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都心知肚明的套路
人心这玩意,真就鸡毛蒜皮破碎一地。
轻工那边提出的,就是摸排一下玩具厂的生产流程,总结优秀经验。
然后以玩具厂为总厂,在沪上以及别处,设立几个分厂。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个玩具厂的领导层们肯定高兴。
要是能扩大规模,就算他们分不到肥肉,那也是能沾点油水的。
至少去别的分厂当个副手,那级别总要给他们提一级吧。
但这个事,如果全部由轻工主导,外贸口那边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了。
所以外贸口就拿出了专利权说事。
以前也不是没在内地销售过,像是天津卫跟四九城几个商场,都有玩具厂的产品。
并且卖的不比出口的零售价格低。
这是常情,后世也这样。
而这笔钱,外贸口肯定能分到很大一部分,进入他们的小金库。
反正只要没收入私人口袋,那么这种玩法,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要是轻工把厂子拿走,那这部份钱,外贸口就一分都没有了。
这就是矛盾由来之一。
至于专利问题,也是没事找事。
都清楚,咱们现在内地根本不认这个。
但港商跟咱们合作那个商贸公司,又的确是这几年玩法最漂亮,也是被港岛本地企业接受度最高的一种方式。
要是一点不顾及这个专利,全面铺开。
那引起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这么大的国家,这种面向平民百姓的事,肯定是保不了密的。
所以外贸口拿专利说事,真就吓住了轻工那边。
现在这个事也是僵住了。
何雨柱一个人的离职,把整个四九城都搅得鸡飞狗跳。
很多大部门都被何雨柱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是何雨柱原本也没预料到的。
其实不管是农场那边,还是玩具厂这边,都是一个问题。
就是那些人既想吃肉,又不愿意承担一点点责任。
这才是让何雨柱疲倦的原因。
像是电视机产业链上面,哪怕再难,前面风险再大,何雨柱也是想着办法去解决。
而不是想着逃跑。
农场跟玩具厂的这些闹剧,何雨柱是真不想掺和。
在何雨柱来说,的确是很简单的事。
他完全可以代表娄晓娥那边做主。
比如说为了报答生养她的土地,把专利免费给玩具厂使用。
本就是算不清的烂账,发明是何雨柱在玩具厂发明的,但专利是娄晓娥申请,并且专利使用费,也是咱们在外面一些单位的经费来源。
所以这个上面有点复杂。
要是何雨柱发个电报过去,娄晓娥也不可能真的让国内企业给她交钱,还不如大方一点。
那也就等于何雨柱得罪了外贸口了。
这才是这些破事,没完没了没法解决的根本原因。
当然,何雨柱是一言不发。
他所疲倦的是隔三岔五,就得面对那些为了小集体利益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
但也有一个好处,没人敢勉强他。
明摆着,何雨柱都要跟这两个单位一点关系没有了。
谁敢勉强他?
万一把何雨柱逼急了,何雨柱投向另一方,那明摆着优势就在人家那了。
其实真正烦的人倒是有一个,何雨柱在路口下车,也就是因为这个。
老文跟盲流似的,蹲在路边牙子上,要不是他身上那一身笔挺的的确良,还有那辆气派的自行车,说不准那些大妈就得上前询问他身份了。
何雨柱走到老文面前,眼瞅着地上七八个烟屁股。
还有两个是过滤嘴的。
看来老文也是身上带着两包烟的爷们。
普通烟自己抽,好烟是敬客人的。
像是过滤嘴,现在市面上还真不多见。
六十年代之前,沪上出过一款,基本上就等于奢侈品了。
但这个事怎么说呢?何雨柱是觉得这个年头的香烟,哪怕没有过滤嘴的也是挺香挺醇和的,并且不会像后世那样起痰。
所以是没必要。
“老文怎么不去家里坐?”表面上的客气,何雨柱肯定得有。虽然他知道老文过来是因为什么事,并且他更清楚,就老文的请求,他根本不可能答应。
“去了,您家里孩子多,我想着出来抽根烟。”老文眼见何雨柱出现在他面前,除了喜出望外之余,也有一丝拘束与尴尬。
老文曾经膨胀过,特别是何雨柱去农场以后,老文虽然表面上对何雨柱客客气气的,但内心里也有着他已然是玩具厂老大的想法。
当然,每次他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他也会清醒一下。
但事情过后,等回到厂里,听到那些下属各种奉承拍马,过不了多长时间,他又迷失在那种“老子是老大”的美好当中。
也就是因为何雨柱是一直优秀,并且农场的事,老文也是掺和不上。
不然说不定老文也会想着把何雨柱彻底架空的主意。
这种事都不用说,哪怕就是再好的朋友,只要涉及到职场,总归会有这种想法。
想想并没有问题,只要不是真的去那样做,那么就不会影响他跟何雨柱的交情。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何家。
这个时候就是何家大闺女何媛表演的时候了,泡茶,拿烟,并在老文注意不到的地方,对着何雨柱比划了一个“二”的手势。
这是何媛叮嘱何雨柱,只许抽两根。
何雨柱连忙点头,被自家闺女管,何雨不觉得丢人。
散烟过后,彼此客套一下,点燃了。
然后吞云吐雾中,却是谁都没有先开口。
就像何雨柱知道老文想说什么。
老文其实也知道何雨柱知道他想说什么。
并且知道何雨柱大概率不会答应。
这个怪圈,职场里面的人都清楚,却是谁都破不了。
就像某些单位有领导岗位空缺一样,下面几个副手,哪怕知道自己没希望的,也要去自己的后台家里坐一坐。
这是套常规,别人都去,你不去,好像你不懂事一样。
就算这次没机会,要是下次呢?
只有经常去,不怕拒绝,拒绝的愈多,领导的记忆就越深刻。
领导积累到一定的愧疚感,说不定某一次良心大发,总会记起你的。(本章完)
轻工那边提出的,就是摸排一下玩具厂的生产流程,总结优秀经验。
然后以玩具厂为总厂,在沪上以及别处,设立几个分厂。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个玩具厂的领导层们肯定高兴。
要是能扩大规模,就算他们分不到肥肉,那也是能沾点油水的。
至少去别的分厂当个副手,那级别总要给他们提一级吧。
但这个事,如果全部由轻工主导,外贸口那边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了。
所以外贸口就拿出了专利权说事。
以前也不是没在内地销售过,像是天津卫跟四九城几个商场,都有玩具厂的产品。
并且卖的不比出口的零售价格低。
这是常情,后世也这样。
而这笔钱,外贸口肯定能分到很大一部分,进入他们的小金库。
反正只要没收入私人口袋,那么这种玩法,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要是轻工把厂子拿走,那这部份钱,外贸口就一分都没有了。
这就是矛盾由来之一。
至于专利问题,也是没事找事。
都清楚,咱们现在内地根本不认这个。
但港商跟咱们合作那个商贸公司,又的确是这几年玩法最漂亮,也是被港岛本地企业接受度最高的一种方式。
要是一点不顾及这个专利,全面铺开。
那引起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这么大的国家,这种面向平民百姓的事,肯定是保不了密的。
所以外贸口拿专利说事,真就吓住了轻工那边。
现在这个事也是僵住了。
何雨柱一个人的离职,把整个四九城都搅得鸡飞狗跳。
很多大部门都被何雨柱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是何雨柱原本也没预料到的。
其实不管是农场那边,还是玩具厂这边,都是一个问题。
就是那些人既想吃肉,又不愿意承担一点点责任。
这才是让何雨柱疲倦的原因。
像是电视机产业链上面,哪怕再难,前面风险再大,何雨柱也是想着办法去解决。
而不是想着逃跑。
农场跟玩具厂的这些闹剧,何雨柱是真不想掺和。
在何雨柱来说,的确是很简单的事。
他完全可以代表娄晓娥那边做主。
比如说为了报答生养她的土地,把专利免费给玩具厂使用。
本就是算不清的烂账,发明是何雨柱在玩具厂发明的,但专利是娄晓娥申请,并且专利使用费,也是咱们在外面一些单位的经费来源。
所以这个上面有点复杂。
要是何雨柱发个电报过去,娄晓娥也不可能真的让国内企业给她交钱,还不如大方一点。
那也就等于何雨柱得罪了外贸口了。
这才是这些破事,没完没了没法解决的根本原因。
当然,何雨柱是一言不发。
他所疲倦的是隔三岔五,就得面对那些为了小集体利益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
但也有一个好处,没人敢勉强他。
明摆着,何雨柱都要跟这两个单位一点关系没有了。
谁敢勉强他?
万一把何雨柱逼急了,何雨柱投向另一方,那明摆着优势就在人家那了。
其实真正烦的人倒是有一个,何雨柱在路口下车,也就是因为这个。
老文跟盲流似的,蹲在路边牙子上,要不是他身上那一身笔挺的的确良,还有那辆气派的自行车,说不准那些大妈就得上前询问他身份了。
何雨柱走到老文面前,眼瞅着地上七八个烟屁股。
还有两个是过滤嘴的。
看来老文也是身上带着两包烟的爷们。
普通烟自己抽,好烟是敬客人的。
像是过滤嘴,现在市面上还真不多见。
六十年代之前,沪上出过一款,基本上就等于奢侈品了。
但这个事怎么说呢?何雨柱是觉得这个年头的香烟,哪怕没有过滤嘴的也是挺香挺醇和的,并且不会像后世那样起痰。
所以是没必要。
“老文怎么不去家里坐?”表面上的客气,何雨柱肯定得有。虽然他知道老文过来是因为什么事,并且他更清楚,就老文的请求,他根本不可能答应。
“去了,您家里孩子多,我想着出来抽根烟。”老文眼见何雨柱出现在他面前,除了喜出望外之余,也有一丝拘束与尴尬。
老文曾经膨胀过,特别是何雨柱去农场以后,老文虽然表面上对何雨柱客客气气的,但内心里也有着他已然是玩具厂老大的想法。
当然,每次他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他也会清醒一下。
但事情过后,等回到厂里,听到那些下属各种奉承拍马,过不了多长时间,他又迷失在那种“老子是老大”的美好当中。
也就是因为何雨柱是一直优秀,并且农场的事,老文也是掺和不上。
不然说不定老文也会想着把何雨柱彻底架空的主意。
这种事都不用说,哪怕就是再好的朋友,只要涉及到职场,总归会有这种想法。
想想并没有问题,只要不是真的去那样做,那么就不会影响他跟何雨柱的交情。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何家。
这个时候就是何家大闺女何媛表演的时候了,泡茶,拿烟,并在老文注意不到的地方,对着何雨柱比划了一个“二”的手势。
这是何媛叮嘱何雨柱,只许抽两根。
何雨柱连忙点头,被自家闺女管,何雨不觉得丢人。
散烟过后,彼此客套一下,点燃了。
然后吞云吐雾中,却是谁都没有先开口。
就像何雨柱知道老文想说什么。
老文其实也知道何雨柱知道他想说什么。
并且知道何雨柱大概率不会答应。
这个怪圈,职场里面的人都清楚,却是谁都破不了。
就像某些单位有领导岗位空缺一样,下面几个副手,哪怕知道自己没希望的,也要去自己的后台家里坐一坐。
这是套常规,别人都去,你不去,好像你不懂事一样。
就算这次没机会,要是下次呢?
只有经常去,不怕拒绝,拒绝的愈多,领导的记忆就越深刻。
领导积累到一定的愧疚感,说不定某一次良心大发,总会记起你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