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村,一处小屋子这里,此时晨风徐徐,朝阳初升,晨鸟吱喳。
待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后不久,一小屋内的男孩慢悠悠醒转了过来。
片刻后,待感觉阳光不再刺眼之后,他揉了揉眼睛,一骨碌爬了起来,自己蹑手蹑脚地穿戴好了衣裳。
男孩穿戴好衣裳之后,自个儿跑到房间中的一个角落处,拿起网兜和小木桶忙往门外跑,似乎有些急不可耐了,那方向却是屋前不远处的一条小溪流。
小孩儿姓王,名临川,名字乃祖父所取,本意乃是此小儿命中缺水,乃让其临川自取水饮而已。
这时候的王临川不过五岁大而已,只见其人稚嫩无比,生的油头粉面,正梳着一个冲天辫发式。
不一会儿,王临川便提着木桶和网兜来到了溪水边,此时正是隆冬时节,溪水干枯,其上正冒着丝丝水雾,水中却是清澈见底。
水中的鱼虾正露头呼吸着,忽闻岸上脚步声,却是“噗通”沉入了水底,瞬间远去了。
王临川急匆匆而来,好似早就预料到会是这种场面一般,他也不着恼,而是微笑着轻轻放下了小木桶,双手握着网兜的木柄,将漏斗状网兜轻轻伸入了溪水中,不过却是有一半网兜露在了水面上。
做完这一切之后,王临川在岸边静静伫立着,一动也不动,只是目视水中的鱼虾。
不一会儿,或许鱼虾见再无声响打扰,又是开始露头出水面呼吸起来,正当鱼虾尽情呼吸早晨的清新空气之时,王临川握着木柄的手动了。
只听“哗啦”一声,那网兜迅速罩住了一些浮出水面呼吸,尚未来得及逃跑的鱼虾,继而又是“哗啦”一声,网兜离开了水面,水哗啦啦地流了出来,内中的鱼虾不断跳跃,想要从中挣脱,回到水里,但那漏斗状的网兜却是断了它们的生路。
王临川正吃力握着网兜,将网兜移动到小木桶上方,一个翻转,准确无误地将网兜中的鱼虾倒入了小木桶里。
随着网兜中的鱼虾被倒入木桶里,王临川此刻脸上笑意更浓了,继而王临川又是将空空如也的网兜伸入了溪水中,静待鱼虾上钩。
小溪流有很多鱼虾,它们都喜欢在清晨的时候靠近岸边摄食,或是呼吸,这才给了王临川可趁之机。
如此周而复始十几次之后,王临川收获颇丰,小木桶中的鱼虾将近一斤了,这时候,他才满意地哼着不知名的童谣,提着小木桶归来。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看!我今天的收获!”离小屋还有隔着几步路的时候,王临川兴奋得大喊了出来。
“川儿!你怎么又自己跑去小溪边了?不是跟你说过多次,爷爷和你一起去的吗?”一着粗布麻衣的老汉生气而又担心地接口道。
“爷爷,我会游泳了,不怕!”王临川有些气喘道,一路上提着个小木桶还是很吃力的,对于一个小娃儿来说。
“以后不可自作主张地自己去小溪边,要去就和爷爷一起去!”老汉摸着小孩的额头怒道。
“老头子,带孙儿来吃饭吧,趁热吃吧!”这时,一位满头银发的次向老妪走了出来,似乎在为爷孙俩打圆场。
老汉一语不发,抱着王临川,跟着老妪走了,接下来便是一家人的天伦之乐了。
早饭过后,王临川自个儿玩去了,老汉并未有过多的训斥和责罚。
小屋坐北朝南,只有两间房间和一个大堂,太阳初升之时,此屋便可沐浴于阳光之中,在这隆冬时节,阳光格外使人感到温暖。
小屋后面则还有另外的一间更小的屋子,那是厨房。
屋外门前的空地上左边是一株老桑树,中间已被虫子蛀空了,但是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
只是每年结的的桑葚太少了,几可忽略不计,以至于每年见到此景象的王临川总是问两位老人,为何桑葚结的这样少?两位老人只得说桑树老了,难以享受世上的恩泽了,王临川似懂非懂,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小屋右边则是一株桃树,此刻满树都是花骨朵儿,含苞待放,却是为这处院落增添了不少气象。
屋后则有不久前小孩儿植下的柚子树,树还很小,也就小孩儿般高吧,三尺多高。
另外,一片近两亩的番薯地将小屋围绕了起来,不过此时也只能见到枯枝败叶了。
屋外桃树下,趁着王临川不在的机会,老妪对老头道:“老头子,你可想好了?”
“是的,我想好了,也只有这样了,你我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也无甚亲人可以依附,也唯有这个办法了。”老头叹气回道。
“可我舍不得!”老妪此时竟是抹起了眼泪,不舍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年我于官场忙碌,不曾给川儿的父亲多少关爱,后来他父亲和母亲相继病没,当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我至今无法自已呀!我就算狠心,也要让川儿未来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只做个平凡人也好!”
老汉王秦引,老妪杨氏,乃其妻,一家三口住在这桑梓村。
王秦引少时春风得意,曾有过豪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1
他的人生也的确如此,他人本就颇有才华,再凭借着皇帝的赏识,他常年混迹于官场中,可说是如鱼得水,平步青云,竟是位列三公。
奈何皇帝逝去,新帝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世事无常,只因其刚直不阿,屡次顶撞新帝,惹得新帝颇为不悦,加之他不愿攀附权贵,以往还得罪了不少权贵。
晚年时,其人竟遭奸人弹劾,而满朝文武中,门生故吏竟无一人敢为己说话,心灰意冷之下,竟遣散家仆,告老还乡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读了一世书,交了一辈子书友,背叛自己的谁说不可能是自己的书友呢?
以往朝臣告老还乡,多少有些乡中人来迎,当中不乏达官显贵,但,或许是听闻王秦引告老还乡之事不正常吧,王秦引回到乡中之时,却是无人来迎。
为此,王秦引曾哀伤道:“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2
安顿下来后的王秦引索性也不太和乡民往来了,至于这处院落,则是昔年王家未发迹时的祖宅了,而王临川,王秦引倒是不反对他与乡民往来。
又是一天清晨,饭后,王秦引唤过王临川和杨氏,对两人说是要到城里赶集。
王临川听后拍着手连蹦带跳,欢呼个不停,他打小就听玩伴们说过城里的新鲜事物,以往他问过爷爷奶奶,可是王秦引和杨氏不曾对他讲过,也不曾带过他进城,至于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他还是不明白。
至于杨氏,听过这话之后,却是连面色都变苍白了,眼中更是隐有泪光,只是这时的王临川不曾注意到过。
村子离城里确实也不近,大概三十里地吧,所以一家人早早就出发了。
如果今日,王临川知道此生的命运在这天发生了改变,自此天人永隔,天伦俱丧,或许,他也不会进城吧。
一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吆喝声,杂耍声,三教九流尽皆登场,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交织成了一派市井画面。
王临川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杨氏催了又催,拉了又拉,一路甚是疲惫,但并不责备她的宝贝孙子,反而溺爱地敲了敲孙子的额头,逗逗弄孙子。
王秦引则是不时把孙儿抱在肩上行走,倒是满足了孙儿的好奇心,当然,也满足了孙儿的口欲,只见王临川正拿着串冰糖葫芦舔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幢气派的大庄园大门前,王秦引扣下了门环。
不一会儿功夫,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走了出来,那人恭敬作了一揖,道:“原来是王老爷,我家老爷有请,还请随小的来。”
“不必了,我已经和你家老爷说好了,今后这小娃儿就在这处生活吧,我再嘱咐他几句。”
老汉拉过王临川,半跪在王临川身前道:“川儿,以后你就在此处跟着罗家少爷读书吧,待长大一点后,爷爷和奶奶会来接你,到时还会考你一些书中的事情的。”
“爷爷,为什么要我留下来呢,难道是川儿不乖,惹爷爷生气了吗?而且川儿哪用别人来教,世上有学问的人还有胜过爷爷的么?”王临川一听要留下他,不乐意地说道。
王秦引耐心道:“川儿,记住,一山还有一山高,爷爷不是那个站在最高处的人,要不也不会把你送到这里了,听话,明天会有人带你出来玩的,你看,街上有好多好玩的呢。”
王秦引说完话,手指却是向街上指去,转移王临川的注意力,到底是小孩子,前一刻还好似在耍赖,下一刻已被说动了心,一听到街上好玩的,心情复又高兴起来了,竟是点头答应了。
这日,有一个老妇人一路哭着回到桑梓村中,随行的老头儿也是面上闷闷不乐的样子。
从此,那桑梓村中的小屋中再也未见到那个活蹦乱跳的王临川,只余屋外看寒风凛冽,仿佛今年的冬日格外漫长。
书中王秦引所吟出自——汉光武帝刘秀 1
元代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2
待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后不久,一小屋内的男孩慢悠悠醒转了过来。
片刻后,待感觉阳光不再刺眼之后,他揉了揉眼睛,一骨碌爬了起来,自己蹑手蹑脚地穿戴好了衣裳。
男孩穿戴好衣裳之后,自个儿跑到房间中的一个角落处,拿起网兜和小木桶忙往门外跑,似乎有些急不可耐了,那方向却是屋前不远处的一条小溪流。
小孩儿姓王,名临川,名字乃祖父所取,本意乃是此小儿命中缺水,乃让其临川自取水饮而已。
这时候的王临川不过五岁大而已,只见其人稚嫩无比,生的油头粉面,正梳着一个冲天辫发式。
不一会儿,王临川便提着木桶和网兜来到了溪水边,此时正是隆冬时节,溪水干枯,其上正冒着丝丝水雾,水中却是清澈见底。
水中的鱼虾正露头呼吸着,忽闻岸上脚步声,却是“噗通”沉入了水底,瞬间远去了。
王临川急匆匆而来,好似早就预料到会是这种场面一般,他也不着恼,而是微笑着轻轻放下了小木桶,双手握着网兜的木柄,将漏斗状网兜轻轻伸入了溪水中,不过却是有一半网兜露在了水面上。
做完这一切之后,王临川在岸边静静伫立着,一动也不动,只是目视水中的鱼虾。
不一会儿,或许鱼虾见再无声响打扰,又是开始露头出水面呼吸起来,正当鱼虾尽情呼吸早晨的清新空气之时,王临川握着木柄的手动了。
只听“哗啦”一声,那网兜迅速罩住了一些浮出水面呼吸,尚未来得及逃跑的鱼虾,继而又是“哗啦”一声,网兜离开了水面,水哗啦啦地流了出来,内中的鱼虾不断跳跃,想要从中挣脱,回到水里,但那漏斗状的网兜却是断了它们的生路。
王临川正吃力握着网兜,将网兜移动到小木桶上方,一个翻转,准确无误地将网兜中的鱼虾倒入了小木桶里。
随着网兜中的鱼虾被倒入木桶里,王临川此刻脸上笑意更浓了,继而王临川又是将空空如也的网兜伸入了溪水中,静待鱼虾上钩。
小溪流有很多鱼虾,它们都喜欢在清晨的时候靠近岸边摄食,或是呼吸,这才给了王临川可趁之机。
如此周而复始十几次之后,王临川收获颇丰,小木桶中的鱼虾将近一斤了,这时候,他才满意地哼着不知名的童谣,提着小木桶归来。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看!我今天的收获!”离小屋还有隔着几步路的时候,王临川兴奋得大喊了出来。
“川儿!你怎么又自己跑去小溪边了?不是跟你说过多次,爷爷和你一起去的吗?”一着粗布麻衣的老汉生气而又担心地接口道。
“爷爷,我会游泳了,不怕!”王临川有些气喘道,一路上提着个小木桶还是很吃力的,对于一个小娃儿来说。
“以后不可自作主张地自己去小溪边,要去就和爷爷一起去!”老汉摸着小孩的额头怒道。
“老头子,带孙儿来吃饭吧,趁热吃吧!”这时,一位满头银发的次向老妪走了出来,似乎在为爷孙俩打圆场。
老汉一语不发,抱着王临川,跟着老妪走了,接下来便是一家人的天伦之乐了。
早饭过后,王临川自个儿玩去了,老汉并未有过多的训斥和责罚。
小屋坐北朝南,只有两间房间和一个大堂,太阳初升之时,此屋便可沐浴于阳光之中,在这隆冬时节,阳光格外使人感到温暖。
小屋后面则还有另外的一间更小的屋子,那是厨房。
屋外门前的空地上左边是一株老桑树,中间已被虫子蛀空了,但是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
只是每年结的的桑葚太少了,几可忽略不计,以至于每年见到此景象的王临川总是问两位老人,为何桑葚结的这样少?两位老人只得说桑树老了,难以享受世上的恩泽了,王临川似懂非懂,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小屋右边则是一株桃树,此刻满树都是花骨朵儿,含苞待放,却是为这处院落增添了不少气象。
屋后则有不久前小孩儿植下的柚子树,树还很小,也就小孩儿般高吧,三尺多高。
另外,一片近两亩的番薯地将小屋围绕了起来,不过此时也只能见到枯枝败叶了。
屋外桃树下,趁着王临川不在的机会,老妪对老头道:“老头子,你可想好了?”
“是的,我想好了,也只有这样了,你我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也无甚亲人可以依附,也唯有这个办法了。”老头叹气回道。
“可我舍不得!”老妪此时竟是抹起了眼泪,不舍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年我于官场忙碌,不曾给川儿的父亲多少关爱,后来他父亲和母亲相继病没,当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我至今无法自已呀!我就算狠心,也要让川儿未来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只做个平凡人也好!”
老汉王秦引,老妪杨氏,乃其妻,一家三口住在这桑梓村。
王秦引少时春风得意,曾有过豪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1
他的人生也的确如此,他人本就颇有才华,再凭借着皇帝的赏识,他常年混迹于官场中,可说是如鱼得水,平步青云,竟是位列三公。
奈何皇帝逝去,新帝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世事无常,只因其刚直不阿,屡次顶撞新帝,惹得新帝颇为不悦,加之他不愿攀附权贵,以往还得罪了不少权贵。
晚年时,其人竟遭奸人弹劾,而满朝文武中,门生故吏竟无一人敢为己说话,心灰意冷之下,竟遣散家仆,告老还乡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读了一世书,交了一辈子书友,背叛自己的谁说不可能是自己的书友呢?
以往朝臣告老还乡,多少有些乡中人来迎,当中不乏达官显贵,但,或许是听闻王秦引告老还乡之事不正常吧,王秦引回到乡中之时,却是无人来迎。
为此,王秦引曾哀伤道:“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2
安顿下来后的王秦引索性也不太和乡民往来了,至于这处院落,则是昔年王家未发迹时的祖宅了,而王临川,王秦引倒是不反对他与乡民往来。
又是一天清晨,饭后,王秦引唤过王临川和杨氏,对两人说是要到城里赶集。
王临川听后拍着手连蹦带跳,欢呼个不停,他打小就听玩伴们说过城里的新鲜事物,以往他问过爷爷奶奶,可是王秦引和杨氏不曾对他讲过,也不曾带过他进城,至于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他还是不明白。
至于杨氏,听过这话之后,却是连面色都变苍白了,眼中更是隐有泪光,只是这时的王临川不曾注意到过。
村子离城里确实也不近,大概三十里地吧,所以一家人早早就出发了。
如果今日,王临川知道此生的命运在这天发生了改变,自此天人永隔,天伦俱丧,或许,他也不会进城吧。
一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吆喝声,杂耍声,三教九流尽皆登场,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交织成了一派市井画面。
王临川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杨氏催了又催,拉了又拉,一路甚是疲惫,但并不责备她的宝贝孙子,反而溺爱地敲了敲孙子的额头,逗逗弄孙子。
王秦引则是不时把孙儿抱在肩上行走,倒是满足了孙儿的好奇心,当然,也满足了孙儿的口欲,只见王临川正拿着串冰糖葫芦舔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一幢气派的大庄园大门前,王秦引扣下了门环。
不一会儿功夫,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走了出来,那人恭敬作了一揖,道:“原来是王老爷,我家老爷有请,还请随小的来。”
“不必了,我已经和你家老爷说好了,今后这小娃儿就在这处生活吧,我再嘱咐他几句。”
老汉拉过王临川,半跪在王临川身前道:“川儿,以后你就在此处跟着罗家少爷读书吧,待长大一点后,爷爷和奶奶会来接你,到时还会考你一些书中的事情的。”
“爷爷,为什么要我留下来呢,难道是川儿不乖,惹爷爷生气了吗?而且川儿哪用别人来教,世上有学问的人还有胜过爷爷的么?”王临川一听要留下他,不乐意地说道。
王秦引耐心道:“川儿,记住,一山还有一山高,爷爷不是那个站在最高处的人,要不也不会把你送到这里了,听话,明天会有人带你出来玩的,你看,街上有好多好玩的呢。”
王秦引说完话,手指却是向街上指去,转移王临川的注意力,到底是小孩子,前一刻还好似在耍赖,下一刻已被说动了心,一听到街上好玩的,心情复又高兴起来了,竟是点头答应了。
这日,有一个老妇人一路哭着回到桑梓村中,随行的老头儿也是面上闷闷不乐的样子。
从此,那桑梓村中的小屋中再也未见到那个活蹦乱跳的王临川,只余屋外看寒风凛冽,仿佛今年的冬日格外漫长。
书中王秦引所吟出自——汉光武帝刘秀 1
元代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