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送上门的肥羊
    看完热闹过后。
    李奕没了再巡营的心思,当即带人返回了皇城衙署。
    他先是去枢密院找文吏要来了二月份的邸报,也就是朝廷抄录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情报。
    接着他回到自己的官房仔细翻阅起来。
    这年头的武将地位很高,但平日里其实很少管朝堂上的事,倒并非武将们不想去管,而是手伸不了这么长。
    真要说起来,就算是张永德和李重进,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日常当值也很少能见到皇帝。
    相比之下,文官宰相们更容易接触到皇帝。
    特别是像柴荣这种比较勤政的君主,时常会召近臣到身边议事,如散骑常侍、翰林学士和谏议大夫等。
    这些人的品阶或许不高,但他们随侍在皇帝左右,实际的权力很大,经常参与军政国事的商议和制定。
    一个偌大的国家,治理起来需要顾及方方面面,很多事情并不在朝会上公开讨论,大多都是在极小范围内由部分重要官员商定。
    借用后世的一句话形容,这就叫开大会办小事,开小会办大事……别看李奕现如今身份地位很高,在殿前、侍卫两司中实权高过他的,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但真正要对军政大事进行决策,他的资格还远远不够,哪怕是皇帝的表兄和妹夫也得靠边站。
    正所谓,军队只要好好打仗就行,皇帝和宰相们考虑的就多了……就如这次秦州百姓上告的事,不管是真的还是作秀,李奕到现在也无法得知内情。
    所以他从枢密院那把抄录的邸报拿来,准备好好读报学习一下中央的精神。
    娶魏王女儿确实很重要,但国家大事同样不能落下,若是长时间与朝政脱节,关键时候就会两眼一抹黑。
    到了李奕的这个地位,和他同层次、或者更高级别的人,通常不可能直接跟他说明某些利害,很多事情需要靠他自己去揣测琢磨。
    虽然这事说起来很操蛋,但现实就是如此,地位越高的人,越喜欢当谜语人。
    这么想着,李奕认真翻阅起邸报……上面记载的内容很杂,大多是一些假大空的内容。
    毕竟是让各地官员抄阅了解朝廷的政策导向,很多机密的核心决策肯定不会往上写。
    但从其中的琐碎内容里,也能瞅出一些蛛丝马迹,很快李奕便从邸报中看到一个名字:王朴。
    他连忙拿起这份邸报仔细阅读了一遍。
    上面的内容比较笼统,大致是说今年正月底,皇帝诏令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为首等二十多名大臣,各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一篇。
    其中比部郎中王朴所献《平边策》一论,尤为受皇帝的赏识和重视,直接提拔王朴为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
    “我倒是把王朴给忘了……”李奕突然一拍脑袋。
    都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同时专注几件事,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婚事,导致他把王朴这个在显德年间很重要的人物给遗漏了。
    至于要问王朴是谁?
    那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柴荣刚即位时,曾向精究术数的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
    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
    这才有了柴荣那句名言:“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除此之外,王朴更有名的还是他的那篇《平边策》。
    其中所提到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核心方略,直到后来赵匡胤建国称帝都在沿用。
    借用未来宋太祖对王朴的一句评价: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足以可见王朴的个人能力,只可惜他死在了柴荣前头……说来也巧合,历史上王朴死了才三个月,柴荣也猝然离世。
    当然,这些事暂时不重要,如今历史有了很大偏差,以后会是什么情况,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不过想到王朴,今天下午的事就说得通了,既然《平边策》提前出来了,那按照其中的方略,想要拿下南唐,必要先解决后蜀的威胁。
    那么牵一发而动全身,秦州百姓上告的事自然提前,连带着攻打后蜀也就提上了议程。
    ……
    心里挂念着事,李奕索性不再乱跑,硬生生的在官房熬到了下值。
    然而等他准备回家的时候,却被张永德在衙署门口拦住。
    二人携手进了签押房,张永德直截了当的开口道:“陛下欲对蜀国动兵。”
    闻听此言,李奕倒是不惊讶,因为这事他心里有底,不过他却有些奇怪,上午才刚有秦州百姓来东京上告,转眼就准备要开打。
    图穷匕见的这么快,连演都不愿意多演?
    眼见李奕不说话,张永德还以为他没听明白,当即解释道:“有秦州来的百姓上奏陛下,说是蜀国朝廷暴敛苛政,请求陛下出兵收复故土,为民做主。”
    说到这,他问道:“这事不知贤弟可曾听说?”
    李奕点头道:“下午我带人去巡视军营的路上,恰好撞见过那群秦州来的百姓。”
    张永德顿时恍然,难怪他看李奕没多大反应,原来是有了心理准备。
    他便又笑着道:“那想来以贤弟的才智,应当能明白,这是我大周收复秦、阶、成、凤四州的绝佳时机。”
    这事不用多说李奕也清楚,但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便直接问道:“不知陛下想要让谁领兵西征?”
    “为兄想跟你说的就是这事。”
    说到这,张永德犹豫了一下,叹气道:“其实依为兄的意思,若是能让贤弟领兵出征,打下秦、凤等四州后,以此大功便能更进一步,晋封节度使应当没有多大问题。”
    “不过征蜀这事为兄不好多嘴,这事也是为兄刚从魏枢使口中才得知的,加之贤弟你将要迎娶魏王爱女,为兄也不能贸然举荐你,从而耽误了贤弟的婚事。”
    听了这话,李奕不免有些无语,张永德说得跟废话似的,说来说去也就一个意思:我想帮你却帮不上。
    不过细想之下,张永德特意拦住李奕说这么一通,其实也算是主动示好。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今殿前司马、步军,以及侍卫司马、步军的四位统兵官里,只有李奕的身份地位差了一筹,卡在了都虞侯和防御使的位置上。
    虽军职已是高级武将,但少了个节度使的头衔,总归是不够完美的……当武将的哪个不喜欢听人喊一声“节帅”?
    李奕如今急需有个立功的契机,好再往上升一升,而西征后蜀自然是个好机会,可他明显又赶不上这趟车。
    张永德说的这番话相当于在表明态度——
    “我也在替兄弟你着急,希望你能快点开府建节,当上节度使。但你现在要结婚了,时间赶不上,并不是当兄弟的不帮你。
    而且当兄弟的也有难处,这些大事都是宰相、枢密们说了算,我顶多只有个举荐权,还未必管用。”
    然而李奕却很想问一句:征蜀的事能不能拖一拖,等我娶完亲再说……但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军政大事又不是儿戏,谁特么还能等你不成。
    这时,又听张永德道:“陛下登基以来,便有扫灭诸国、澄清天下之志,然而我大周三面环敌,北有契丹、伪汉虎视眈眈,西有蜀国时刻想要东出中原,南边更不用多说,江南、荆楚等国僭越称帝,不把我大周放在眼里。”
    说话间,他起身走到李奕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往后还有许多场大战要打,贤弟立功的机会还有很多,倒不急于这一时。”
    这话说得没毛病,机会确实还有很多,但李奕却很不甘心,眼前能拿到手的何必要等以后呢?
    告别了张永德,李奕直接回了家。
    然而他刚到家坐下准备吃饭,却有侍女匆匆走进厅堂禀报,说是门外来了个中年男子,自称是卖酒的李二娘子家的仆人,奉她家娘子之命邀请李奕上门一叙。
    “李二娘子?”
    李奕微微皱眉,叫这么个称呼,又是个卖酒的,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位矫情的大唐余孽李二娘。
    “不去,让他滚蛋。”
    他一脑门的烦心事,自然没心情跟那李二娘玩过家家,当即便要让人把对方轰走。
    郭氏却一脸狐疑:“二郎什么时候有了个卖酒的红颜知己?”
    李奕好笑道:“哪里是什么红颜知己?不过一个锦衣玉食被惯坏了的无知小娘罢了……咦?”
    说到这,他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对啊,锦衣玉食……那不就是很有钱的大肥羊?
    一想到自己娶符二娘的聘礼还没凑齐,李奕顿时来了精神。
    送上门的肥羊不宰白不宰!
    “等等!”李奕当即喊住了侍女,吩咐道,“你让他在门口等一会儿,我马上就过去。”
    郭氏见状轻咬嘴唇嘟囔道:“二郎还说不是红颜知己……连饭都不吃了,也要去见她。”
    李奕也顾不得跟郭氏解释什么,交代了一句不用等自己回来吃饭。
    紧接着。
    他去前院喊上李汉超,外带几名轮值在府上的亲兵,几人一齐出了门。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天子宁有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皇三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皇三皮并收藏天子宁有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