物还是卜字?”王诩反问了一句。
孙武道:“昨夜徒儿已自测一卦,得了一个乾卦,六爻未变,卦象落在了初九爻上,寓意此番下山要暂时隐居起来等待最佳时机。”
“对!”王诩肯定地点头,孙武的易学造诣不低,他的解读没有任何问题。
乾卦的象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初九的爻辞为,潜龙勿用,意思是潜藏的龙不要施展才华。
其实不用算王诩也知道,此时的孙武就是一条潜龙。
不过,他的解读还差一点儿火候。
乾坤二卦与其它六十二卦不同,还需要参考全卦的卦辞来看。
乾卦六爻皆阳,初九之上为九二爻,爻辞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寓意结交伍子胥。再之上,九三的爻辞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寓意为伍子胥七荐孙武,九四的“或跃在渊,无咎”以及九五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寓意为协助吴王成就大业,达到人生巅峰,而上九的“亢龙有悔”,表明见好就收。
就是说,这一乾卦恰恰是孙武一生的真实写照。
“卜物什么的算了,我想测字。”这时孙武道。
“什么字?”
孙武低头思索了片刻,尴尬地一笑:“老师不要笑话我,此时我脑子有些乱。字嘛……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好,我的名字里有个武字,研究的兵法也和打仗有关,要不就测个武字吧……”
“武?”王诩却是一愣,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孙武要测的竟然是这个字,究竟巧合还是天意?
“怎么了?”看到王诩神色有异,孙武疑惑的目光中生出了一丝紧张。
“哦,没什么。”王诩想了想,面色一正接着道,“此字乃一字三义。”
“一字三义?老师请说。”孙武身子正起,洗耳恭听。
“第一为起,武者,吴也。”王诩分析道,“我知道你素有鸿鹄之志,而弭兵会盟后各国休养生息,少有战事。北方战场基本趋于稳定,唯有南方的广阔天地尚未定型。所谓乱世出英雄,那里正是你大展拳脚的最佳之地,因此你建功立业的地方是吴国。”
“老师的推算得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孙武马上点头,“徒儿饱读兵书,不喜庙堂之上勾心斗角,相比而言我更喜欢驰骋在广阔的沙场,吴国的确是我的第一选择。那么,这第二层意思呢?”
“第二为中,武者,伍也。”王诩道,“你此去可结交伍姓之人。”
“明白了,老师。”
“第三为止。武者,无也。”王诩最后又道,“止戈为武,功成身退,岂非是无?”
单凭一个小小的“武”字,王诩一字解三义,从出世到入世丝扣相连,实际上已贯穿了孙武波谲云诡的一生。
“燕雀岂无鸿鹄之志?多谢老师,弟子记下了。”孙武暗暗铭记于心。
当即他收拾行囊下了山,数日后到达了吴国。
之后,他按乾卦卦辞的启示隐居在吴国乡下,开始了半耕半读的生活,继续潜心研究学问,完善《兵法十三篇》,也暗暗等待建功立业的时机。
由此,随着王诩这几个形形色色的弟子加入,加上后来去往越国的范蠡,精彩纷呈的吴楚争霸和吴越之争在南方战场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王诩的这几名弟子将来的命运各不相同,除了同出鬼谷门下之外,其后还发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些人居然由一个伍姓人的家仇国恨串联起来。
这个伍姓人,便是伍子胥。
……
提到伍子胥其人,不得不提到吴国。
弭兵会盟让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减少了,可是各国中的士大夫之流却没闲着,争权夺利,内乱不断,且愈演愈烈,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闹心。
在北方,仍然是人才辈出的晋国的天下,秦国依然强势,齐国不温不火。
在南方,楚国一家独大,但有一个国家悄悄地强盛起来,那就是与楚国毗邻的吴国。
八百年前,江南还是一片荒凉不毛之地,生活着上千支生产力落后的土著。
后来,周文王的两个叔叔泰伯和仲雍借为父亲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了这里,定居于梅里。二人主动接受当地“断发文身”的习俗,并传授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建立了勾吴古国。
之后历经十九代,传到了寿梦为君时,由伯国升级为侯国。
公元前584年,楚国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了晋国。晋国为了借吴国牵制楚国,便派申公巫臣出使吴国,教给吴国人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也逐渐强盛起来。
因为以前被楚国人欺负得简直惨出了天际,一旦有了一些底气,一点资本,吴国人便开始踏上了疯狂而又漫长的报复之路。
因此这时候的吴国人每天就干三件事,吃饭、睡觉、打楚国。
他们时不时起兵伐楚,从楚国身上捞点便宜,扰得楚国心神不宁。
不过那时的楚国自恃强大,根本不屑将吴国这只小跳蚤放在眼里,他们的目标更远大,目光更高,就是联合秦国制霸晋国,继而问鼎中原。
可事与愿违,公元前522年楚国却发生了一件与孙武有关的事,给庞然大物般的楚国埋下了祸根,也证明了那句颠扑不破的名言,坚强的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
这件事便是,伍员奔吴。
说这句话时他面色凝重,看得出舍不得离去。
“甚好!”王诩想要控制情绪,但不知不觉眼眶还是湿润了。
如此静默了一会儿,王诩道:“你告诉我,在云梦谷学习十余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孙武想了想,忽道:“无知。”
“何意?”王诩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微一皱眉。
这个回答完全出乎王诩的意料,试问在这个纷繁混乱的时期,有几个人能潜下心来做学问?
孙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五门鬼谷学问几乎门门优秀,为什么反而会用到了“无知”这个词?
“学得越多,弟子越感觉自己不懂的学问越多……”孙武目光中闪过了一丝困惑。
王诩轻捻须髯,微微颌首。
这世上极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一旦意识到了,那么他的思想上必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同时,也会产生迷茫感,继而失去前进的动力,必须加以好好引导。
他慎重地沉吟了片刻,道:“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你能意识到自己无知,恰恰是有知的开始……”
这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句话,寓意深刻。
孙武一愣,细细品味后似有所悟:“明白了,多谢师父指点,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孺子可教。”
“对了老师,临行前能否为我占卜一课?”
“当然,不知你是打算卜卦,卜物还是卜字?”王诩反问了一句。
孙武道:“昨夜徒儿已自测一卦,得了一个乾卦,六爻未变,卦象落在了初九爻上,寓意此番下山要暂时隐居起来等待最佳时机。”
“对!”王诩肯定地点头,孙武的易学造诣不低,他的解读没有任何问题。
乾卦的象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初九的爻辞为,潜龙勿用,意思是潜藏的龙不要施展才华。
其实不用算王诩也知道,此时的孙武就是一条潜龙。
不过,他的解读还差一点儿火候。
乾坤二卦与其它六十二卦不同,还需要参考全卦的卦辞来看。
乾卦六爻皆阳,初九之上为九二爻,爻辞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寓意结交伍子胥。再之上,九三的爻辞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寓意为伍子胥七荐孙武,九四的“或跃在渊,无咎”以及九五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寓意为协助吴王成就大业,达到人生巅峰,而上九的“亢龙有悔”,表明见好就收。
就是说,这一乾卦恰恰是孙武一生的真实写照。
“卜物什么的算了,我想测字。”这时孙武道。
“什么字?”
孙武低头思索了片刻,尴尬地一笑:“老师不要笑话我,此时我脑子有些乱。字嘛……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好,我的名字里有个武字,研究的兵法也和打仗有关,要不就测个武字吧……”
“武?”王诩却是一愣,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孙武要测的竟然是这个字,究竟巧合还是天意?
“怎么了?”看到王诩神色有异,孙武疑惑的目光中生出了一丝紧张。
“哦,没什么。”王诩想了想,面色一正接着道,“此字乃一字三义。”
“一字三义?老师请说。”孙武身子正起,洗耳恭听。
“第一为起,武者,吴也。”王诩分析道,“我知道你素有鸿鹄之志,而弭兵会盟后各国休养生息,少有战事。北方战场基本趋于稳定,唯有南方的广阔天地尚未定型。所谓乱世出英雄,那里正是你大展拳脚的最佳之地,因此你建功立业的地方是吴国。”
“老师的推算得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孙武马上点头,“徒儿饱读兵书,不喜庙堂之上勾心斗角,相比而言我更喜欢驰骋在广阔的沙场,吴国的确是我的第一选择。那么,这第二层意思呢?”
“第二为中,武者,伍也。”王诩道,“你此去可结交伍姓之人。”
“明白了,老师。”
“第三为止。武者,无也。”王诩最后又道,“止戈为武,功成身退,岂非是无?”
单凭一个小小的“武”字,王诩一字解三义,从出世到入世丝扣相连,实际上已贯穿了孙武波谲云诡的一生。
“燕雀岂无鸿鹄之志?多谢老师,弟子记下了。”孙武暗暗铭记于心。
当即他收拾行囊下了山,数日后到达了吴国。
之后,他按乾卦卦辞的启示隐居在吴国乡下,开始了半耕半读的生活,继续潜心研究学问,完善《兵法十三篇》,也暗暗等待建功立业的时机。
由此,随着王诩这几个形形色色的弟子加入,加上后来去往越国的范蠡,精彩纷呈的吴楚争霸和吴越之争在南方战场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王诩的这几名弟子将来的命运各不相同,除了同出鬼谷门下之外,其后还发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些人居然由一个伍姓人的家仇国恨串联起来。
这个伍姓人,便是伍子胥。
……
提到伍子胥其人,不得不提到吴国。
弭兵会盟让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减少了,可是各国中的士大夫之流却没闲着,争权夺利,内乱不断,且愈演愈烈,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闹心。
在北方,仍然是人才辈出的晋国的天下,秦国依然强势,齐国不温不火。
在南方,楚国一家独大,但有一个国家悄悄地强盛起来,那就是与楚国毗邻的吴国。
八百年前,江南还是一片荒凉不毛之地,生活着上千支生产力落后的土著。
后来,周文王的两个叔叔泰伯和仲雍借为父亲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了这里,定居于梅里。二人主动接受当地“断发文身”的习俗,并传授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建立了勾吴古国。
之后历经十九代,传到了寿梦为君时,由伯国升级为侯国。
公元前584年,楚国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了晋国。晋国为了借吴国牵制楚国,便派申公巫臣出使吴国,教给吴国人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也逐渐强盛起来。
因为以前被楚国人欺负得简直惨出了天际,一旦有了一些底气,一点资本,吴国人便开始踏上了疯狂而又漫长的报复之路。
因此这时候的吴国人每天就干三件事,吃饭、睡觉、打楚国。
他们时不时起兵伐楚,从楚国身上捞点便宜,扰得楚国心神不宁。
不过那时的楚国自恃强大,根本不屑将吴国这只小跳蚤放在眼里,他们的目标更远大,目光更高,就是联合秦国制霸晋国,继而问鼎中原。
可事与愿违,公元前522年楚国却发生了一件与孙武有关的事,给庞然大物般的楚国埋下了祸根,也证明了那句颠扑不破的名言,坚强的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
这件事便是,伍员奔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