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元寿改制,刘欣崩
    徐华若有所思,这倒是他想的浅一点了,陛下现在确实非常抗拒立太子这件事。
    其实和王莽想象的有些出入,刘欣不愿意立太子并非是不想接受自己即将英年早逝的事实,正好相反,他非常清楚,也早就没有什么留恋的了。
    明白自己注定无法缔造大汉的中兴盛世,所以才将所有精力全都放到了夺权上面。
    为下一代君主铺路!刘欣自己已经走了很长弯路了,虽然说这才继位几年而已,但其中经历的确实非常之多。
    有很大的语气成分在里面,因为之前有着掌握舆论朝政和地方的徐博全力支持,加上王根王商等王氏五侯早死,所以才完成了中央集权。
    其中但凡出现一点纰漏都不行,留给下一代的可能就是个烂摊子了。
    中央瘫痪,地方听调不听宣,这就是厉帝刘骜刚刚下台时的样子,因为逼宫的缘故,导致整个基层都崩溃了。
    最终,还是刘欣继位,放权给刘氏子才勉强解决的,通过任命州牧来解决地方问题。
    实际上,刘欣不立太子的真正原因是他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再努力一把,看看能不能生出个皇子出来。
    虽说大家都姓刘,都是一个祖宗,可亲疏还是不一样的。
    自己的儿子才是真正继承人!
    这种做法徐华是不认的,多年来刘欣都没有生出皇子来,事关国本,绝对不能赌博!必须早一点定下来,群臣才知道自己辅佐支持的对象。
    能只能省略掉不必要的内耗。
    更何况就算生出来又如何呢?主少臣疑,大汉不又要经历一场浩劫吗,上一次的儿童皇帝是谁?前少帝和后少帝,太好吕雉垂帘听政,把持大权。
    刘氏江山差一点就不保了,要不是有功臣和诸侯相助,吕家是有希望篡位成功的。
    所以小皇帝若是上位,那么定然是太后主政!不过这个太后并非先帝之妻赵飞燕,而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在法统上更加占据优势。
    景帝病死后,国家的话事人也不是王太后,而是太皇太后窦漪房。
    这不还是随了王莽的意愿吗?王家重新上台,被“推举”为大司马的可能性相当高,竹篮打水一场空。
    掌权者不过是从王凤换成了王莽。
    “唉……知道了又能如何呢?我还能杀了他不成。”
    徐华颓然道,他不是没想过派刺客除掉。
    只是这家伙已经今非昔比了!堂堂太学博士,皇帝提名的首席博士,如果死了那影响将不可估量,那些激进的儒生不会善罢甘休。
    李年昭能咽下这口气吗?
    所以,除掉王莽不行,风险和影响太大,不像是之前王家家主,本来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暗杀了外人也是拍手叫好。
    谁会给奸臣申冤呢?
    “父亲儿以为要好好注意他!如果陛下实在不愿意立太子,我们便要早做打算!效仿老祖宗徐贞之事,临终前求一道诏令。”
    “继位叔父则时刻起兵以清君侧!”
    徐远的态度十分激进,在他看来,如果王莽赌赢了,那就必须先下手为强,带兵进京杀了再说,至于后续影响可以慢慢解决。
    徐家上百年积累的名望,不可能因为杀一个王莽就消失的。
    “你这孩子…怎如此鲁莽?今日这里只有你我父子,若是在外面,这番话可说不得。”
    听到这番大胆的“狂悖”之言,徐华皱了皱眉头,倒不是迂腐的认为大逆不道,主要还是觉得自己这个长子太意气用事了。
    有几个兵就嚣张不行,才哪到哪就假传遗诏调兵进京了?
    篡改遗诏,地方军进京,这两点单拎出去一个都是有亡国之祸的!很多时候现实和想象是两回事,一旦局面脱离掌控,那便悔之晚矣。
    后世,袁绍召董卓丁原进京的初衷也只是向庇护宦官的何太后施压,迫使她让步答应诛杀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而已。
    结果局面完全脱离了预想,先是大将军何进惨死,之后“忠心耿耿”的董卓也生出了野心!
    东汉从此名存实亡。
    地方军那也是人,来到了繁华的长安难免不会出现不该有的心思。
    可能徐远的意思只是让叔父们的军队进京,可是这可是皇帝遗诏!别人为什么不可以呢?朱春董崇这两个人也是有兵权在握的。
    特别是董崇,非常独立,控制着并州军,而且他还姓董!万一真出了意外呢?
    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徐华也就是听听就行了,撕破脸这种事自己不能主动做。
    “……是儿唐突了。”徐远或许也是想明白了这些。
    “无妨,建议是有道理的,你的经验还是差些,不够老练,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不能慌乱,太后代表的是刘氏的权威!我们身为皇党便不能轻举妄动。”
    “武力永远是最下乘的办法,想想当年的暴秦嬴政,他们就是用秦国绝对的武力控制了天下,结果呢?”
    “使用武力的人,终会被武力所反噬。”
    徐华谆谆教诲,这种激进想法年轻人都会有,位高权重,手握雄兵,不可能不膨胀,但这种时候就需要克制了。
    “是的父亲,儿受教了。”徐远点头,因为他觉得确实是有道理,大汉的太祖皇帝如果没有与天下人约法三章,而是效仿嬴政项羽,那么根本不可能脱颖而出。
    “好了,你就别多想了,身处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先治理好一个县城,再谈整个国家。”
    “我会继续上书向陛下阐明厉害关系,赶紧确立太子的,这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做的,既然那王莽有这个图谋,那我们就来个釜底抽薪!”
    徐华摆了摆手,长子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所以就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才行!
    那家伙的计划想成功,首先就是皇帝不能立年长太子,要不然直接功亏一篑。
    皇帝成年再加上有徐家辅政,太皇太后那边就不好插手,王莽复出也就没指望,就算新君抽风又用了也没用,因为这时候就是为了制衡朝臣而已。
    当年刘骜可是将权力一股脑的丢给了王凤,绝对信任下,才能做到大权独揽,甚至裹挟皇权。
    所以,其他的都不需要做,让陛下赶紧立储就行。
    ………
    元寿三年,刘欣发起改制,颁布著名的限田令,限婢令,强行限制地方豪强手中的土地数量,企图利用官方的力量阻止土地兼并。成功掌权后,第一步就是改变多年的顽疾了!
    要知道,别看刘欣进行了这么多政治斗争,但实际上他今年才二十三岁而已!而立之年都不到,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怎么可能容忍这些地方豪强如此猖狂。
    除了南阳、清河等寥寥几郡外,土地兼并都达到了近乎猖獗的地步,主要是老百姓活不下去,豪强隐匿人口,朝廷也收不上税。
    南阳清河和汝南一部分都是徐家的地盘,但情况就要好很多。
    原因便是徐家给大家活路,抽的租子是全天下最少的,还给提供耕牛和器具,生病也可以适当提供医治,以至于很多有土地的农民都主动成为佃农了,开展薄利多销的模式,虽然利润比那些巧取豪夺的大地主低很多,但架不住量大啊。
    两徐依旧包揽了第一第二豪族,非常富有,而且很得普通百姓追捧,完全互利共享。
    当然,也只是清河完全实现了,南阳也只不过核心地带被徐家直接掌握,其他地方也还是有其余豪强势力的。
    所以,刘欣为了改善日益吃紧的财政以及不断增加的流寇盗贼,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抑制土地兼并!
    可是,改革嘛,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无动于衷的,朝中以丁家傅家为首的豪强功侯势力不断的反对,毕竟限田令也能影响他们的。
    这项措施违反了所有人的利益!甚至连一向支持皇帝的徐家,声音都小了不少,因为他们也属于豪强地主!限制土地怎么可能没有影响呢。
    所以,立场只是不反对并且配合,不会明着支持的。
    改革遭遇了极大的阻力
    后来,刘欣可能是直接摆烂了,实在推行不下去,所以就大肆赏赐宠臣董贤,导致限田令、限婢令变成了一纸空文,这就相当于向朝中那些权贵妥协了。
    看来想要改变土地问题真的不容易,朝中的高官几乎都是既得利益者。
    朝会上,刘欣将所有臣子都召集到了未央宫,看样子是有大事要说。
    丁明已经当上了大司马,地位稳如泰山,徐华继续担任丞相,没什么变化,因为他已经做到头了。
    他的这个丞相地位并不比大司马差,对朝政做到了独断专权。
    之前,刘欣也支持过丁明对抗徐华,没错,丁家替代了王家的位置,与徐家抗衡。
    但是,很快刘欣就开始发现,这丁明远远不如徐华听话,他强烈反对董贤在朝中任职的大加抨击,对之前的限田令也明确反对。
    所以态度逐渐冷淡了起来。
    这二百年,皇帝对徐氏的态度是从信任转变为猜忌,之后没多久又立马真香,开始重新扶持起来,一直都是这样。
    或许会嫌弃,但最后总能意识到徐家的好,比那群酒囊饭袋,还有无数小心思的废物强多了。
    不仅忠诚有保障,能力还很普遍很强,始终有人才产出。
    “朕要改制,朕意图恢复三公制度,不知诸位觉得如何啊?如今的制度不伦不类,无法正常运转。”
    刘欣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发现丁明越来越不听话了,所以必须分权。
    现在大汉的制度就是两极制度,丞相主政,大司马主军并且辅政,实际上还是大司马权力更大。
    因为对政务的插手力度也很大,能够直接否决丞相的决策,但在军事上又拥有仅次于皇帝的权威。
    权力大的离谱,如果丞相不是徐华的话,那早就一家独大了,丞相主不了政,很多时候都会被节制和否决。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后齐声道:“愿遵从陛下的执意。”
    现在大汉还是皇帝说了算的,之前限田令这么大的事都拦不住,更何况改变政治制度呢。
    “朕认为,先秦时便使用的三公制度本质上没有问题的,无非是分工上出了差错,但这不能否定他的优越。”
    早在建平二年,刘欣就采用了二府制度,废除大司空,又丞相和大司马分享权力。
    “朕决定了,改丞相为司徒,改御史大夫为司空,司马不变,亦为新的三公。”
    刘欣淡淡道,主要还是恢复了御史大夫,并将丞相改称为司徒,他想要因此来加大徐华的权力。
    “徐司徒意下如何?”
    “臣并无异议,臣也认为三公体制要比二府体制更加稳定,只不过这新的大司空要提早确定了。”
    “三公都很重要,不能缺少啊。”
    徐华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
    “嗯…就用太仆孔光为大司空吧。”刘欣继续用了这个孔子后人,儒生的支持也需要争取。
    “陛下臣还有事要说。”徐华没有回去。
    “讲。”
    “请陛下早立太子,以稳定国本。”这件事他已经上奏过无数次了,结果还是没用。
    “稍后再说,莫要着急。”刘欣还是推辞,并且打断了还想继续劝阻的徐华。
    “朕听说王莽成为了太学的新任首席博士,你们也不用催朕重新启用他了。”
    这些年,众臣不只一次要求皇帝用王莽替换丁明,这个新大司马做的完全不行,只能是中规中矩,远做到惊艳。
    刘欣被逼的都扬言要禅让给卫将军董贤了。
    这次王莽当上首席博士,也就没必要接着上书了。
    接下来,他打算继续整顿吏治,削弱豪强,先将丁明换成董贤这个听话的,目前来说能用的人很少,徐家还是不能放下。
    唉…这偌大的天下居然连一个有用的人才都找不出来,悲哀啊。
    朝会结束,由丞相变成大司徒的徐华承马车回到了景侯府,陛下一直拖着不立太子,也是很无奈。
    他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元寿三年八月,这个预想变成了现实。
    于长乐宫中熟睡的刘欣恶疾发作,突然暴毙,次日被宫女发现早已失去气息,享年二十三岁。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从西汉勋贵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快淹死的鲤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快淹死的鲤鱼并收藏从西汉勋贵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