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第186章 宣府不开,那就攻城!
第186章 宣府不开,那就攻城!
就在杨通暗自盘算着,要如何弄死这些提出疑问的士兵时。
那名提出疑问的士兵,已经开始向杨通请命了!
“总兵大人!我愿为大明皇帝效死,救回陛下!”
这一道请命声,犹如燎原的星火,立刻点燃了无数底层士兵忠君报国的热情。
“对!没错!我也愿意为大明皇帝效死,救回陛下!”
“请总兵大人下令开门,我等愿意为陛下死战,迎回陛下!”
“总兵大人,开城门吧!”
“……”
听到这些嘈杂的请命声,杨通面色漆黑,极为不满。
“住嘴!”
“你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杨通为了稳定军心,不得不做出解释:“陛下在瓦剌人手中,我们要是轻举妄动,万一伤到陛下怎么办?!”
“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不开城门,就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可是,我们不开城门,瓦剌人就不会伤害陛下了吗?”
底下的士兵们,依旧质疑声不断。
“够了!我说不开城门,就不开城门!”
“你们全部退回军营中去!”
“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擅自离开军营,违者,斩!”
杨通说完,立刻看向周弘毅。
周弘毅心领神会,立刻安排其他的军官们,指挥他们手下的亲军,将这些底层士兵,全部赶回了军营。
“杨总兵……”
周弘毅来到杨通的身边,面带忧色。
杨通冷着脸,压低了声音:“刚才出声质疑我话的士兵,你看清他的脸了吗?他是谁?”
“回杨总兵,他叫王春,是一名百户。”周弘毅点了点头。
“很好,干掉他。”
杨通转身,脸色漆黑如墨,向城楼上走去。
“杨总兵……”
周弘毅心乱如麻,事情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正在这时,周弘毅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叫门声。
那声音凄厉哀苦,声嘶力竭,话语间蕴含了巨大的恐惧。
“我是宣府总兵官杨通之子,杨魁!”
“父亲!开门吧!”
“父亲!求求你,快开门吧!”
“……”
周弘毅大惊失色,连忙看向杨通。
“杨总兵快听!是杨魁的声音!”
“杨魁他……被皇帝俘虏了?!”
杨通心中更是惊骇异常,连忙登上城楼,躲在城墙下,透过缝隙,偷偷看向城外。
下一刻,杨通的瞳孔开始剧烈颤抖,眼神里全是震惊与愤怒!
只见宣府城外,朱祐樘率领的大军阵前,正跪着一个浑身鲜血,模样凄惨无比的人影。
他跪在宣府城门外,浑身颤抖不已,正在不停地乞求他开门。
而这人,正是他派去偷袭朱祐樘大营的儿子,杨魁!
看着杨魁凄惨的模样,杨通怒气冲天,目眦欲裂!
“啊啊啊啊啊!!!!”
“竟敢如此折磨我儿,真是该死!该死!”
在这股愤怒之下,隐藏着杨通内心深处巨大的恐惧!
杨魁现在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会不会就是他接下来的下场?
这个门,他绝不能开啊!
……
片刻之前。
宣府城外。
朱祐樘见天子仪仗队叫不开宣府城门,便知道杨通现在已经掌控了宣府全城的军务。
但哪些士兵忠于杨通,哪些士兵依旧忠于大明皇帝,他毫不知情。
现在他们在内部,对大明边军进行的每一场战斗,都是对大明军事实力的一次重大消耗,损失的是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
所以能不战斗,就尽量不要战斗。
朱祐樘看向牟斌,下令道:“去,把杨魁带上来!”
“是,陛下!”
很快,在队伍后面拖行的杨魁,便被押到了队伍的前方,面朝宣府城门而跪。
此时的杨魁,在目睹了一万多名杨通亲兵,被陷阵营屠杀殆尽,又被做成京观后。
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整个人浑浑噩噩的,眼里再也没有半点清明。
他已经被彻底吓破了胆子,之前那个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杨魁,已经死了。
现在的杨魁,是一个内心充满恐惧,浑身止不住颤抖的怕死鬼而已。
朱祐樘坐在汗血宝马上,目光冰冷地看着杨魁:“叫门,对着宣府叫。”
“让杨通立刻开门,他不开,朕就斩了你祭旗。”
杨魁瑟瑟发抖,惊慌失色地说道:“我叫!我叫!我这就叫!”
“我爹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我一叫门,他一定会开的!”
“不要杀我!他一定会开的!一定会开的!”
杨魁不停地重复着,也不知道是说给朱祐樘听,还是说给自己听。随后,就发生了刚才让杨通气急败坏,怒火攻心,几欲抓狂的一幕。
杨魁一连喊了好久,但宣府城门依旧一点动静也没有。
城墙上还是没有人,城内也没有一点声音,好似一座空城一样。
“我是大明宣府总兵官杨通之子,杨魁!”
“父亲!我真的求求你了,你快开门吧!”
“父亲!你快开门吧!我不想死啊!我真的不想死啊!”
“……”
杨魁依旧没有放弃,一直不断地喊叫着,但早就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杨魁心中无比的绝望,杨通不开城门,他必死无疑啊!
朱祐樘见杨魁也叫不开宣府城门,心中便放弃了叫开城门的想法,准备直接强硬攻城了。
“高顺。”
“末将在。”
高顺上前一步,来到朱祐樘的身边。
朱祐樘最后看了一眼宣府城门之后,便转身回到了龙轿里。
“将杨魁的头颅斩下,射进宣府里去。”
“再让陷阵营做好准备,即刻攻城!”
高顺神情一震,连忙拱手领命:“是,陛下!”
高顺亲自执刀,来到吓摊在地上的杨魁身旁。
杨魁不停地颤抖,不停地摇头,不停地求饶。
“求求你不要杀我,我还能喊,我还能继续叫门,求求你不要……”
杨魁话音未落,而高顺长刀已落。
杨魁求饶的话戛然而止,脑袋滚落下来,溅出满地鲜血。
高顺捡起杨魁的头颅,一挥手,便有一位陷阵营的士兵,将一把五石弓放到了高顺的手中。
传闻三国时期,吕布能开十石弓。
高顺要差一点,但臂力依旧惊人,惯用五石强弓。
在大明王朝,朝廷对军队的考核要求,是步兵开一石弓,骑兵开八斗弓。
而北元的蒙古人,普通骑兵是开一石半左右的雕弓,而牙兰,昔班尼,阿黑麻汗等大将,则是开两石弓。
高顺开五石弓的实力,可以说是冠绝天下。
高顺将杨魁的脑袋,死死地绑在铁箭上,随后弯弓搭箭。
将手中的五石弓拉得如同满月一般后,高顺一松手,铁箭以迅风一般的速度,射入宣府之内。
随后高顺翻身上马,拔出长刀,振臂高呼。
“所有陷阵营准备,随我冲锋!”
“攻下宣府城!”
“杀!”
“杀!杀!杀!”
在高顺的率领下,五万陷阵营,杀向宣府城门!
天空中,高顺射出去的那支铁箭,好巧不巧地,正落在杨通和周弘毅的面前。
“儿子?儿子……儿子!”
看着突如其来,落在自己面前的杨魁头颅。
杨通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猛地扑了上去,将杨魁的头颅从铁箭上解了下来。
杨通抱着杨魁的头颅,老泪纵横。
周弘毅看到这惊悚的一幕,顿时头皮发麻,整个人感到莫大的恐惧。
而就在这时,宣府城外,又传来巨大的马蹄声和喊杀声!
这声音排山倒海般的压来,虽然隔着厚厚的一扇城门,但依旧让周弘毅恐惧到全身发抖。
“杨总兵,怎么办?!”
“陛下他率兵打来了!”
杨通同样被这山呼海啸的声音惊醒,顿时抱着杨魁的头颅,再度跑上城墙,偷看外面的情况。
只见朱祐樘的仪仗队和车架,还有文武官员,瓦剌部族,一万厂卫,都还等在远处。
但五万名陷阵营,已经开始攻城了!
五万重甲骑兵攻城,攻的还是靠向大明境内这一边的城墙。
这样猛烈的攻势,不反击的话,宣府根本就撑不了多久!
杨通着急上火,连忙对周弘毅下令:“快!快去找些信得过的士兵登上城楼,对这些攻城的陷阵营展开反击!”
“千万不能让他们攻进城来!千万不能!”
“是,杨总兵!”
周弘毅神色惶恐,脚步匆匆地离开城墙,回到中军大营。
周弘毅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了军营中,参与了兵变的大小军官。
随后命令他们带着自己的亲兵,登上城墙,全力阻止陷阵营攻城。
这些军官们也知道事情重大,个个都用最快的速度,挑选了一些绝对忠诚的亲兵们,跑上了城墙。
虽然这些亲兵们,事先早已知道一些内情。
知道事情远远没有,杨通说的这么简单。
但当他们,真的看到城墙外的天子仪仗,文武官员,一万厂卫,和五万攻城的陷阵营时,仍旧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这样庞大的队伍中,两千名瓦剌人显得毫不起眼。
就这种情况,也能被杨通说成是,瓦剌人俘虏了大明的皇帝陛下?
看瓦剌人这样子,说他们是来给大明皇帝护驾的,才更合理吧?
(本章完)
就在杨通暗自盘算着,要如何弄死这些提出疑问的士兵时。
那名提出疑问的士兵,已经开始向杨通请命了!
“总兵大人!我愿为大明皇帝效死,救回陛下!”
这一道请命声,犹如燎原的星火,立刻点燃了无数底层士兵忠君报国的热情。
“对!没错!我也愿意为大明皇帝效死,救回陛下!”
“请总兵大人下令开门,我等愿意为陛下死战,迎回陛下!”
“总兵大人,开城门吧!”
“……”
听到这些嘈杂的请命声,杨通面色漆黑,极为不满。
“住嘴!”
“你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杨通为了稳定军心,不得不做出解释:“陛下在瓦剌人手中,我们要是轻举妄动,万一伤到陛下怎么办?!”
“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不开城门,就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可是,我们不开城门,瓦剌人就不会伤害陛下了吗?”
底下的士兵们,依旧质疑声不断。
“够了!我说不开城门,就不开城门!”
“你们全部退回军营中去!”
“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擅自离开军营,违者,斩!”
杨通说完,立刻看向周弘毅。
周弘毅心领神会,立刻安排其他的军官们,指挥他们手下的亲军,将这些底层士兵,全部赶回了军营。
“杨总兵……”
周弘毅来到杨通的身边,面带忧色。
杨通冷着脸,压低了声音:“刚才出声质疑我话的士兵,你看清他的脸了吗?他是谁?”
“回杨总兵,他叫王春,是一名百户。”周弘毅点了点头。
“很好,干掉他。”
杨通转身,脸色漆黑如墨,向城楼上走去。
“杨总兵……”
周弘毅心乱如麻,事情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正在这时,周弘毅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叫门声。
那声音凄厉哀苦,声嘶力竭,话语间蕴含了巨大的恐惧。
“我是宣府总兵官杨通之子,杨魁!”
“父亲!开门吧!”
“父亲!求求你,快开门吧!”
“……”
周弘毅大惊失色,连忙看向杨通。
“杨总兵快听!是杨魁的声音!”
“杨魁他……被皇帝俘虏了?!”
杨通心中更是惊骇异常,连忙登上城楼,躲在城墙下,透过缝隙,偷偷看向城外。
下一刻,杨通的瞳孔开始剧烈颤抖,眼神里全是震惊与愤怒!
只见宣府城外,朱祐樘率领的大军阵前,正跪着一个浑身鲜血,模样凄惨无比的人影。
他跪在宣府城门外,浑身颤抖不已,正在不停地乞求他开门。
而这人,正是他派去偷袭朱祐樘大营的儿子,杨魁!
看着杨魁凄惨的模样,杨通怒气冲天,目眦欲裂!
“啊啊啊啊啊!!!!”
“竟敢如此折磨我儿,真是该死!该死!”
在这股愤怒之下,隐藏着杨通内心深处巨大的恐惧!
杨魁现在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会不会就是他接下来的下场?
这个门,他绝不能开啊!
……
片刻之前。
宣府城外。
朱祐樘见天子仪仗队叫不开宣府城门,便知道杨通现在已经掌控了宣府全城的军务。
但哪些士兵忠于杨通,哪些士兵依旧忠于大明皇帝,他毫不知情。
现在他们在内部,对大明边军进行的每一场战斗,都是对大明军事实力的一次重大消耗,损失的是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
所以能不战斗,就尽量不要战斗。
朱祐樘看向牟斌,下令道:“去,把杨魁带上来!”
“是,陛下!”
很快,在队伍后面拖行的杨魁,便被押到了队伍的前方,面朝宣府城门而跪。
此时的杨魁,在目睹了一万多名杨通亲兵,被陷阵营屠杀殆尽,又被做成京观后。
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整个人浑浑噩噩的,眼里再也没有半点清明。
他已经被彻底吓破了胆子,之前那个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杨魁,已经死了。
现在的杨魁,是一个内心充满恐惧,浑身止不住颤抖的怕死鬼而已。
朱祐樘坐在汗血宝马上,目光冰冷地看着杨魁:“叫门,对着宣府叫。”
“让杨通立刻开门,他不开,朕就斩了你祭旗。”
杨魁瑟瑟发抖,惊慌失色地说道:“我叫!我叫!我这就叫!”
“我爹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我一叫门,他一定会开的!”
“不要杀我!他一定会开的!一定会开的!”
杨魁不停地重复着,也不知道是说给朱祐樘听,还是说给自己听。随后,就发生了刚才让杨通气急败坏,怒火攻心,几欲抓狂的一幕。
杨魁一连喊了好久,但宣府城门依旧一点动静也没有。
城墙上还是没有人,城内也没有一点声音,好似一座空城一样。
“我是大明宣府总兵官杨通之子,杨魁!”
“父亲!我真的求求你了,你快开门吧!”
“父亲!你快开门吧!我不想死啊!我真的不想死啊!”
“……”
杨魁依旧没有放弃,一直不断地喊叫着,但早就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杨魁心中无比的绝望,杨通不开城门,他必死无疑啊!
朱祐樘见杨魁也叫不开宣府城门,心中便放弃了叫开城门的想法,准备直接强硬攻城了。
“高顺。”
“末将在。”
高顺上前一步,来到朱祐樘的身边。
朱祐樘最后看了一眼宣府城门之后,便转身回到了龙轿里。
“将杨魁的头颅斩下,射进宣府里去。”
“再让陷阵营做好准备,即刻攻城!”
高顺神情一震,连忙拱手领命:“是,陛下!”
高顺亲自执刀,来到吓摊在地上的杨魁身旁。
杨魁不停地颤抖,不停地摇头,不停地求饶。
“求求你不要杀我,我还能喊,我还能继续叫门,求求你不要……”
杨魁话音未落,而高顺长刀已落。
杨魁求饶的话戛然而止,脑袋滚落下来,溅出满地鲜血。
高顺捡起杨魁的头颅,一挥手,便有一位陷阵营的士兵,将一把五石弓放到了高顺的手中。
传闻三国时期,吕布能开十石弓。
高顺要差一点,但臂力依旧惊人,惯用五石强弓。
在大明王朝,朝廷对军队的考核要求,是步兵开一石弓,骑兵开八斗弓。
而北元的蒙古人,普通骑兵是开一石半左右的雕弓,而牙兰,昔班尼,阿黑麻汗等大将,则是开两石弓。
高顺开五石弓的实力,可以说是冠绝天下。
高顺将杨魁的脑袋,死死地绑在铁箭上,随后弯弓搭箭。
将手中的五石弓拉得如同满月一般后,高顺一松手,铁箭以迅风一般的速度,射入宣府之内。
随后高顺翻身上马,拔出长刀,振臂高呼。
“所有陷阵营准备,随我冲锋!”
“攻下宣府城!”
“杀!”
“杀!杀!杀!”
在高顺的率领下,五万陷阵营,杀向宣府城门!
天空中,高顺射出去的那支铁箭,好巧不巧地,正落在杨通和周弘毅的面前。
“儿子?儿子……儿子!”
看着突如其来,落在自己面前的杨魁头颅。
杨通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猛地扑了上去,将杨魁的头颅从铁箭上解了下来。
杨通抱着杨魁的头颅,老泪纵横。
周弘毅看到这惊悚的一幕,顿时头皮发麻,整个人感到莫大的恐惧。
而就在这时,宣府城外,又传来巨大的马蹄声和喊杀声!
这声音排山倒海般的压来,虽然隔着厚厚的一扇城门,但依旧让周弘毅恐惧到全身发抖。
“杨总兵,怎么办?!”
“陛下他率兵打来了!”
杨通同样被这山呼海啸的声音惊醒,顿时抱着杨魁的头颅,再度跑上城墙,偷看外面的情况。
只见朱祐樘的仪仗队和车架,还有文武官员,瓦剌部族,一万厂卫,都还等在远处。
但五万名陷阵营,已经开始攻城了!
五万重甲骑兵攻城,攻的还是靠向大明境内这一边的城墙。
这样猛烈的攻势,不反击的话,宣府根本就撑不了多久!
杨通着急上火,连忙对周弘毅下令:“快!快去找些信得过的士兵登上城楼,对这些攻城的陷阵营展开反击!”
“千万不能让他们攻进城来!千万不能!”
“是,杨总兵!”
周弘毅神色惶恐,脚步匆匆地离开城墙,回到中军大营。
周弘毅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了军营中,参与了兵变的大小军官。
随后命令他们带着自己的亲兵,登上城墙,全力阻止陷阵营攻城。
这些军官们也知道事情重大,个个都用最快的速度,挑选了一些绝对忠诚的亲兵们,跑上了城墙。
虽然这些亲兵们,事先早已知道一些内情。
知道事情远远没有,杨通说的这么简单。
但当他们,真的看到城墙外的天子仪仗,文武官员,一万厂卫,和五万攻城的陷阵营时,仍旧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这样庞大的队伍中,两千名瓦剌人显得毫不起眼。
就这种情况,也能被杨通说成是,瓦剌人俘虏了大明的皇帝陛下?
看瓦剌人这样子,说他们是来给大明皇帝护驾的,才更合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