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燕然山
    看着科扎等人缓缓走来,张晟心中涌起一股激动之情,他立刻跳下战马,快步向前,准备亲自迎接他们。
    只见科扎那原本梳理整齐的马尾辫此刻变得杂乱无章,仿佛多日未曾梳洗,油腻且肮脏不堪。
    他的盔甲更是惨不忍睹,上面满是污迹和箭矢穿过留下的破洞。
    而盔甲内那件曾经光鲜亮丽的蓝色长袍,如今也像是被大火烧过一般,破烂得几乎无法辨认,黑色的血迹斑斑点点地布满了全身。
    他身旁的那些近卫武士同样如此,连他们胯下的战马都皮毛散乱,显然这两个月以来,肯定一直处在高强度的战斗中。
    科扎驱马来到张晟面前,下马后摘下头盔放在地上,而后双膝跪地向张晟磕头后,抱拳道:
    “奴才科扎,拜见殿下!奴才幸不辱命,为殿下和金汉扫荡了燕然山北部到郅居水一带的鞑靼、蒙兀室韦诸部。
    此次出征,我军大获全胜,俘获奴隶、战俘近一万户,五万多人,牛羊马驼不计其数。
    金银、皮毛和粮草,布匹、乳酪和铁料等物资总共六百二十八车。
    奴才还率领部众,成功说服了三个个鞑靼部落和一个回鹘部落,以及一个蒙兀室韦部落,一共五个部落,他们愿意向殿下和金汉臣服。
    其头人带着族人属民,近3000户左右的部众,随奴才一同来到金汉!
    此外,奴才击败可燕然山东南部,靠近大漠的两个名为术不姑和古尔罕部的鞑靼部落时,收编了近四千户从中原逃难而来的两万多唐人。
    所以此次奴才一共带回了,九万多人,近十万人左右的人口。”
    听到此话,张晟无比震惊,唐人,漠北居然有唐人,他立即说道:
    “什么唐人?你遇到了唐人?”
    草原上居然有汉人存在,这让张晟感到十分惊讶和困惑。
    “殿下,奴才没有说错,此次我确实俘获了两万多唐人百姓。”看着殿下疑惑的样子,科扎跪在地上,抬起头确认无误的对张晟说道。
    张晟看他抬起头后,那一张不修边幅而长满了浓密胡须的脸上,一条狰狞的刀疤,从他左边额头开始一直延伸至右边颧骨处。
    张晟虽然疑惑这些唐人的来源,但他的内心,此时确实无比的狂喜,他知道有了这些唐人,意味着什么。
    如今金汉部唐人仅有万余人,二十分之一左右,大多是河西、祁连山,以及伊州的唐人百姓。
    这些人在金汉部,此时还处于刚刚进行游牧,以毡帐而居的生活状态,为保持唐人的数量,张晟并没有对其大量征兵征税。
    在如今金汉部麾下胡人出身的军将眼中,张晟是把这些人当做奴隶在使用,因为真正的奴隶才不用打仗,身份也永远不会获得提升。
    但真正的理解张晟的人,是肯定知道,张晟是在保全麾下唐人的数量而已。
    如今再加上这两万多唐人,那就意味着,金汉将有六千户左右,三万多说雅言的人口了,这怎能不让自己欣喜呢。
    草原向来被认为是诸多胡人的牧场,唐人在这里的出现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但其实张晟不了解的是,自秦汉时期开始,历经三国乱世、安史之乱。
    再到大唐的覆灭以及辽、宋、金、夏等诸多王朝的建立,中原、边疆的战争频繁,动荡不安。
    为了逃避战火纷飞的局面,许多唐人纷纷逃离河套、河西、幽州等的边疆、中原地区,前往战争烈度较小的漠南、漠北和辽东各野蛮之地。
    如今草原上就有很多,从原来大唐的边疆以及中原之地,逃难而来的众多唐人百姓,他们又被草原上的诸多胡人部落所俘虏,用于作为农民、工匠和牧奴使用,特别是在契丹人耶律阿保机麾下,唐人的数量更多。
    对于张晟来说,那些普通的胡人部落如回鹘、乃曼、鞑靼和室韦诸部胡人,并不会让他动容。
    因为这些部落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统一领导,甚至连语言、文字和信仰都各不相同。
    这样的局面使得他们无法对张晟构成太大威胁,反而成为了他逐步蚕食、吞并的对象。通过巧妙地利用这些部落间的矛盾和分歧,张晟能够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奴隶和属民,为自己的部落,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他还能以这些部落为炮灰,带领他们去征服更多的部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此时真正让张晟动容的是,是漠北居然有唐人的存在,突然他想到一件事。
    那是,未来的一些文章说道,考古资料发现,其实漠南漠北草原上游牧部落,可能不是真正的胡人。
    许多的部落,就是来源于诸夏汉家之民,他们本就是诸夏后裔、唐人,或者说就是汉人。
    而且所谓的胡人部落之中,本来就有很多是中原的失败者逃到了草原,这些人逃亡到草原后,为胡人带去了一些技术和文化,以及最为重要的血缘基因。
    这些人受胡人的同化、中原的敌视渐渐融入到了胡人之中,而又有许多的部落,自号诸夏的某某共同祖先。
    原来著名的华夷之辩,就是这么产生的啊,“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夏则夏之。”
    也就是东方草原上的胡人部落,与汉人在面目上,本就差别不大,但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
    就确立了汉人接受了蛮夷的文化习俗和信仰以后,就被视为蛮夷。
    而蛮夷尊崇诸夏汉家文华、语言和风俗后,就被视为是诸夏之民、汉人、唐人。
    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中原附近的的蛮夷,从长相上是没有多少差距的。
    而金汉部中的那些塞人、吐火罗人,以及许多有着西域血缘的、混过血的回鹘人,从面相上就和生活在漠南漠北等草原上的鞑靼人,中原的唐人汉民有着显著的区别。
    只是如今金汉部早已把那些顽固分子,消灭了以后,所有金汉部麾下的人,各种长相的胡人、唐人,以后稍微一通婚,在推行汉家文华的影响、圣教的洗礼,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
    西域更西边那些,斯基泰雅利安后裔,在唐人汉民以及东方草原上的胡人,看来就像是鬼一样,所以打起来根本没有负担。
    那些在大漠南北草原上战败的匈奴、柔然、鲜卑、铁勒、突厥、鞑靼等的部落,面对强大的中原帝国,以及漠北漠南艰难的环境,选择了离开。
    这些部落穿越了金山山脉,向西迁徙至西边广阔温暖和水源丰富的大草原上。
    与那些早已占据西方草原的斯基泰后裔相比,这些从东方迁徙而来的部落,显得更为勇猛无畏。
    他们经历过东方更加残酷的战争的洗礼,拥有比那些西方草原上的部落,更加强悍,更有战斗精神。
    他们击败了那些斯基泰雅利安后裔,并统治了这些西方人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早期向西方草原迁徙的部落,被以西突厥为首的铁勒人给统一起来后,就在隋朝和唐朝时,被呼以突厥人杂种,或突厥别部。
    从东方草原跨过金山,迁徙至西方草原上的东方游牧民与被他们统治的西方游牧民,双方在语言、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因为共同生活方式,而融合在一起,有了共同的利益和需求。
    在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过程中,那些西方游牧部落,逐渐接受了东方游牧人的统治,并与之同化融合。
    最终,这些部落成为了东西方之间的过渡人种,既保留了自己原有的特点,又吸收了铁勒人的文化元素。
    他们的身份认同变得模糊不清,既不完全属于东方,也不完全属于西方。
    这使得他们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冲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而如今,金汉的触手,已经跨过了金山,逐渐开始伸向了西方草原的边缘,也就是西域西边和北边的草原地带。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汉人可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金山上的可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山上的可汗并收藏汉人可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