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留学教育基金!
第547章 留学教育基金!
当李长河简单的将自己在海外的情况说了之后,饭桌上的一家人,除了朱琳以外,个个都沉默了。
“你是说,你在海外,还有另一个身份,现在是亿万富豪了?”
沉默良久之后,李立山方才缓缓地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对!”
“这是国家派你出去的?”
沈玉秀此刻也担忧的问道。
自家儿子这是成了大资本家啊?
眼下风波刚过去没几年,沈玉秀她们对外来,并没有李长河看的那么清晰。
大资本家,那谁知道会不会再次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嗯,算是吧。”
其实严格来说,李长河这完全是个人行动,只是上面给了他出去的绿灯而已。
当然为了身份保密,他还是在外事部门挂了名的,只是在个不起眼的地方而已。
“姐,你们一家如果出去了,在外面看到他的新闻或者偶遇他,不要叫破他的身份。”
“他都是用另一个身份在外面活动的,一旦你们叫破,引起别人的关注,对长河来说,会有麻烦的。”
朱琳这时候认真的说道。
“啊?”
“这要不我看就算了,我先不出去留学了吧。”
李晓君这时候犹豫着说道。
李长河笑了笑:“没事,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严重,我不是特工性质的潜伏人员。”
“说白了,我就是主动出去,用自己学的经济学知识赚钱的,然后帮国家赚一些技术和外汇。”
“我又不刺探别的国家的情报机密什么的,无非就是商业活动而已。”
“之所以身份保密,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欧美很多人对咱们还有歧视,如果知道我的钱和企业会流入国内,估计一些人会横生枝节,加以阻拦。”
“那样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毕竟咱们现在就缺钱和技术。”
“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两年外资大部分都在观望,或者狮子大开口像我们提条件,所以我的身份才需要保密,等过几年大规模的外资涌进来,我这点事其实就不是事了。”
听李长河解释了之后,家里人稍稍松了口气。
“那我出去,真的没事嘛?”
“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李晓君认真的看着自己的弟弟。
“不会,而且一般情况下,咱们是接触不到的,除了报纸或者杂志上。”
只要李长河不主动去找李晓君,以李晓君留学生的身份,她几乎不可能跟李长河产生交集。
“那行吧,其实我跟你姐夫还好,就是囡囡,到时候得纠正她的意识。”
李晓君跟陈爱国,倒是可以牢记在心里,就是囡囡小孩子,估计到时候要好好教一段时间。
“不着急,现在说这个还早呢,据我所知,得等到你大学毕业以后,才能申请出国留学,也就是说,下半年你才能申请,然后最快明年才能出去。”
“那会囡囡就更懂事了,到时候慢慢教她就好了。”
李立山这时候开口说道。
“还有一点,姐,我到时候不会给你太多的钱,只能是那边普通人的水准。”
“姐夫那边我会酌情给他安排一份工作,让你们生活有保障,但是不会给你们太多钱,要不然太扎眼了。”
“其实太显眼了也不好,你要做的,就是安安稳稳的尽可能的把那边的知识学会,欧美社会对华人依然是还有歧视的,这一点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那边的人,可不像你想的那么和善。”
大部分鬼佬对于华人基本上是无视的态度,能友善的那是极少数,还有一部分是喜欢霸凌的。
李长河虽然会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但是还是得提前给自家姐姐打个预防针。
“嗯,我知道了。”
李晓君点点头。
“还有,让姐夫提前学一下英语,起码简单的一些对话和单词最好认识和会说,你也要提前准备,等回头让琳琳给家里买个录像机,她还有一些欧美的影片,你们可以一边看一边学。”
“透过电影看看那边的生活方式,顺便学学语言。”
李长河这时候又提醒说道。
而朱琳听完,心中则是一颤。
回去之后得好好找找,有些电影,可不适合给大姐和姐夫看的。
一旁的陈爱国听到自己也要学英语,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了一丝愁容,他一个中学都没上完的差生,现在还要学外国语,想想都头大。
不过随后陈爱国又咬咬牙,自己媳妇儿都下定决心了,何况小舅子都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他当然也要跟上,不能给自家媳妇儿拖后腿啊。
等吃完了饭,李长河跟朱琳收拾了一下衣服,然后就上楼了。
明天大年初二回娘家,她娘家就在楼上,索性今天晚上就回去了。
两个人也懒得回华侨公寓。
回到楼上,原本朱琳的房间早就被收拾出来了,夫妻俩一番洗漱之后,又躺在了朱琳的闺房里。
“长河,你说大姐这要是出去,我这边给她些外汇券怎么样?”
家里还有几十万的外汇券,朱琳觉得不完,根本不完啊。
“到时候你看着给兑换点美元给她就行了,不用太多。”
“等她出去了,我那边会按月给她发放生活费的。”
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按月发?”
听到李长河的话,朱琳有些惊讶。
李长河则是笑着说道:“我想好了,接下来,我会在米国那边创办一个华人教育基金,到时候会面对所有的华人优秀青少年,这里面自然也包括港澳和咱们这边。”
“到时候,让大姐的名字出现在基金资助的名单里,以基金的名义,按时给她们发放补助金就是了。”
“然后我到时候再给陈爱国安排个工作,他们的生活差不了的。”
教育基金这个,李长河其实考虑了很久了,但是一直以来没有实施,因为他主要的意图,还是资助国内对外的教育交流。
但是之前一直是以公派留学生为主,李长河是不容易,也不方便插手的。
不过现在既然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了放开了自费留学的口子,李长河觉得自己自然也可以行动了。
一方面,可以用手中的资金帮助更多的优秀学子出去学习,毕竟国内如今选派公立留学生,其实有时候也有失偏颇。
因为这时候公派留学生,有很多学业之外的隐藏条件,就像易刚能大三就被选出去留学,但是跟他相比差不了多少的海文就去不了。
可这并不代表着海文就没有易刚优秀,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正直挂帅的年代,其实有很多沧海遗珠,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遗留在了这边。
李长河现在想做的,就是挖掘这些名珠。
其次,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彻底打开他筹备的那家华人公司在东亚的知名度。
米国那边,律所和移民公司都已经创办好了,而接下来就是开拓市场。
以教育基金为前锋,在包括大陆,港澳和东南亚甚至岛台那边的华人世界打开知名度,其实是一步很好的棋。
毕竟华人向来重视教育,而能在教育上下重金的华人互助会,其实更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
而第一批受到资助的人,以后又会是李长河手中最响亮的招牌,让他一步步做成华人和欧美之间最大的中介集团。
不过这件事,还得先跟上面通气才行。
“做教育基金?这个基金是什么?”
朱琳这时候又好奇的问道。
主要这种金融学术知识她确实不懂,目前国内也没有基金这一说,别说基金了,就连银行的功能都不健全。
“这个怎么说呢,就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设定的一个金融公司.”
李长河将基金的概念给朱琳科普了一下。
“你像我说的教育基金,就是专门资助学生上学的,海外那边,还有慈善基金,就是专门做善事,比如说做医疗啊,做扶贫啊这些。”
“等过些年国内的基金行业开放了,到时候我们也做一只慈善基金,你就负责管理,专门给国内做慈善怎么样?”
“我做基金?我又不懂?”
听到李长河的话,朱琳有些诧异,然后下意识的拒绝,主要是她觉得这种金融上的东西她又不懂,怎么做?
“这个其实不需要懂,到时候会有专门的人来帮你做的,你要做的就是签字,然后监督下面的人做事,再一个,定期把账目公开就好了。”
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国内未来的慈善行业,账目极其不透明,里面藏污纳垢,很多时候都成了某些人的提款机,更有各种吃人血馒头,借慈善之名行伤天害理之事的。
李长河打算先一步成立一个,然后把这一行的部分规章制度给定下来,先杜绝某些人钻空子的机会。
自家媳妇儿以后要是对商业没兴趣,那做慈善也是很好的。
而且慈善本身就是一张特别好的护身符,只要诚心诚意的做了,那就是保家安民的一大利器。
“那到时候再说吧,要是能做,我就帮你做。”
朱琳倒也没一味地拒绝,听到李长河说不难之后,愿意到时候尝试一下。
就当是帮自家男人积德行善了。
两个人随后又聊了一会,然后便关灯睡觉了。
在老丈人家里,李长河也不敢太肆无忌惮,毕竟房子面积太小,隔音效果虽然不错,但是也是有极限的。
春节的热闹很多时候会让人忘记时间,一眨眼,就已经过了初五。
而在这天下午,李长河也等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电话。
很快,李长河又来到了市区二环内的一处幽静典雅的洋房,这里正是廖老如今的住处。
没错,他又来拜访廖老来了。
“长河同志,你这不是年前已经来过了吗?怎么这又火急火燎的来拜年吗?”
家里沙发上,廖老一遍都弄着大孙子,一边笑呵呵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则是认真的说道:“廖老,主要是有件事,想要跟您商量一下。”
“哦?那咱们去书房说吧!”
看李长河这般严肃的样子,廖老觉得估计不是什么小事,所以决定去书房详谈。
“长河,等会聊完了不要走,晚上留在家里吃饺子,知道嘛?”
“好嘞,经阿姨,我早就想尝尝你的手艺了。”
李长河大声的应道。
而此刻,廖老则是将怀中的大孙子放了下来:“来,怀南,去那边找奶奶去吧,爷爷得去工作一下了。”
听到廖老喊得名字,李长河倒是微微一愣。
眼前廖老这个大孙子,莫非就是未来娶了“孔慈”的那位?
李长河记得前世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过,廖老后代里面有位大孙,就是娶了《风云雄霸天下》里面的孔慈。
他对名字倒是记不真切,但是现在廖老这么一喊,倒是让他有了几分印象。
好像就是叫怀南。
好吧,这都是未来没影的事,李长河也就是突然想起来这么一茬。
随后,跟廖老来到了书房之后,两个人开始谈论正事。
当听到李长河想要创办教育基金的思路之后,廖老坐在那里,思索了起来。
“长河,你这个教育基金,面向的是整个华人世界,也包括港澳,东南亚,甚至欧美是吧?”
“对,大面上肯定是要如此的,毕竟如果只针对国内,欧美肯定会盯着。”
“不过我会慢慢的给国内侧重。”
“廖老,我做这个,还有一个意图。留学生回国,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问题。”
“他们要是再外面真的打算不回来,很多时候我们也很被动。”
“我做这个基金,就是有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想法,愿意接受资金资助的,可以跟我再海外的公司签署三年,五年,十年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工作回报协议。”
“也就是说,他们在学成之后,要么选择归国,要是留下来,就得优先在我的公司工作一定的年限。”
“而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从里面继续筛选出那些优秀的人才,即便是他们选择了不回国,但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的建设添砖加瓦。”
“甚至如果这其中有足够的学术人才的话,我们可以变相的加大培养力度,一旦他们有学术或者研究上的突破,对我们来说,其实同样也是好事。”
“而且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统战,包括港澳东南亚那边的华人出身的优秀学子,到时候也可以变相的为我我们所用,甚至以后在国际上,发挥一定的影响力。”
李长河认真的说道。
有些时候,留学生不回来,其实也不完全是没有爱国心,只能说,有些方向,国内确实提供不了条件。
就像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杨老先生,他的理论研究国内那时候就是很难提供合适的条件,而杨老年轻的时候虽然没回来,但是也自身充当桥梁,给了国内不少科研资源和交流契机,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贡献。
李长河要做的,就是多多的扩建桥梁,把流失的人力资源尽可能的利益最大化。
廖老坐在那里,则是若有所思。
“那你是想让我报上去,让这个基金进来?”
片刻后,廖老开口继续问道。
李长河坦诚的点点头:“是的,廖老,这件事,最好的办法,是外交那边牵头引进,把这个引进进来,这样各个学校才会配合,学生们也有认可度。”
“如果只靠我们自己的宣传,种种顾虑之下,其实很难展开。”
国内如果真的要展开这个,不说以官方的名义,但是肯定需要官方的背书,来抹除学校和学生们的顾虑。
所以这件事,最好的办法,是外交“主动”把这个基金引进来。
“这事不单单是外交口的事,也牵扯到教育部,所以外交得先跟教育部那边联合开会探讨一下,然后才能给你答复。”
“不过你这个思路我觉得是很好的,国家如今财政困难,很难支持大量的学子出去留学,自费留学虽然说开了口子,但是我们都清楚,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生意。”
“但是你这个,也算是给国家提供了些挽回的补救措施,等我们先开会讨论下,然后我会全力推进这件事的。”
廖老这时候给李长河吃了个定心丸。
李长河闻言,郑重的点了点头:“谢谢廖老。”
“哎,其实是我们该谢谢你,长河,我知道,你做这个,其实都是为了国家。”
“看到你有这样的举措,说实话我很开心,这说明当初我们把你派出去,是非常正确的一步棋。”
“你没让我们看走眼。”
廖老此刻也是感叹的说道。
“咚咚咚”
就在此时,书房的门轻轻敲响,随后外面响起了经阿姨的声音。
“你们聊完了没,该出来吃饺子了。”
(本章完)
当李长河简单的将自己在海外的情况说了之后,饭桌上的一家人,除了朱琳以外,个个都沉默了。
“你是说,你在海外,还有另一个身份,现在是亿万富豪了?”
沉默良久之后,李立山方才缓缓地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对!”
“这是国家派你出去的?”
沈玉秀此刻也担忧的问道。
自家儿子这是成了大资本家啊?
眼下风波刚过去没几年,沈玉秀她们对外来,并没有李长河看的那么清晰。
大资本家,那谁知道会不会再次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嗯,算是吧。”
其实严格来说,李长河这完全是个人行动,只是上面给了他出去的绿灯而已。
当然为了身份保密,他还是在外事部门挂了名的,只是在个不起眼的地方而已。
“姐,你们一家如果出去了,在外面看到他的新闻或者偶遇他,不要叫破他的身份。”
“他都是用另一个身份在外面活动的,一旦你们叫破,引起别人的关注,对长河来说,会有麻烦的。”
朱琳这时候认真的说道。
“啊?”
“这要不我看就算了,我先不出去留学了吧。”
李晓君这时候犹豫着说道。
李长河笑了笑:“没事,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严重,我不是特工性质的潜伏人员。”
“说白了,我就是主动出去,用自己学的经济学知识赚钱的,然后帮国家赚一些技术和外汇。”
“我又不刺探别的国家的情报机密什么的,无非就是商业活动而已。”
“之所以身份保密,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欧美很多人对咱们还有歧视,如果知道我的钱和企业会流入国内,估计一些人会横生枝节,加以阻拦。”
“那样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毕竟咱们现在就缺钱和技术。”
“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两年外资大部分都在观望,或者狮子大开口像我们提条件,所以我的身份才需要保密,等过几年大规模的外资涌进来,我这点事其实就不是事了。”
听李长河解释了之后,家里人稍稍松了口气。
“那我出去,真的没事嘛?”
“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李晓君认真的看着自己的弟弟。
“不会,而且一般情况下,咱们是接触不到的,除了报纸或者杂志上。”
只要李长河不主动去找李晓君,以李晓君留学生的身份,她几乎不可能跟李长河产生交集。
“那行吧,其实我跟你姐夫还好,就是囡囡,到时候得纠正她的意识。”
李晓君跟陈爱国,倒是可以牢记在心里,就是囡囡小孩子,估计到时候要好好教一段时间。
“不着急,现在说这个还早呢,据我所知,得等到你大学毕业以后,才能申请出国留学,也就是说,下半年你才能申请,然后最快明年才能出去。”
“那会囡囡就更懂事了,到时候慢慢教她就好了。”
李立山这时候开口说道。
“还有一点,姐,我到时候不会给你太多的钱,只能是那边普通人的水准。”
“姐夫那边我会酌情给他安排一份工作,让你们生活有保障,但是不会给你们太多钱,要不然太扎眼了。”
“其实太显眼了也不好,你要做的,就是安安稳稳的尽可能的把那边的知识学会,欧美社会对华人依然是还有歧视的,这一点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那边的人,可不像你想的那么和善。”
大部分鬼佬对于华人基本上是无视的态度,能友善的那是极少数,还有一部分是喜欢霸凌的。
李长河虽然会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但是还是得提前给自家姐姐打个预防针。
“嗯,我知道了。”
李晓君点点头。
“还有,让姐夫提前学一下英语,起码简单的一些对话和单词最好认识和会说,你也要提前准备,等回头让琳琳给家里买个录像机,她还有一些欧美的影片,你们可以一边看一边学。”
“透过电影看看那边的生活方式,顺便学学语言。”
李长河这时候又提醒说道。
而朱琳听完,心中则是一颤。
回去之后得好好找找,有些电影,可不适合给大姐和姐夫看的。
一旁的陈爱国听到自己也要学英语,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了一丝愁容,他一个中学都没上完的差生,现在还要学外国语,想想都头大。
不过随后陈爱国又咬咬牙,自己媳妇儿都下定决心了,何况小舅子都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他当然也要跟上,不能给自家媳妇儿拖后腿啊。
等吃完了饭,李长河跟朱琳收拾了一下衣服,然后就上楼了。
明天大年初二回娘家,她娘家就在楼上,索性今天晚上就回去了。
两个人也懒得回华侨公寓。
回到楼上,原本朱琳的房间早就被收拾出来了,夫妻俩一番洗漱之后,又躺在了朱琳的闺房里。
“长河,你说大姐这要是出去,我这边给她些外汇券怎么样?”
家里还有几十万的外汇券,朱琳觉得不完,根本不完啊。
“到时候你看着给兑换点美元给她就行了,不用太多。”
“等她出去了,我那边会按月给她发放生活费的。”
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按月发?”
听到李长河的话,朱琳有些惊讶。
李长河则是笑着说道:“我想好了,接下来,我会在米国那边创办一个华人教育基金,到时候会面对所有的华人优秀青少年,这里面自然也包括港澳和咱们这边。”
“到时候,让大姐的名字出现在基金资助的名单里,以基金的名义,按时给她们发放补助金就是了。”
“然后我到时候再给陈爱国安排个工作,他们的生活差不了的。”
教育基金这个,李长河其实考虑了很久了,但是一直以来没有实施,因为他主要的意图,还是资助国内对外的教育交流。
但是之前一直是以公派留学生为主,李长河是不容易,也不方便插手的。
不过现在既然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了放开了自费留学的口子,李长河觉得自己自然也可以行动了。
一方面,可以用手中的资金帮助更多的优秀学子出去学习,毕竟国内如今选派公立留学生,其实有时候也有失偏颇。
因为这时候公派留学生,有很多学业之外的隐藏条件,就像易刚能大三就被选出去留学,但是跟他相比差不了多少的海文就去不了。
可这并不代表着海文就没有易刚优秀,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正直挂帅的年代,其实有很多沧海遗珠,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遗留在了这边。
李长河现在想做的,就是挖掘这些名珠。
其次,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彻底打开他筹备的那家华人公司在东亚的知名度。
米国那边,律所和移民公司都已经创办好了,而接下来就是开拓市场。
以教育基金为前锋,在包括大陆,港澳和东南亚甚至岛台那边的华人世界打开知名度,其实是一步很好的棋。
毕竟华人向来重视教育,而能在教育上下重金的华人互助会,其实更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
而第一批受到资助的人,以后又会是李长河手中最响亮的招牌,让他一步步做成华人和欧美之间最大的中介集团。
不过这件事,还得先跟上面通气才行。
“做教育基金?这个基金是什么?”
朱琳这时候又好奇的问道。
主要这种金融学术知识她确实不懂,目前国内也没有基金这一说,别说基金了,就连银行的功能都不健全。
“这个怎么说呢,就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设定的一个金融公司.”
李长河将基金的概念给朱琳科普了一下。
“你像我说的教育基金,就是专门资助学生上学的,海外那边,还有慈善基金,就是专门做善事,比如说做医疗啊,做扶贫啊这些。”
“等过些年国内的基金行业开放了,到时候我们也做一只慈善基金,你就负责管理,专门给国内做慈善怎么样?”
“我做基金?我又不懂?”
听到李长河的话,朱琳有些诧异,然后下意识的拒绝,主要是她觉得这种金融上的东西她又不懂,怎么做?
“这个其实不需要懂,到时候会有专门的人来帮你做的,你要做的就是签字,然后监督下面的人做事,再一个,定期把账目公开就好了。”
李长河轻声的说道。
国内未来的慈善行业,账目极其不透明,里面藏污纳垢,很多时候都成了某些人的提款机,更有各种吃人血馒头,借慈善之名行伤天害理之事的。
李长河打算先一步成立一个,然后把这一行的部分规章制度给定下来,先杜绝某些人钻空子的机会。
自家媳妇儿以后要是对商业没兴趣,那做慈善也是很好的。
而且慈善本身就是一张特别好的护身符,只要诚心诚意的做了,那就是保家安民的一大利器。
“那到时候再说吧,要是能做,我就帮你做。”
朱琳倒也没一味地拒绝,听到李长河说不难之后,愿意到时候尝试一下。
就当是帮自家男人积德行善了。
两个人随后又聊了一会,然后便关灯睡觉了。
在老丈人家里,李长河也不敢太肆无忌惮,毕竟房子面积太小,隔音效果虽然不错,但是也是有极限的。
春节的热闹很多时候会让人忘记时间,一眨眼,就已经过了初五。
而在这天下午,李长河也等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电话。
很快,李长河又来到了市区二环内的一处幽静典雅的洋房,这里正是廖老如今的住处。
没错,他又来拜访廖老来了。
“长河同志,你这不是年前已经来过了吗?怎么这又火急火燎的来拜年吗?”
家里沙发上,廖老一遍都弄着大孙子,一边笑呵呵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则是认真的说道:“廖老,主要是有件事,想要跟您商量一下。”
“哦?那咱们去书房说吧!”
看李长河这般严肃的样子,廖老觉得估计不是什么小事,所以决定去书房详谈。
“长河,等会聊完了不要走,晚上留在家里吃饺子,知道嘛?”
“好嘞,经阿姨,我早就想尝尝你的手艺了。”
李长河大声的应道。
而此刻,廖老则是将怀中的大孙子放了下来:“来,怀南,去那边找奶奶去吧,爷爷得去工作一下了。”
听到廖老喊得名字,李长河倒是微微一愣。
眼前廖老这个大孙子,莫非就是未来娶了“孔慈”的那位?
李长河记得前世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过,廖老后代里面有位大孙,就是娶了《风云雄霸天下》里面的孔慈。
他对名字倒是记不真切,但是现在廖老这么一喊,倒是让他有了几分印象。
好像就是叫怀南。
好吧,这都是未来没影的事,李长河也就是突然想起来这么一茬。
随后,跟廖老来到了书房之后,两个人开始谈论正事。
当听到李长河想要创办教育基金的思路之后,廖老坐在那里,思索了起来。
“长河,你这个教育基金,面向的是整个华人世界,也包括港澳,东南亚,甚至欧美是吧?”
“对,大面上肯定是要如此的,毕竟如果只针对国内,欧美肯定会盯着。”
“不过我会慢慢的给国内侧重。”
“廖老,我做这个,还有一个意图。留学生回国,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问题。”
“他们要是再外面真的打算不回来,很多时候我们也很被动。”
“我做这个基金,就是有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想法,愿意接受资金资助的,可以跟我再海外的公司签署三年,五年,十年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工作回报协议。”
“也就是说,他们在学成之后,要么选择归国,要是留下来,就得优先在我的公司工作一定的年限。”
“而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从里面继续筛选出那些优秀的人才,即便是他们选择了不回国,但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的建设添砖加瓦。”
“甚至如果这其中有足够的学术人才的话,我们可以变相的加大培养力度,一旦他们有学术或者研究上的突破,对我们来说,其实同样也是好事。”
“而且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统战,包括港澳东南亚那边的华人出身的优秀学子,到时候也可以变相的为我我们所用,甚至以后在国际上,发挥一定的影响力。”
李长河认真的说道。
有些时候,留学生不回来,其实也不完全是没有爱国心,只能说,有些方向,国内确实提供不了条件。
就像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杨老先生,他的理论研究国内那时候就是很难提供合适的条件,而杨老年轻的时候虽然没回来,但是也自身充当桥梁,给了国内不少科研资源和交流契机,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贡献。
李长河要做的,就是多多的扩建桥梁,把流失的人力资源尽可能的利益最大化。
廖老坐在那里,则是若有所思。
“那你是想让我报上去,让这个基金进来?”
片刻后,廖老开口继续问道。
李长河坦诚的点点头:“是的,廖老,这件事,最好的办法,是外交那边牵头引进,把这个引进进来,这样各个学校才会配合,学生们也有认可度。”
“如果只靠我们自己的宣传,种种顾虑之下,其实很难展开。”
国内如果真的要展开这个,不说以官方的名义,但是肯定需要官方的背书,来抹除学校和学生们的顾虑。
所以这件事,最好的办法,是外交“主动”把这个基金引进来。
“这事不单单是外交口的事,也牵扯到教育部,所以外交得先跟教育部那边联合开会探讨一下,然后才能给你答复。”
“不过你这个思路我觉得是很好的,国家如今财政困难,很难支持大量的学子出去留学,自费留学虽然说开了口子,但是我们都清楚,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生意。”
“但是你这个,也算是给国家提供了些挽回的补救措施,等我们先开会讨论下,然后我会全力推进这件事的。”
廖老这时候给李长河吃了个定心丸。
李长河闻言,郑重的点了点头:“谢谢廖老。”
“哎,其实是我们该谢谢你,长河,我知道,你做这个,其实都是为了国家。”
“看到你有这样的举措,说实话我很开心,这说明当初我们把你派出去,是非常正确的一步棋。”
“你没让我们看走眼。”
廖老此刻也是感叹的说道。
“咚咚咚”
就在此时,书房的门轻轻敲响,随后外面响起了经阿姨的声音。
“你们聊完了没,该出来吃饺子了。”
(本章完)