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公主 作者:西岭雪
分卷阅读156
大清公主 作者:西岭雪
分卷阅读156
何?"
玉林秀笑道:"来处来,去处去,有何疑哉?皇上本是金轮王转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姓,故信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所以为天下至尊也。"
顺治听了这话,更如醍醐灌顶一般,神情大悦,回身向长平公主的坟冢合十揖拜,叹道:"朕少时与慧清禅师答对,每有感悟,奈何年幼识浅,不能领会。此后每每来至庵堂寺院,见僧家窗明几净,辄低回不能去;若如此荒凉冷落,则又悯然若失,几欲泪下。今听大师之言,方知朕前身乃为僧人,诚不谬也。"
建宁却不以为然,因问道:"大师说的什么金轮王转世,又是什么天然种姓,是什么意思呢?我知道唐朝有个玄奘和尚去过什么天竺国取经,见过什么金轮法王,可是皇帝哥哥是大清皇帝,又怎么会是金轮王转世呢?"
玉林秀道:"金轮王有多个化身,无远弗届,只要与佛有缘,并不在于西域中土,故而唐僧可往天竺国取经,金轮王亦可于中土转世,宏扬佛法,普渡众生。公主可知佛祖释迦牟尼得道前本是王子,为寻求众生解脱之道方弃王位而云游,终于菩提迦耶之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佛教,其后更度化其妻子仆从一同悟道,是为最早的九比丘与比丘尼……"
建宁不待大师说完,截口笑道:"难怪大和尚说皇帝哥哥是什么金轮王转世,原来佛陀与皇帝哥哥都是王子,难不成皇帝哥哥将来也要带着三宫六院一同悟道出家做和尚的不成?"
众人见她说得莽撞,都又是好笑又是着急,又不便呵斥阻止,惟顺治叹道:"董鄂妃慧根深种,绝顶聪明,悟道比朕更早,又何必定要朕度化?"
建宁一愣,诧异道:"皇贵妃也信佛吗?这倒没有听说。"
顺治微微摇头叹道:"皇太后供奉萨满,又认了汤若望做义父,自然不喜欢人家信佛。所以皇贵妃除了同朕在私下里谈论几句之外,从不与人谈起禅悟之理。"
建宁撇嘴道:"皇贵妃当然会做人。其实佟妃的佛理也是极通的,只是皇帝哥哥不曾与她谈论罢了。"
玉林秀听到佟妃的名字,忽然低头专注地看了建宁一眼。建宁只觉那双目中有精光『射』出,不禁一震,肃然起敬,再不敢嘻笑调侃,庄容问道:"大师,依你所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命数使然,这样看来,人世间岂非无可忧虑之事,亦无所谓得失祸福?那么悟道之后,人还有没有喜怒哀乐呢?"
顺治微笑:"十四妹这一问,已经灵光闪现。"
玉林秀亦点头笑道:"格格果然有夙慧。老僧反问格格一句,什么是喜怒哀乐呢?"
建宁张口欲答,却忽然结舌,因"喜""怒""哀""乐"只是四个字,形容四种情绪,可是真要切实回答这四个字是什么东西,却不知从何答起。喜也罢怒也罢都是相对而言,没有喜,何来怒,没有哀,何来乐,这样看来,喜怒哀乐皆属虚妄,又何谈"有""无"呢?
顺治见她不答,心领神会,笑道:"十四妹已是悟了,喜怒哀乐皆属妄念,妄念若息,则何来喜怒?"
建宁不甘心地追问:"喜怒哀乐是妄念,山川大河总是实在的吧?它们又当如何看待呢?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在不在呢?"
玉林秀道:"如人睡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建宁听得似懂非懂,然而她生『性』大而化之,既然不懂,也就不去多想。顺治却如聆纶音,垂首沉『吟』,反复掂掇,又凝望公主坟不语。
玉林秀见他这般,反怕他矫枉过正,又提起剃度出家的事,遂劝道:"皇上生为帝王身,正可光扬法化,保卫生民,行诸大悲大愿之行,虽有佛缘,却不一定必要出家才是正道,还望皇上以国家社稷为重,万勿萌生此念。"顺治点头称是,又洒泪祭酒,随玉林秀持诵一番,起驾回宫。
次日上朝,顺治下旨为崇祯帝立碑,并亲撰碑文。是年秋天又以狩猎为名,自南苑出西红门,经玉泉山、沙河,至昌平明崇祯陵祭拜,酹酒于陵前,更遣官通祭明朝十一陵,又启用大批明朝遗臣,加开恩科,亲自复试江南举子,擢拔官员,分别予以重用。
一时间,举国佛教盛行,文风大兴,南明有遗臣士子拖家契口来归顺者,皆予抚恤,群臣上表称诵,都说今上垂拱而治,不兵而胜,是圣人治世之道。与此同时,朝中满蒙王公却觉惶恐不安,此两族人皆以马上功夫见长,不擅诗文,又多半供奉萨满,不谙佛理,朝堂答对多不合圣意,难免见弃。一时朝中竟有汉臣压过满臣之势,风声鹤唳,谣言四起。满蒙王公遂联名上书,转请汤若望递于庄妃皇太后,只望太后规劝皇上,勿复听信妖僧妄语,亲汉远满,宠信『奸』佞。
大玉儿起先听说顺治沉『迷』佛宗,虽觉烦恼,然而念他新经丧子之痛,若能借佛法平心静气倒也不失为一种慰藉之法,是以并不加干涉。及至后来听说随着顺治的信佛,在宠信汉臣、偏爱汉人文化方面也更加纲举目张,近来更一再亲往祭拜明帝后陵,又尊称四祖陵为永陵,遣官告祭,如此下去,大清朝廷岂不成了明朝禁苑?尤其经汤若望与群臣提醒,大玉儿细算时日,想起顺治第一次赴南海寺"巧遇"憨璞聪正是董鄂妃入宫后不久之事,而董妃也正是顺治身边信佛最诚的人,听宫女说两人日常谈话每以机锋答对,旁人既便置身其侧亦不能闻知,可见顺治亲近和尚决非偶然。那么董鄂妃煽动皇上崇信佛教,到底是何用意呢?
倘若自己从前猜的不错,董鄂妃才是真正的香浮小公主,那么顺治近来参拜公主坟、祭祀崇祯陵的怪异举止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董妃的用意也就昭然若揭,自是以佛法为饵,蛊『惑』顺治为明朝的复国助力。难怪董妃想立四阿哥为太子的美梦破灭后,会那么快地重新振作起来,为的就是要借助佛教的力量卷土重来啊。她已经唆使皇上在太庙上停书蒙古文、只让汉文与满文并行天下了,难道还想进一步灭满兴汉吗?
大玉儿暗暗叹息,仿佛又听到藏在深宫中的隐隐哭声,不禁举头对着空中轻轻说:姐姐,我不想杀人。
是的,她不想杀人。然而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想阻止皇上的进一步滑落,就必得出手除去一代妖孽。她不想杀人,可是为了大清天下,为了满蒙祖宗打下来的这一片江山,为了多尔衮与自己的一世努力,她不得不有所行动,做出与本意相悖的事。
然而贵为太后,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逼』上梁山的永福宫庄妃,那时面临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她若不出手伤害海兰珠母子,就不可能有福临后来的一枝独秀;她若不以一碗参汤毒杀皇太极,就会和多尔衮一起死在皇太极刀下。一切都是
分卷阅读156
-
分卷阅读156
-
分卷阅读156
大清公主 作者:西岭雪
分卷阅读156
何?"
玉林秀笑道:"来处来,去处去,有何疑哉?皇上本是金轮王转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姓,故信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所以为天下至尊也。"
顺治听了这话,更如醍醐灌顶一般,神情大悦,回身向长平公主的坟冢合十揖拜,叹道:"朕少时与慧清禅师答对,每有感悟,奈何年幼识浅,不能领会。此后每每来至庵堂寺院,见僧家窗明几净,辄低回不能去;若如此荒凉冷落,则又悯然若失,几欲泪下。今听大师之言,方知朕前身乃为僧人,诚不谬也。"
建宁却不以为然,因问道:"大师说的什么金轮王转世,又是什么天然种姓,是什么意思呢?我知道唐朝有个玄奘和尚去过什么天竺国取经,见过什么金轮法王,可是皇帝哥哥是大清皇帝,又怎么会是金轮王转世呢?"
玉林秀道:"金轮王有多个化身,无远弗届,只要与佛有缘,并不在于西域中土,故而唐僧可往天竺国取经,金轮王亦可于中土转世,宏扬佛法,普渡众生。公主可知佛祖释迦牟尼得道前本是王子,为寻求众生解脱之道方弃王位而云游,终于菩提迦耶之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佛教,其后更度化其妻子仆从一同悟道,是为最早的九比丘与比丘尼……"
建宁不待大师说完,截口笑道:"难怪大和尚说皇帝哥哥是什么金轮王转世,原来佛陀与皇帝哥哥都是王子,难不成皇帝哥哥将来也要带着三宫六院一同悟道出家做和尚的不成?"
众人见她说得莽撞,都又是好笑又是着急,又不便呵斥阻止,惟顺治叹道:"董鄂妃慧根深种,绝顶聪明,悟道比朕更早,又何必定要朕度化?"
建宁一愣,诧异道:"皇贵妃也信佛吗?这倒没有听说。"
顺治微微摇头叹道:"皇太后供奉萨满,又认了汤若望做义父,自然不喜欢人家信佛。所以皇贵妃除了同朕在私下里谈论几句之外,从不与人谈起禅悟之理。"
建宁撇嘴道:"皇贵妃当然会做人。其实佟妃的佛理也是极通的,只是皇帝哥哥不曾与她谈论罢了。"
玉林秀听到佟妃的名字,忽然低头专注地看了建宁一眼。建宁只觉那双目中有精光『射』出,不禁一震,肃然起敬,再不敢嘻笑调侃,庄容问道:"大师,依你所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命数使然,这样看来,人世间岂非无可忧虑之事,亦无所谓得失祸福?那么悟道之后,人还有没有喜怒哀乐呢?"
顺治微笑:"十四妹这一问,已经灵光闪现。"
玉林秀亦点头笑道:"格格果然有夙慧。老僧反问格格一句,什么是喜怒哀乐呢?"
建宁张口欲答,却忽然结舌,因"喜""怒""哀""乐"只是四个字,形容四种情绪,可是真要切实回答这四个字是什么东西,却不知从何答起。喜也罢怒也罢都是相对而言,没有喜,何来怒,没有哀,何来乐,这样看来,喜怒哀乐皆属虚妄,又何谈"有""无"呢?
顺治见她不答,心领神会,笑道:"十四妹已是悟了,喜怒哀乐皆属妄念,妄念若息,则何来喜怒?"
建宁不甘心地追问:"喜怒哀乐是妄念,山川大河总是实在的吧?它们又当如何看待呢?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在不在呢?"
玉林秀道:"如人睡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建宁听得似懂非懂,然而她生『性』大而化之,既然不懂,也就不去多想。顺治却如聆纶音,垂首沉『吟』,反复掂掇,又凝望公主坟不语。
玉林秀见他这般,反怕他矫枉过正,又提起剃度出家的事,遂劝道:"皇上生为帝王身,正可光扬法化,保卫生民,行诸大悲大愿之行,虽有佛缘,却不一定必要出家才是正道,还望皇上以国家社稷为重,万勿萌生此念。"顺治点头称是,又洒泪祭酒,随玉林秀持诵一番,起驾回宫。
次日上朝,顺治下旨为崇祯帝立碑,并亲撰碑文。是年秋天又以狩猎为名,自南苑出西红门,经玉泉山、沙河,至昌平明崇祯陵祭拜,酹酒于陵前,更遣官通祭明朝十一陵,又启用大批明朝遗臣,加开恩科,亲自复试江南举子,擢拔官员,分别予以重用。
一时间,举国佛教盛行,文风大兴,南明有遗臣士子拖家契口来归顺者,皆予抚恤,群臣上表称诵,都说今上垂拱而治,不兵而胜,是圣人治世之道。与此同时,朝中满蒙王公却觉惶恐不安,此两族人皆以马上功夫见长,不擅诗文,又多半供奉萨满,不谙佛理,朝堂答对多不合圣意,难免见弃。一时朝中竟有汉臣压过满臣之势,风声鹤唳,谣言四起。满蒙王公遂联名上书,转请汤若望递于庄妃皇太后,只望太后规劝皇上,勿复听信妖僧妄语,亲汉远满,宠信『奸』佞。
大玉儿起先听说顺治沉『迷』佛宗,虽觉烦恼,然而念他新经丧子之痛,若能借佛法平心静气倒也不失为一种慰藉之法,是以并不加干涉。及至后来听说随着顺治的信佛,在宠信汉臣、偏爱汉人文化方面也更加纲举目张,近来更一再亲往祭拜明帝后陵,又尊称四祖陵为永陵,遣官告祭,如此下去,大清朝廷岂不成了明朝禁苑?尤其经汤若望与群臣提醒,大玉儿细算时日,想起顺治第一次赴南海寺"巧遇"憨璞聪正是董鄂妃入宫后不久之事,而董妃也正是顺治身边信佛最诚的人,听宫女说两人日常谈话每以机锋答对,旁人既便置身其侧亦不能闻知,可见顺治亲近和尚决非偶然。那么董鄂妃煽动皇上崇信佛教,到底是何用意呢?
倘若自己从前猜的不错,董鄂妃才是真正的香浮小公主,那么顺治近来参拜公主坟、祭祀崇祯陵的怪异举止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董妃的用意也就昭然若揭,自是以佛法为饵,蛊『惑』顺治为明朝的复国助力。难怪董妃想立四阿哥为太子的美梦破灭后,会那么快地重新振作起来,为的就是要借助佛教的力量卷土重来啊。她已经唆使皇上在太庙上停书蒙古文、只让汉文与满文并行天下了,难道还想进一步灭满兴汉吗?
大玉儿暗暗叹息,仿佛又听到藏在深宫中的隐隐哭声,不禁举头对着空中轻轻说:姐姐,我不想杀人。
是的,她不想杀人。然而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想阻止皇上的进一步滑落,就必得出手除去一代妖孽。她不想杀人,可是为了大清天下,为了满蒙祖宗打下来的这一片江山,为了多尔衮与自己的一世努力,她不得不有所行动,做出与本意相悖的事。
然而贵为太后,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逼』上梁山的永福宫庄妃,那时面临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她若不出手伤害海兰珠母子,就不可能有福临后来的一枝独秀;她若不以一碗参汤毒杀皇太极,就会和多尔衮一起死在皇太极刀下。一切都是
分卷阅读156
-
分卷阅读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