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退奴仆后,吕布向王允问计,此情此景他应当如何处置。
王允一路之上已经深思过此问题了,只听他不慌不忙的身吕布婉婉道来他的看法。
王允以为袁术称帝虽对汉室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是最终必将以失败告终,他认为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当然,对于袁术的成攻与失败,王允并不关心,他所关心的是袁术称帝之事对吕布的影响!他认为袁术在此时称帝对吕布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时机,袁术称帝之举等于将他自己置于火上烤,吕布正好借此利用献帝之名敕令天下诸侯诛此国贼!大汉王朝到如今虽然群雄割据、自立为尊,但是表面上仍然奉汉帝为主,这种情况下,他们得到献帝的敕令必然不会公开违背,如此一来便可一石二鸟,既将诸如刘璋、曹操甚至袁绍的注意力转移到袁术身上,借以减轻吕布的压力,为吕布积蓄实力赢得时间,又可以利用诸侯与袁术相互攻伐,消耗他们的实力。
吕布深以为是,次日便“请”献帝下诏,敕令刘璋、曹操、袁绍兴义师讨伐袁术。
邺城的袁绍得知自己的那位弟弟建国称帝后,只是不屑的呸了一声,如王允一样,他并不看好袁术的未来,虽然他自己同样很迫不及待的想要试一试龙椅的滋味,但是他却知道现在还不是称帝自立有些操之过急了,汉室名望尤存,长安刘璋更是如日中天,在这种情况下称帝自立等于和全天下为敌,这和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名望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想要百尺杆头再进一步无疑是十分艰难的,便如在此之前,虽然他和袁术各霸一方,拥兵数十万,实力雄厚、威名远扬,可是世人提到两兄弟之时,总是以四世三公为开场白,显然这表明称霸一方的两兄弟在世人眼中依然不过是一对幸运的抱着金钥匙出身,靠着祖荫成就了一番事业……
袁绍不知道他那位弟弟是怎么想的,他只知道自己并不希望头上始终顶着一个四世三公袁氏出身的帽子,虽然这顶大帽子一直以来对他的帮助很大,让他得到了许多人的敬重;他不希望世人把他的才华、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全部与袁氏联系起来,他希望世人提到袁绍,然后才想到正是他辉煌了袁氏,而不是反过来,提到豪门袁氏,才想起有他这么一号人!其实这一切都缘于他的自卑,不错,就是自卑!姓袁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引以为豪的事情,也许也是他最大的资本和助力,为什么他反而会感到自卑,甚至把它当成一付压的他喘不过气的重担呢?只因他的“袁氏长子”的名头之中少了一个最关键的字——嫡!他的父亲的名字一直以来都是他最自豪的事情,可惜他的母亲却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奴婢,只因一场风花雪月之后,有了他的出生才被立为妾室。在这个时代,妾的身份其实与奴婢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上层社会甚至有彼此之间互赠妾室的习惯,正因如此,一向心比天高的袁绍如何能够忍受?每当他看见别人在他的面前恭维袁氏和他本人而流露出的笑意,他总会莫名的认为那些人是在耻笑他,这种时候他心里只有深深的耻辱感和无边的怒火。同样,这也是一直以来他都和袁术关系恶劣的原因之人,因为袁术总是在人前人后用他的母亲攻击他,不断的提醒全天下的人知道他的母亲不过是一名小妾。袁绍已经不记得自己从小到大有过多少次恨不能亲手掐死袁术,但是他重来不会表露出来,他总是不断的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要让袁氏从此以后以他为荣!一直以来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激励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如今割据幽、冀、青、并四州,带甲数十万,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霸主的伟大成就。虽然仍然背负着袁氏之名,可是他却把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袁术抛在了身后,只有他、只有他袁绍才是袁氏之光!然而得知袁术称帝的消息之后,袁氏家族那些短视之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却转而视袁术为袁氏英杰,有人甚至偷偷收拾收囊离开了河北,前往淮南投奔袁术,难道皇帝的虚名真的有那么重要?即使为了这个虚名很可能将诺大的袁氏带入万劫不复之地也在所不辞?
此时,袁绍心中一个已然熄灭数载的念头不由得再次浮上心头,或许,只有走出这一步,才可以让他和袁术在争取袁氏一族的较量中获得胜利!
当年,讨董联盟解散之后,袁绍曾经有过另立新帝对抗董卓的想法,为此,他还为自己物色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时任幽州牧的刘虞。
刘虞,东海恭王之后,汉室宗亲,对汉室忠心耿耿,治政宽厚仁和,素得百姓爱戴。当袁绍提议奉他为帝后,不愿背叛汉帝、做刘氏千古罪人的他数度严词拒绝了袁绍,甚至不惜以远走大漠相威胁。袁绍见刘虞宁抵死不从,只得作罢。后来刘虞受公孙瓒攻击之时曾派人肯求袁绍派兵解危,但是袁绍却恼怒刘虞违逆他,始终不愿出兵相助,坐视其兵败被杀。
刘虞死后,袁绍亦绝了另立新帝的打算。可是如今为了争取袁氏族人,袁绍不禁又升起了另立新帝与袁术“打擂”的打算。既然如此,为何袁绍不仿效袁术自立为帝呢?何必要这么麻烦?袁氏已经出了一个皇帝了,他再自立为帝,那岂不是让全天下人看袁氏的笑话?何况袁绍平身最看不起的就是袁术了,要让他跟在袁术屁股后面做“袁术第二”,那还不如直接杀了他。而前面也说过了,他对袁术自立为帝的前途并不看好,既然明知自立不可行,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将他的声望推到另一个高峰,一个足以和袁术分庭抗礼的高峰呢?袁绍便又想到了另立这一“妙招”,只要奉立一个和洛阳那位处境相同的傀儡做新帝,如此一来,他既不用被皇帝的虚名所累,却又行皇帝之实,岂不妙哉?
可是刘虞已经死了四年,去找谁来做这个傀儡呢?汉室立国四百余年,宗室子孙繁衍至今几乎遍布了大汉每一寸土地,想找一个出来做皇帝那还不是轻而易举?袁绍很快便物色到了一位,而且在他看来,这个人比当年的刘虞更适合做这个傀儡,因为当年刘虞身为幽州牧,麾下有数万兵马,一旦立其为帝,袁绍还真担心自己控制不了他。但是这一位便没有这么多的顾虑了,因为他几乎是只身一人定居邺城。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刘表!
刘表,鲁恭王刘余之后,少而有名,与张隐等七位友人被合称八俊。本来,刘表在王睿被孙坚杀害后将出任荆州牧之职。可是刘璋这只小蝴蝶扇了扇翅膀,结果王睿不但没被孙坚杀死,反而逆袭孙坚,一举击杀这头江东猛虎,如此一来,刘表这荆州牧自然是当不成了。诸侯讨董之时,刘表料定董卓难成大事,因而偷偷遛出了洛阳,辗转数年后到了河北,一直定居在邺城。刘表的出身毫不逊色于刘虞,而且孤身一人的刘表无权无势,登基后只能对他言听计从……
袁绍越想越是觉得可行,遂召田丰、许攸、郭图、张郃、淳于琼等文武和次子袁尚商议。
王允一路之上已经深思过此问题了,只听他不慌不忙的身吕布婉婉道来他的看法。
王允以为袁术称帝虽对汉室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是最终必将以失败告终,他认为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当然,对于袁术的成攻与失败,王允并不关心,他所关心的是袁术称帝之事对吕布的影响!他认为袁术在此时称帝对吕布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时机,袁术称帝之举等于将他自己置于火上烤,吕布正好借此利用献帝之名敕令天下诸侯诛此国贼!大汉王朝到如今虽然群雄割据、自立为尊,但是表面上仍然奉汉帝为主,这种情况下,他们得到献帝的敕令必然不会公开违背,如此一来便可一石二鸟,既将诸如刘璋、曹操甚至袁绍的注意力转移到袁术身上,借以减轻吕布的压力,为吕布积蓄实力赢得时间,又可以利用诸侯与袁术相互攻伐,消耗他们的实力。
吕布深以为是,次日便“请”献帝下诏,敕令刘璋、曹操、袁绍兴义师讨伐袁术。
邺城的袁绍得知自己的那位弟弟建国称帝后,只是不屑的呸了一声,如王允一样,他并不看好袁术的未来,虽然他自己同样很迫不及待的想要试一试龙椅的滋味,但是他却知道现在还不是称帝自立有些操之过急了,汉室名望尤存,长安刘璋更是如日中天,在这种情况下称帝自立等于和全天下为敌,这和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名望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想要百尺杆头再进一步无疑是十分艰难的,便如在此之前,虽然他和袁术各霸一方,拥兵数十万,实力雄厚、威名远扬,可是世人提到两兄弟之时,总是以四世三公为开场白,显然这表明称霸一方的两兄弟在世人眼中依然不过是一对幸运的抱着金钥匙出身,靠着祖荫成就了一番事业……
袁绍不知道他那位弟弟是怎么想的,他只知道自己并不希望头上始终顶着一个四世三公袁氏出身的帽子,虽然这顶大帽子一直以来对他的帮助很大,让他得到了许多人的敬重;他不希望世人把他的才华、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全部与袁氏联系起来,他希望世人提到袁绍,然后才想到正是他辉煌了袁氏,而不是反过来,提到豪门袁氏,才想起有他这么一号人!其实这一切都缘于他的自卑,不错,就是自卑!姓袁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引以为豪的事情,也许也是他最大的资本和助力,为什么他反而会感到自卑,甚至把它当成一付压的他喘不过气的重担呢?只因他的“袁氏长子”的名头之中少了一个最关键的字——嫡!他的父亲的名字一直以来都是他最自豪的事情,可惜他的母亲却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奴婢,只因一场风花雪月之后,有了他的出生才被立为妾室。在这个时代,妾的身份其实与奴婢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上层社会甚至有彼此之间互赠妾室的习惯,正因如此,一向心比天高的袁绍如何能够忍受?每当他看见别人在他的面前恭维袁氏和他本人而流露出的笑意,他总会莫名的认为那些人是在耻笑他,这种时候他心里只有深深的耻辱感和无边的怒火。同样,这也是一直以来他都和袁术关系恶劣的原因之人,因为袁术总是在人前人后用他的母亲攻击他,不断的提醒全天下的人知道他的母亲不过是一名小妾。袁绍已经不记得自己从小到大有过多少次恨不能亲手掐死袁术,但是他重来不会表露出来,他总是不断的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要让袁氏从此以后以他为荣!一直以来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激励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如今割据幽、冀、青、并四州,带甲数十万,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霸主的伟大成就。虽然仍然背负着袁氏之名,可是他却把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袁术抛在了身后,只有他、只有他袁绍才是袁氏之光!然而得知袁术称帝的消息之后,袁氏家族那些短视之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却转而视袁术为袁氏英杰,有人甚至偷偷收拾收囊离开了河北,前往淮南投奔袁术,难道皇帝的虚名真的有那么重要?即使为了这个虚名很可能将诺大的袁氏带入万劫不复之地也在所不辞?
此时,袁绍心中一个已然熄灭数载的念头不由得再次浮上心头,或许,只有走出这一步,才可以让他和袁术在争取袁氏一族的较量中获得胜利!
当年,讨董联盟解散之后,袁绍曾经有过另立新帝对抗董卓的想法,为此,他还为自己物色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时任幽州牧的刘虞。
刘虞,东海恭王之后,汉室宗亲,对汉室忠心耿耿,治政宽厚仁和,素得百姓爱戴。当袁绍提议奉他为帝后,不愿背叛汉帝、做刘氏千古罪人的他数度严词拒绝了袁绍,甚至不惜以远走大漠相威胁。袁绍见刘虞宁抵死不从,只得作罢。后来刘虞受公孙瓒攻击之时曾派人肯求袁绍派兵解危,但是袁绍却恼怒刘虞违逆他,始终不愿出兵相助,坐视其兵败被杀。
刘虞死后,袁绍亦绝了另立新帝的打算。可是如今为了争取袁氏族人,袁绍不禁又升起了另立新帝与袁术“打擂”的打算。既然如此,为何袁绍不仿效袁术自立为帝呢?何必要这么麻烦?袁氏已经出了一个皇帝了,他再自立为帝,那岂不是让全天下人看袁氏的笑话?何况袁绍平身最看不起的就是袁术了,要让他跟在袁术屁股后面做“袁术第二”,那还不如直接杀了他。而前面也说过了,他对袁术自立为帝的前途并不看好,既然明知自立不可行,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将他的声望推到另一个高峰,一个足以和袁术分庭抗礼的高峰呢?袁绍便又想到了另立这一“妙招”,只要奉立一个和洛阳那位处境相同的傀儡做新帝,如此一来,他既不用被皇帝的虚名所累,却又行皇帝之实,岂不妙哉?
可是刘虞已经死了四年,去找谁来做这个傀儡呢?汉室立国四百余年,宗室子孙繁衍至今几乎遍布了大汉每一寸土地,想找一个出来做皇帝那还不是轻而易举?袁绍很快便物色到了一位,而且在他看来,这个人比当年的刘虞更适合做这个傀儡,因为当年刘虞身为幽州牧,麾下有数万兵马,一旦立其为帝,袁绍还真担心自己控制不了他。但是这一位便没有这么多的顾虑了,因为他几乎是只身一人定居邺城。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刘表!
刘表,鲁恭王刘余之后,少而有名,与张隐等七位友人被合称八俊。本来,刘表在王睿被孙坚杀害后将出任荆州牧之职。可是刘璋这只小蝴蝶扇了扇翅膀,结果王睿不但没被孙坚杀死,反而逆袭孙坚,一举击杀这头江东猛虎,如此一来,刘表这荆州牧自然是当不成了。诸侯讨董之时,刘表料定董卓难成大事,因而偷偷遛出了洛阳,辗转数年后到了河北,一直定居在邺城。刘表的出身毫不逊色于刘虞,而且孤身一人的刘表无权无势,登基后只能对他言听计从……
袁绍越想越是觉得可行,遂召田丰、许攸、郭图、张郃、淳于琼等文武和次子袁尚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