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院落静悄悄的, 乾一被靖国公府的暗卫拦在外院,他没在东宫找见他们殿下,便知人在靖国公府。
    东宫急奏, 陆执徐被叫走了。
    榻上姜静行听着远走的脚步声, 慢慢睁开了眼,人心都是肉长的,她纵然对别人心狠,可对痴情自己的陆执徐也软了三分心肠, 索性并没有拒绝, 勾了下唇, 便又把眼睛闭上。
    来日方长。
    武德十三年四月, 嘉峪关传来急报, 突厥突然将大雍过境的商队扣留, 以商队偷盗马匹, 要入关搜寻为由, 出兵奇袭嘉峪关,嘉峪郡郡守被细作拿全族姓名要挟,最后叛国通敌, 开城门引敌军入境后吞金自尽。
    突厥骑兵一路打到幽州雁门关,最后被幽州军士击退,可西北嘉峪和武威两郡被夺,沿途百姓皆遭劫掠,一时狼烟四起, 民不聊生。
    军报一传到上京城, 朝臣激怒, 好几名年迈的大臣险些气的背过气去,户部老尚书当庭大骂嘉峪郡守无耻之贼, 死不足惜!
    武德当即下旨临近州郡调兵支援,可突厥此次有备而来,为了这一战,他们足足准备了两年,又过了一月,武德十三年五月,胡骑再次叩关,雁门关守将不敌,战死边关,西北防线向南溃败,不足两个月便丢了三城,最终被驻守在幽州上党郡的军队拦截,两军就此在上党僵持住。
    而就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原本便有恙在身的武德帝突然病重。
    军报传来的翌日清晨,东宫瀚澜殿上下一片沉闷。
    朝中大臣多是主战派,但也有朝臣提出和谈,自是被陆执徐一言否决。
    他看着殿中提议和谈的大臣,冷声道:“突厥狼子野心,岂是何谈能解决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是个笑话!再让孤听到尔等言论,一律杖毙!”
    这些年民生在勤,大雍国库不似往年空虚,此次突厥南下,一是掌权者私心,二是西北草原连月大雪,连马都饿的脱了相,迫于生存,才不得不出兵劫掠,此次若是退了,只会助长突厥嚣张的气焰。
    新任刑部尚书年鸣英越众而出,提议道:“殿下,眼下最要紧的是由何人领兵出战。”
    兵部侍郎冷笑道:“此言真是可笑,我大雍人才济济,难道还找不出个带兵的将军?”
    “那不知是何人?”年鸣英平声问道。
    兵部侍郎一时还真被问住了,眼下军中武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也不是说没人,而是没个合适的人选,年轻武将正是熬资历的位置上,带兵出征便是越权,而宿将年老,能够带兵,却少有与突厥交手的经验。
    其实大臣们心中都明白,最合适领兵之人的便是靖国公姜静行,此次将突厥拦在上党的也是姜静行曾经麾下的将士。
    可姜静行几年前才被封为一等国公,若是再次携功归来,还要如何加封,若日后再有战功,难不成真要封王?
    东宫小朝会过后,陆执徐换了身青色直缀,径直来了靖国公府。
    彼时春光正好,廊下莺飞燕舞,满院草木葳蕤,书房花窗外那颗玉兰树下摆着张软塌并桌几,远远望去,便见上面悠闲躺着个人。
    这人不是姜静行还能是谁。
    前不久姜绾回了趟上京城,可见识过天下大好河山后,她再也看不上繁华靡艳的上京城,四月末便启程去了上党,说是要以武报国。
    她和姜静行母女二人还是三日一封书信不断,姜静行前些日子忙,积了好几封没看,今日空暇,便连着没看的,还有以往收在匣子里的一同翻了出来,看着看着,她面上便笑开了,笑吟吟的直到陆执徐走进才抬头。
    从这些书信里,便可以窥见一个小姑娘的成长,越到后面,信纸越随意,言语也越简练,可不管哪封信,都是长长的好几页,可见即便在外面飘着,与家人的亲情也是斩不断的。
    “谈妥了?”
    陆执徐颔首,脱去鞋袜在她身边坐下,姜静行往里移了移,给他留出个盘膝坐好的位置来。
    “在看什么,我进来你都没发现。”
    说着陆执徐抽走她手里的书信,垂眸扫了一眼,见是姜绾的家书,便不甚感兴趣地搁在一旁匣子里。
    自从那次泰安寺撞见自己父亲的情事后,那姑娘每次见到他都没个好脸色,他自然也不会硬凑上去,只上回常嘉的事,都够姜静行笑话他许久了。
    事后他知道那不是姜静行亲生儿子后,便将人也送去了书院,姜绾的变化他也是看在眼中的,可见书院的确是个修身养性的地方,周围静了,心也就静了,便不会再有那么多欲望。
    不过陆执徐也没把人送的太远,到底是姜绾的亲弟弟,若是长成了,还可以帮自己姐姐做事。
    陆执徐换了个地方坐,姜静行看他一眼,无奈地扬起上半身,顺着头上的力道枕在他膝上,虽说二人现在和寻常的夫妻没什么区别,可陆执徐却比过去还要粘人,就连时不时的肌肤相亲,也过于频繁了些。
    这开了荤的男人果然不一样,不错不错。
    由她领兵出战是二人早就说好的事,所以姜静行也不觉的意外,不管如何,战场始终都是她最熟悉的地方。
    她将榻上散落的信纸随手搁到匣子里,眯眼看着从树叶间隙中投下来的光线,问道:“如果我打了胜仗回来,你打算怎么封我?”
    陆执徐垂眸看着她,略带几分突兀道:“太医说最多还有一年。”
    大约是阳光太晃眼了,姜静行闭上眼,只道:“我知道了。”
    武德帝还有一年的时光,可从去年开始,他却再未召见过姜静行,也许是因为终于接受了姜静行背叛自己的事实,也许是不想让自己衰弱的面容显露在心爱的臣子面前,总之,除了早朝,二人再未私下见过面。
    少年相识相知,也能托付后背相交,可时光荏苒,终不似少年游,武德帝最后能退回到君臣身份上,维持住两人最后那点情义,姜静行觉得这个结局挺好。
    陆执徐走后,宫里的圣旨也到了靖国公府,知道姜静行要出征的消息后,姜璇忍不住哭了一场,最后红着眼为她准备出征要用的东西。
    她拿出库房里那身盔甲,亲手将每一片甲叶子擦拭干净。
    姜静行进屋来便看到她暗自落泪,于是扬起笑脸凑过去摸了摸她的肚子,玩笑道:“你都是要做娘的人了,怎么还哭个不停,也不怕生出来个丑孩子。”
    姜璇拍开她的手,故作凶狠地瞪她:“你若是死了,我就说这孩子是你的,再把绾儿赶出府,到时候靖国公府就是我们娘俩的了。”
    姜静行笑着坐到她身边,意有所指道:“哪需你这么算计,就算没了靖国公府,不是还有长兴侯府吗,只要你愿意生,迟早都是你和孩子的。”
    姜璇早就习惯被她玩笑了,当下也不害羞,只捂着小腹嗔了她一眼。
    这孩子来的意外,她还没有拿定主意,不过听她这么一说,姜璇也觉得该和孩子亲爹说一声。
    明早大军就要开拔,按惯例,姜静行作为一军主将,是可以亲自点名副将和偏将,霍辛作为她的老搭档,自然义不容辞,至于另一名偏将,则是刚和朴玲成婚一年的胡重光。
    对于此事,胡重光欣然应允。
    自从从学院结业之后,胡绮楠便留在书院担任山长之责,如今已是惠州华林书院最年轻的院长,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女子院长。胡绮楠才女之名遍传天下,并在有人求娶时立碑于书院前,立誓此生不嫁人,只为治学传道而活,此话传出去后,不知多少女子闻其声名而来,纷纷投效书院,不过几年,华林书院便声名大噪。
    在知道侄子要出征后,胡绮楠托人送给他一封信,信上只有四个字:不负初心。
    在经历过波云诡谲的朝堂斗争后,胡绮楠只希望胡重光能不负初心。
    武德十三年五月廿六,靖国公姜静行再次率十万大军出征,前线吃紧,朝廷决定分两线作战,在临近的扬州和兖州再调八万兵力援助。
    皇帝病重,太子代君在太和门外为诸将士送行。
    银甲泛着冷锐的光芒,陆执徐的目光从银甲移到姜静行面容上,想起昨日床榻间的缠绵,他知道这副铠甲下也不过是具血肉之躯,世上没有永远都打胜仗的将军,很有可能,这一走便是绝路。
    陆执徐心中泛起密密麻麻的痛意,眼底不由充血,姜静行看出他的不舍,便从一旁内监捧着的银盘里端起一杯酒,从容笑道:“臣敬殿下,愿我大雍长安无虞。”
    陆执徐看着她义无反顾的神情,脑中蓦地浮现出一句话。
    只是个皇后的位子根本配不上眼前人。
    姜静行不只是单纯的一个人,她是社稷之臣,国之栋梁,海晏河清的大雍离不开她姜静行,也许大雍可以没有皇帝,但绝对不能没有她姜伯屿。
    陆执徐拿过另一杯酒水,喉结微微滚动,最后只喑声道:“愿将军平安归来。”
    借着敬酒的动作遮掩,陆执徐凑近她耳边,好像是生怕她听不清一样,近乎一字一句道:“等你回来,我们共享天下。”
    姜静行眼神一凝,直直看进他眼中,不见往日的执念晦涩,只有一派的清明柔和。
    姜静行笑了,扬起酒杯一饮而尽,朗声道:“臣定不负太子所愿。”
    身后将士们齐声高喊,在直冲云霄的号声中,姜静行转身走下城墙,翻身上马,领兵而去。
    时隔多年,姜静行再次成为阵前叫骂的核心人物。
    待到西北的战事告一段落,已然是武德十三年的冬天了。幽州是苦寒之地,短暂的春夏过去,便是漫长的秋冬。
    但这几日的幽州,却是一片欣喜之气,这半年多来,大雍胜多败少,逐渐收回了丢失的城郡,奔逃的百姓也有了生路,时隔多年,姜静行再次名扬西北。

章节目录

女主她爹是个万人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从心大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从心大师并收藏女主她爹是个万人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