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章:喜团圆贾政感谶语;苦作乐保玉戏熙凤(二)
眼下这样的场合,小本要是能做主的话,便会带着香菱出席,一旦自己有了什么急事或者发现,可以放心地告诉她。毕竟香菱的退路他已经想好了,时间一到,自己便会留话儿给她,然后由焦大送她回母亲封氏那边。若是自己能做主的话,封氏那边可以让茗烟等人过去,然后送回金陵老宅子即可,至于香菱,可以留在自己身边。
香菱一动,小本回神儿,笑道:“姐姐说什么了?一时想事情没听清。千万别怪。”
凤姐也笑了,“我说宝兄弟今儿个文静起来了。”
“姐妹们都在,坐着说话岂不好?再说我何日不文静了?年岁不大,记性堪忧,姐姐多少该识些字的,心记不如笔墨。一味的靠死记,人也受不住的。”
“你们听听,我这才说了一句,他反倒说了一车子的话,教训起我来了。”
“哪里是教训了?这叫劝谏。都说了,要识些字的。”
“听宝兄弟这话儿,出了正月,是准备去家塾了?”
“有这个打算的,不过眼下家塾里面也乱着呢。代儒大爷上了年岁,精力多有不足,余下的就是余下的吧。”
“要是真想读书,请个先生回来未尝不可。”
听贾母说话了,小本笑道:“老太太可别害我!”
“怎么说话?老太太是为你好……”
不等王夫人说完,贾母一摆手,“说说!怎么害你了?”
“家中子弟,多在家塾,凭什么我特殊了?当然老太太发了话,旁人倒也不会多说什么,可万一我要是没个进益,那我老子可就算寻了由头儿了。嘿嘿,安全第一啊!”贾母点头不语,其实她不喜贾政的教育方式。可贾政要管自己的孩子,只要不过头了,贾母也不好多说什么的。
凤姐见贾母情绪不高,忙道:“大正月的,我说了这些做什么。来宝兄弟,我过来的晚,给姐姐说说这些个灯谜。不然你做个也好。”
“我已经做了一个了,不想和老爷的谜底是一样的,所以他便不高兴了。”
“又要胡说,你老子是朝会累了,不是因为灯谜!”
“老太太说的自然是了。其实什么都好,本就是取乐的,若是想的过多了倒也没趣儿。不过不想或许也是不成吧!”小本说着话,看向王夫人。王夫人见了儿子看来,心中一动,暗想宝玉这话莫不是说给他父亲的?可我哪里敢传过去了。
凤姐看着眼前的宝玉眼珠转转,直觉告诉她,眼前的宝玉看着很眼熟,同东府里面打贾蓉的,前两日给女儿送玉的那个很像。想着想着,自己都笑了,本就是一个人,怎么还说像不像这话了?
“姐姐笑什么?”难道他听进去了,想着读书?
“没什么,只是觉得宝兄弟眼熟。”小本问的急,凤姐把想的说了出来。
小本一惊,旁人看着凤姐笑,可他却隐约知道凤姐的意思,难道自己漏了破绽?不行,要弥补下,否则即便给香菱留下东西都没用,想着笑道:“方才姐姐说要做个灯谜?”
“怎么,可有了?”
“差不多吧,不过应节气来说,倒是前了不少。”
“管他什么了,不过一乐儿,说来听听,即便我猜不出,咱们家里可不缺才女。”
“那好,听真了:
原住江南地界,流落塞北幽州。实望金盏配玉瓯,不料却来糊粥。
内有红丸为伴,外有锦被蒙头。解带宽衣任君游,好俊一身白肉!”
凤姐听了啐了一口道:“和你那不长进的哥哥一样……”说了一半,觉得过火,“好兄弟,咱们女孩儿家的人品,不说那些个浑话。”
“琏二哥也说过这个灯谜?我还当是我想出来的呢!”不该啊!这个时候八德还没出生吧?
“这是灯谜?呵呵,宝兄弟别唬我了。”
“真是的,不信你问问旁人有猜出来的没有。”
听小本理直气壮,凤姐眼角动动,她知道有人猜出来了。至少宝黛二人和湘云绝对猜出来。这样自己低头想了下,可越想越觉得不对味儿。“那宝兄弟说说谜底是什么?”
“我不说,兰儿,你说说看,谜底什么?”
贾兰听二叔问自己,忙从贾母身边站起来,先施礼,然后道:“回二叔,可是端午节吃的粽子?”
贾兰说完,贾母细品了品,又见宝玉点头了,便笑着说道,“说对了就有赏!”边说话,便抓些糖果给贾兰,又回头看眼鸳鸯,鸳鸯会意,取了两个状元及第小金锞子给了贾兰。贾兰忙又给贾母行礼。李纨见了心里高兴,看向宝玉的神情和煦许多。要知道,儿子若是入了贾母的眼,再好生教导,那自己的盼头就来了。
凤姐想了下,也觉得谜底对头,可事情却不对味儿。难道宝兄弟大了?想着看向同宝钗几人说笑的宝玉。自己想多了,还是个孩子的,不然哪里会是这般眼神儿了。这样她又活跃起来。气氛随之也比贾政在时好上许多,贾母心情大好,许久才散。
只是让凤姐没想到的是,都散了的光景,他的宝兄弟却凑到耳边道:“姐姐的心,脏了哦!不可以把人想的都坏的。”说完,心情大好的小本,带着香菱去了。气的凤姐自己跺脚。旁人却是不解。
唉,自己总算是有个收获了,来了红楼一次,成功调戏了凤姐。站在桌子前面,小本还在偷笑,日子不多了,有乐就乐。不过正事儿也不能忘了。
看着香菱研磨,小本慢慢把今晚的事情捋了捋。然后写到:
“元月里,看老太太,父亲,自己和湘云妹妹说过的灯谜有感:树倒猢狲散,书香门第完。武运传家久,无木亦可欢!”贾母的树倒猢狲散就不说了。贾政的是个砚台,想来是想着读书仕途了,可贾家自从贾敬修道后,哪里还有这个料子了?贾敬这个进士修道,书香门第的路子就已经完了。巧合的是自己也出了个砚台谜语,那就同贾政的反过来,不是文,便是武了。至于湘云的猴子,也算是宝玉最后的归属了。简单说,无论富贵,贫穷,饥饿等等,宝钗,黛玉,湘云三人中,或许只有湘云才能伴着宝玉走下去吧。这是湘云的性格决定的。
写完一条,再写下一条。“见姐妹灯谜有感:为防一哄而散(爆竹),便要细心盘算(算盘),该剪的剪,该断的断(风筝),行善自有光明伴(海灯),时过境迁(原本宝玉的镜子),有香心不乱(更香)!今别明年见(竹夫人)。”这个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玉,宝钗和黛玉的谜底组成的。按理说,这应该是一脉生机的。否则为何不善作诗的迎春,却写出了最好的灯谜诗?而且她的这个灯谜还不是她的谶语。所以这之能是脉脉生机中的一条。
不靠元春,精打细算,剪除谋私下人,断开一些有害的族亲(贾芹等),多买些名堂。到了那时,有这些基础的世家,只要不是朝代更替,天子极度昏庸的话,抄家都是不可能的。古人重名声的!
写好后封存,交给香菱保管。至于如何处理这些东西,小本早就交代过香菱了。自己实在不行了,焦大送走香菱,等香菱到家,就会把自己留下的东西交给焦大带回来。这样一来,香菱的命运就算改变了。而焦大带回来的东西,贾家人一定会重视的。因为是香菱给的,至于原因,后面就要说了。总之,要用命换的。
眼下这样的场合,小本要是能做主的话,便会带着香菱出席,一旦自己有了什么急事或者发现,可以放心地告诉她。毕竟香菱的退路他已经想好了,时间一到,自己便会留话儿给她,然后由焦大送她回母亲封氏那边。若是自己能做主的话,封氏那边可以让茗烟等人过去,然后送回金陵老宅子即可,至于香菱,可以留在自己身边。
香菱一动,小本回神儿,笑道:“姐姐说什么了?一时想事情没听清。千万别怪。”
凤姐也笑了,“我说宝兄弟今儿个文静起来了。”
“姐妹们都在,坐着说话岂不好?再说我何日不文静了?年岁不大,记性堪忧,姐姐多少该识些字的,心记不如笔墨。一味的靠死记,人也受不住的。”
“你们听听,我这才说了一句,他反倒说了一车子的话,教训起我来了。”
“哪里是教训了?这叫劝谏。都说了,要识些字的。”
“听宝兄弟这话儿,出了正月,是准备去家塾了?”
“有这个打算的,不过眼下家塾里面也乱着呢。代儒大爷上了年岁,精力多有不足,余下的就是余下的吧。”
“要是真想读书,请个先生回来未尝不可。”
听贾母说话了,小本笑道:“老太太可别害我!”
“怎么说话?老太太是为你好……”
不等王夫人说完,贾母一摆手,“说说!怎么害你了?”
“家中子弟,多在家塾,凭什么我特殊了?当然老太太发了话,旁人倒也不会多说什么,可万一我要是没个进益,那我老子可就算寻了由头儿了。嘿嘿,安全第一啊!”贾母点头不语,其实她不喜贾政的教育方式。可贾政要管自己的孩子,只要不过头了,贾母也不好多说什么的。
凤姐见贾母情绪不高,忙道:“大正月的,我说了这些做什么。来宝兄弟,我过来的晚,给姐姐说说这些个灯谜。不然你做个也好。”
“我已经做了一个了,不想和老爷的谜底是一样的,所以他便不高兴了。”
“又要胡说,你老子是朝会累了,不是因为灯谜!”
“老太太说的自然是了。其实什么都好,本就是取乐的,若是想的过多了倒也没趣儿。不过不想或许也是不成吧!”小本说着话,看向王夫人。王夫人见了儿子看来,心中一动,暗想宝玉这话莫不是说给他父亲的?可我哪里敢传过去了。
凤姐看着眼前的宝玉眼珠转转,直觉告诉她,眼前的宝玉看着很眼熟,同东府里面打贾蓉的,前两日给女儿送玉的那个很像。想着想着,自己都笑了,本就是一个人,怎么还说像不像这话了?
“姐姐笑什么?”难道他听进去了,想着读书?
“没什么,只是觉得宝兄弟眼熟。”小本问的急,凤姐把想的说了出来。
小本一惊,旁人看着凤姐笑,可他却隐约知道凤姐的意思,难道自己漏了破绽?不行,要弥补下,否则即便给香菱留下东西都没用,想着笑道:“方才姐姐说要做个灯谜?”
“怎么,可有了?”
“差不多吧,不过应节气来说,倒是前了不少。”
“管他什么了,不过一乐儿,说来听听,即便我猜不出,咱们家里可不缺才女。”
“那好,听真了:
原住江南地界,流落塞北幽州。实望金盏配玉瓯,不料却来糊粥。
内有红丸为伴,外有锦被蒙头。解带宽衣任君游,好俊一身白肉!”
凤姐听了啐了一口道:“和你那不长进的哥哥一样……”说了一半,觉得过火,“好兄弟,咱们女孩儿家的人品,不说那些个浑话。”
“琏二哥也说过这个灯谜?我还当是我想出来的呢!”不该啊!这个时候八德还没出生吧?
“这是灯谜?呵呵,宝兄弟别唬我了。”
“真是的,不信你问问旁人有猜出来的没有。”
听小本理直气壮,凤姐眼角动动,她知道有人猜出来了。至少宝黛二人和湘云绝对猜出来。这样自己低头想了下,可越想越觉得不对味儿。“那宝兄弟说说谜底是什么?”
“我不说,兰儿,你说说看,谜底什么?”
贾兰听二叔问自己,忙从贾母身边站起来,先施礼,然后道:“回二叔,可是端午节吃的粽子?”
贾兰说完,贾母细品了品,又见宝玉点头了,便笑着说道,“说对了就有赏!”边说话,便抓些糖果给贾兰,又回头看眼鸳鸯,鸳鸯会意,取了两个状元及第小金锞子给了贾兰。贾兰忙又给贾母行礼。李纨见了心里高兴,看向宝玉的神情和煦许多。要知道,儿子若是入了贾母的眼,再好生教导,那自己的盼头就来了。
凤姐想了下,也觉得谜底对头,可事情却不对味儿。难道宝兄弟大了?想着看向同宝钗几人说笑的宝玉。自己想多了,还是个孩子的,不然哪里会是这般眼神儿了。这样她又活跃起来。气氛随之也比贾政在时好上许多,贾母心情大好,许久才散。
只是让凤姐没想到的是,都散了的光景,他的宝兄弟却凑到耳边道:“姐姐的心,脏了哦!不可以把人想的都坏的。”说完,心情大好的小本,带着香菱去了。气的凤姐自己跺脚。旁人却是不解。
唉,自己总算是有个收获了,来了红楼一次,成功调戏了凤姐。站在桌子前面,小本还在偷笑,日子不多了,有乐就乐。不过正事儿也不能忘了。
看着香菱研磨,小本慢慢把今晚的事情捋了捋。然后写到:
“元月里,看老太太,父亲,自己和湘云妹妹说过的灯谜有感:树倒猢狲散,书香门第完。武运传家久,无木亦可欢!”贾母的树倒猢狲散就不说了。贾政的是个砚台,想来是想着读书仕途了,可贾家自从贾敬修道后,哪里还有这个料子了?贾敬这个进士修道,书香门第的路子就已经完了。巧合的是自己也出了个砚台谜语,那就同贾政的反过来,不是文,便是武了。至于湘云的猴子,也算是宝玉最后的归属了。简单说,无论富贵,贫穷,饥饿等等,宝钗,黛玉,湘云三人中,或许只有湘云才能伴着宝玉走下去吧。这是湘云的性格决定的。
写完一条,再写下一条。“见姐妹灯谜有感:为防一哄而散(爆竹),便要细心盘算(算盘),该剪的剪,该断的断(风筝),行善自有光明伴(海灯),时过境迁(原本宝玉的镜子),有香心不乱(更香)!今别明年见(竹夫人)。”这个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玉,宝钗和黛玉的谜底组成的。按理说,这应该是一脉生机的。否则为何不善作诗的迎春,却写出了最好的灯谜诗?而且她的这个灯谜还不是她的谶语。所以这之能是脉脉生机中的一条。
不靠元春,精打细算,剪除谋私下人,断开一些有害的族亲(贾芹等),多买些名堂。到了那时,有这些基础的世家,只要不是朝代更替,天子极度昏庸的话,抄家都是不可能的。古人重名声的!
写好后封存,交给香菱保管。至于如何处理这些东西,小本早就交代过香菱了。自己实在不行了,焦大送走香菱,等香菱到家,就会把自己留下的东西交给焦大带回来。这样一来,香菱的命运就算改变了。而焦大带回来的东西,贾家人一定会重视的。因为是香菱给的,至于原因,后面就要说了。总之,要用命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