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引起歧义和纷争,这里特别做出调整,删去此句。

    笔者原文为——“圣人说的没有错——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另外稍微做些说明

    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一句,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说此句文天祥说不出,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一句话太有力量了,所以别的词语或者典故,没有这么朗朗上口,故而这里也就用了。

    2,中山狼寓言故事,出自明代马中锡的《东田集》,是根据古代的传说发展而成的一个寓言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寓言,彻底揭示了狼的本性:在它遇着危险的时候,也会装做软弱可怜的样子,以迷惑那些思想糊涂的人,求得他的庇护,保全自己。危险一过,却又立刻露出吃人的本性,连救命恩人也不肯放过。对待吃人的狼,就只能坚决、彻底地消灭它。但是东郭先生恰巧不明白这一点,他对狼也“兼爱”,表示怜悯,这些弱点正为狼所利用,结果几乎被狼吃掉了。可是像东郭先生那样对敌人存着幻想的人,往往不是一次教训就能使他真正认清是非的。当老丈最后要东郭先生杀死中山狼的时候,他又发起“不害狼乎”的慈悲来,因而被老丈识为“仁陷于愚”。

    3,中山狼传,托庇与晋国赵简子打猎和东郭先生与中山狼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的年代比宋朝要早得多。

    4,关于原文中的“圣人”一词,是不是只能指孔子?

    (1)宋朝朱程理学开始兴盛的时期,“理学”在中国古代又称义理之学或道学,其创始人为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及张载。继後有程颢和程颐等人继续发展,最终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因此这种理学常被称为“程朱理学”,在元朝及其后的朝代中均为国家的官方思想。研究理学的学者称为“理学家”。

    (2)魏晋南北朝玄学盛行,在唐代道、佛思想盛行,儒家思想不再独尊於一家。但是南宋的朱熹却完成了新儒学的改革。朱熹的深刻之处在于,把孔孟置于正宗,同时又把董仲舒阴阳五行,把张载、周敦颐、二程的观点,以及佛教的灭欲观和道家的哲学与思辨精神,加以整理,小心而细致地构造出内容精深的新儒学体系。儒学在世界观、方法论上的短处被克服了。这使佛、道等学说再也不会动摇它了。宋以后七百年间,《近思录》、《四书或问》、《四书章句集注》一直被奉为正统,与宗法体制十分的适应。

    (3)也就是说,在南宋,朱程理学还没有称为统制性学说,有人说由于受到程朱理学的束缚,中国从宋代开始走向内向、保守、停滞。甚至有研究服饰史的学者宣称,因为程朱理学的影响,宋代女性的着装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但实际上,如果你去看宋画中的宋朝女性,便会发现她们的着装性感得很,通常都是内衣外穿、酥胸微露。宋代的思想流派也可谓百花齐放,理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学派而已,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朱熹的学说受到朝廷的排斥。

    (4)朱熹的理学对社会法律制度和风俗的影响程度呢?——宋朝的法律也没有任何压制女性改嫁权利的条文,只是禁止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这些行为在任何时代都是应该予以限制的。即便是朱熹本人,也并不反对妇人改嫁。他说过:“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

    (5)在此前后,朱熹多次写信劝说陈师中能够劝说令妹不要改嫁,留在郑家“养老抚孤”。这也是朱熹全部文章中唯一引述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地方,朱老夫子承认“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可见当时社会并无女性不改嫁的一般观念。只不过陈家乃宰相之家,“名教所宗”,朱熹才“僭率”建议,然并卵,陈氏还是改嫁了。据朱熹本人所作《陈俊卿行状》,陈俊卿“次女适故著作佐郎郑鉴,再适太常少卿罗点”。

    (6)理学在宋朝的发展,到元朝时期正式被确立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被官方所大力的弘扬“君臣大义”的思想已经超越“华夷之辩”成为当时社会的普世价值。

    (7)而即便是朱熹的理学,是儒家集大成者,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儒家最高修为者,人人皆可达之),还可能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存天理),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後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灭人欲,不是无欲,而是理欲合一),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从“毋”变成“无”),则无论做什麼都不会偏离天道了。

    (8)综上所述,宋代说圣人,绝不应该是孔子的专用名词!在士大夫口中,更多是有贤德的长者的意思,

    (9)在尽管唐朝皇帝除了陛下,也可以被称作“圣人”的,但是到了宋朝,皇帝一般自称朕,大臣、太后、皇后、妃嫔、宦官、宫女及平头百姓,平时都称皇帝为“官家”,也可称“大家”、“主上“和”圣上”、“官里”,然后,皇后被称作“圣人”。

    5,对于圣人,典籍《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关于圣人的描绘:“才德全尽谓之圣人”。由此可见,一个人德行、才能都得到世人的公开普遍认可,能够称之为圣人:

    (1)大圣(老圣)——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文圣(至圣)——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而后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位。

    (3)元圣——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4)医圣——张仲景

    (5)谋圣——鬼谷子,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他通天彻地,精通百家学问,人不能及,其弟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范蠡、甘茂等五百多位,个个出将入相,名流千古。

    (6)史圣——司马迁

    (7)字圣(造字)——仓颉

    (8)心圣(心学)——王阳明

    6,总之,既然有读者提出这句话有歧义,而小说毕竟不是考据论文,过细分辨并无意义。因此直接删去,也不影响整体故事。

    7,但是依然应该做一个提示,圣人从来不是孔子专有的一个名词,否则老子、仓颉、王阳明都算不得圣人,中国的圣人们被子孙阉割的就有些厉害了,我个人不认为这是尊崇孔子,独尊儒术是统治者的需要,读书人热情吹捧是因为科举制度带来的巨大利益——可以做官、可以敛财,最低也可以获得政府的自助,豁免钱粮\/\/得到投献,见官不跪,受法律保护等——而且是非皇族和贵族获得晋升的唯一途径。

    8,孔子的头衔也是一点点丰富的——当然是统制阶级的需求,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多年,过的不很如意:

    (1)鲁国相国:51岁以后,孔子鲁国大司空转任为大司寇,并兼任代理相国。

    (2)国公爵位: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3)尼父荣誉称号: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4)国公爵位: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5)尼父荣誉称号: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6)先圣、先师荣誉称号: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

    (7)宣父荣誉称号: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

    (8)太师官位: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9)国公爵位: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10)诸侯王爵位: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11)衍圣公爵:宋仁宗至和二(1055年)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代相沿不改。

    (12)文宣帝号: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据《宋史·夏国传》和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这一封号是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

    (13)文宣王号: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衔“大成至圣文宣王”。

    (14)先师号:明朝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圣先师”。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15)先师号: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尊“大成至圣先师”。

    (16)综上所述,孔子生前最高是鲁国一个诸侯国的代理摄政,后来大体是享受国公爵位,西夏达到最高的文宣帝称号,元朝觉得太高了,降到王号,明朝再降到先师的称号,跟王爵没有太大关系了,因为那时候读书人势力已经大大冲击了皇权。

    (17)新中国破四旧、打倒孔家庙、批林批孔以后,孔子和儒学特权被取缔打击,虽然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项目品牌,但是其意义可能也是复杂的,首先孔子在新中国是没有官方确定名义的,特权也是没有的。另外,儒学成功地让元明清都衰败了,现在国家花力气输出,也有利于将祸水西传,其实儒学成为显学以后,早就形成了儒教和儒党的样式和既得利益集团了。

    9,总结陈词:

    (1)在中国历史上,圣人从来都不是孔子的专用、专有名词,反过来说,用于完备的人格特质和作为,人人可以成圣——这是中华民族极为独特的民族自信和思想源泉。成圣归根结底是内修而成,如果被众人所敬仰,他们还可以成为后人心中的神祗!

    (2)如果有人公然宣扬孔圣人应当配享的权利和利益超过皇帝,身死族灭是常有的事情。

    (3)喜欢读书钻研是很好的事情,也可以有一家之言,这也很好。

    (4)钻研要通透一些就更好了,更有利于汲取智慧真正的养分。

    (5)当然,我这也是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章节目录

幼儿老师闯异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袁去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袁去病并收藏幼儿老师闯异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