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51

    嫁给甘延寿,但甘延寿拒绝了,石显便怀恨在心。宰相匡衡是个儒学分子,满脑子迂腐不堪的思想,宣帝刘询曾告戒儿子,不可任用儒学分子,元帝继位后,将父亲的忠告抛到脑后。班固在《汉书》中评价匡衡等一帮儒学分子非常客观地写道:“皆持禄保位,被阿谄之讥,彼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

    匡衡就是这个一个小儒,看不到陈汤、甘延寿的齐天之功,只看到陈汤擅自矫制出兵,目无君上,罪大恶极。而且在这个时候,陈汤还被抓到一个把柄:私吞了一部分战利品。

    这样,一道逮捕令发出了。

    陈汤大怒,上书皇帝:“臣与诸吏士共诛灭郅支单于,幸得擒灭,万里振旅,不仅没有使者迎接犒劳,反而要将我等逮捕审查,这岂不是为郅支复仇?”

    还好元帝没有昏庸到极点,赶紧撤消逮捕令,命令沿途各郡县以酒食款待甘延寿、陈汤的队伍。

    到了京城后,元帝让大臣讨论对甘延寿、陈汤行赏。石显与匡衡又跳出来极力反对,说“甘、陈二人擅自矫制兴师,没有处死就是格外开恩了,如果再加功进爵,恐的以后的使者都会学他们,到时为国家招来很多麻烦,这个风气开不得!”

    元帝本来性格软弱,心里颇赞赏陈汤与甘延寿的功业,但又碍于匡衡、石显的反对,所以这事久拖不决。

    这时皇亲国戚刘向站出来说话了:“甘延寿、陈汤出生死、入绝域,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

    刘向又将甘、陈二人的与李广早征大宛、常惠以乌孙击匈奴、郑吉降伏日逐王相比较,此三人皆在西域建功立业封侯,刘向认为甘延寿、陈汤之过不及李广利,而功绩远胜于常惠、郑吉,所以应该“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

    最后元帝下定决心,表彰甘延寿、陈汤的功业,在诏书中,元帝称道:“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臧,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下令赐封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为关内侯。

    到了元帝去世后,成帝刘骜继位(前33年,陈汤万里远征后三年),宰相匡衡又跳了出来,再度弹劾陈汤,称陈汤在西域经营期间,没有以身作则,收了康居国不少贿赂,还跟下属说:“我们在西域做这样的事,朝廷是不会追究的。”

    陈汤年少贫困,所以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贪财,这点匡衡并没有冤枉他。朝廷派人调查后,情况属实,陈汤被罢官。

    然而后来出了一件离奇的事,陈汤突然跳出来,上书皇帝,说康居国所入质中国的太子,并非是真正的太子,而是个冒牌货。但是朝廷经过证实后,那人的确是康居太子。陈汤为什么突然这样冒冒失失,这确是个谜,也许是失官后日子不好过,想立功一下,结果反而惹祸上身。

    陈汤被逮捕入狱,因为诬告,罪行很大,可能面临极刑处死。

    但是陈汤的运气不算很坏。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皇帝,为陈汤辩护。谷永称阐述战将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然后极力赞扬陈汤在万里远征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报十年之逋诛,雪边吏之宿耻,威震百蛮,武畅四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最后认为陈汤所陈之言,虽有过失,但非有意为之,“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

    谷永的这折奏章,可谓是及时雨,将陈汤从地狱之门拉了回来。

    成帝刘骜赦免了陈汤的死罪,但是削夺爵位,贬为普通一兵。

    到了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军队围困,快马送信到朝廷,请求朝廷出兵相救。因为路途遥远,宰相王商与大将军王凤及众臣商量来商量去,拿不定主意。突然王凤灵光一闪,想起陈汤来了,于是奏报成帝刘骜:“陈汤这个人,足智多谋,又在外国呆了好多年,可以叫他过来问问计策。”

    皇帝派人去请陈汤,此时陈汤双臂伤残了,这是远征郅支时,受了风寒而落下的后遗症,手臂不能屈伸,行动很不方便。

    成帝刘骜见陈汤这个样子,心中有些怜意,诏令陈汤不必拜见,然后把段会宗的告急书交给陈汤过目,问陈汤有何计策。

    陈汤这几年很不得意,所以在皇帝面前故意卖个关子,说:“朝廷文武大臣、将相百卿,个个都是贤材,才高八斗,小臣身残多病,不足以策谋大事。”

    成帝呵呵一笑说:“国家现在有急,你还是不要推辞了。”

    陈汤这才抬起头,胸有成竹的样子,对皇帝说:“臣以为这件事不必担忧。”

    成帝刘骜一听,忙问:“此话怎么说?”

    陈汤朗朗地说:“臣在西域多年,颇知西域军队的底细。一个汉兵可以顶五个西域兵,为什么呢,因为西域兵的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不过这些年西域兵的武器有所长进,向汉帝国学了不少技术,即便这样,一个汉兵仍然可以顶三个西域兵。兵法有言,进攻方的兵力,必须要超过防守方的两倍,这样才势均力敌。臣看了段会宗的奏章,认为围困汉军的乌孙军队,并没有超过汉军的两倍,所以乌孙军队根本没有力量攻克段会宗部,所以陛下不必担忧。”

    成帝一听,问道:“这么说不必派援军前往了?”

    陈汤回答道:“军队如果轻装前进,一天可行军五十里,如果重装前进,一天只可行军三十里。现在从敦煌郡派军队前往,那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支部队如果去军事报复是可以,如果是救急的援军,那就没有必要了。”

    成帝刘骜见陈汤分析有条有理,心中的石头落地,便问陈汤:“那你估计段会宗几时可以解围呢?”

    陈汤对乌孙军军力量心中有数,这支军队,缺乏坚韧的精神,只要几天不能攻克段会宗部,一定会撤军的。于是陈汤非常自信地回答皇帝:“现在已经解围了。”然后掐指一算,说:“不出五天,一定会有捷报。”

    四天后,西域都护段会宗快书送到,称已经解围。

    陈汤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再次令朝廷公卿目瞪口呆。这样的人才,当然不可能再当普通一兵了。大将军王凤将陈汤提拔为从事中郎,成为大将军幕府的首席军事参谋,幕府的事,一概由陈汤拍板决定。

    陈汤熟悉各种法令,在主持幕府工作时,雷厉风行,他善于因势利导,加之见解深刻,富有谋略,所以他的建议往往被皇帝与大将军所采纳。

    但是陈汤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缺点。他熟悉法令,所以也会钻法律空子;他的建议常被皇帝采纳,在皇帝那边说得上话,所以很多人托他写奏章呈给皇帝,陈汤靠给别人写奏章,捞了不少银子。

    陈汤最终毁在贪财之上,东窗事发后,陈汤再次被逮捕入狱。成帝刘骜考虑到他远征郅支的功劳,没有治罪,只是贬为平民百姓,流放到敦煌。

    但有意思的是,敦煌太守并不愿意接收陈汤,因为陈汤的名气太大了,而敦煌作为通往西域的边境,西域人来来往往很多,看到陈汤从神坛跌落下来,成为寻常百姓,这无疑有损大汉的威严。所以敦煌太守上书皇帝:“陈汤以前诛杀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居住在边塞。”

    此时,朝中议郎耿育也上书,为陈汤求请。耿育说:“老弃敦煌,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巨旋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然后当然又免不了提及陈汤的齐天之功业:“至今奉使外蛮者,未尝不陈郅支之诛以扬汉国之盛。……今国家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这话说得语重心长啊。到了这时,论文治,没有汉文帝时的富裕,论武功,没有汉武帝时的一大群赫赫名将,现在就只有陈汤一人啊,朝廷还不给点面子?

    最后成帝批准陈汤返回长安城。几年后,陈汤与世长辞,结束了他曾波澜壮阔,又几经沉浮的传奇一生。

    【六、边疆的危机】

    自元帝始,西汉开始走向衰弱,虽然表面上仍然很强大。

    元帝时代的武功,只有两件事可以称道,其一便是陈汤的万里远征,诛杀郅支单于,另一件便是冯奉世再度平定羌乱。

    自神爵二年(前60年)赵充国平定先零羌的叛乱后,西部边陲平静了十八年。直到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的秋季,陇西彡姐羌叛乱。

    这次羌人叛乱的规模比较小。宣帝时代那次羌人叛乱,是一种多部落联合的有预谋的叛乱,而且背后有匈奴人的支持。而彡姐羌的叛乱,则纯粹是单一部落的反叛。这次反叛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推测大约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汉地政府官员对羌人的压迫,这是造成夷族叛乱的一个重要诱因;其二可能与元帝永光二年,全国经济形势恶化、物价大幅上涨有关。

    已经连续几年粮食的收成很不好,这除了天灾的原因之外,大概更可能是人为的因素,内政一旦恶化,便会表现在经济生产的恶化。

    此时的粮食价格各地差异很大。在京城地区,每石谷物卖二百多钱,而在边郡地区,每石谷物卖到四百多钱,价格最高的是在关东地区,每石谷物竟然卖到五百多钱。

    我们对比一下宣帝神爵元年羌乱时的谷价,当时粮食年年获得丰收,谷物每石售价只有五钱,而在边郡地区,如金城郡,每石谷物也不过才八钱。

    彡姐羌主要居住在陇西郡,属于边郡地区,此时的谷价与宣帝神爵年间相比,价格上涨了五十倍。

    虽然我们没有确切的彡姐羌反叛的原因,但物价上涨过快,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彡姐羌造反的消息传来,长安政府大为震动。元帝急召文武重臣入朝商讨此事,包括宰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冯奉世等。

    国内经济恶化,政府已经焦头烂额了,没想到节外生枝,又冒出彡姐羌造反的消息,韦玄成等人木讷了半天,想不出个对策。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都以急盼的眼光放在了冯奉世的身上。

    为什么是冯奉世?

    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冯奉世以使节的身份出使大宛,途中遇到莎车国叛乱,他果断地矫制征用西域各国的军队,凭借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一举击败莎车国的反叛分子,使西域局势转危为安。冯奉世的胆略与果敢获得了朝野的交口赞誉,从而他以知兵、沉勇有大略而闻名天下。

    自从平定莎车国之后,冯奉世一路官运亨通。他先是担任水衡都尉,后担任执金吾,他仍然保持着果断勇武的英雄本色。有一回,上郡属国(汉帝国划若干地区为归降的胡人居住地,保留胡人的风俗与官秩,称为属国)归降汉朝的一万多名胡人突然造反,扬长而去,冯奉世得知消息,当机立断,持着汉节,率领军队前往追击,劝回了一部分胡人,斩杀了一部分顽固分子。

    因为冯奉世对四夷之事有潜心的研究,在管理胡人方面上特殊的本领,所以在前任典属国(负责管理属国)右将军常惠去世后,冯奉世接任了常惠之职,担任右将军典属国。

    彡姐羌突然造反,这件事,除了冯奉世,还有谁可以摆平呢?

    宰相韦玄成等人把期盼的目光投向冯奉世。

    冯奉世毅然接受重任,他对皇帝说:“这次彡姐羌的叛乱,与上次有所不同,叛乱地乃是在国境之内,如果不及时扑灭,一旦牵连到其他羌部落,这事就不好办了。臣愿意率军出征。”

    韦玄成听到冯奉世愿意出征,终于舒了一口气。

    元帝问冯奉世:“将军需要多少士兵呢?”

    冯奉世答道:“根据情报,彡姐羌叛军总计有三万多人。我听说善于用兵的将领,不作第二次的战争动员,必须要一步到位;粮食运输不超过三次,必须要速战速决。叛军有三万人,按兵法原则来说,我方必须要有敌军的两倍即六万人,胜算才会大,不过叛军武器窳劣,只有长矛与弓箭,所以我方的人数可以适当减少一些,但最少也得要有四万人,这样臣可以在一个月内结束战事。”

    韦玄成听了很不以为然。上次羌乱时,赵充国不是就以一万军队降伏了拥有五万人的先零羌吗?冯奉世居然一开口就要四万人。

    韦玄成与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三人讨论了一下,对冯奉世说:“时值秋季,正是农忙季节,将军也知晓最近国家粮食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51在线阅读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__51

    -

章节目录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醉罢君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醉罢君山并收藏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