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六年的秋天,江南小镇,天气来的很闷热。
赵老妈子这类的老人,最喜欢说道天气,她天天念叨这种天气有“兵戈之兆”。这种话许予安最不耐烦听,每当赵老妈子看看天,又跺跺脚,唉声叹气一番,他就阴阳怪气地拖长音:“赵阿婆真是‘秀才不出门,却知天下事——’”。赵老妈子立刻害了臊,把一张掉了牙缺了缝的嘴闭得紧紧的,赵老妈子很得意自己能“知天下事”,但却担不起这个“秀才”。她没念过书,这些年也就会认上个几十个字。“不出门”也用的再准确没有了,赵老妈子这十来年除了买菜,杭州城更大的地方她也没有去过了。天下大事,跟她最大的关系,也就是闲谈时做个话引,可供卖弄一番老人家的见识,哄得许予安的妈许大奶奶也跟着心惊肉跳一番,就显示出她赵老妈子的地位来了。
赵老妈子很不高兴被许予安这一通抢白,她嘴上闲不了一会儿,又数落起许予安来:“安哥儿,侬伐要读了一俩年书,就瞧不起老太婆了,民国元年的秋天,也是这般热法,发生了什么大事侬总晓得的,大革命,嚯,老太婆亲眼瞧着的。侬别伐信,瞧这好哩,赵老太婆有什么事情好骗你的?”
她这段话才说了一半,许予安就跑走了。他确确实实地瞧不起赵老妈子,她嘴又碎又刻薄,他小时候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他刚念完高等小学,“辛亥革命”云云,老早就学了,还等着听赵老婆子教吗。也正因为长大了,回想过去耳朵上起过的茧,才判断出里面有多少是掺了水的,因而对赵老妈子越发的不齿。自从他长大之后,对这个家里的仆人帮工,都没什么好感,幸好奶妈半年前回老家去了,看管许予安的责任落在了车夫阿根身上。阿根虽然每天只要送许先生去上班,可也正因为活少,愈发懒惰,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安哥儿,两边都逍遥自在。
今年是不是兵戈气象的大年份,许予安不知晓,但对他来说确实是个大年份,这个秋天,他就读国中了。十三四岁的年纪,心里有一番壮志,觉得要临风飞到天上去。这天气热虽然是热,可是天高云阔,很有一番气派,他喜欢这个天气。
这种天气,他也在家里待不住,下午一溜烟地跑出门,跟阿根打了个招呼说:“我跟瑞哥儿去西湖玩。”
阿根从乘凉的树荫底下探出头,伸长脖子喊了一句:“安哥儿早点回来,快开学了,小心老爷考你的功课!”这话一说完,他的责任就尽了,惫懒地把脖子收了回去,又靠在树底下小憩了。
瑞哥儿是邻居高家的小孩,叫高择瑞,也是许予安的同窗,两人一般大。他在家门口石狮子边上蹲了有一会儿功夫,见到许予安过来,先打了个哈欠说:“等死我了安哥儿。”紧接着又挤眉弄眼说:“莫不是家里丫鬟绊住了脚?”
许予安一句问候还没说出口,就卡在喉咙里。他踹了高择瑞一脚:“哪儿来的有的没的。”高择瑞对于这种事情,总是懂得更早一点,更多一点。高择瑞家里还是个旧式家庭,家里三辈人,好大一大家子,琐琐碎碎的事情很多,大人们也不顾忌小孩,“丫鬟绊住了脚”这种话估计也是耳濡目染的。许予安是个新式的家庭了,许先生许鸿起甚至留过洋,家里虽然除了许太太,还有一位兰姨娘,可通房丫头是完全没有的。别说被丫鬟绊住脚,许予安在家里连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丫鬟都没见到过。
高择瑞家里的黄包车夫阿郭从小门拉着黄包车出来,在高择瑞面前先请了个安:“瑞官儿好,哟,安官儿也在哪,要往哪里去?”
高择瑞随口吩咐:“往西湖方向走,我们高兴了自己跳下车玩。”他拉着许予安上了车,又叽叽咕咕地讲了一番自己家又出了怎么个风波。
高家三辈人,高老太爷还坐镇,整个家里等级森严,仆人和少爷小姐规矩很分明。江南这边的风俗,管第三辈叫“官官”或“宝宝”。因此高家全家仆人,都老老实实地管高择瑞叫瑞官儿,要是像许予安家里那样叫昵称“哥儿”,被高老太爷听到,可得一顿好骂。规矩严也有好处,高家的车夫高择瑞可以随意差遣,这换做许予安遣阿根开车送去西湖,阿根就要把那烂了睫毛的眼睛瞪圆了吓唬他“我告老爷去”。所以许予安很喜欢蹭高择瑞的车出去玩。
高择瑞神神秘秘地说:“你知道,我们家有个丫鬟,就是那宜云姐姐,你先前见过的。”
许予安想了老半天:“哪个?哪个?脸圆圆的那个吗?”
高择瑞甚为不满意,许予安对他要讲的故事里的红颜祸水没有一点印象,严重影响他要讲的秘闻的效果:“不是呀,那是曼云姐姐,宜云姐姐是鹅蛋脸,更俊俏些。”
“噢噢噢,喔——”许予安应声不迭,其实压根没想起来,高家丫鬟实在很多,“是她呀。”
“正是!”高择瑞又高兴了,他拍着许予安的腿问:“那,我小叔,那四眼狗你记得吗?”
许予安掰了一回指头,也没数清楚高择瑞的小叔到底排行多少,其实过年的时候走街坊是拜会过的,但离现在也有大半年了,早忘光了。“四眼狗?”他茫然说。
“诶呀!”高择瑞把两只手拇指和食指捏成圈,往眼睛上一扣,“就是这个‘四眼狗’呀!”
“噢噢噢!”这回许予安真想起来了,是那个戴金丝眼镜的,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是他呀!”
“我们家下人都说,我爹这阵子看上了宜云姐姐,这可把我妈气坏了,但是我妈也管不住,老太爷默许的,那还能有二话吗?这时候,我小叔站了出来,说宜云姐姐是他的相好,他们俩早约定到白头了,不可能让给二哥。”
许予安其实不太懂的这里边的曲曲绕绕:“那不正好,小叔凑一对,二伯母也不用生气了。”
“诶呀!”高择瑞一巴掌拍在许予安大腿上,“你怎么不懂呢?这老太爷就不同意了,小叔还是读书人,老太爷就盼着他出人头地,之后还要送出国去喝洋墨水呢,这让他和家里一个丫鬟先早早定了‘一生一世一双人’,那一番心血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许予安点点头,墙头草一样朝另一边倒了:“那还是分开的好。”
“那怎么能够!我小叔铁定知道,这事既然爆出来,宜云姐姐就过不下去了,一个丫鬟和少爷发生了关系,那还得了!脊梁骨不给戳断吗?所以他就得硬抗着,没有宜云他就不活了,老太爷才能让宜云活得下去。”
许予安咂咂嘴:“你们家的事,怎么就这么乱呢。”
高择瑞应声道:“正是呢!本来嘛,我们家就那种老家庭的乱法,大家都一模一式的乱,也都习惯了。”
许予安嗤笑了一声:“还乱中有序呢。”
高择瑞道:“安哥儿你可别不信,就是这句乱中有序呢。可小叔读书久,把洋人那套平等理论也带到家里来,可不是乱上加乱嘛?”
他们两家住的离西湖其实不远,一会儿就到了,阿郭停了车,腆着脸对高择瑞道:“官儿,西湖到了,官儿想怎么耍?”
高择瑞摆摆手道:“阿郭,我们随便逛逛,你就别跟着啦,回头我们再来这里找你。“
阿郭点头哈腰道:“好嘞,我在这儿等官儿。”
许予安冲他挥挥手:“阿郭,别顶着太阳等我们啦,你找个树荫休息会儿吧。”
阿郭忙不迭地道:“多谢官儿,多谢官儿。”
待走远几步,到了阿郭听不到的地方,许予安悄声说:“你们家那套不把仆人当人的,我也不大看得惯。”
高择瑞叹口气,说:“可我们家仆人,也没见得把自己当人哪。哎你可别笑话,我长这么大算是看明白了,这回事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他没说两句,又绕回小叔的逸闻上去了:“可我小叔非要捅破窗户纸,那天他和老太爷顶嘴我可听着呢,他说:‘我先前未曾读书时,家里一片漆黑,我像个盲人,尚能将就着过;可现如今,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让我睁了眼,这片黑暗腌臢,焉能再忍受的了?既然我睁开了眼,又怎能再闭得上?”他扶了扶莫须有的“眼镜”,慢声细气,把小叔那副咬文嚼字的样子模仿的淋漓尽致。
许予安哈哈大笑:“那你们老太爷可不是气坏了嘛。”
高择瑞说:“正是呢!老太爷当场震怒,敲着他的龙头拐杖骂道:‘你这个欺师灭祖的东西!让你学了满脑子歪理,是回来对家里撒气的吗?白养你这么大,胳膊肘往外拐,什么‘德先生’‘赛先生’给你供过学费吗?’真真笑死我了,我老太爷还以为‘德先生’‘赛先生’真是人呢!”
许予安问:“那你小叔怎么说?”
高择瑞说:“我小叔当场冷笑一声道:‘我只道爹送我读书,是盼着我成材立德,原来只要学个洋文的空壳,回来套在封建老旧的心上就是了!’”
许予安很震惊:“你小叔倒是什么都敢说。”
高择瑞说:“可不是,他说他们学生有的是闹革命的,前几年闹五四,我小叔也参与着呢。可惜这套只能对外人使,回到家里还不是被罚跪祠堂呢。”
许予安说:“哎,清官难断家务事。”
高择瑞说:“反正我妈跟我说啊,小叔这书读的,本意其实就是镀个金,将来国民政--府里容易谋个一官半职,没甚么真用处,她叫我也放聪明着点,横竖以后家里罩着,可别读傻了脑袋瓜。”
许予安颇为吃惊:“那你是怎么想的。”
高择瑞说:“我妈以前还是金陵女中读下来的呢,我猜测我想的事她都想过了,还能有错吗?”
高择瑞本就是听了家里无数女眷窃窃私语,见过下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模仿,一番话里没几句高择瑞自己的原话,你一句他一言,尽是他人的牙慧,阅历远超过他们两个国中生。许予安听了也说不出有什么想法,高择瑞一番鹦鹉学舌完了,心满意足,也不再点评。
许予安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我们家西厢房书柜里,翻出一本书,狄更斯的《双城记》。”
一旦涉及书本上的知识,高择瑞就接不上话了,问道:“讲了什么?”
许予安说:“讲了个医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
“巴黎和伦敦什么样儿,好玩吗?”
“还没读完,但大概不是写巴黎和伦敦好不好玩的……是讲贵族败坏,老百姓革命之类的。”
“诶呦,那有什么好玩的。在大家族里待两天,也就知道大家族里不容易了。”
“也有道理。”许予安说。
高择瑞跟他说起前两天看个武生的打戏,那叫一个英姿飒爽,虎虎生风。他从地上捡了根折柳,模仿起武生挽剑花。两个人便在西湖边上树林里嬉戏打闹了一番。江南的柳树到了秋季纷纷落叶,像一场绿色的大雪。高择瑞和许予安在这场大雪里刀来剑往,自觉得像古代的侠客,不被寸叶沾身。他们还处于没心没肺的年纪,热热闹闹一场,见了落叶也不心疼,总觉得任凭你风起风落,也能全身而退。
赵老妈子这类的老人,最喜欢说道天气,她天天念叨这种天气有“兵戈之兆”。这种话许予安最不耐烦听,每当赵老妈子看看天,又跺跺脚,唉声叹气一番,他就阴阳怪气地拖长音:“赵阿婆真是‘秀才不出门,却知天下事——’”。赵老妈子立刻害了臊,把一张掉了牙缺了缝的嘴闭得紧紧的,赵老妈子很得意自己能“知天下事”,但却担不起这个“秀才”。她没念过书,这些年也就会认上个几十个字。“不出门”也用的再准确没有了,赵老妈子这十来年除了买菜,杭州城更大的地方她也没有去过了。天下大事,跟她最大的关系,也就是闲谈时做个话引,可供卖弄一番老人家的见识,哄得许予安的妈许大奶奶也跟着心惊肉跳一番,就显示出她赵老妈子的地位来了。
赵老妈子很不高兴被许予安这一通抢白,她嘴上闲不了一会儿,又数落起许予安来:“安哥儿,侬伐要读了一俩年书,就瞧不起老太婆了,民国元年的秋天,也是这般热法,发生了什么大事侬总晓得的,大革命,嚯,老太婆亲眼瞧着的。侬别伐信,瞧这好哩,赵老太婆有什么事情好骗你的?”
她这段话才说了一半,许予安就跑走了。他确确实实地瞧不起赵老妈子,她嘴又碎又刻薄,他小时候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他刚念完高等小学,“辛亥革命”云云,老早就学了,还等着听赵老婆子教吗。也正因为长大了,回想过去耳朵上起过的茧,才判断出里面有多少是掺了水的,因而对赵老妈子越发的不齿。自从他长大之后,对这个家里的仆人帮工,都没什么好感,幸好奶妈半年前回老家去了,看管许予安的责任落在了车夫阿根身上。阿根虽然每天只要送许先生去上班,可也正因为活少,愈发懒惰,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安哥儿,两边都逍遥自在。
今年是不是兵戈气象的大年份,许予安不知晓,但对他来说确实是个大年份,这个秋天,他就读国中了。十三四岁的年纪,心里有一番壮志,觉得要临风飞到天上去。这天气热虽然是热,可是天高云阔,很有一番气派,他喜欢这个天气。
这种天气,他也在家里待不住,下午一溜烟地跑出门,跟阿根打了个招呼说:“我跟瑞哥儿去西湖玩。”
阿根从乘凉的树荫底下探出头,伸长脖子喊了一句:“安哥儿早点回来,快开学了,小心老爷考你的功课!”这话一说完,他的责任就尽了,惫懒地把脖子收了回去,又靠在树底下小憩了。
瑞哥儿是邻居高家的小孩,叫高择瑞,也是许予安的同窗,两人一般大。他在家门口石狮子边上蹲了有一会儿功夫,见到许予安过来,先打了个哈欠说:“等死我了安哥儿。”紧接着又挤眉弄眼说:“莫不是家里丫鬟绊住了脚?”
许予安一句问候还没说出口,就卡在喉咙里。他踹了高择瑞一脚:“哪儿来的有的没的。”高择瑞对于这种事情,总是懂得更早一点,更多一点。高择瑞家里还是个旧式家庭,家里三辈人,好大一大家子,琐琐碎碎的事情很多,大人们也不顾忌小孩,“丫鬟绊住了脚”这种话估计也是耳濡目染的。许予安是个新式的家庭了,许先生许鸿起甚至留过洋,家里虽然除了许太太,还有一位兰姨娘,可通房丫头是完全没有的。别说被丫鬟绊住脚,许予安在家里连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丫鬟都没见到过。
高择瑞家里的黄包车夫阿郭从小门拉着黄包车出来,在高择瑞面前先请了个安:“瑞官儿好,哟,安官儿也在哪,要往哪里去?”
高择瑞随口吩咐:“往西湖方向走,我们高兴了自己跳下车玩。”他拉着许予安上了车,又叽叽咕咕地讲了一番自己家又出了怎么个风波。
高家三辈人,高老太爷还坐镇,整个家里等级森严,仆人和少爷小姐规矩很分明。江南这边的风俗,管第三辈叫“官官”或“宝宝”。因此高家全家仆人,都老老实实地管高择瑞叫瑞官儿,要是像许予安家里那样叫昵称“哥儿”,被高老太爷听到,可得一顿好骂。规矩严也有好处,高家的车夫高择瑞可以随意差遣,这换做许予安遣阿根开车送去西湖,阿根就要把那烂了睫毛的眼睛瞪圆了吓唬他“我告老爷去”。所以许予安很喜欢蹭高择瑞的车出去玩。
高择瑞神神秘秘地说:“你知道,我们家有个丫鬟,就是那宜云姐姐,你先前见过的。”
许予安想了老半天:“哪个?哪个?脸圆圆的那个吗?”
高择瑞甚为不满意,许予安对他要讲的故事里的红颜祸水没有一点印象,严重影响他要讲的秘闻的效果:“不是呀,那是曼云姐姐,宜云姐姐是鹅蛋脸,更俊俏些。”
“噢噢噢,喔——”许予安应声不迭,其实压根没想起来,高家丫鬟实在很多,“是她呀。”
“正是!”高择瑞又高兴了,他拍着许予安的腿问:“那,我小叔,那四眼狗你记得吗?”
许予安掰了一回指头,也没数清楚高择瑞的小叔到底排行多少,其实过年的时候走街坊是拜会过的,但离现在也有大半年了,早忘光了。“四眼狗?”他茫然说。
“诶呀!”高择瑞把两只手拇指和食指捏成圈,往眼睛上一扣,“就是这个‘四眼狗’呀!”
“噢噢噢!”这回许予安真想起来了,是那个戴金丝眼镜的,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是他呀!”
“我们家下人都说,我爹这阵子看上了宜云姐姐,这可把我妈气坏了,但是我妈也管不住,老太爷默许的,那还能有二话吗?这时候,我小叔站了出来,说宜云姐姐是他的相好,他们俩早约定到白头了,不可能让给二哥。”
许予安其实不太懂的这里边的曲曲绕绕:“那不正好,小叔凑一对,二伯母也不用生气了。”
“诶呀!”高择瑞一巴掌拍在许予安大腿上,“你怎么不懂呢?这老太爷就不同意了,小叔还是读书人,老太爷就盼着他出人头地,之后还要送出国去喝洋墨水呢,这让他和家里一个丫鬟先早早定了‘一生一世一双人’,那一番心血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许予安点点头,墙头草一样朝另一边倒了:“那还是分开的好。”
“那怎么能够!我小叔铁定知道,这事既然爆出来,宜云姐姐就过不下去了,一个丫鬟和少爷发生了关系,那还得了!脊梁骨不给戳断吗?所以他就得硬抗着,没有宜云他就不活了,老太爷才能让宜云活得下去。”
许予安咂咂嘴:“你们家的事,怎么就这么乱呢。”
高择瑞应声道:“正是呢!本来嘛,我们家就那种老家庭的乱法,大家都一模一式的乱,也都习惯了。”
许予安嗤笑了一声:“还乱中有序呢。”
高择瑞道:“安哥儿你可别不信,就是这句乱中有序呢。可小叔读书久,把洋人那套平等理论也带到家里来,可不是乱上加乱嘛?”
他们两家住的离西湖其实不远,一会儿就到了,阿郭停了车,腆着脸对高择瑞道:“官儿,西湖到了,官儿想怎么耍?”
高择瑞摆摆手道:“阿郭,我们随便逛逛,你就别跟着啦,回头我们再来这里找你。“
阿郭点头哈腰道:“好嘞,我在这儿等官儿。”
许予安冲他挥挥手:“阿郭,别顶着太阳等我们啦,你找个树荫休息会儿吧。”
阿郭忙不迭地道:“多谢官儿,多谢官儿。”
待走远几步,到了阿郭听不到的地方,许予安悄声说:“你们家那套不把仆人当人的,我也不大看得惯。”
高择瑞叹口气,说:“可我们家仆人,也没见得把自己当人哪。哎你可别笑话,我长这么大算是看明白了,这回事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他没说两句,又绕回小叔的逸闻上去了:“可我小叔非要捅破窗户纸,那天他和老太爷顶嘴我可听着呢,他说:‘我先前未曾读书时,家里一片漆黑,我像个盲人,尚能将就着过;可现如今,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让我睁了眼,这片黑暗腌臢,焉能再忍受的了?既然我睁开了眼,又怎能再闭得上?”他扶了扶莫须有的“眼镜”,慢声细气,把小叔那副咬文嚼字的样子模仿的淋漓尽致。
许予安哈哈大笑:“那你们老太爷可不是气坏了嘛。”
高择瑞说:“正是呢!老太爷当场震怒,敲着他的龙头拐杖骂道:‘你这个欺师灭祖的东西!让你学了满脑子歪理,是回来对家里撒气的吗?白养你这么大,胳膊肘往外拐,什么‘德先生’‘赛先生’给你供过学费吗?’真真笑死我了,我老太爷还以为‘德先生’‘赛先生’真是人呢!”
许予安问:“那你小叔怎么说?”
高择瑞说:“我小叔当场冷笑一声道:‘我只道爹送我读书,是盼着我成材立德,原来只要学个洋文的空壳,回来套在封建老旧的心上就是了!’”
许予安很震惊:“你小叔倒是什么都敢说。”
高择瑞说:“可不是,他说他们学生有的是闹革命的,前几年闹五四,我小叔也参与着呢。可惜这套只能对外人使,回到家里还不是被罚跪祠堂呢。”
许予安说:“哎,清官难断家务事。”
高择瑞说:“反正我妈跟我说啊,小叔这书读的,本意其实就是镀个金,将来国民政--府里容易谋个一官半职,没甚么真用处,她叫我也放聪明着点,横竖以后家里罩着,可别读傻了脑袋瓜。”
许予安颇为吃惊:“那你是怎么想的。”
高择瑞说:“我妈以前还是金陵女中读下来的呢,我猜测我想的事她都想过了,还能有错吗?”
高择瑞本就是听了家里无数女眷窃窃私语,见过下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模仿,一番话里没几句高择瑞自己的原话,你一句他一言,尽是他人的牙慧,阅历远超过他们两个国中生。许予安听了也说不出有什么想法,高择瑞一番鹦鹉学舌完了,心满意足,也不再点评。
许予安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我们家西厢房书柜里,翻出一本书,狄更斯的《双城记》。”
一旦涉及书本上的知识,高择瑞就接不上话了,问道:“讲了什么?”
许予安说:“讲了个医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
“巴黎和伦敦什么样儿,好玩吗?”
“还没读完,但大概不是写巴黎和伦敦好不好玩的……是讲贵族败坏,老百姓革命之类的。”
“诶呦,那有什么好玩的。在大家族里待两天,也就知道大家族里不容易了。”
“也有道理。”许予安说。
高择瑞跟他说起前两天看个武生的打戏,那叫一个英姿飒爽,虎虎生风。他从地上捡了根折柳,模仿起武生挽剑花。两个人便在西湖边上树林里嬉戏打闹了一番。江南的柳树到了秋季纷纷落叶,像一场绿色的大雪。高择瑞和许予安在这场大雪里刀来剑往,自觉得像古代的侠客,不被寸叶沾身。他们还处于没心没肺的年纪,热热闹闹一场,见了落叶也不心疼,总觉得任凭你风起风落,也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