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在京城住久了, 有的时候会失去对时间的感知。
    因为京城的变化太快了。
    她自小在京城长大,又在北地住了几年才回京城,知道外地和京城的差距, 而在她再一次回到京城定居后,感觉京城和外地的差距被拉的更大了。
    最先感到变化的是路况,不管是回娘家,还是去赴宴, 她出行再也不会感到难受了,路面变得平整,马车也经过了改造变得更不易感受到颠簸,哪怕是怀孕最难受的时候, 出门都变得可以忍受。
    然后, 她在京城可以吃到各种从南边运来的水果罐头, 十分齐全, 这些产自南边的水果罐头制作好了之后经过水运、海运送到京城, 不仅仅是京城的达官贵人, 就是手里有些钱的富商平民都能买到,尝尝南方水果的风味。
    还有那不知不觉间就变得亮堂起来的窗户。
    之前糊窗户大部分用的是窗纸,玻璃窗是大富大贵人家才用的起的, 现在大片的玻璃窗户依旧昂贵, 但拼接的小块玻璃窗户却不算罕见了,她嫁的陈家是耕读传家, 有些积蓄, 但在京城不能说多, 如今主子的住处都换上了拼接的玻璃窗户, 哪怕刮风下雨, 都能在屋里安然欣赏窗外的风景, 也不用再怕昏暗需要点起蜡烛。
    迎春觉得在孩子读书的时候特别好,不伤眼睛,还不怕不小心弄倒了烛台引起火灾。
    变得便利之处的地方不单单如此,还有迎春觉得十分好用的雨鞋。
    就算不是下雨天,用这个胶做鞋底,也有一番好处。
    要说起来,出门的马车能被改造得那么舒适,也少不了这橡胶的用处,不过因为这橡胶的产量还很稀少,价格十分昂贵,不是大富大贵之家还用不上这般的稀罕物,迎春本来也是买不起的,要等一些年,等那些蜂涌去南边圈地种橡胶树的贵人们种的橡胶可以产出了,她家才能用得起,但她和林家有亲,林家给她送了一份,所以他们家早早就用上了。
    除此之外,在京城中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全了,不管是天南还是海北,都能在京城见到,有些东西的价格也越来越实惠了,至于原因,迎春想了想,主要还是路况改善了以后周边更多百姓愿意费工夫、费时间把东西送到京城来售卖了,成本减少了,售价也随之降低。
    就拿迎春自己来说,她的嫁妆里有个小庄子,距离京城有点远,以前为了方便,都是就近卖出去,但如今拉到京城来费不了多大功夫,还能多卖点银子,那自然就要走这一趟了。
    就近的是这样,更远的人就是各地的商队了,他们来往京城的频率都高了许多,尤其最近打通了一条往西方蔓延的水泥路之后,京城中胡商越发常见了。
    而迎春和黛玉闲聊的时候听她说,以后京城会有越来越多南边的、海外的稀罕物,因为这几年造船的数量年年都在增长,供不应求。
    这些船有的是官府的,有的是海商的。
    不管它们的所有者是谁,都少不了要把东西送一些到京城来。
    现在有实力的人家多多少少都在出海方面掺和了一脚,就连她嫁的陈家也是,他们自己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独立组建商队,就和别人一起合伙入股。
    他们家的本钱比较少,所以出海的路线选择的也比较稳妥,就在南边就近的岛屿上往返做生意,把南边海岸、海岛上的好东西回来,因着这个缘故,迎春现在手里攒了不少好木料,就是备着给孩子打家具、打嫁妆用的。
    从海外大批量往回运的,不单单有木材、香料等,还有白银,说是在海外发现了银矿,为此还出动了水军“小打小闹”了几场,才顺利拿下。
    不得不说,这些银矿加快了大家积极参与到出海这一个有风险的投资的步伐,谁能对白花花的银子有抵抗力?
    再是不屑提起铜臭味的文人,也是口是心非的。
    陈家家资普通,投的少,荣国府那边投的多,荣国府的底子到底还是厚的,回报也十分喜人。
    不,早就不能说荣国府了,老太太去了以后就是将军府了,只是迎春时不时还是会把荣国府几字脱口而出。
    将军府主要做的是布料生意。
    贾家的根基在金陵,虽然金陵那边的族人被狠狠收拾过,元气大伤,却还是金陵的大族,而江南特产少不得要说到丝绸布料。
    现在布的价格年年下跌,而这些布料之所以卖不上价格,是因为她表哥组建的格物院里改造出来的织布机,这改进后的织布机效率骤然提升,自那之后,普通的棉布等价格就开始下跌,这一下跌,虽然说一开始是减少了一些以此为生的百姓的收入,但效率提上去后,量上来了,还能出口海外,他们的收入也上来了,普通老百姓的穿着条件也得以改善。
    不知道后世会如何评价她这个表哥?
    迎春想,以他正当壮年的岁数,只要他晚年没有昏头,继续稳扎稳打,若干年后,多半就是一名千古流芳的人物了。
    修路、改善民生、引进粮种……这些还不值得史书专门为他开一页吗?
    但也不是没有碍眼的存在,南安郡王府致力于在每一次表哥出头的时候挑刺,表哥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一直大度的没有针对南安郡王府做些什么,心胸开阔,让人十分佩服。
    如果她这话问到了林烨跟前,林烨就要笑了,什么心胸开阔?
    他没有这个特质。只是他不可能让朝堂中只有一个声音,他要是想死的早点可以这样做,但他还想长命百岁,所以要留下反对的声音,而这一幕也是皇上乐见的,南安郡王府自从没有了兵权以后,又没有什么出息的子弟扭转乾坤,每一年都在倒退。
    越是倒退,在朝堂中对着林烨跳的就越厉害,面对这样一个奈何不得自己,跳得高,能帮他分担火力的存在,林烨不会下狠手让他们消失。
    南安郡王府的衰落大家肉眼可见,他慢慢的钝刀子割肉就好,等差不多了,就有新人上来了。
    林如海对此也是赞同的,他在儿子刚去户部的时候还担心儿子激进,聊过一次后他就彻底放心了,也递交了致仕的折子。
    他挑选的时机比较妙,正是儿子刚当上户部尚书的时候,第一次皇上不允,打回来了,挽留。
    林如海又连着上了第二次、第三次。
    这也是大家的默契了,一般情况下都是连上三次,表示一番皇上的依依不舍,要是一递交辞呈皇上直接答应了,那就说明皇上对这人有意见了,所以在第三次之后,加封了虚衔的林如海就退下来了。
    他退回来没多久,儿子就进了内阁。
    儿子越发忙碌,林如海就开始在家含饴弄孙,儿子忙成这样是不能对孙子的功课面面俱到了,正好他来接上,他大孙子这般聪慧,颇有乃父之风,可不能耽误了他。
    林如海本来以为自己就一个孙子了,没想到他还能有第二个孙子。
    因为这个孙子,林如海激动的在祠堂念叨了许久,他们这一脉数代单传的命运终于有了转变!这是大喜事啊!
    从祠堂出来以后,林如海就大手笔的给林烨、崔玥送了不少产业,算做嘉奖,让这对夫妻两个都有些哭笑不得。
    林烨还跟崔玥打趣道:“看来我们要是手头紧了,多了一个开源的路子,生一个孩子,就多一份家业。”这是纯打趣,他们家的产业一直在稳步增加,最近他又在海外圈了一块地种橡胶和油棕,还迁了一些人过去在那边定居。
    崔玥笑的眼泪都出来了:“启昭这话在理,我们要不再生一个女儿吧。”香香软软的女儿,她也想要。
    林烨直摇头:“年纪上来了,生育太辛苦了,我要活久一点,你不爱惜自己,是想狠心抛下我?”有两个孩子已经足够了,夫妻夫妻,他不想若干年后,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听了他这话,崔玥彻底放下了再生一个的念头:“我当然不想。”哪怕接生的技术有所改进,生第二个孩子她也吃了一番苦头,养了好一阵。
    “我会继续盯着。”崔玥指的是女子生育这方面。
    在林烨回京之后,他就在逐步扩展太医院的人手,最近还刚建了一所隶属于太医院的学院,这是太医院录用新太医的选拔池子,也是京中其他人可以求医的医馆,包含众多分类,也包括妇科,只是这方面精通的大夫确实少,远远不够,林烨在广州培养的人当了大用,所以崔玥专门捐了一些银子添加补助让更多人投入到妇科来。
    崔玥叹了一口气:“妹妹跟着投了不少银子,近日有皇子妃也想捐些银子。”她说的皇子妃,是她皇帝舅舅膝下的这些皇子,排行前面的已经长大了,羽翼逐渐丰满,野心也逐渐膨胀,林家收到的拉拢越发多了。
    林烨笑了:“谁愿意做善事都是好事,这学院不是我们开的,受益人也和林家无关,他们捐款了会在红榜公示一段时间,各取所需罢了。”
    道理崔玥不是不明白,但是新一轮夺嫡的风越刮越烈,她担心迟早刮到了他们身上。
    林烨:“当今圣上一直注意养生,没那么快,要是真有那么一日,不如意,你可会嫌弃我早早致仕去闲游四海?”
    不如意,指的就是继承人不如意了。
    当今有嫡子,还不止一个,这些皇子们陆续崭露头角,各有优势,未来谁能得登大宝还真不好说。
    崔玥笑了:“你都舍得,我又有什么不舍得?”她算了一下皇帝舅舅的年龄,心里期盼他能和外祖父一般长寿,那样的话,这对配合的很好的君臣能做更多事。

章节目录

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